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专项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55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专项运输
分类号: U492.3+3
页数: 10
页码: 135-1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货物的专项运输,包括支前运输、重点工程运输、支农运输、抢险救灾运输、粮食运输、汽车发运及大件货物运输。
关键词: 长春市 货物运输 专项运输

内容

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中,因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国防、军事等不同方面的需要,有一些特殊性的,临时性的运输任务。这些任务一般具有量大、时间性强、要求高、关系重大等特点。如:支前运输、工程物资运输、支农运输、抢险救灾运输、粮食运输、汽车发运、大件运输等。
  一、支前运输
  解放战争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长春成为取得辽沈战役最后胜利以及进行平津战役军备物资的集散地和输送地。长春解放后的第7天,吉林省公路局成立了长春车站,并委派郑志忠为站长,负责开展工作。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将在长春营运的黑龙江省8辆汽车、吉林市的6辆汽车以及长春市的24辆汽车组织起来,在进行本地区客货运输的同时,开展支前运输。
  在沈阳即将解放以及沈阳解放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长春站干部不分昼夜地组织运输,每天都组织10余辆,最多20辆汽车。司机不分黑天、白天,不管风天雨天往沈阳运送服装、鞋帽等军需物资。
  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长春市政府在长春火车站附近设立了接待站,配备担架300副。担架队员均是主动报名的青年学生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守候,伤员一到立即出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运送安置了大批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
  1950年11月,长春所属5县都组织了一个担架队,由一名副县长带队,赴朝配合志愿军医院抢救伤员。
  1950年11月初到12月中旬,长春市政府从自愿报名的政府各局、市电车厂以及社会上的汽车驾驶员中选派了90名,输送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团,赴朝参加战地运输。
  1951年初的一天,长春市电车厂21辆市内公共客车全部停止运营,将一批朝鲜老人、妇女、儿童运往伊通县安置。
  1951年4月至9月,长春市政府采取登启事,各区动员等办法,先后组织了5批自愿报名的青年250人,输送到苏家屯、抚顺、佳木斯志愿军驾驶学校培训3个月后赴朝参加运输。
  1951年第二、三季度,长春市政府先后3次组织100辆胶轮马车,参加吉林省赴朝运输队。第一次30辆,第二次40辆,第三次的30辆是由市政府出资买马造车装备起来的。
  1951年至1952年上半年,新中国为了发展自己的空军,以打破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的空中优势,从吉林省各地紧急征集了大批胶轮大车,参加修复和建设东北各地的一些飞机场。长春市政府先后组织胶轮大车开赴延吉朝阳川、公主岭、东风、柳河、丹东,运输修飞机场所需的石料等物资。时间最长达半年,少则三四个月,一般每次派车100辆,最少50辆。特别是在丹东,美国飞机经常轰炸,运输队坚持夜间运输,仅4个月就完成了半年的任务。
  二、重点工程运输
  工业建设工程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运输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市运输公司参加了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代号652)的建设工作,承运“652工程”所需的部分建筑材料。
  市运输公司首先在孟家屯(652工程场址)设立了第四办事处,由公司营运科长及有关业务人员常驻,专门为建设工地调配运力。1953年9月,这个公司共有汽车71辆,承运的建筑材料有砂石、木料、钢材、水泥数百种,年运量300万吨左右,由于运力严重不足,又从市内组织汽车110多辆、马车1500辆。为合理安排运力,将汽车分别配属于各施工工区,开展以班作业,歇人不歇车。从1952年起,一直持续到1956年,每年都运送各种建材物资二三百万吨。
  (2)吉林“三大化”扩建工程运输
