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英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公安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512
颗粒名称: 一、公安英烈
分类号: K827
页数: 11
页码: 731-7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1945年至1988年在清剿土匪、地下工作、抢险救灾、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中,长春公安机关先后牺牲的英烈人物。
关键词: 长春市 公安机关 公安英烈

内容

刘德彪
  (1915~1945)
  刘德彪,1915年生于江西吉水。12岁在铁匠炉学徒,14岁参加工农红军,在赣西独立团由战士、班长、排长,进而当上连长,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115师任营长,参加过平型关大战,多次立下战功。1945年抗战胜利后,来到东北,11月15日接受中共吉林省工委的派遣,带领四名党员干部,到农安县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府,刘德彪担任县委书记、县长,并兼公安局的领导工作。
  刘德彪宣传民主政府的施政方针,稳定民心,安定社会秩序,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他注意建立地方武装,巩固民主政权。招收300余新兵,组成农安县保安大队,后改为吉林省军区农安独立八团,刘德彪任政委。刘德彪为提高地方武装的政治素质,亲自向干部、战士讲课,教唱革命歌曲,不久这支队伍扩大到600余人。刘德彪工作雷厉风行,又平易近人,农安城乡的混乱状态迅速扭转。
  国民党大举向东北解放区进犯之后,混进农安独立八团的坏人密谋叛变。12月26日深夜,率领叛军包围了县政府,刘德彪在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当时只有30岁。
  农安解放后,1948年修建烈士陵园,缅怀这位革命烈士。1948年2月,农安县政府将县城原西北街命名为德彪街。
  孙刚
  (1920~1946)
  孙刚,江苏人,中共党员,1920年生。1941年入伍,曾任中央警卫团战士、新四军三师八旅营教导员等职。1945年底,从延安调来吉林省长农县,担任长农县武工队政委。1946年1月,长农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孙刚为县政府第一任公安局长。
  1946年5月,孙刚带领县公安局实行战略转移,从万宝山北撤途经陈家纸坊时,遭国民党军队追击和土匪武装阻截。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刚果断地指挥公安干部和公安部队指战员与国民党军、土匪、地主武装展开激烈的战斗。攻破了三个“土围子”,歼灭敌匪千余人,并抓获了“双阳好”等6名匪首,当即处决。打通了北撤的通道,保证顺利转移。
  1946年秋,孙刚在杨树林乡指挥公安部队与国民党军交战中不幸牺牲,当时年仅26岁。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用最好的棺木加以盛殓,连同他使用过的手枪一同葬于他牺牲的地方牛尾山前五节地。
  王坤
  (1925~1946)
  王坤,1925年生,德惠县公安队战士。
  1946年4月,在德惠剿匪战斗中牺牲。
  于经五
  (1902~1948)
  于经五,原名于经武。1902年生,山东牟平人。8岁入私塾,勤奋读书。父母早亡,15岁弃学离乡,到外地学做生意。1927年,青年的于经五有机会阅读了一些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接近一些进步人士,探讨了救国救民的道理。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于经五,判处他5年徒刑。在狱中,偷偷地阅读到马列主义书刊。1937年七七事变后,于经五获释出狱。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扰胶东。于经五历尽险阻来到东北,在长春开办经济大药房。光复后,1946年冬,与松江省公安处情工组负责人侯诺青取得联系,成为情工组的情报员。1947年秘密组织爱国青年刘文成、杨义章、刘勤轩等人,以他开办的大药房为掩护,为解放军筹集和运送医药物资,搜集国民党的军事情报及其上层分子的动态。于经五还以长春市西药理事会会长的合法身份,向工商界宣传共产党的工商业政策,争取团结他们。解放军派人进城活动,多到经济大药房落脚。经济大药房成为长春地下党的一个重要联络点。
  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经济大药房遭到敌人的破坏,于经五等十余人被长春警备司令部督察处逮捕。特务们用尽酷刑,始终不能使他屈服。1948年6月18日,于经五等12人被秘密杀害了。于经五时年46岁。
  李真凡
  (1908~1948)
