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工会自身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120
颗粒名称: 第十章 工会自身建设
分类号: D412.834
页数: 10
页码: 210-219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工会的自身建设,其中包括了干部培训、班子建设、工会自身改革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工会 自身建设

内容

长春市工会从建立之日始,就十分重视机关的自身建设。机关党组织针对各个时期工会干部文化结构不同的特点,对工会干部的理论业务学习,工作作风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重让干部边干边学,从实践中增长才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市总工会机关党委在组织、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加强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86年市总工会机关党委被中共长春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机关党委。
  第一节 干部培训
  干部队伍的培训是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十大”明确了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奋斗纲领。要实现这个纲领,就必须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年龄结构、知识和专业结构都比较合理的,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工会干部队伍。
  1948年11月,长春市职工总会筹备处开办工人训练班(简称工训班)。1953年5月,工训班改称长春市工会干部学校。在此期间,有2352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到1955年6月,工会干部学校已先后举办了各类训练班30期,参加学习的学员达2721人。这些训练班主要有:(1)工会基本知识训练班,着重讲解工会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工作方法;(2)专业训练班,着重讲解一种工会业务知识,如工资,劳动保护等;(3)专题训练班,为做好中心工作,专门讲解某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介绍有关这项工作的实际经验。如怎样讨论国家生产计划、签定集体合同等问题。同时,还开办了工会小组长以上干部参加的“星期日讲座”50余次,有8万余人参加了学习。
  为适应全面开始经济建设时期的需要,认真贯彻东北劳动保护工作会议精神,逐步建立起劳动保护组织,做好专业干部准备,把劳动保护工作向前推进一步,保证顺利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建设计划。从1954年8月16日至9月4日,举办了一期基层工会劳动保护专业训练班,有51个单位,58名学员(私企9名),学习了20天。在学习方法上做到了讲解详细、通俗、联系实际,采取了阅读文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消化课程,基本保证了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1955年,由于省工会干校的建立,市工会干校被撤销了。
  1962年,随着工会工作的加强,干部培训工作也被提到日程上来。1964年初,市总工会开始筹建工会干部训练班。1964年至1966年先后举办37期,有3301名小组长和工会劳保、财务、生产委员及工会主席等参加学习。特别是从1964年3月开始重点培训了工会小组长。办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工会小组工作,特别是加强小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小组的“阵地”作用。每期一周至10天,学习内容主要是工会性质、地位、作用和方针任务;怎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当前形势与任务;交流和介绍了李海亭小组等6个小组工作经验;还学习了《工会小组工作条例》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房舍被占,干训班被迫停办。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要求各地方工会“要办好工会干校,用各种形式培训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市总工会决定恢复干部培训班,利用市工人文化宫办短期训练班和工会干部业余讲座。1981年4月,市工会招待所撤销,干训班迁到招待所旧址。1983年5月9日,经市编委批准将工会干部训练班改称为长春市工会干部学校,定编20人。教职员17人,其中专职教员8名。这一阶段,共办班166期,培训学员17704人。从1948年12月到1988年12月,共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252期,培训学员106079人。讲座50余次。随着工会工作的发展,干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仅从1984年到1988年底的5年时间,干校做了下列一些工作。
  第一、举办各类学习班
  (1)紧跟形势,及时举办了全国工会“十大”、“十一大”文件学习班。先后办了10期,有87名学员脱产学习一周。主要采取个人阅读,集中辅导,分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的方式进行学习。起到了认真学习、贯彻“十大”、“十一大”精神的作用。
  (2)工会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短训班。办了20期,有学员2948名参加学习。学习时间为1个月。对象以新换届的工会干部为主,主要讲解工会基本理论和工会各项业务知识。学习结束后,通过开卷测验和写专题文章的形式进行考核,合格者发工会学单科结业证。
  (3)新工会干部培训班。共办了11期,有839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学习时间半个月。学习内容为工会基本理论和工会业务知识,并配合讲课内容请先进基层工会干部来校做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使新工会干部从理文化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政治思想和专业化水平。
  (4)专职委员培训班。共办了47期。这种班内容单一,有5404名工会各类委员参加学习。学习时间一至二周,专业性强,起到了帮助工会各项业务的专职委员提高业务素质的作用。
  (5)党政工干部《企业法》学习班。办班9期,538名工会干部,122名党政干部参加学习。由市委讲师团、市工会机关干校教员,把《企业法》内容分7个专题进行辅导。深入学习,推动《企业法》的贯彻落实。
  (6)工会干部高考文化补习班。
  从1985年12月到1986年4月,办了一期,有120人参加学习。利用晚上时间,为工会干部报考成人高校补习文化。1986年5月工会干部60名参加成人高校统考,有11名被录取。
  第二,发挥工会干校辐射作用
  走出去,把教学重点放在基层,为基层服务,帮助基层工会举办训练班或进行辅导活动。
  1984年先后对省公路工程局、省电力局、市百货大楼、榆树县工会等8个基层单位工会干部做了学习全国工会“十大”文件学习辅导。
