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输工具制造与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57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运输工具制造与改造
分类号: F416.47
页数: 9
页码: 241-24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运输工具制造与改造的发展状况及具体内容。
关键词: 运输工具 制造 长春市

内容

运输工具的制造与改造在长春市交通系统出现两次高潮:第一次是1958至1963年,主要是制造挂车和改制翻斗车,并对75%左右的民间运输工具进行改造,实行胶车、手推车的多轮化;第二次是1972至1978年,对运输工具的制造与改造,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制造平板车、运行吊、装载机,改制汽车翻斗,实现装卸机械化。另一条是改造民间运输工具,由脚踏、手推变成机动。为此做出较大贡献的是长春市摩托车修配厂、长春市手推车运输公司。
  一、制造
  1.ZL30A轮式装载机
  ZL30A轮式装载机由长春运输机械厂制造。1978年,吉林省交通主管机关根据市场预测,向该厂提出了试制装载机的任务。该厂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走访了国内装载机生产厂家,并在吉林工业大学、天津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在短期内设计和制作出近百套工装。经过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科学、周密的测算与检验,选定天津产汽油JZ-425型为试制车型,于1978年9月20日正式开始试制。12月8日,第一台样机试车成功。产品定型为ZL-25型轮式装载机。定额吨位为2.5吨。经试车,各主要部位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1979年正式投入生产,当年完成22台。1980年集中技术力量对装载机的原设计进行改进,改进的部位达20几项。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1981年该厂对装载机进行了改型换代,以柴油机代替汽油机,并从增加主机马力入手,相应改进了有关部件,增加了2吨、3吨、5吨3个新规格。产品定型为ZL30型。通过三年的探索生产和用户反映,装载机的一些不足显露出来。由于ZL25型变为ZL30型的过程中仅发动机、铲斗、配重等部件略有改动,车体外型变化不大,所以ZL30装载机外观不大协调,传动系统操纵部分落后。从1985年12月起,该厂对装载机进行了第二次大的改制,改换了工作泵,解决了漏油的问题,重新设计了驾驶室,增加了辅助设施,改善了作业条件,整机性能大幅度提高。产品定型为ZL30A型,定装载重量3吨,定额斗容1.5M3,最大爬坡能力30度,最大牵引力7500公斤。两台样机分别在沈阳市水泥厂和黑龙江省公路局试用,用户比较满意。
  吉林省交通厅于1986年11月27日在长春召开了ZL30A轮式装载机技术鉴定会。省市有关部门、科研所、高等院校及同行业主机厂等16个单位的33名代表对产品图纸及全套技术文件进行了审查,观看了样机现场操作表演,一致认为,该机总体布局合理,设计参数符合机械工业部颁标准,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改进研制是成功的,可投入批量生产。
  ZL30A型轮式装载机填补了长春市装载机生产的空白。1987年12月,该厂生产的装载机荣获市政府颁发的名优产品证书,1988年12月又被命名为吉林省优质产品。从1978年到1988年的10年中,该厂共生产装载机476台,产品不但在省内畅销,而且远销辽宁、黑龙江、内蒙、河南等地。ZL30A型轮式装载机产销情况详见表77。
  2.平板车
  在长春市首开先例制造平板车的单位是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1972年,该公司为发展机械化运输,开始制造平板车。在缺少图纸、材料和设备的困难条件下,工人们自力更生,土法上马,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有的工人吃住在车间,一两个月不回家;有的工人几天不睡觉,艰苦创业。制造平板车的关键是车架焊接。水电焊工人伊培东认真钻研焊接技术,采用分段焊接法,焊接拖板车的骨架部分获得成功,使平板车的骨架牢固、结实。经过四五个月奋战,终于在1972年4月制造出第一台20吨平板车,经过试验,性能良好。根据运输生产的需要,该公司又自行设计、制造了8吨、12吨、15吨、20吨、40吨、50吨、100吨平板车23台,解决了生产急需。这种平板车采用解放汽车牵引,具有压力平衡、车身稳定、不受路面限制、自动储气、可以刹车等特点,在运输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填补了省内重型货物运输的空白。1973年10月,长春市交通局召开了长春地区交通战线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展览会,该公司试制的平板车、运行吊受到好评。各运输企业也相继开始制造平板车。到1983年末,已制造大型平板车47台,786个吨位。
