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职工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10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职工教育
分类号: D412.62
页数: 34
页码: 133-166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工会组织的职工教育,其中包括了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技术教育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工会 职工教育

内容

宣传教育工作,是各级工会的重要任务。长春市的工会组织自建立之日始,就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
  第一节 政治思想教育
  一、向职工进行政治启蒙教育
  长春解放初期,1948年至1953年期间,集中地向职工进行了党的观念教育,使他们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使得劳动人民得解放,共产党才是劳动人民的大救星。通过政治启蒙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参加生产劳动,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且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国家创造财富,从而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生产热情,为尽早恢复生产,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1948年12月至1949年12月,市职工总会筹委会,为了培养工运干部,先后办了5期职工训练班,受训职工达575人。经过一个月的政治培训之后,成为各部门骨干,成为工人政治夜校的教师。1949年6月,由市职工总会筹委会所属办事处和部分基层工会,开办了20所工人夜校,有2000名工人上夜校学习。除了学习简单的数学和珠算课之外,主要是以政治课为主,向工人讲解“谁养活谁”、“什么是阶级”和“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组织参加学习的工人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讨论,使他们对“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1949年9月20日,长春工人政治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由市委副书记吴铁鸣兼校长,江含任专职副校长。这所学校从工厂选拔了190名先进工人、劳动模范进行脱产学习。经过一年的学习不仅在文化上达到初中毕业程度,而且大大提高了阶级觉悟和实际工作能力。他们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简史》、《将革命进行到底》、《别了司徒雷登》等书和文章,教员详细讲解,学员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讨论。配合学习搞了忆苦思甜。此后,还组成税务工作队,与奸商偷税漏税、施放“五毒”的行为作严肃的斗争,从而提高了党的观念和阶级觉悟。印刷工人出身的杨金学说:“过去父母把我养大,只告诉我好好学手艺老老实实给人家(指资本家)干活,好养活老婆和孩子。现在是党教育我才懂得为自己阶级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的道理。今后不能只想自家小事,要关心国家大事”。学员们通过学习明白了是党解放了自己,因此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衷心热爱党。毕业时有24名学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103名学员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都被分配到工厂、企业做各级领导工作。
  此后,相继建立的市工农速成中学、市工农干部学校,加上各厂办的政治夜校以及建筑工人利用冬闲办的冬训班等,也都普遍地向工人进行了政治启蒙教育。
  二、联系抗美援朝实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开赴朝鲜战争前线。当时,广大职工对美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楚,一些人有恐美,崇美的情绪,害怕美国原子弹,担心刚刚获得的幸福生活得而复失。针对职工这些思想,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时事报告会、建立读报组、开控诉会、开展爱国增产节约竞赛和订立爱国公约等各种形式进行。
  据1951年10月,市总工会对11个产业工会的统计,国营职工95%的人和私营企业职工75%的人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共召开了358次时事报告会和座谈会,直接参加听讲和座谈的有15525人。还有40个单位召开了52次控诉会。建立车间班组读报组500多个,还搞了图片展览,出黑板报等多种教育形式。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育,使广大职工增加了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激发了爱国热情。烟厂二车间女工们听到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毁坏城市,残害妇女、儿童的野蛮行为时愤恨至极,一致表示加劲生产,支援前线,多多消灭美国强盗,当月夺得生产“满堂红”。又如,市总工会于1951年4月24日召开有11个产业2000名职工参加的反对美帝武装日本的控诉大会,电业工人王文学,水暖工李有发,铁路工人王锡璜,建筑工人杨树森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控诉了日寇残害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王文学说:“有一次我亲眼看到日本鬼子借口闹传染病,在车站广场不分男女老少都给抓走,推进铁北‘日本坟’附近7尺深2丈长的大坑里活活给烧死”。铁路老工人翟治林听后愤慨地说:“我虽然老了,但我一定把全部力量贡献给祖国,绝不允许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在中国重演‘九·一八,事变”。1952年3月23日,全市召开50万人大会,抗议美帝进行细菌战的滔天罪行。与会的广大职工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美帝国主义不顾人类正义与国际公法、公开大规模地使用细菌武器,向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的和平居民撒布细菌的罪恶行径。在一次各界代表反对美帝国主义进行细菌战争的座谈会上,市传染病院院长张浩然说:“只要做好防治工作,消灭掉细菌毒虫,就会使美帝卑鄙可耻的侵略行为完全破产,彻底失败!”