  1987年帮助长春客车工厂、市医药公司、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省五金矿产品进出口公司、省轻工业进出口公司等基层工会办班。由基层工会组织学员,共同商定学习内容。干校定期派教员去上课,培训了1148名工会干部。仅客车工厂三次办班,就有工会专职干部1095人参加学习。
  1988年,先后去南关区、二道河子区、效区、九台市、省商品进出口公司等基层工会办班,帮助基层工会培训了450名工会干部,对基层工会干部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普及工会基本理论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放后,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工会干部队伍发展很快。1949年全市仅有专职工会干部85人,到1965年专职工会干部已达657人。粉碎“四人帮”后,工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工会干部队伍也随之扩大。到1988年底统计,全市基层工会专职干部已达4638人。这样一支干部队伍,只靠工会干校来培养提高是不够的。因此,市总工会还在整建“职工之家”的工作实践中,注意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整建“职工之家”是贯彻新时期工会方针,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措施。1984年下半年起市总工会把这项工作列为工会工作重点。
  1984年4月,全总召开全国工会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从1984年下半年起,用3年时间,对全国40多万个基层工会普遍进行一次整顿,逐步把基层工会办成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同年5月1日,全总发布了《关于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的决定》。6月,市总工会召开全市工会组织工作会议,传达了全总会议精神。并根据全总提出的建设:“职工之家”的条件和标准,全面开展了“职工之家”的整顿与建设工作。经过试点,摸索经验,分期分批,分类指导,召开会议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对某些一时达不到标准的单位,各工委组织工作组进行帮助,促进“建家”工作积极进行。据1987年6月市工会组织部统计,在全市2947个应当整顿“建家”的基层工会中,经验收已有2723个基层工会达到“职工之家”标准,建设成了“职工之家”,占应当整顿“建家”基层工会的97.5%。仅用2年半时间,基本实现了3年整顿规划的要求,同时,通过开展整顿复查,创建先进、模范“职工之家”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整顿“建家”成果。1987年末统计,全市涌现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会、长春制药厂工会、省建一公司工会,长白山商场工会、东北师范大学工会、宽城区市政维护队工会等先进、模范“职工之家”559个,1988年底增加到662个,占已建成“职工之家”基层工会的24%,涌现了刘桂荣、于增杰、班树生、姜月星、潘淑兰、唐万义等一批优秀、模范“职工之友”和优秀、模范工会积极分子。
  通过整顿建家活动,广大工会干部的工作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明确了工会工作指导思想,掌握了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和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的意识和观念,对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充满了信心。各基层工会领导班子也向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前进了一步。一大批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勇于开拓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工会干部中来,给工会工作增加了活力。
  第二节 班子建设
  工会组织一直致力于加强工会基层领导班子的建设,把它作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工会工作的方针,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市总工会始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选拔那些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年轻的有较高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有开拓精神,热爱工会工作,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开创新局面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工会领导班子。
  1981年,据对已配备了专职工会主席的281个单位的调查,其中有187人参加了同级党委;147人相当于同级党政领导副职。149个县团级企业,已配备了正副主席247人,其中89名主席,有78人参加了同级党委,62人相当于同级党委领导的副职。截至1985年底,在全市900个应配备专职工会干部的企业中,已有810个单位配备了同级党、政副职级的工会主席。其中,国、省营和市营企业比1984年增长了50.1%。
  据1986年末统计,全市有专职干部4481名。从年龄看,30以下的618名,31—40岁的1753名,41—50岁的1347名,51岁以上的75名;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936名,高中、中专2306名,初中以下1165名。在1342名工会主席中,按党政副职配备的有1170名,进入同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有1062名。
  1987年末统计,全市4555名专职干部中,30岁以下的625名,31—35岁的965名,36—40岁的1010名,41—50岁的1216名;51—55岁的653名,56岁以上的86名;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的1223名,高中、中专的2347名,初中以下的985名。1380名工会主席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的有1227名,进入同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有1000名。
  1988年统计:全市1457名工会主席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的有1350名,进入同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有1253名。在4638名专职干部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1333名,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2097名,初中以下文化的有889名。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的有425名,36—40岁的1109名,41—50岁的有1161名,51—55岁的538名,56岁以上的仅有162名。