  李真凡,原名马永良,又名李一民,1908年10月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乡的一户富裕家庭。他8岁开始入小学读书,接着读中学,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是中国产党的诞生地,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李真凡在读书期间,接触马列主义而萌发了进步思想,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1933年,他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江苏中学、河南育德中学和陕西教养学院从事教育工作,想走一条“教育救国”之路,事实却让他失望。然而,他又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在十二军校任政工职务,腐朽的国民党军队给了他更深的教育,不久即愤然辞职,返回家乡。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投降后,他在吉林铁路谋到一个职位,当上了农村科长。十余年的风雨,他走南闯北,终于看清了他赖以寄身的那个旧营垒已不可救药,而由共产党点燃的希望之火却在猛烈燃烧,且越燃越旺。他决心投奔共产党,开始寻找共产党,在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47年8月,李真凡从吉林市来到长春。他与国民党吉林师管区司令李寓春有旧交,因而在李寓春的手下混了一个差事,他很精明,也很能干,深得李遇春的赏识,被提拔为师管区上校军法处长,并住到了李的家里。1948年2月,长春工委情工组负责人侯诺青发展他为地工人员。李真凡以“上校军法处长”这块堂而皇之的招牌,为其从事地下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他经常出入敌人的军政机关,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有时他以探望在永吉家乡的家属为名,顺利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把情报送到解放区地工领导机关,并接受新的任务。侯诺青为了传递情报快捷,在长春建立以于经五为核心的地工小组,把经济大药房作为联络点,向解放区运送急需药品和情报。经济大药房联络据点暴露之后,李真凡由于常出入经济大药房,引起军统特务机关长春督察处特务的注意。特务们对李真凡也不敢轻易动手,为了抓住李真凡的真凭实据,便加强了对他暗中监视。一天,特务们在南关卡哨查获一张纸条,上边用铅笔写了几行字,引起他们怀疑,经对带纸条的老百姓严刑拷打,带纸条人供出,纸条是军法处李处长叫他送到解放区九台县的。敌人如获至宝,决定立即逮捕李真凡。5月27日,他被长春督察处的特务们关押起来。特务们为了从李真凡口中获取共产党在长春地下组织活动的情况,绞尽脑汁,对他施行了惨无人道的各种酷刑,甚至在他手指上钉入钢针,他痛得死去活来,但宁死不屈,没有一句口供。最后,敌人绝望地向他下了毒手。6月18日,督察处的特务们把李真凡押赴南岭秘密杀害。李真凡忠贞的鲜血洒在了南岭,洒进了长春大地。
  孟宪平
  (1920~1948)
  孟宪平,山东省莱阳县人,1920年生。童年时与父母、祖父为了谋生“闯关东”,来到吉林省九台县。1947年12月,孟宪平参加了革命,成为九台县公安局一名公安战士。
  1948年6月,吉林省公安处长陈泊指示九台县公安局派一名忠实可靠、机警灵敏的公安人员深入敌占区长春去搜集国民党军事情报,并伺机策动国民党高级行政人员起义。孟宪平接受任务后,告别妻女,进入长春,开始了复杂艰险的地下工作。他时而化装成商人,时而打扮成教师或其他身份人士,来往于长春与九台之间。在较短的时间内,送回来许多重要情报和急需的中西药品。
  当时,人民解放军对长春国民党守军实施“久困重围”的战略,国民党特务亦加紧对中共地下情侦人员进行搜捕。孟宪平在执行递送情报任务中被敌特逮捕,敌特用尽酷刑,孟宪平坚贞不屈。6月28日夜,孟宪平被秘密杀害,时年28岁。
  于佩芬
  (1921~1948)
  于佩芬,女,吉林省九台县人,1921年生于一普通医生家庭。1941年于长春市第二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毕业,到伪满中央银行当职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进入东北卫生技术厂(今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做打字员。
  于佩芬性格倔强,少言寡语。她目睹国民党统治长春期间的腐败和黑暗,常常偷偷地阅读弟弟带回来的《大众哲学》、《科学历史观》等进步书籍。1948年3月,受已经加入中共地工组织的弟弟影响,投身于革命活动,利用自己会打字的特长,经常秘密地帮助地工组织打印传单。4月,正式参加长春工委情工组。她深夜打印传单,第二天躲过敌人的监视,将传单分送到长春大学、铁路列车段、市医院等处地工人员手中。敌人追捕地工小组领导人,她将其隐蔽在家里,并假扮夫妻,掩护其平安撤离长春。她不畏风险,将地下党写给辛军博士(从日本留学回到东北卫生技术厂)的劝留信,秘密地放进他的办公桌里,并争取一些人保护该厂及其科研成果。她机智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她在家中被捕。与亲人告别时,她从容地理了理头发,摘下手表交给母亲。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守口如瓶,并安慰狱中难友:“长春解放了,我们会出去的。” 6月18日深夜,年仅27岁的于佩芬被敌人秘密杀害。
  于长春
  (1927~1948)
  于长春,吉林省德惠县人,1927年生。长春市公安局公安总队战士。
  1948年9月,在德惠县腰亮子屯战斗中光荣牺牲。
  龙富山
  (1929~1951)