  1951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胜利,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给美帝国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广大职工不仅从道理上明白,而且从胜利事实中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哪有家”,“只要大家齐心干,就不怕原子弹”。基于这一认识,广大职工踊跃参加捐献飞机大炮,订立爱国公约,参加爱国劳动竞赛。全市有26.7万人订立爱国公约,还有职工家属1.2万人也订立了爱国公约。在爱国公约的推动下,全市生产、工作面貌一新。工人订立增产捐献计划,一般是工厂的每个工人每月捐献工一天。煤气公司许青林小组捐献出全勤奖的奖金,化学制药厂李风珍小组,订立爱国公约后,产量比过去提高一倍。捐献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此外,还有的捐献贵重的手饰,东北工学院化工系2班仅四天就捐献204.2万元(东北币),金戒子12个,银元6块,手表1快,金十字架1个。全市共捐献8架战斗机,慰问金8.6亿元(东北币),慰问袋4400个。
  在1951年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职工群众积极检举揭发,严厉打击了反革命分子的气焰,从而极大的巩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安定了社会秩序,保卫了经济建设工作。
  长春市近9000个工商户,大多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压迫下,没有买卖可作。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经济遭到破坏,有的倒闭,有的歇业。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人民政府采取贷款、委托加工等各种办法,帮助他们恢复元气,工人们甚至降低工资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仅3年的时间私营企业便有了大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不法资本家唯利是图,行贿,盗窃国家经济情报,采取“拉过去”,“打进来”等手段拉拢腐蚀国家机关干部,并且采取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资材等手段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从1952年3月开始,为了打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在国家机关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运动初期,职工对不法资本家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曾产生一些模湖认识,“打不开情面”,“怕得罪人”,有些高级职员平时常接受资本家的小恩小惠,也帮助他们作过违法活动,怕连累自己,丢了饭碗。为此,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组成工作队,深入下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培训骨干,开座谈会,回忆会,控诉会多种形式,使广大职工认清了违法资本家的罪行和拉拢、腐蚀干部的花招,提高了阶级觉悟,划清了阶级界线,坚定地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打破家属、亲戚、朋友等私人情面,不顾资本家威胁利诱,纷纷检举资本家的违法罪行。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广大职工,进一步认清了不法资本家的阶级本质。
  在运动中注意团结那些守法,基本守法户,甚至还给个别态度好的严重违法户及早作出结论,形成统一战线,并注意团结高级职员。阶级觉悟提高之后,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到“镇反”,“三反”和“五反”运动的斗争中去。
  三、结合生产斗争,学习毛泽东著作
  工厂、企业的广大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是从1956年开始的,直到1980年先后掀起四次学习热潮。
  1956年,一些工厂在班组读报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如:“陶瓷厂青年工人贾真小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动机车间工人王国柱小组、邮电器材厂老工人裴珏震、杨武小组、粮谷加工厂米粉车间工人理论学习小组等。其中,仅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先后建立了190个理论学习小组,参加学习人数达3500人。
  1958年到1960年,经过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广大工人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他们说:要想当好国家主人光埋头于生产,埋头于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为此,广大职工纷纷组织起来,攻读毛主席著作。特别是在1960年4月,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党全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著作运动的通知》后,这个运动立即以更大的声势和规模在全地区展开。市属工厂有85%的工人参加有计划、有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二道河子区人民公社所属工厂工人85%参加小组或学习班学习。全地区形成一个有28万工人、6万名干部参加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
  1964年—1966年,经过社会主义教育和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广大职工大大提高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尤其是开展学习解放军、学大庆经验之后,学习的愿望更加强烈,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的发展也很迅速。仅就青年学习小组的统计:1962年为2080个,参加学习人数11000多人,到了1964年增加到14400个学习小组,参加学习人数增加到103000人,占全地区青年的17%。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林彪和“四人邦”反革命集团高喊“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的特殊形势下,工厂、企业广大职工又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1966年到1970年,主要是学习《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3篇文章。尽管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号召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出于他们阴谋篡党夺权的需要,而广大职工还是真心实意学习“老三篇”,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用毛泽东思想对照检查自己,开展思想上的斗争,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牢记在心上。通过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阶级觉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除有一段时间由于“武斗”无法上班外,基本上坚守岗位,为恢复生产作了很大努力。特别是随着运动的发展,他们在斗争中发现“四人帮”一伙不能实是求是地对待领导干部,便逐步对“文化大革命”产生怀疑、观望,以至抵制反对。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干部免遭迫害,许多人坚持真理,敢于向“四人邦”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70年以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广大职工热爱毛主席的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愿望,大搞“批林批孔”,“讲儒法斗争史”,“反对右倾翻案风”,把群众性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引向了邪路。长春市工厂企业也随之开展了这类批判活动。