  另据1987年统计,全市有1824个单位实行了民主选举工会领导人,比1986年增加了两倍,占全市基层工会的62%。新当选的工会主席,待遇按有关文件规定基本得到了落实。直接民主选举工会领导人的工作,给基层工会组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工会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
  1980年,市总工会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写出了20多份比较有份量的调查报告,经市委批转了的就有《关于在我市企业普遍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报告》、《关于职工住房建设和职工住房分配情况的报告》、《关于当前职工教育情况的报告》等6份。由市工会转发机关部门写的有《关于当前我市职工思想、生活情况的调查》、《关于青年工人文化、技术状况的调查》、《关于老工人退休问题的反映》等14份。
  1985年,共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专题调查报吿、典型经验310篇,其中有60多篇被省级会议和刊物采用。市总工会总结的长春百货大楼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职工物价站在冬贮菜供应工作中发挥监督、仲裁作用的经验,《工人日报》在头版作了报导。职工物价站关于“四滥”问题调查报告,省政府用明传电报转发到全省。
  1987年上半年,围绕“双增双节”运动,搞了4次大型调研会。机关半数以上干部下基层达1100多厂次。下半年,市总工会确定8个调研题目,到年底已基本完成。1987年市总工会机关提出经验材料89份,其中如: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调查、租赁企业的调查、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等,对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稳定安定团结的局面起到了作用,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关注。关于服装行业加班加点情况的调查,省长何竹康作了批示。1987年4季度,市总工会还组织100个基层工会搞了自身改革的调查,收到各基层工会调查报告107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5个专题调查报告,为进行自身改革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干部不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且还经常进行家访。
  1981年入冬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了家访活动。全市工交、财贸、文教系统530个单位统计,工会干部进行家访1510户。1982年全市工交、基建、财贸、文教的641个单位统计,广大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共访问职工166707次,帮助职工群众解决了大量思想、生活问题。1988年上半年全市组织了1700多个组走访职工6300多户,为职工解决各种生活问题3200多件,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调动了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
  工会领导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工会小组工作。
  建国初期,1950年7月,市总工会就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工会小组工作,培养典型,用典型经验来推动工会小组工作的开展。1964年在总结工会小组工作经验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工会小组工作的措施:调整充实工会小组的领导骨干,使小组核心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培养小组长,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每项运动开始之前,都向小组长交政策、交任务、交方法,明确干什么、怎么干;教育小组长以身作则,发扬有事同大家商量,有困难带头克服,有缺点自我检查,有成绩归功大家的“四有”精神。
  1980年上半年,市总工会为了加强工会小组的建设,由市总工会组织部对工交、财贸系统县团单位的1185个工会小组工作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1)工会小组工作比较好的,能积极主动地抓好各项工作的约占40%左右;(2)工会小组工作一般化的,推一推,动一动,上面不推下面不动的约占50%左右;(3)工会小组工作比较差的,什么工作也没开展起来,上推下也不动的约占10%左右。从调查的状况反映出,工会小组工作很不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分析原因之后,市总工会采取了3条措施:(1)要求全市工会系统认真贯彻《工会小组工作条例》,并提出具体落实意见,使工会小组工作人人知道;(2)抓紧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工会组织委员的培训。先后举办3期组织委员训练班,参加单位有551个(其中包括27个公司所属的323人);(3)抓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在全市各产业中有选择地召开了5次工会小组长工作座谈会,28个单位参加。从中总结出的经验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铸模厂熔化班抓竞赛立功活动的经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具分厂热工科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机车厂附件车间压油机组做团结职工工作的经验;铁路四平站乙班二调做青年职工思想工作的经验;五交化公司五金商店工具门市部热心为职工服务的经验;健康旅社教育职工以主人翁精神办店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在全市进行了介绍推广。
  1981年1月,《全国工会基层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出抓基层,打基础,要做好工会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坚持工会小组民主生活会制度。市总工会也明确提出“工会小组是开展工会工作的基础,各级工会组织要下大功夫把工会小组工作抓起来,把工会小组工作活跃起来”。
  同年5月,在市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贺瑛主席又一次要求各基层工会要把工会小组长在年内普遍轮训一次。因此,这一工作引起各基层的重视,并列入工会工作日程。长春客车工厂、长春机车工厂、市食品水产公司等单位抓的紧、行动快,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举办工会小组长训练班,将其所属单位的工会小组长全都进行了训练,取得明显的效果。