  1975年3月至1977年1月,长春市运输公司派出12台主挂车25名职工执行吉林“三大化”扩建工程的运输任务。他们每天都干十四,五个小时,7公里的运距一天一般都跑14趟。期间共运砂子11万立方米、河卵石5万立方米、石头15万立方米、钢材5千吨,完成周转量125万吨公里。完成任务的数量及速度居全省各地区车队之首。
  (3)霍林河煤矿建设运输
  1978年4月初至6月中旬、8月初至10月初,长春市运输公司先后两次均派出60辆车、200人前去霍林河支援煤矿建设,承担了木材、钢材、水泥、砂石、板房、设备等物资运输,在人烟稀少的科尔沁草原深处闯出一条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克服了食宿等方面的困难,共运送近万吨物资,完成周转量500万吨公里。
  在霍林河煤矿的开发中,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派出20-40吨的大件车6辆,配合铁道兵修建从乌兰浩特至霍林河的铁路。铁道兵到哪里,他们就把设备运到哪里。从1976年3月到1977年末,先后运送推土机、铲运机等设备300余辆次,还为长岭、农安、双阳、永吉等县参加修公路的民工运送推土机130辆次
  “三线”建设工程
  (1)支援攀钢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工程建设运输
  1966年5月末,交通部命令吉林省派车,执行支援四川攀枝花钢铁厂、西昌航天中心等三线建设运输任务。吉林省交通厅将这一任务交由长春市运输公司完成。
  该公司派出187名职工、60辆解放牌汽车、30辆挂车组成“吉林省汽车队”,于6月6日登上火车启程,6月10日到达驻地四川邛崃,开始运输从成都运往渡口,以及运往西昌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物资。完成任务后,又于1967年初转移到重庆至万源、达县、万县一线执行任务。驻地“邻水”。
  四川山高路险,每个驾驶员都积极改进驾驶技术,适应环境,熟悉路线,克服山高、坡大、水“开锅”及食宿不便等困难。成都至渡口800公里公路,群山起伏,道路艰险,山下河水浪滔滔,沿途经过数百个村镇。他们带挂运行,安全地翻越华莹山以及海拔2400米高的泥巴山,6天一个往复,在四川省运输史上首次出现了挂车运输。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得不到保证,参加“三线”建设的车辆遂于1967年6月7日全部返回长春。
  (2)辉南“三线”建设运输
  1968年7月8日至年底、1969年12月至1970年底,长春市运输公司先后两次均派出40辆主挂车和司机、装卸工及勤杂人员等219人去辉南执行“5514工程”、“5517工程”、“5523工程”建设物资运输任务。参加运输的车辆每天早出晚归,从高集岗、梅河、红旗林场和四岔林场等地装货,分别运往山沟里的3个工地。
  山沟里原本没有路,他们在山岭上、荒沟里一边修路、一边运输,运输效率提高很快。两次一年半时间,共运圆木12.2万米,完成周转量1558.4万吨公里;运砖12.7万吨,完成周转量163万吨公里;运砂子30万吨,完成周转量130万吨公里,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吉林省工程指挥部的表扬。
  城市建设工程
  (1)伊通河改造工程运输
  1986年5月,旨在泻洪治涝,治理污水,美化城市的长春市伊通河改造工程开工了。长春市运输公司,长春市第一、二、三、四货运公司,都投入了这一工程的修堤备料,清淤运输。这些企业主动帮助组织货源,每期工程都本着汛前备料,汛前施工的原则,优先保证车辆抢时间备料。先后从吉林地区永吉县、磐石县,四平地区伊通县的伊丹、井台,长春市的双阳、九台运块石、方整石12万立方米,从双阳境内、市郊净月运碎石1.5万立方米、水泥1.2万吨,运出淤泥50万立方米,保证了工程按计划完工。
  (2)长春市西安大路至和平大路有轨电车道拆除及道路恢复工程运输。
  这条路全长4898米,工程于1986年6月4日开工,7月1日完工。
  长春市第一、二、三、四货运公司、长春市运输公司每天都投入了,60-80辆车。
  这条路是市内的主要交通干线之一,车辆流量大,行人多,作业条件不好。早、晚上下班高峰期,货运车辆禁止通行,影响运输效率。这些单位主要采取夜间运输,仅用25天运碎石、混合石、生石灰、废土、水泥2.6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65万吨公里。
  长春市运输公司在这项工程中还担负有轨电车拆除物的运输。先后出动了吊车、装载机等机械,共装运枕木10264根、水泥枕木3751根、铁轨1086根、方整石20868块,仅用了11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半个月的任务,为加速道路恢复打下了基础。
  三、支农运输