  1976年粉碎“四人帮”,亿万人民无不拍手称快。1977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全市厂矿企业纷纷举办《毛选》五卷学习班,深入学习和理解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从1980年开始,长春的“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在党中央对全国总工会《关于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报告》的批复下达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7年来,长春市总工会把职工读书活动作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列入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职工读书活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好,都是少见的。全市已有109个县、区、局(公司)建立了职工读书指导委员会。46个较大的国、省营工厂、商店建立了职工读书指导小组,经常研究、检查、总结、指导职工读书活动。全市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1982年初为19万人,并在1984年“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中获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特别奖1名,一等奖18名,二等奖62名,三等奖1316名;先进集体奖3个。市总工会作为先进单位出席了全国读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1985年6月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已达32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39%,建立了15万个读书小组,涌现出书评员,演讲员,辅导员,故事员等读书活动的骨干25700人。
  四、进行“三史”教育,振兴民族精神
  从1963年至1969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三史”革命传统教育(即:家史、厂史(店史)、村史)。通过“三史”教育向职工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汽车配件厂在全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讲“三史”、演“三史”、编“三史”、展“三史”的活动。有时在俱乐部,有时在车间的机器旁,有时在老工人家里,听老工人忆苦思甜,还通过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举办图片、连环画和实物展览等形式,使广大职工更深刻地了解到旧社会工人阶级的痛苦遭遇和同地主、资本家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更清楚地看到了今天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地位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幸福。为了推动这一运动的深入开展,1963年3月15日,市委宣传部在省石绵厂召开了“三史”教育现场会。会上交流了省石绵厂、长春汽车配件厂、长春饭店等单位组织工人忆苦思甜,结合增产节约运动,深入进行“三史”教育的经验。
  1963年10月15日,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厂史、家史展览。展出的厂史是长春卷烟厂在解放前资本家用“九打”“十罚”“三道关”的办法,残酷剥削工人的情景和解放后工厂生产和工人生活变化的情况;店史是长春饭店工人在旧社会受资本家压榨,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以及解放后当家做主管好企业,生活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家史是劳动模范李海亭、杨凤兮、康勋培等12名工人在旧社会的遭遇。展览活动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资本家剥削压榨劳动人民的罪行。
  同年10月19日,举办了“长春今昔展览会”。这个展鉴会是在长春解放15周年时举办的。主要是为了使广大职工群众了解长春解放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劳动人民在解放前的悲惨生活与痛苦遭遇以及反对美蒋日伪统治的英勇斗争。
  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职工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工人比例增大。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较快,精力旺盛,进取心强,但没有经过旧社会,又没有系统地受过马列主义基本知识的教育,加之思想上,政治上受林彪、“四人帮”的毒害,不少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模糊的,对自己是国家主人翁的认识也是不清楚的。鉴于这种情况,1983年7月8日成立了市职工“三热爱”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市委宣传部长谷长春任主任委员,市总工会副主席孙光荣、团市委副书记孟兆林为副主任委员,长春日报、市广播局、市文化局,市作协负责同志,还有师大、吉大的教授、副教授10人为委员。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在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确定本年度读书活动以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为主题,以读《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为重点,选定了包括历史知识、政治经济理论、人物传记、思想修养、文学艺术等方面99本书作为第一批推荐书目。
  在“三热爱”读书活动指导委会的指导下,职工读书活动发展很快。全市职工政治学校发展到106所,政治轮训班发展到695个,轮训青工近16万人,占应轮训青工的64%。到了1984年5月,开班单位已达到60%,轮训青工近5万人。拥有一支2千人的专、职教师队伍。他们向青年职工讲授《中国近代史》、《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和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壮大的历史,系统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各办学单位在坚持正规办学,脱产轮训的原则下,还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作法,加强对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10万名职工参观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会,并印发了近代史学习材料,有的单位还组织工会干部、老工人和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向青工讲近代史,激发了职工学史的热情,推动了系统教育的开展。
