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噪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6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噪声
分类号:
TB53
页数:
8
页码:
113-12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75年~1988年长春市境内噪声污染及其治理情况。
关键词:
噪声污染
污染治理
长春市
内容
一、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在本市各类噪声中占有突出地位。随着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长春市的机动车辆逐年增加。1988年长春市拥有各种机动车辆48950台,较1977年增加了36796台,年均递增3345台。1988年前,长春市主要交通干线有61条,近120公里长,平均路宽21米,平均车流量703辆/小时,1979年至1988年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72.9分贝。
长春市于1975年开始进行交通噪声监测。1975年到1988年,各年度的监测数据均超过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监测技术规范”中交通噪声推荐控制值等效声级昼间为70分贝的规定,最高值达到80分贝以上。据1982年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资料,本市交通噪声为72分贝,超国家规范要求2分贝。超标监测点数为42个,占测点总数的62.7%,超标干线长度为86.2公里,占干线长度的72%。
1975~1980年,市区主要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为78.7分贝(等效声级),超标8.7分贝;1981年~1985年为71.9分贝,超标1.9分贝;1986年~1988年交通噪声年均值为71.3分贝,超标1.3分贝,较1980年前下降6.7分贝,较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下降0.6分贝。
在1988年所监测的60多条街路(段)中,交通噪声污染较重的有:东盛路(北)、开运街、东莱街、远达大街、东五条街、兴业街。上述街路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都在74分贝以上,是长春市交通噪声污染最严重的街路。
斯大林大街的自由广场至工农广场路段、工农大路的新民广场至工农广场路段、建设街(北)、康平街(北)、南湖大路、东风大街、永长路、长白路、红旗街、延安大路、直升路等,交通噪声在72~74分贝之间,是长春市交通噪声比较严重的街路。
交通噪声在70~72分贝的有:长春站至胜利公园路段、工农广场以南、西安大路中和平大路至西安广场路段、解放广场至建设街路段、建设广场至开运街路段、西安桥至建设街路段、红旗街至新民广场路段、大经路(南)、建设街(南)、大经路(北)、胜利大街(南)、东盛路(南)、吉林大路(西)、自由大路(东)、西民主大街、长春大街、安达街、和平大街、四马路、长通路、民康路、东天街等30多条街路。以上各街路的交通噪声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环境噪声
城市环境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住宅噪声和其他噪声5种噪声源。
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分别在1980年、1982年、1986年3次对长春市的环境噪声进行调查和监测。
据1986年监测资料,在所布设的361个监测点中,超标点数174个,占总监测点数的48%,面积为43.5平方公里,占总测点面积的47%。各种噪声的构成分别是交通噪声占42%,工业噪声占13%,施工噪声占5%,住宅噪声占23%,其他噪声占17%。
在城市环境噪声中,交通噪声所占的比重最大,且等效声级最高,为66.6分贝。其次是工业噪声为60分贝,施工噪声55.4分贝,住宅噪声为51.6分贝,其他噪声为51.4分贝。
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居民文教区环境噪声污染较重,超标测点为96个,占该功能区总测点的69.6%;一类混合区次之,超标测点23个,占该功能区总测点的53.5%;特殊住宅区2个测点中有一个超标,占50%;交通道路两侧功能区超标测点31个,占该功能区的37%;工业集中区超标测点16个,占该功能区的25%;二类混合区超标测点最少,为7个,占该功能区的22.6%。
从几次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看,长春市的环境噪声污染较重,尤以居民文教区突出。经不断的治理,1986年的环境噪声基本保持在1980年的程度上,其等效声级为59.2分贝,较1980年升高0.2分贝,较1982年下降2分贝。
三、工业噪声污染源
据1985年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长春市共有3707台噪声机械设备。大致可分为风机类、冲压锻造设备类、滚筒、空气压缩机类、木工机械类、食品加工机械类、印刷机械类、纺织机械类、破碎机械类、其他机械设备10种类型。其中纺织机械设备类声级在75~110分贝(A)之间;声级较高的滚筒和冲压锻造设备类,最高值达114分贝(A);声级最低的是普通机械加工设备,声级在65~90分贝(A)之间。
风机类噪声污染源占全市噪声污染源总数的43.4%,是长春市普遍存在的,总污染负荷最重的一类污染源。其次是印刷机械、冲压锻造机械、纺织机械和空压机械类噪声污染源。