  在制造平板车中还有一个值得赞扬的单位——长春市第四货运公司。1983年,为解决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汽车发运问题,该公司制造了一种以车运车的超长平板车。试制从1983年7月23日开始至28日,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从设计图纸到造出样车的过程。这6天是工人们战高温、顶酷暑,昼夜奋战的6天。超长平板车总长16.5米,宽2.3米,高0.85米,采用CA15解放车牵引。车身骨架均由工字钢焊合而成,载重为10吨,可同时装载3台解放车。这个公司在1983年至1985年两年多的时间里,共造出20台超长平板车,满足了汽车发运的急需,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到1988年末,长春市交通系统共自制平板车58台。马拉大件运输已于1987年基本被淘汰。
  3.运行吊
  20世纪70年代以前,装卸工人使用的是杠子、扒门、哈腰挂、绞磨、平板锹等十分原始的工具。为使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向装卸机械化迈进,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从1972年开始大搞技术革新,在沈阳市搬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设计制造运行吊。工人和技术人员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自己动手画图纸,上设备,克服重重困难,当年就造出3台5吨运行吊。这种运行吊用解放牌发动机起重,行驶用跃进130车驱动。由于它的驱动在前,转向在后,车身短,转径小,十分灵活,适用于在很小的场地作业。吊杆最大举高5.5米,配重500公斤,最大吊重7.5吨,吊起货物可以自由行走,不受路面限制,比人力装卸提高效率60倍。1976年,该公司用4个月的时间制造1台10吨运行吊,1979年底又制造1台5吨液压吊。从1972年至1979年8年中,该公司共制造运行吊18台,规格有5吨、8吨、16吨、25吨、40吨,成为长春市独家制造运行吊的企业。
  4.120型载货汽车
  20世纪60年代末,长春市有专业畜力运输车辆967台、手推车2174台。进入70年代后,长春市的民用货运量每年递增200万吨。货运量的60%由落后的人力车和马车承担,运输能力远远不能适应货运量增长的需要,迫切需要有一种小型机动车来代替手推车和马拉车。1974年4月,长春市交通局决定动员本系统的力量制造车,并把制造汽车475发动机、变速器总成等连结部件及车辆总装的任务交给了长春市摩托车修配厂。全系统11个单位承担了汽车配件的制造任务。根据交通局关于所生产的汽车要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注意贯彻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的要求,长春市摩托车修配厂在吉林工业大学的帮助下,1974年5月开始选型设计。为早日制造出车,该厂收集了1——20吨载重汽车各部分的有关资料,经多次修改设计方案,将货车的设计指标定为载重量1吨,最高车速不低于60公里/小时,空车载重量不超过1500公斤,发动机采用475汽油机,转向机选用北京130,后桥变速箱采用上海58-1。从1974年5月至9月,该厂组成攻关小组,自制专机25台、大型卡具60多套,自制配件70多种、上万件,基本上形成了缸体、缸盖、飞轮、凸轮轴、变速箱、主轴承盖、总装等7条生产线,为试制和批量生产120车奠定了基础。1974年10月,该厂完成了第一轮车型设计,年末造出了5台样车,1975年试生产了50台。投入使用后,经过对样车的试验和用户调查,找出了第一轮样车存在的自重偏重、车架变形、货箱大、档位不好等缺点。该厂及时修改设计,缩小了整车外形尺寸,车架由槽钢改为钢板滚压,并对离合器和变速器进行了改进,降低了整车自重。改进后的第二轮样车于1976年6月完成试制,1977年开始试生产。为提高120车质量,1977年9月25日至27日,在长春召开了长春牌CH-120型载货汽车样车鉴定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用户等33个单位的60名代表对该车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该车各主要性能基本上达到了设计指标,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1977年5月,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CH-120车作为革新成果参加了展出。
  CH-120车批量投产后,每年生产100台左右。从1975年制造首批样车到1980年停产,该厂共制造120型汽车429台,产品大部分充实到交通系统各运输企业。