  为把职工读书活动引向深入,在青工中培训《近代史》读书辅导骨干,层层举办学史辅导讲座。1983年10月,由市委宣传部、市工会举办的职工系统教育师资培训班,共办两期,每期2个月。市工会还专门组织读书学史骨干成立了《中国近代史》巡回演讲团,到工厂为20个单位演讲90多场,听讲人数累计超过6.3万。工人讲、工人听,职工群众十分欢迎。全市有200多名故事员活跃在车间、班组。一些工会还组织爱国主义历史事件和人物展览、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近代史答题竞赛、书法比赛、征文、诗歌朗颂、歌咏比赛、美木摄影展览、周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和教育形式,适应青工特点,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人阶级主人公翁责任感。系统教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981年3月6日,市委召开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等10个单位负责干部参加的座谈会,研究了在全市开展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方案。当全国总工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开展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之后,市委向各级党组织发出了通知,市委宣传部等11个单位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把“五讲四美”为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管理工厂门里,又管工厂门外”,广泛地开展了建设文明家庭活动,全厂选出126个文明家庭和2123名受赞扬的好丈夫、好妻子、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妯娌。广大职工说:“家庭建设搞好了,生活顺气,生产、工作更有劲”。6月16日,市委召开了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交流“五讲四美”活动的经验。会议在总结前一段“五讲四美”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全市各单位,把“五讲四美”活动,作为党委一项大事来抓,并要求一把手要亲自过问,结合实际讲求实效,把“五讲四美”的要求具体化,抓好典型,表彰先进,制定规划,坚持经常,并且要把执行文明礼貌公约等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
  1982年2月,市委召开大会,动员全市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并对3月份全市开展“文明礼貌月”作了安排。1982年3月汽车厂表彰建设文明工厂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命名64人为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和标兵;71个单位为建设文明工厂的先进集体;10人为建设文明家庭标兵,并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了“文明礼貌”专题联欢会,3千名职工参加了这一活动,还围绕树立文明礼貌这一专题,开展了书画表演、猜灯谜、音乐欣赏等10项活动。同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文明单位表彰大会上,长春市健康旅社樊华等55人被命名为“优秀十大员”。
  1983年2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等24个单位联合下发:《1983年全市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心灵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同年12月,市总工会发出关于积极投入抵制和消除精神污染斗争的通知。
  1984年3月1日,在省宾馆礼堂,市委、市政府召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总结表彰暨文明礼貌月动员大会。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省军区驻长部队、省武警总队、在长军事院校以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大会。大会命名和表彰了1983年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街委304个;表彰了文明家庭、文明职工692个。大会向他们颁发了牌匾、奖状、光荣册。榆树县八号乡典型单位介绍了经验。陈振康代市长在会上讲了话。他说:1983年,长春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教育工作,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出现学雷锋小组2.8万个,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有了很大改善,市容进一步改观,农贸市场和公共场所秩序有所好转,思想战线清除精神污染活动取得成果,全市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点发展到400多个,工农共建、干群共建活动也蓬勃兴起。
  1984年4月,长春市第三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比前二年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好、影响深。从2月下旬开始开展了8次全市性的活动日(周),参加活动的有220万人次。全市“文明礼貌月”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创造文明单位,文明技术竞赛活动形成热潮;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广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军民共建活动带动了各种共建活动;在解决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和治本上下功夫。
  1984年4月26日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和军民共建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从五月一日起参加省“社会窗口”创文明单位竞赛活动,并将竞赛范围扩大到城区。这次竞赛活动的内容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继续治理“脏、乱、差”,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建设优良秩序,创造优美环境。通过这一竞赛,以推动长春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个竞赛到年底结束。竞赛期间进行初评和总评各一次,然后召开表彰大会。
  1984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展“创文明工厂,建文明家庭,做文明职工”活动,加速了两个文明建设。4年来,汽车生产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去年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11%,利润比上年增长21%。整个汽车城秩序良好,环境优美。
  据1984年9月统计,长春市以共产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建设文明单位为基本内容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果。财贸、交通、邮电、公用等系统抓住优质服务这一重点,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当时城乡共有送温暖、为民服务小组2.5万个,常年包户组4千多个。建设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工作全面铺开。
