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矿物能源污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6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矿物能源污染
分类号: X51
页数: 12
页码: 8-1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77年~1988年长春市境内矿物能源污染发展情况。
关键词: 矿物污染 大气污染 长春市

内容

城市大气污染与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排放方式有直接关系。长春市于1977年和1985年先后进行两次较大规模的污染源调查。对全市各有关工矿企业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能源消耗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方式等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城命居民生活用煤做了全面调查。查明了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得出了长春市大气污染主要是因工业企业和城市居民燃煤油产生的烟气所致的结论。
  一、工业废气污染
  据1985年《长春市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报告》统计,1985年全市燃煤总量为575万吨(市区463万吨),工业用煤277.19万吨(市区244.5万吨),民用煤297.81万吨(市区218.78万吨),燃料油总消耗量为26.752万吨(市区11.796万吨)。
  全市能源消耗以宽城区居首位。煤的消耗量占全市调查企业消耗量的24.22%,燃料油占8.51%。其次是朝阳区(包括汽车厂),煤、油两项指标分别占全市消耗总量的22.6%和19.6%。二道河子区居第三位,煤炭和燃料油年消耗量分别占全市调查企业的21%和4.7%,详见下表:
  在各类行业中,耗煤量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次是机械工业、建材、非金属矿制品业、电力蒸气热水产供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耗煤量占各类行业的72.21%。
  燃料油的80%由电器机械、器材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建材非金属矿制品业所消耗,分别占消耗总量的53.17%、14.68%和12.06%,详见下表:
  1985年,全市锅炉总台数为6169台,12577蒸吨,烟囱5012座,除尘器1543台。其中工业锅炉1515台,烟囱1106座,除尘器578台。工业锅炉中小于2吨的为541台,2~4吨的有807台,4~20吨的有157台,大于20吨的只有10台。工业锅炉中已改造的有380台,占锅炉总台数的25.1%。这些锅炉80%以上分布在市区,以宽城区、朝阳区、二道河子区数量较多。
  全市锅炉年耗煤222.12万吨,占工业用煤总量的80.13%,油为7.5万吨,占工业耗油总量的28%。
  全市机械化燃烧锅炉只有1225台,双层炉排燃烧锅炉102台,这两类锅炉占全市锅炉总台数的21.5%。其它锅炉烟尘排放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在机烧锅炉中,粉煤炉、沸腾炉、抛煤机锅炉仍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锅炉虽经治理,但除尘技术落后,效果不好,烟尘排放未达到国家标准。
  全市工业锅炉烟囱小于20米的有439座,20~50米的659座,大于50米的9座。锅炉烟囱以宽城区、朝阳区、二道河子区较为集中,小于20米的烟囱占62%,20~50米的占62%,9座50米以上的全部位于该区域内,其中6座位于长春市上风向的汽车厂厂区。南关区位于市中心,烟囱高度普遍较低。
  工业窑炉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点源之一。1985年全市共有窑炉649座,窑炉烟囱444座,其中低于20米的295座,20~50米的147座,高于50米的烟囱2座。年燃煤277500吨,耗油70409吨,焦炭73191吨。燃煤窑炉占窑炉总数的29.3%,燃油窑炉占14.5%,燃焦炭窑炉占32%,3种窑炉占窑炉总数的75.8%。
  窑炉分布以朝阳区和宽城区数量较多,分别占全市窑炉总数的30.8%和21%;燃煤量二道河子和朝阳区最大,分别占窑炉燃煤总量的25.7%和27.18%;燃油以朝阳、南关两区用量大,占全市用量的27.7%和23.4%;焦炭用量南关、二道河子两区较高,占全市用量的32.0%和23.0%。总体上看窑炉所用燃料数量城区内朝阳、二道河子两区用量大,外县以德惠和九台两县用量较多。市区拥有窑炉占全市的88.29%,主要集中在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采矿业等行业,这几个行业的窑炉数量占窑炉总数的73.9%。
  工业锅炉、窑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向空中排放,由于烟囱普遍较低,形成燃烧废气以中低架源为主的排放状态,对长春市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据1985年长春市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全市调查1032个单位,年排放大气污染物总量为28.66万吨,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污染物21.90万吨,工艺废气污染物6.76万吨。主要污染物有烟尘9.57万吨、二氧化硫2.76万吨、氮氧化物2.45万吨、一氧化碳12.25万吨、氟化氢2.13吨、铅2.56吨、氯化氢69.28吨、硫化氢141.2吨、氰化氢11.79吨、二氧化碳1.59万吨、氨101.8吨、硝酸14.26吨、碳氢化合物1533.30吨。除上述污染物外,248家详查单位还排放有机溶剂2965.27吨、硫酸610.18吨、铬13.00吨、甲醛81.65吨、苯酚57.86吨、甲酸3.20吨、丁醇0.75吨、乙醇25.58吨、氟化物129.94吨、乙醚0.52吨、铝0.54吨、沥青烟8.76吨、甲苯0.76吨、二硫化碳0.666吨、3.4苯并芘0.01792吨、甲烷2415.22吨、电焊烟10.31吨、氯气0.057吨、铜1.891吨、焦油气12.01吨、二氯甲烷13.61吨、苯乙稀0.278吨、松香0.02吨、锡0.971吨、二甲苯29.33吨、硫化物0.44吨、丁酮0.182吨、硫3.08吨、甲醇418.56吨、硝基苯1.60吨、丙酮0.26吨、粉尘19793.7吨以及少量汞等55种有害物质及粉尘。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占排放总量的94.85%,均为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在工艺废气污染物中所占比重较大为29.28%,占全市工业废气污染物总量的0.05%。经对全市各类污染物的综合评价,确定了燃料燃烧及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尘为长春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在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污染物,排放量虽较小但毒性较强,对局部环境影响较大。