  60年代初,为了确保农业物资运输,长春市运输公司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把农业“四化”物资列为重点,与钢铁、基建材料以同等重要的地位,优先运输。对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农药、种子随到随运,不误农时,不受托运手续、道路、数量限制,并打破常规,直达送取,尽可能减少中转倒运的麻烦。为搞好支农运输,在各县常年安排驻在车辆,每年安排运力占车数的三分之一,约60-70辆。管理上采取分点驻在、机动集中的车货平衡办法,还根据货源的流量流向、流时,对运力布局进行调整。
  1962年,该公司先后给农安、前郭旗、德惠直达运送农具、农药、木材等1万吨,运出农副产品9.5万吨。为梨树、伊通两县运粮5千多吨。调23台车去白城地区镇赉运苇子7千多吨,调18台车去吉林地区桦甸运农业物资1万多吨,调44台汽车去内蒙抢运粮食6千吨、土豆1千多吨,还先后完成本地区内九台“五一”水库、双阳水库、德惠共青团水库工程备料运输1万多吨。
  1963年,该公司在长春五县常驻59辆汽车,共运送农机具、化肥、秋菜及水利工程用料13.6万吨,完成周转量692万吨公里。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民生活困难。为减轻农民的负担,长春市公路运输企业严格执行“对直接受理社、队的农业物资运价降低20%”的规定和优先受理,优先配车,优先运输“三优先”原则。
  1972年,各运输企业优先安排和运输支农物资26万吨;1974年至1978年运输农业物资46万吨,支农物资116万吨。运输中,对易损物资如化肥、农药等做到装牢卸好,减少货损货差。为了方便农民,有的驾驶员把氨水直接送到农田。1978年冬,长春市运输公司二队为怀德县农村运送大粪300余车。
  在支农运输中,各专业货运企业还开展代购、代销、代运业务。1978年1-9月,仅长春市运输公司就销购、运输农业物资2千余件。进入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农村车辆猛增,支农运输的范围缩小,质量要求提高,各专业货运企业在支农运输中讲求安全、优质、及时、方便、价廉,深得广大农民的信赖。一些要求急、难度大物资的运输,常常找专业运输单位完成。因此,支农物资的运输量总的是上升趋势。如运化肥、农药一项,1980年为10.7万吨,1985年达到41.2万吨。
  四、抢险救灾运输
  自长春解放之日起,在历次抢险救灾中,特别是1948年的救济长春饥民、1965年的陕西救灾粮食运输、1985年、1986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长春市公路运输部门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安定灾民生活,恢复灾区生产,重建美好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救济长春饥民运输
  长春市即将解放之际,为救济灾民,“长春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吉林省的帮助下,成立汽车大队从入城当日起,连续两昼夜不停地运输粮食。23日,第一批粮食18万斤分运到各区。到27日运进市内的粮食达73.8万余斤。
  到1948年11月1日止,灾民普遍获得救济,解除了饥饿灾情。群众无不称颂民主政府。
  赴陕西运输救灾粮
  1965年,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延安部分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不少县“地里没草,井里没水”,几乎颗粒不收,国务院十分关怀老区人民,决定给这两个地区调运粮食。
  1965年9月15日,交通部命令吉林省交通部门火速派60台汽车带挂车,赶赴陕北灾区运输粮食。省、市领导机关决定由长春市运输公司承担这项运输任务。
  公司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仅3天时间就挑选了司机、修理工、辅助生产人员、管理和服务人员共171名。在仅有的108台车中挑选了技术状况好、6个月内不需大修的60台解放车和60台大挂车,组成了吉林省汽车队,由公司两名副经理带队。
  9月22日,这支车队的全部人员、车辆、设备上火车启程。9月26日14点到达铜川,次日凌晨3时许,汽车全部装上粮食,28日凌晨5时许全部到达延安,29日正式投入运输。
  吉林省汽车队承担的任务是:由铜川起运,向延安、延长、延川、清润、绥德、米脂、榆林、神木等24个卸货点运送粮食。单程最远650公里,最近240公里,平均运距476公里。参加运输的职工个个情绪饱满,不辞劳苦,平均5天一个往返。到年末,共运送各种救灾粮食9682吨,运量超额48.7%,周转量超额30.6%,主挂车完好率达99.57%。
  陕北一带的公路多是山路,山高、坡陡、弯急、险桥多,救灾车队安全行车,保证了运输任务的完成。
  在救灾粮运输中,司机看到榆林、米脂、绥德等地旱得连草都不长,没柴烧,都主动在途中捡树枝、拔蒿草,送给当地百姓。据统计,共打柴45000斤以上。他们还利用3天工余时间,为延安北关大砭沟生产队整治川地两亩。