  1985年2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一批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的有26个建设文明单位标兵,两个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县、区,172个文明单位,58个文明村,35个文明街委,376名文明职工,228个文明家庭。市长陈振康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祝贺,并提出1986年底以前,把长春市初步建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秩序良好、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文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创文明城市、建文明单位、做文明市民的号召,市“窗口”竞赛办公室在大马路、重庆路、长江路、吉林大街、同志街、东风大街、站前广场服务网点比较集中的街道,开展建设文明一条街竞赛活动,推动了“窗口”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1985年2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等单位发出关于春节前后广泛开展尊师活动的通知。同年8月,市政府作出决定,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全市造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材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同年9月,省、市教育工作者举行师德演讲会。市教师演讲团的杨丽洁、靳秋华、张连华等5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了演讲。接着,省、市政府在市体育馆集会庆祝首届教师节,4千名教师参加了大会。省委书记高狄在会上讲了话。教师代表张秉常也讲了话。会上向省特级教师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孙淑珍等20名从教30年的教师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至1987年,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单位和优质服务标兵。7月下旬,省总工会在长春召开了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会,市总工会王志臣副主席在会上介绍了《深入开展文明窗口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积极作用》的经验,与会同志还参观了长春市重庆路、长江路两条文明街和电信局长话科、百货大楼、天池饭店、重庆路副食品商店等“窗口”文明单位。8月中旬王志臣带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分厂、市电信局长话科、市公交总公司等3个典型到全总汇报了长春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情况。11月初,工会宣传部与生产部一起搞了“爱岗位,做主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介绍了市电信局长话科“争上游,创一流,搞好优质服务”先进事迹,使到会同志受到了很大教育和鼓舞,同时还总结了全市129家文化宫、俱乐部活动的经验,在省召开的文化宫、俱乐部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由于开展了上述一系列活动和工作,使长春市在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取得物质文明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六、开展“帮后进、赶先进”活动
  在抓青工教育中,努力抓好失足青年思想转化工作,已成为工厂企业党委和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加强职工队伍整顿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工作。80年代的青年工人,一般来说,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想、敢说、敢干,接受能力强,这种素质上的长处,给工人阶级带来生气勃勃的新鲜血液。但是,也出现了少数后进的、失足的甚至犯罪的工人。面对此种情况,几年来,工会对如何帮助失足青年转化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具体分析失足青年出问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对他们实行不弃、不推的原则,不满足于他们停止犯罪,安分守已,而是注意发挥和挖掘他们潜在的智能,把失足青年改造成社会一代新人。据不完全统计,会市职工中有后进青年4087人,其中,有2100人参加过读书活动,有300多人跨进了先进行列。长春铸锅厂青工罗亚光沉迷于武侠小说误了时光,后来读革命书走上了正路。让他参加读书汇报,对全市后进青年震动很大,社会各界反响也很强烈。罗亚光通过读书进步很快,跨进了先进行列,被提为一个企业的副厂长。其次,掌握失足青年思想演变的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进行共性教育的同时,针对他们的不同经历、环境、气质、素养和爱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通过家庭调查、召开座谈会、与本人促膝谈心等方式,对64个单位的108名青年失足犯罪情况和原因调查分析。其中:受宣扬外国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文艺作品、污秽书刊、录像的影响,导致犯罪的有32名。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职工中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开演讲会、专题讨论会等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是有效的。市建筑工程公司,在职工读书活动中专门召开了读好书活动演讲会,使广大职工进一步认请了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政策界线和范围。长春机砖厂针对失足青年中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单位普遍召开了围绕“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为内容的专题讨论会。在组织青年学习《张海迪日记》、《高山下的花环》、《青春万岁》等书的基础上,开展了“什么是真正的美”的大讨论,并围绕“团结互助”、“人生价值”、“纪律与自由”等10个方面的问题,联系青年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种种表现,谈读书的体会,积极引导职工自觉地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增强了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蚀的免疫力。第三是注意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和吸引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用共产主义思想陶冶他们的心灵和情操。在组织职工读书活动中,市总工会先后到5个劳教所赠送图书1000册,在劳教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感到市工会向劳教所赠书,说明社会没有忘记他们,遗弃他们,仍把他们当作社会上的一员,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了改造信心。赠书活动起到了送好书、促转化、帮后进、育新人的作用。第四是组织各方面,打总体战,进行综合帮教,为他们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同市委工交部、团市委、市妇联等共同召开了工交系统失足青年思想转化工作经验交流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集体企业管理处党委,市铸锅厂总支委员会介绍了工作经验,罗亚光谈了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大会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做好失足青年的工作。第五是用失足青年转变后现身说法,让“浪子回头拉浪子”。组织市读书活动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组成“三热爱读书演讲团”,两次去市劳动教育所向1000多名失足青年交流了读书心得体会,收到了“浪子回头拉浪子”的效果,使劳教人员受到一次生动,具体的教育。省石棉厂失足青年×××演讲后,流下了悔恨的泪,说:“是你们读书演讲点燃了我心中希望之火”。许多失足青年在座谈中纷纷表示,要痛改前非,多读好书,克服一切不良影响,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第六是把思想教育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定额管理、奖惩条例等,做到赏罚严明。