  宽城区、二道河子区、汽车厂区域是本市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污染指数分担率较大,分别占全市的25.7%、26.9%和18.8%,占长春市总等标污染负荷的71%,是长春市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在五县中,九台县污染指数分担率最高,其次是榆树县、德惠县、双阳县和农安县。
  长春市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有19个,其中交通运输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行业污染最重。这3个行业的污染负荷指数占全市各行业的污染负荷指数的5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年排放废气污染物总量为59832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20.88%,污染指数占全市的27.39%。主要污染物是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年排放废气污染物总量为38741吨,排放粉尘12654吨,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13.52%和50.52%,污染指数占全市的16.46%。该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是工艺生产过门程中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和氟化物。其中粉尘主要来源于水泥焙烧过程中流失于大气环境中的水泥尘、氟化物和石灰锻烧过程中产生的石灰粉尘。机械工业年排放废气污染物总量为42620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14.8%,污染指数占全市的12.01%。主要污染物是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铬和一氧化碳。上述三个行业污染物排放数量大,种类多,等标污染负荷和指数分担率均排在全市之首,是本市的主要大气污染行业。在1985年工业污染源调查中,长春市有50个企业被列为主要污染源(见长春市工业废气污染源评价表)。其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污染物排放量大等标污染负荷数值高,又位于长春市的上风向是长春市的首要污染大户。该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15种有害气体及粉尘,总量为41870.31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16.11%。主要污染物有烟尘19960.36吨,二氧化硫3793.22吨、氮氧化物4102.64吨,一氧化碳12150.74吨以及有机溶剂、碳氢化合物、铬、铅等有害气体和粉尘。该厂无论是污染源名次和污染名次都居全市首位。煤气公司是长春市另一个主要污染源。该厂年排放11种大气污染物及粉尘,总量为2502.39吨。主要污染物有苯酚57.26吨、氨26吨、焦油气7.72吨、粉尘466吨、烟尘89.69吨、二氧化硫139.26吨、氮氧化物581.24吨、一氧化碳1026.10吨及硫化氢、三四苯并芘等污染物质。该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虽然居第四位,但它处于人口稠密区,又近临长春火车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要比处于在人口较为稀少地带的企业大得多,被列为本市第二个大型污染源。类似这样的企业还有长春自行车总厂、长春市化工一厂、长春胶合板厂、长春市轮胎厂等单位。
  在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中,长春市跃进水泥厂排放的工业粉尘量为全市最高。该厂年排放水泥尘5061.04吨,还排放烟尘591.89吨、二氧化硫272.14吨、氮氧化物230.71吨、一氧化碳388.73吨及氟化物等有害物质。该厂排放的水泥尘,造成厂区周围大面积污染,不仅使大气环境恶化,而且使农田土地板结和农作物减产。附近菜农打官司告状、上访事件连年不断,厂方累计赔款近百万元。此后,厂方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情况有了好转。
  对长春市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还有春城水泥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长春客车工厂、长春制药厂、长春市轮胎厂等单位,详见下表:二、居民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污染
  居民生活用煤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是长春市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方面。据1985年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全市民用煤量为297.81万吨,(市区218.28万吨)约占全市用煤总量的一半。城市居民生活用煤数量大,面积广,而且多为低空无组织排放,造成近地面大气污染。尤其是采暖期,在城市小火炉密集的地带,早晨和晚上地面经常被烟雾所笼罩,空气污浊,能见度低。
  随着长春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1985年《长春市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报告》调查资料,全市机动车辆已达39196台(不含拖拉机),其中载货车18205台、客车7851台、特种车2553台、三轮、摩托车10587台。年耗用柴油16697吨、汽油87337吨。年排放的铅化合物总量为259.35吨,远远超出工业污染源铅的排放总量。二氧化硫95.11吨、一氧化碳18974.15吨,相当于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的15.49%。氮氧化物3165.54吨,相当于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的12.93%。碳氢化合物3721.6吨,超过工业污染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总量。
  机动车尾气沿街路形成条带污染,并向马路两侧扩散,污染城市空气。
  铁路机车也是对大气影响较大的流动污染源。据调查,1985年长春机务段、吉林机务段、大安机务段的机车在通过市内时,年燃煤量为44551.64吨,三棵树机务段的内燃机车在市区的燃油量为797.7吨。这些机车年排放烟尘891.03吨、二氧化硫1076.47吨、一氧化碳2343.41吨、碳氢化合物25.62吨、铅化合物2.78吨。铁路机车排放的烟气,加重了城区尤其是站前一带的大气污染。

知识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介绍了长春市:大气污染与治理、水体污染与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利用、环境管理、科研检测、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人物、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