在各个工业噪声污染行业中,机械行业企业分布广,机械设备数量多,噪声大,它的噪声污染负荷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居全市各行业之首。印刷行业虽然企业不多,但是由于企业较小,且分散,又与居民住宅区相邻,印刷机械的高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大,致使印刷行业成为仅次于机械工业的噪声污染行业。食品加工业和纺织工业企业数量较多,设备声级高,它们的噪声污染居各行业的三、四名。其他行业的噪声污染水平主要取决于风机类声源的影响,变化规律性不强。金属冶炼、加工业,虽然这些企业重型设备多,噪声大,但是由于工厂大多远离居民区,噪声污染反而很轻,污染名次较低。
长春市城区有284个单位的边界噪声级超过了环境噪声标准。根据国家(GB3096~82和GB3222~82)标准的规定,有119个单位被确定为噪声污染单位。
长春市城区污染最重的噪声源并不是远离居民区并拥有大量机械设备的大型企业,而是处于居民稠密区的中小企业。比较典型的有新发粉米厂、市地毯厂、医大药厂、市标准件厂、市印刷机械厂、吉林日报印刷厂等。街委办的新发粉米厂,虽然企业设备少,但位于人口稠密区,与居民住宅区一墙之隔,粉碎机昼夜轰鸣,成为全市最大的噪声污染源。而一些大企业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机车工厂,柴油机厂等单位,由于在建厂初期规划好,厂区远离居民区,因此,对居住环境几乎不存在噪声污染。
四、振动污染源
在1985年工业污染源调查中,对长春市振动源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调查。长春市有振动源75个,涉及48个单位。主要设备有空气锤、冲床、夹板锤和其他振动较大的设备。设备1米处的振动级Z值主要范围在110~90分贝(A)之间,最高为137分贝,最低为79.1分贝;厂界振动级Z值范围在80~60分贝之间,最高值为108.8分贝,最低值小于60分贝。居民对振动开始抱怨的阈值大约在55~60分贝。全市对振动信访、告状十几件,绝大多数集中在南关区和宽城区,二道河子区较少。
在所调查测量的70多个振动源中,振动污染较重,群众反映强烈或比较强烈的10个。在这些振动源中,其厂界外1米处的测试振动强度平均为75分贝,最高值达108.8分贝,振动源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仅有1米之隔。
五、噪声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具有广泛的时空分布特性,是一种世界性公害。在我国的“城市四害”中,噪声污染也以其环境纠纷多而居显著地位。
长春市的噪声污染比较突出,为控制和消除城市噪声的危害,长春市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在征得有关部门的意见后于1974年1月5日发布了《关于控制和消除城市噪声的暂行规定》。1979年6月6日长春革命委员会公布了《长春市关于控制和消除城市噪声的暂行规定》和《长春市机动车鸣笛管理细则》。1980年8月5日长春市公安局、长春市环境保护局、长春市交通局、长春市城建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拖拉机管理和限制行驶路线的通知》。1985年10月15日长春市环境保护局发出《关于限制使用室内外广播喇叭的通知》。1987年1月1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发出《长春市实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补充规定》。这一系列《通知》、《规定》公布实施后对控制城市噪声污染给予了法律保证。
1975年10月15日至20日开始对长春市交通噪声进行了全面测试。1980年开展了环境噪声的监测。继而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长春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规定。在市内禁止使用高音喇叭,在中环路以内扩大禁鸣街路。
2.加强道路养护,保持道路畅通,提高行车速度,提高道路铺装质量是减少噪声污染的重要方面。每年维护养护道路800万平方米,道路完好率达到80%以上。
3.完善交通设施,逐步实现各行其道。在原有铺装的人行步道50万平方米基础上,每年递增20万平方米,使铺装率由原来的22.7%提高到80%。
4.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打通了青年路等南北4条干道和解放大路等5条干道,新建了惠工立交桥,自由大桥。
5.淘汰一批老旧车辆。自1987年1月1日起,上海产58-1型三轮汽车和辽源产三轮机动车在市内禁止使用;中环路内除郊区农民为城市运菜禁止使用兽力车;对使用期过长,尚有使用价值的车辆,对其发动机,传动系统,消声器等要求定期予以更新。对噪声大和超过排放规定的车辆实行逐步淘汰。解放牌汽车运行超过20万公里的予以报废。
6.加强路区检查管理,切实贯彻《长春市机动车鸣笛管理细则》和《关于控制机动车噪声的通告》。
7.对扰民严重的噪声点源采取限期治理和搬迁的办法。
采取上述措施后,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城市交通噪声年平均值为71.8分贝,较1980年前下降6.7分贝,第七五年计划前3年交通噪声年平均值为71.3分贝,较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下降0.6分贝。
知识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介绍了长春市:大气污染与治理、水体污染与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利用、环境管理、科研检测、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人物、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