  龙富山,河北省武安县人,1929年生。1948年2月在松江省尚志县入伍。6月部队调往长春外围,龙富山参与解放长春市的战斗。龙富山任副班长。长春解放后,龙富山所在的连队改编为长春公安总队五中队,龙富山调市公安局警卫连任班长。由于工作积极,吃苦耐劳,1949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将全身心投入党的工作。1950年3月,龙富山调市公安局一处任政保队员。在工作中不辞劳苦,积劳成疾,患开放性肺结核,虽多方救治无效,于1951年2月8日不幸逝世,年仅22岁。
  李增泰
  (1919~1951)
  李增泰,河北省滦县人,1919年生。1939年逃难来到长春,先在福文盛印刷厂当学徒,后进入伪中央银行当印刷工人。日本投降后,在长春市消防队任警士。翌年8月,由于不愿在国民党警察局做事,退职回家靠做小买卖为生。
  1948年长春解放后,李增泰参加了市公安局消防队,成为新一代消防队员。参加革命工作后,李增泰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每天早来晚走,不知疲倦地工作。
  1951年2月11日下午3时许,长春市东五条西胡同林克宽家发生火灾。李增泰等人赶到现场时,已是浓烟滚滚,火势凶猛。为了选取最佳灭火点,李增泰登上房顶,拆开房盖,高喊“快把水枪给我!”话音未落,这间朽烂的木板房突然塌落,李增泰坠入火中,壮烈牺牲,年仅32岁。
  赵德生
  (1917~1953)
  赵德生,1917年生,双阳县公安局公安员。
  1953年7、8月间,饮马河、双阳河河水暴涨,沿河洼地受淹,全县有6个区、60各村、160个屯受灾。8月20日,赵德生在参加抗洪救灾中光荣牺牲。
  梁凤岐
  (1910~1956)
  梁凤岐,山东省博平县人,1910年生。1924年与父母逃难来长春,先在一家杂货铺打工,1932年从事消防工作。
  1948年长春解放前夕,梁凤岐看到国民党的统治已日薄西山,为了保护消防物资不受敌人破坏,利用当消防队长的有利条件,带领几名得力消防队员,将一些有价值的消防器材秘密埋藏起来。解放后如数交给了人民公安机关,被市公安局留用并任命为消防一分队队长。此后,梁凤岐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他扑救烈火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多次受到记功奖励。
  1956年6月3日凌晨1时许,长春市建筑工程学校阅览室发生火灾。梁凤岐赶到现场,火焰已由屋内蹿至屋顶,如不迅速制止,火势蔓延,不仅燃烧的楼房不能得救,毗邻价值50万元的化验室也有被烧的危险。他果断地冲入火点指挥救火,并亲自用水枪射水扑救,此时屋顶突然塌落,梁凤岐陷入火海壮烈牺牲,时年46岁。
  张锡联
  (1936~1964)
  张锡联,黑龙江省甘南县人,1936年生,汉族,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56年参军,系吉林省公安总队一团六连十一班班长。
  1964年3月14日,在扑救长春市居民家火灾时,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
  同年10月,被公安部队总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姜树元
  (1941~1965)
  姜树元,吉林省长春市人,1941年生。1964年7月考入长春市公安局消防队,成为一名消防队员。在训练班学习时,他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向老队员请教,刻苦钻研业务,以优异成绩结业。此后在灭火实战和平时训练中,姜树元都能勇敢顽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了提高消防业务本领,姜树元经常早起晚睡,学习训练,星期天也很少休息。参加消防工作仅七个月,他的思想、业务进步很快,在同期参加工作的消防队员中,成绩突出。
  1965年3月4日上午,姜树元在与市消防五中队队员训练“撑杆上楼”时,不幸从距地面13米的高处摔下,身负重伤,多方抢救无效,于3月9日逝世,年仅23岁。
  赵守义
  (1947~1980)
  赵守义,吉林省长春市人,1947年生。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复员分配到郊区公安分局刑警队任侦察员。
  赵守义热爱公安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忠职尽责,严格依法办事,刻苦钻研公安业务,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相关侦察知识,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侦察员。他襟怀坦白,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努力工作,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的斗争中勇于奉献。1980年2月10日,在乘车执行任务中不幸遇难牺牲。当时年仅33岁。
  廖永林(1953~1980) 庄家国(1956~1980)
  于春(1958~1980) 姜威(1960~1980)
  廖永林,四川省安广县人,1953年生。中共党员,长春市郊区武警中队副队长。
  庄家国,吉林省镇赉县人,1956年生。长春市郊区武警中队副班长。
  于春,吉林省双辽县人,长春市郊区武警中队战士。
  姜威,吉林省吉林市人,长春市郊区武警中队战士。