  由于该厂没有专用的精密设备,技术检测工具和方法比较落后,质量不过关,造车成本高,加上1980年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该车的销路困难,而于当年停产下马。
  二、改造
  1.“国庆号”公路客车
  1952年9月,为向国庆三周年献礼,吉林省运输公司汽车修配厂(现长春运输机械厂)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提出装配一辆新型大客车的计划。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席秘书室得知这一消息后,曾致函该厂职工:“希望你们再接再励,钻研技术,总结经验,为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而奋斗!”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为此车题名“国庆号”。职工们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在9月25日使这辆新型大客车胜利诞生。“国庆号”车身长7.17米,50个座位,车门自动开合,车厢有冷暖风装置。车身外面上部是黄色,下部是红色,车前面是兰色的,车厢里面是银白色的。“国庆号”3个字铸成钢字镶在车前。这台车是吉林省装配的第一台公路客车。
  2.公路客车改装
  1953年2月,吉林省运输公司汽车修配厂(现长春运输机械厂)与吉林交通公司签定了改装12台公路大客车的合同,其中4台苏式155型、4台布拉格型、4台奔驰型。当时厂里无专业人员,无图纸资料,钣金工人不够用,要改装12台车型复杂的大客车真是难上加难。全厂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群策群力,奋斗了近3个月,终于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4月26日首先装出5辆。27日在市内试车。4月28日,12台公路大客车改装任务全部完成。1953年5月1日,这12台大客车参加了吉林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行。
  3.JTCH-680型公路客车
  长春牌JTCH-680型公路客车是由长春市公路客运公司改制的。1976年该公司共有53台客车,担负着长春通往吉林、四平、白城等14个市县的客运任务。营运里程长、客车少是这个公司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该公司决定动员自己的力量改制大客车。1975年12月10日到1976年1月25日,经过40多天的奋战,改制了第一台大型长途客车,于1976年3月投入客运。
  这种大客车采用由解放CA10发动机改造后的CHJT140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42马力,采用CA10底盘,用JT661型公路客车骨架加固。有61个座席,定员80人,车的尾部带有行李仓。车身长13.5米,车身宽2.57米,最高时速每小时60公里,定型为JTCH-680型。第一台客车改制成功后,经过在长春开往伊通、农安的砂石渣油路面上载客运行,以及对各部机件磨损情况的分解、检查、鉴定,证明该车具有转向灵活、操作轻便、稳定性好、行驶平稳、乘座舒适、车厢内通风和光线良好等特点。此后,该公司又不断地研究、探索,使该车的结构趋于合理。为使旅客携带物品方便,加大了行李仓的容积,加固了车架。1976年至1977年,该公司改制了13台680型大客车,平均每台造价6万元。
  4.翻斗车改造
  为使装卸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装卸机械化、半机械化,长春市交通系统的运输企业大搞技术革新,研制翻斗车取得成功。翻斗车学名为自卸车,分主车翻斗和挂车翻斗两种。它的改造过程经历了由木制翻斗——气压翻斗——液压翻斗的3个发展阶段。
  早在1959年10月,长春地区运输公司在吉林工业大学机电系的配合下,研制了木制翻斗。这种翻斗车以国产解放车为基础,在车的整个结构上增加一套传动系统,在大箱底下安装横梁,并在左右两端用插销连接,由于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的取力作用,通过支架滑轮旋转,使钢丝绳通过滑轮卷起,就可以使大箱翻起。1960年,该公司改制主车翻斗42台、挂车翻斗100台。由于这种翻斗全是木制的,结构不尽合理,翻斗灵敏度不高,使用一段时间后被淘汰。