  七、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
  坚持党的路线教育是各级工会组织向职工进行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提出之后,各级工会组织在市委和各级党委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干部学习,轮训骨干,利用各种手段和阵地大张旗鼓地展开宣传,抽调干部参加宣传队、工作队。1954年2月20日,在工会联合会大礼堂和团市委俱乐部,与市文化局、团市委、市中苏友好协会、市文联等单位,举办了“总路线宣传展览会”。这个展览主要介绍了从建国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抗美援朝斗争等重大成就。通过照片、图片介绍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基本建设、市政建设、商业、合作社、文化教育事业方面所发生的显著的变化。展览会共分八部分,全面展示了长春市广大职工在总路线照耀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到了1956年,长春市同全国一样,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使一个伪满日本法西斯统治的政治、经济掠夺的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长春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祖国的东北。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各级工会组织带领广大职工投入到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去。1959年8月28日,市工会与《长春日报》编辑部,召开了部分厂矿企业领导干部座谈会。与会同志用事实说明了在总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新成就。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人们对“左”的影响认识不深,也发生过急躁冒进,浮夸风和“共产风”等偏差。
  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为今后一个时期工运和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全总十届五次执委会的中心议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搞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并专门通过了《决议》。市委、省总工会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都把引导和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三大精神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职工学习、宣传十三大精神作了安排和部署。继市工会办了两期工会干部学习十三大文件培训班之后,县、区、局和基层工会普遍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理论骨干培训班,90%以上的工会干部参加了轮训学习。在此基础上,派出以工会干部为主体的理论骨干队伍深入车间、班组,利用各种形式向职工宣讲十三大精神。职工受教育面达95%以上。由于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抛弃了僵化的学习模式和呆板的学习方法,不象过去那样停业、停工组织学习,而是利用班前、班后和间休时间进行学习。许多基层单位为把学习搞得生动活泼,一方面从工会组织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文化宫、俱乐部等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对十三大精神广泛宣传。另一方面,还普遍开展了以十三大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知识竞赛、展览、文艺宣传以及对话会、答疑会、专题讨论会等活动吸引了职工,收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坚持基本路线教育中,市总工会重点抓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长春纺织厂这两个典型。1987年6月末,市总工会在一汽召开了现场会,交流了经验。1988年8月5日,市工会又在长春纺织厂召开了现场会,总结交流了长纺工会在职工中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经验,引导全市职工继续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长纺和一汽的共同特点是:一是搞好调查,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会对14单位1000名职工进行了调查,召开了187个座谈会,还对青工、老工人、技术人员,大学生家长分别作了50个问题征答并进行归类整理,做到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作好了充分准备;二是抓重点、解疑点、攻难点,系统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是现身说法,开展形象教育。有些年轻人,崇拜所谓西方“民主”,针对这种情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会组织归国人员用在国外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所见所闻,实事求是地评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使职工提高了认识。还在全厂普遍开展了联系职工个人生活变化的算帐对比活动,发动职工算“家庭收入变化,家庭摆设变化,衣食住行变化”三本帐。底盘分厂办了专题展览,把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状况、室内摆设、家庭生活等情况,拍成彩照,还对两个困难户生活状况变化情况作了详细介绍。通过算帐对比,使职工看到了改革成果,人人受到自我教育。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铸造分厂还开展了大学生家长对在校子女包一个人,写一封信,带一个班“三个一”活动;四是开展有工会特色的活动,寓教于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使全厂390个宣传阵地板面更加多样化,增设了橱窗、报亭、画廊等多种宣传设施。还分别办了“劳模批资产阶级自由化”、“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专题板报、画展、文摘板报展,生动有趣,深受职工欢迎。还先后举办了“回顾与展望”诗歌朗颂会、“党在我心中”演讲会、新歌大奖赛等。长春纺织厂广播站举办了“十三大专题辅导节目”28期,出板报、画廊200多期,这些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影响面大,感染力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开展民主与纪律的教育