  1980年12月9日,在武警长春市郊区中队因制止报复杀人罪犯,廖永林等4人光荣牺牲。31日,经吉林省民政厅批准,廖永林等4人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韩德彬
  (1937~1981)
  韩德彬,吉林省双阳县人,1937年生。1955年参加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双阳县新安公社农机站长,齐家公社公安助理、公安特派员。1980年9月调双阳县公安局刑警队任侦察员,1981年2月任双阳县公安局秘书股副股长。
  1981年7月11日,罪犯李成海杀人后盗出冲锋枪一支,子弹百余发逃至九台、双阳两县交界处。双阳县公安局接到围捕任务后,立即组织干警投入战斗。正在家休息的韩德彬主动参战。7月12日晨8时许,在泉眼公社赵家大队山梁中发现罪犯踪迹,韩德彬与战友分三组呈扇形向罪犯合围。10时20分,韩德彬等正向罪犯隐匿处移动,罪犯突然开枪,击中韩德彬胳膊,韩德彬不顾伤痛,立即还击,不幸腿部动脉又中弹,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时年45岁。
  田忠庆
  (1932~1982)
  田忠庆,吉林省双阳县人,1932年生。1949年参加公安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科长、科长、副处长、朝阳区公安分局长等职。
  田忠庆在公安战线几十年来,始终忠职尽责,任劳任怨,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精益求精,极端热忱。担任分局长以后,以身作则,廉洁从政,不徇私情。
  1982年6月23日晨,田忠庆在上班途中突遭歹徒袭击,身中数刀,不幸牺牲。1984年2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马明
  (1957~1982)
  马明,原名马晓明,吉林省长春市人,1957年生。1975年10月中学毕业后,进入长春第四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0年10月调市公安局劳教处工作。1981年10月,调朝阳区公安分局刑警队任侦察员。
  1982年9月28日晚8时许,马明与战友杨新和等在白山公园巡逻,发现几个人影在公园厕所附近晃动,便上前盘查。其中一中年人称是保卫干部,但拒绝出示证件,马明等决定将其带回分局审查。途中,该人突然掏出手枪,朝马明胸部开了一枪,将马明打倒,随即又向杨新和开枪,杨新和亦中弹昏倒。歹徒子弹打光后,又扑到马明身上抢枪。马明死死护住手枪,奋力与歹徒搏斗。歹徒夺不到枪,就用枪柄猛击马明的面部和头部。此时杨新和从昏迷中苏醒,举枪将歹徒击毙。马明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年仅25岁。
  马明牺牲后,中共吉林省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公安部授予他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李国利
  (1959~1984)
  李国利,吉林省长春市人,1959年生。在中学时加入共青团,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79年夏,李国利考入长春市公安局,经干校培训后分配到宽城区分局站前治安派出所工作。由于工作出色,1983年6月被调到宽城区分局刑警队任侦察员。
  1984年5月16日,李国利正在值班,3名治安积极分子扭送来一个倒卖军用粮票的人,此人叫张克坚。经查明有物品存放在天池旅店,李国利带其去天池旅店取回物品后又带其回分局继续审查,当行至分局大门口时,张克坚突然闪身后退,抽出藏匿在身上的“五四”手枪对准李国利,李国利觉察出张克坚的反常举动,扑过去欲夺张犯的手枪,但枪声响了,子弹穿透李国利的心脏,这位25岁的年轻侦察员当场牺牲。凶犯张克坚枪杀李国利后逃离。市、区公安局急调民警堵截追捕,将其捕获。查明张克坚系流窜北京、长春、武汉等地的盗窃枪支、杀人在逃的重要案犯。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安志

《长春市志 公安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二十章,内容包括了旧中国长春警察、剿匪斗争、人民公安机关、指挥系统、镇压反革命、内部安全保卫、惩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管理、预审与监管、户口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外国人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爱民活动、法制建设等,再现了长春市公安工作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德彪
相关人物
孙刚
相关人物
王坤
相关人物
于经五
相关人物
李真凡
相关人物
孟宪平
相关人物
于佩芬
相关人物
于长春
相关人物
龙富山
相关人物
李增泰
相关人物
赵德生
相关人物
梁凤岐
相关人物
张锡联
相关人物
姜树元
相关人物
赵守义
相关人物
廖永林
相关人物
庄家国
相关人物
于春
相关人物
姜威
相关人物
韩德彬
相关人物
田忠庆
相关人物
马明
相关人物
李国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