  进入70年代,该公司又开始在装卸机械化上下功夫,1973年派出30多人去沈阳学习,回来后首先试制气压翻斗。由于这种翻斗车采用空压机作动力,空压机本身承载能力有限,空压机工作时间长时,充气量便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这一情况,该公司在改造了16列以后,便从1975年开始试制液压翻斗车,获得成功。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发动机动力通过变速箱取力齿轮与取力箱和齿轮油泵联接转换压力能,齿轮油泵将高压油通过管道与液压换向阀连接,换向阀再通过管路与液压举升缸连接,液压油进入举升缸,举升缸升起就能使货箱翻起。车箱不须加高加宽,稳定性较强,适用各种散装颗粒货物的卸车。过去6名身强力壮的装卸工人,卸一挂车需15-20分钟,改造后的翻斗车仅司机一人操作,在10分钟就可以全部卸完。工作效率提高6倍。到1979年,该公司已改制了20列载重为5吨的液压翻斗车。长春市交通系统其它企业也根据运输生产的需要,改制液压翻斗车,载重量一般为8吨、10吨。1972年6月,孟家运输社(长春市第四货运公司前身)开始进行液压翻斗车的改造,当年改制2台。1979年11月,该公司派人去上海学习,1980年2月,改制了2台半挂侧翻斗车。从1972年到1988年底,长春市交通系统共改制翻斗车180台,砂石煤灰等散装货物的卸车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5.挂车的制造与改制
  挂车分为全挂和半挂两种。它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运输工具。全挂诞生于1958年,半挂诞生于1974年,在运输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系统最早制造挂车的单位是长春运输机械厂。1958年初,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解决运力不足的矛盾,该厂克服了重重困难,当年就造挂车74辆,为木制结构,二轴四轮,载重量2吨。这是吉林省制造的首批全挂车,曾参加在长春举办的挂车列车化表演。1959年,该厂认真总结挂车制造经验,成立了挂车制造车间,对木制挂车进行了改进,并试制成功了铁木结构挂车,吨位分别为2.5吨、3吨、4吨、6吨,到1960年共制造578辆。这些挂车全部分配到交通运输企业。1961年至1962年,挂车生产数量下降,共制造78台,1963年中断生产。
  该厂在挂车制造中断了22年后,于1985年开始改制半挂车。该车采用解放CA15型载重汽车底盘。当年改制1台10吨半挂车。1986年改制3台。1987年该厂制造JEQ940半挂车,采用EQ140K型底盘改装,其半挂车装有半自动拖挂牵引鞍座与平板半挂联接。半挂车架及厢板等均采用优质钢板焊接而成。制动系采用断气刹车。该车具有造型美观、重量轻、强度大、转向灵活、行驶平稳、制动可靠等特点。到1988年,该厂共生产这种挂车20台。
  从1959年开始,长春地区运输公司也大张旗鼓地搞挂车的改制。该公司组成了由经理王豁然为组长的试制组,试制两轮单轴木制挂车,载重量为1吨,研制15台后失败了。同年9月,他们又研究改制四轮木制挂车,弓子采用胶制弹簧,载重量为3吨,由于以木板代替钢板弹簧,结构不合理,试制120台后也停止了。1965年3月开始试制铁制挂车。这种挂车采用解放CA-10B作牵引车,主车与拖车的连接采用转盘式连杆,使拖车部分能灵活转向,在运输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74年1月,长春市运输公司一队改制半挂车获得成功。其它运输企业也先后改制一大批半挂车。这些挂车参照国家定型的标准设计和有关厂家改装的挂车,利用解放CA-10B、CA-10C、CA-15型汽车为牵引车,规格有9米、8米、7米、6.5米。半挂与全挂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1.载重能力提高了。全挂载重量一般为4、5吨,半挂则为7吨、8吨、10吨;2.安全系数提高了。由于半挂是整体,车身短,不易出交通事故;3.节约油料。半挂在运输生产中起到了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作用。1986年9月26日,吉林省交通厅邀请吉林工业大学、长春汽车研究所等单位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交通系统改制的10吨半挂车和10吨半挂自卸车进行了技术审定,一致认为这两种车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符合国内外汽车运输发展方向。
  到1988年底,长春市专业运输企业所使用的挂车全部是自己改制的。
  1972-1988年长春市交通系统运输工具制造、改造情况详见表78。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公路交通的发展历史,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合理的结构,驾驭全局,综述大势,全面反映了长春公路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详细记述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春公路交通的巨大成就,是一部具有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历史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