  全国总工会第十届执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作出加强劳动纪律,培养职业道德,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决议。号召工人阶级一定要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前列,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去影响整个社会。市工会对这项工作极为重视,为了认真贯彻全总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对在职工中开展“形势与改革,纪律与职业道德教育”作了部署与安排。各级工会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向职工进行教育。如:开展了“理想之光”广播征文活动;组织先进人物演讲汇报;紧紧围绕“怎样对待理想”、“应该树立怎么样的理想”这个问题,举办多种类型的讨论会、演讲会和心得交流会等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和市卫生局等单位都分别召开了“树立远大理想,热爱本职工作”的专题演讲、报告会。参加演讲的同志紧紧结合自己的实际畅谈了远大理想,歌颂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听讲同志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市工会在1986年6月,会同商业、服务、交通、公用和文化卫生等行业,开展了以遵守职业道德、改善服务质量为基本内容的“窗口”行业精神文明竞赛,并把这项活动纳入建设文明城市的日程。半年来,先后对270多个单位进行总结和抽检。通过竞赛,公共交通等一些“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1987年采取靠典型说话,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通过总结,推广了市电信局长话科、市公交总公司、天池饭店、百货大楼、呢绒绸缎庄等一些基层工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比如:长春公交总公司电车工会针对点多、线长、岗位分散、工作条件艰苦的特点和在全面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职工思想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实际,本着“关心全局、服务中心、发扬特色”的原则,运用讨论会、演讲、竞赛等一些群众自我教育的形式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针对职工不安心本职工作的倾向,组织开展了”爱公司、做主人,为实现七五计划做贡献“的讨论和立功竞赛活动。公司10名劳动模范向全体职工发出倡议书。在公司掀起了竞赛热潮,开展了争当文明线路,全优车组,先进管理班组,争当最佳驾驶员,最佳服务员,最佳修理工等多种形式立功竞赛活动,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针对在客运服务上存在一些不良风气,组织开展了“假如乘客是我的父老兄妹”讨论会,使职工树立起优质服务为荣,低劣服务为耻的观念,改进了服务工作。还开展了与沿线单位共建文明线、新风站活动。1986年,61路电车发生一起盲人拦车事件。
  起因是民丰街有七八个盲人候车,只上去4个人,乘务员就关门开车了。这个车队的党政领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组织乘务员等有关人员分成两个组,深入沿线35个单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与拖拉机厂等11个单位共同开展共建活动。开展了“心理换位”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个车的乘务员郑玉珍激动地说:“假如我是一个盲人,多么渴望上车有人拉我一把,谁把我丢在站台我也受不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牵动着司乘人员的心。从此,为解决华强机械厂盲人乘车难的问题,车队每天派出3名同志,在盲人下班之前赶到厂门口把盲人一个个接出工厂送到电车上。这些盲人利用一个多月时间赶排节目给车队演出。沿线单位职工主动扫雪,撒灰防滑。车、客关系改善了,车里出现了主动买票的多了,协助支持司乘人员工作的多了,自觉遵守乘车秩序的多了,扶老携幼让座的多了,坚持正义的多了;刁难乘客的少了,在车上吸烟、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少了,找茬子打架的少了;出现了“五多三少”的局面。全线时常可以见到车、客之间相互谅解,司乘人员热情为广大乘客服务的动人场面,改善了客运环境,提高了服务质量。
  又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会,为加强劳动纪律,培养职业道德采取10项措施:(1)制订《一汽职工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广泛征集意见,最后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层层宣传、张贴,做到家喻户晓。(2)在“三杯”和各系统竞赛中突出了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全厂形成一个劳动纪律严明,服务态度好,工作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的你追我赶,互学互助局面。(3)把加强劳动纪律、培养职业道德同厂风建设结合起来。树立“争第一,创新风”的优良厂风。(4)把加强劳动纪律和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同班组双先标活动结合起来。(5)加强劳动纪律,培养职业道德,根本在于教育人,启发人的自觉精神。为此运用各种手段和宣传阵地在全厂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舆论。开办《规范》必修课。在厂内外醒目地点开辟专栏、放电视、搞联欢,宣传《规范》,组织“小百花奖”文艺演出,适时举行知识竞赛、演讲、答辩、群众大讨论。(6)培养选树一批体现汽车厂《规范》的先进典型。在全厂形成一个学有样板,赶有目标的局面。(7)把加强劳动纪律,培养职业道德的着眼点放在车间和班组上。各支会都要把开展加强劳动纪律,培养职业道德“季评”活动,列入支会建家升级活动的重要考核内容。(8)严明职业纪律,把教育与奖优罚劣结合起来,厂制订《职工奖惩条例》,把执行《条例》同落实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同步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赏罚公平。(9)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规范》。(10)各级工会注意关心职工疾苦,切实解决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各种困难,努力协助行政改善劳动、休息,生活条件,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使广大职工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地做好本职工作。
  九、用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开展教育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颂扬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高尚情操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引导职工提高两个素质。