  1966年3月27日,车队完成任务离开陕北时,当地群众携儿挈女夹道欢送。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特致函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和交通部,赞誉这个车队“同灾区人民建立起血肉的联系,帮助我省办了一件大事……”。
  抗洪枪险运输
  1985年、1986年,吉林省包括长春市在内的几个地区,连续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长春市交通系统在抗洪抢险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5年,长春市交通系统共派出防汛车305辆。1214台次。先后给农安、九台、双辽等地运送了草袋子、挖沟机、铁线、炸药、工具、食品等防汛物资。仅草袋子一项就达35万条,并做到时间不误,事故不出,防汛物资不丢。
  1986年,长春市交通系统共出动汽车388辆,1014台次。为德惠半拉山松花江大桥、太平池水库等地运送草袋子39万多条、木材680立方米,其它物资6592吨。
  1986年在抗洪抢险运输中,市运输公司一改往年抢险运输车停车待命的做法,而是有抢险运输任务时,用无线电报话机调派车辆,既保证了抢险运输,又不影响正常生产。
  在抗洪抢险中,涌现出很多先进单位和个人,1986年长春市交通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模范单位,林万清、韦志成、邵洪涛等三名同志被评为抗洪抢险模范。
  五、粮食运输
  吉林省及长春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长春公路运输素有“冬运粮、夏盖房”之说。
  1955年长春市专业运输企业承运粮食任务9.7万吨,占汽车总运量的四分之一。60年代开始,长春地区粮食运输主要靠市内公路专业运输单位承担。70年代初,市内及各县粮食车队有较大的发展,并逐步增加承运量。80年代初,粮食系统专业车辆迅速增加,基本承担了粮食正常运输任务,专业运输车辆则起补充作用,只是冬春时节,粮食外运或出口量大、要求急,粮食部门的车辆在限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时,专业运输单位才能投入。近年来,各县粮库(所)也都自备了少量的载货汽车,运输本库(所)的粮食。
  60年代至70年代,长春公路专业运输企业在粮食运输中,除冬、春两季突击运输之外,还有常年驻在车辆。这些车辆不仅仅限于长春地区,还多次支援过四平、白城、辽源等地区,1961年还去内蒙古自治区执行运粮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运粮任务,各专业运输企业在管理上、设备上采取一些有效措施。1961年至1962年的冬春之交,在农安、榆树两县粮食外运中出现了麻袋不足、周转不开、装卸力量失调的问题,致使汽车窝工,运输效率底。为此,这些专业运输企业采取集中车辆、麻袋和装卸力量突破重点的运输方法,充分提高了运输效率,提前11天完成任务。1979年至1985年,有相当数量的散积粮需要运输,这些专业运输企业在载货汽车及挂车左侧两轮中间的大箱处,做一卸粮用的漏斗。装车中,驾驶员监装,用麻袋布包好四周和顶部。卸车后,将大箱内粮食扫净,避免了粮食散落损失。
  1988年春、冬时节,为了抢运出口粮,长春市第一、二、三货运公司到榆树、九台、双阳、农安、怀德、扶余、长岭等县的30多个粮库,往铁路沿线运粮,出动车辆达25000个车日,完成运量46.8万吨、周转量2390.9万吨公里。
  60年代、70年代,粮食部门为公路运输系统的驻在车队提供了较好的食宿条件,对完成粮食运输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长春市城市供应民用粮食的运输,主要由公路运输系统车辆承担。60年代中期,粮食部门自备车辆承担运输。到1978年,公路运输系统的车辆全部撤出,完全由粮食部门自运。
  六、汽车发运
  用汽车发运汽车,是在1982年国家4个部委做出公铁分流的决定后,长春市公路运输部门开发的新项目。
  1983年,由于铁路运力不足,车皮紧张,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库存大量积压,正常库存为3000辆,最高达9000辆,一般在5000辆左右。车辆不能及时发运,影响了用户的急需,尤其是那些专门从事汽车改装的厂家常常因此停产。四川、新疆等地的用户不得不派司机万里迢迢往回开车。由于路途遥远,不但造成燃料的浪费,而且风餐露宿,十分艰辛。
  从公路发运汽车不仅能实现“门对门”运输,而且在一些区段要比铁路发运方便、迅速、及时、可靠。如:发往哈尔滨汽车改装厂的二类汽车,通过铁路运输需要4-5天时间,而公路不到1天。铁路运输需二次倒运,不但加大了费用,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由公路发运汽车的运价,按0.25元/吨公里计算,500公里之内,运价低于铁路,500公里——1000公里以内的,运费略高于铁路。