  1982年9月,全总组织部在辽宁省兴城县召开工会小组工作经验交流会。长春市工会和张春香工会小组长参加了会议,张春香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这次会议内容丰富,经验全面,对加强工作小组建设,为工会工作在新形势下打开新局面,提供了经验。市总工会于10月18和19日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总工会小组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精神。这次会议使到会的同志在思想上受到启发,认识上有了提高,学到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找出了自己工作的差距,增强了做好工会小组工作的信心。对《工会小组工作条例》进行细致的讨论和逐条的修改。同时要求各基层工会把《工会小组工作条件》(讨论稿),做为试行稿,在本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落实措施,认真实践,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并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互相交流,开展竞赛。
  市五交化公司工会是全市基层工会小组工作做得好的单位。这个公司有9个分会,50个工会小组。他们从1982年开始,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建设好工会小组上,狠抓工会小组各项工作的落实,增强了基层工会的活力,使工会工作出现了工作任务落实到小组,工会活动开展到小组,各种思想矛盾和生活困难解决在小组的新局面。
  1984年1月在长春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向市五交化公司五金机械商店工具门市部杂品组工会小组学习的决定。该公司工会组长张春香,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干,积极主动地面向全组同志开展工会活动:在思想上关怀他们的进步,在工作上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在生活上体贴他们的冷暖,诚心诚意地为职工服务。
  随着工会领导班子建设的加强,全市工会小组的数量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50年代有8640个,60年代有18985个,70年代有29377个,到80年代的1988年,已发展到63611个,比50年代增加7倍多。
  工会小组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增长,工作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先进工会小组的比例在逐年上升,50年代仅占工会小组数的10%,到80年代已占工作小组数的18.2%。
  第三节 工会自身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自身改革的活力,特别是基层工会的活力。在转变活动方式、改革干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双阳县、农安县总工会对基层工会干部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由协管变为主管,建立了一整套的干部管理制度,改变了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局面。市邮政局、228厂、柴油机厂、133厂等单位对民主管理形式进行了探索。客车工厂、机车工厂、长铁分局等单位开展了厂际文化联谊活动。烟厂、长影、市建一公司等工会积极兴办第三产业,开辟财源,更好地为职工服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橡胶厂、自行车总厂、东北电力设计院、一机床厂、省建一公司等许多单位在群众生产工作中创造了各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形式。市工会也改革了活动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搞好对基层的服务指导上。为了发挥行业工会的作用,开始着手筹建文教工会。职工文体活动也由过去统管变为放开。1988年初,市总工会组织成立了市职工体协,开展了各种深受群众欢迎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市职工文协也开始筹建。各级工会组织还以搞好基层工会为出发点纷纷下放权力,在工作安排、活动形式、经费使用等方面放宽对基层工会小组、分工会、基层工会的限制,使长春工会组织自下而上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在改革洪流推动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破除了工会工作的老套套、旧格局,注重横向联系,积极主动参政议政。在群众生产工作中,市工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市政府有关领导也经常主动同市工会互通全市经济工作形势,请市总工会参加有关会议,从而使市工会对每个时期群众生产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更加明确。市总工会着力于提高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了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因而受到政府的重视。市政府还就如何发挥工会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问题专门下发了文件。
  为了使工会工作适应改革的需要,市总工会建立了工运理论研究会,并同有关部门在全市建立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群众生产工作研讨会和企业民主管理研究会,职工法律顾问工作研讨会等,开展了工运理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群众生产工作、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和职工法律顾问工作的理论研究活动。1987年全市共征集论文495篇。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撰写出理论探讨与超前性研究的文章,受到上级有关方面的好评,有的被有关刊物选用,为工会进行自身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市总工会在全市3100多个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信息员,形成了市、县(区)、企业三级管理的纵横交错的工会工作信息网络。为了完善网络体系,还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建立了“热线”联系;同浙江、山东和辽宁等110多个省、市兄弟工会建立了信息交换关系。与此同时,先后创办了《长春工运》、《工会工作信息》、《外地工运摘编》等3个刊物,共出刊24期,刊出信息近1000件,发行刊物95600多份。1988年以来,市总信息中心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党务信息、政务信息先进单位,在省总信息采用来源数量中列第一名。市总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分别被省委、市委、市政府评为党务信息、政务信息先进工作者。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十章,介绍了长春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工会组织,工会的群众生产工作,职工教育,职工文体活动,职工生活福利,对外交流活动、工会财务工作、工会自身建设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