  长春市第四货运公司经过可行性研究,从1983年8月开始改制汽车发运车,到10月改制了每台次可运3辆汽车的超长拖板车8列,陆续投入运输生产。到年底,出车200多台次,为东北的公主岭、四平、哈尔滨、丹东运送汽车600多辆。1984年这个公司又改制5列超长拖板车。1985年超长拖板车增加到20列。1984年发运汽车2443辆。1985年发运汽车1766辆。1986年发运汽车1548辆。辐射面延伸到青岛、北京、石家庄、济南、无锡、杭州、武汉、长沙、郑州、太原、西安、桂林等地。
  由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品更新,新的产品尚未达到预计的生产能力,1987年以来,公路发运汽车处于低谷阶段。1987年这个公司发运汽车538辆,1988年发运汽车98辆。
  在开发汽车发运服务项目的同时,长春市公路运输系统还开发了汽车发送业务。即受用户的委托,由驾驶员驾驶商品车,送抵用户要求的目的地。为适应这项事业的发展,市内各专业运输企业都组织了汽车发送队,制订了一整套制度和严谨的发送程序。1984年到1988年底,共发送汽车44883辆,辐射面达到除台湾省、西藏自治区以外各省区的主要城市。
  七、大件货物运输
  大件货物是属于特种货物的一种。大件货物运输是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解放前,以及50、60年代,大件货物运输主要使用排子车。这种作业方式,是用人驾辕,马拉大件,一人领号,众人合声。车轮随着劳动号子声有节奏地向前滚动,引来众多的围观者,时而阻塞交通。
  在遇到用人力车拉不动的大件时,采取租车牵引的方法。1967年6月份,市搬运安装公司从吉林九站造纸厂往梅河口运送一件重12吨,直径5.8米的煮浆罐,就是租用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牵引排子车完成的。这种作业方式既不安全,效率又低,60年代末期被淘汰。
  1972年初,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已拥有5吨运行吊和20吨拖板车,开始用机动车牵引大型拖板车从事大件运输。1973年5月,这个公司成立了大件运输队,这是长春市第一个从事大件运输的专业车队。1975年拥有5吨运行吊8台、10-20吨拖板车11台、汽车19辆,初步改变了长春市运输大件货物的落后面貌。
  1975年至1980年,由于缺少大型吊装设备,10吨以上的大件货物运输采用人力配合机动车牵引,使用爬楞、滚杠的半机械化方式进行装卸,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安全系数小。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1982年至1984年,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陆续增添了20吨、36吨吊车,又添置了10-40吨的半拖板、20-40吨的全拖板,百吨牵引车和70吨大型拖板车,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大件货物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80年代初,长春市其它几个专业运输企业从各自的需要出发也相继添置了吊装设备,组织大件货物运输。到1988年底,长春市内公路运输企业共有大件汽车45辆,运输的大件物资有钢材、预制板、建筑材料、锅炉、施工机械、变压器、铸铁管、水泥管、机械、进口设备等,年创利润35万元。1987年以来,各县的搬运公司也开始运输一般大件货物。
  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是长春市实力最雄厚的大件运输企业,具有吊装、运输各种超长、超高、超宽、超重及异型货件的能力。1983年,长春光机所生产的卫星观测仪,急待运往南京紫金山卫星观测站。铁路运输解决不了冲撞问题,飞机运输又解决不了冲负力问题。这个公司接受此项任务后,强化了保护措施,限速行驶,确保观测仪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行程达3000余公里,按期安全运达。1986年,长春东部二煤气厂从日本引进二件圆桶形的煤气反应罐,长18.16米,直径5.20米,重19.6吨,这个公司改拖板车平板型为槽型,解决了超高问题,顺利完成这项运输任务。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公路交通的发展历史,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合理的结构,驾驭全局,综述大势,全面反映了长春公路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详细记述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春公路交通的巨大成就,是一部具有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历史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