  建国42年来,工会一直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不断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当作自己的任务。在实现这个任务的过程中突出了工会群众组织的特点,把工会办成广大职工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坚持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品德和道德情操教育广大职工,带动职工队伍两个素质的提高。1963年开展向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学习,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的活动;1964年,开展学戴勤,做红色管家人活动;1965年开展宣传和学习王杰的活动;1966年开展向刘英俊学习的活动;这一时期还广泛开展了向王进喜学习,组织开展听毛主席的话,做王铁人式工人的活动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春工交、基建、财贸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发扬国家主人翁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想四化干四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为了贯彻党中央书记处,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发挥先进人物作用,推动学赶先进运动的报告》精神,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市委、市政府做出向刘子玉,张振江、缪秀山、马杰、邢茂英、孙玉德、王秀章、王廷富、孙淑媛、孙洪菊、张淑芬、于本泉、王明刚等13名先进人物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职工学习他们革命精神,象他们那样有强烈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想主人翁的事,说主人翁的话,勤奋学习科学技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勇于向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作斗争。接着在1982年10月26日,省委发出《关于开展向蒋筑英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长春市立即开展了深入学习蒋筑英的活动,提出要象蒋筑英那样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地为共产主义献身,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本领,并运用这种知识和本领,无条件地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甘做社会主义道路的铺路石。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广大职工积极支持改革,踊跃参加改革,决心为振兴长春贡献自己的力量。长春市张有智等6人,在改革中努力创新,不断探索企业科学管理的新路子,视质量如生命,把经营当灵魂,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面貌,被省政府命名为优秀企业家。长建一公司开展学习劳模活动后,爱企业的多了,讲贡献的多了,求上进的多了。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带动了整个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使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组织职工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同时,市总工会也注意对模范先进人物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市工会每到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前夕都要召开劳动模范座谈会,请省、市主要领导同志参加,一方面代表党和政府向他们表示慰问和祝贺;另一方面,也向他们提出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使劳动模范清醒地认识国家的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以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四化建设再立新功。1982年12月30日,省、市工会召开迎新年劳模座谈会,省、市领导王大任、宋洁涵、肖纯、刘慈凯、任青远、严子涛参加了座谈会。他们勉励与会同志都要做学习、宣传、贯彻十二大和五届人大精神的模范。大家围绕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问题进行座谈。省劳动模范、市建筑材料实验厂助理工程师、副厂长缪秀山兴奋地向大家汇报了本厂用科学技术创造利润的业绩。他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试制投产了新型建筑材料,完成产值143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去年翻两番。全国劳动模范、市保温材料厂厂长刘子玉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大家介绍了攻关生产新产品的经验。该厂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经过艰苦努力,生产出了有利节约能源、制服“电老虎”的轻质耐火保温组合块等新产品,畅销天津等十几个省市。此外,市总工会还组织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团作巡回报告。推动了全市职工“学先进,做主人,为实现工业计划,建功立业活动”的开展。
  1986年通过近百名劳模参加讲演的方式选出29人组成劳模和先进人物报告团,分赴各厂矿,事业单位及县、区,作巡回报告,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在全市造成了“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浩大声势。从4月18日开始到6月末止,先后在县、区、厂矿、企业举行了48场报告会,有85900人直接听讲,有21万人通过分会场和有线广播听了报告。不少职工反映这样的演讲报告,听了信服。长铁分局工会,树立了各方面的典型22个,推动了职工思想教育,促进了运输生产和大包干的落实。宽城制药厂树立了10名模范职工标兵,30名模范职工,通过演讲等形式在车间、班组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全厂掀起了学赶先进的热潮。
  十、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活动
  1983年9月,市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议,通过了研究会章程和理事会成员名单。第一届理事会由55人组成。名誉会长是市委副书记范业本、市委顾问翟向坤,会长是市委宣传部长谷长春,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家唐。全市有12个研究会组织。
  1984年4月,市编委正式批准了市研究会秘书处专职人员为事业编制。这一年,重点围绕“怎样当好企业党委书记”和“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作”等问题先后组织了50个工厂、企业单位的党委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撰写了72篇论文和文章。同年6月召开了“怎样当好企业党委书记”专题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了33篇论文和文章。
  是年11月,召开了市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首届年会。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部署了下年度的研究任务;讨论了研究会理事成员的调整和对会章修改的意见;发表了60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和调查报告,并奖励了一批论文和文章的作者。第二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由61人组成。会长为市委副书记范业本,副会长为长春市总工会主席刘家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侯中山、工交部顾问王航、组织部副部长陆景林、汽车厂党委书记徐元存。秘书长是市工会副主席王志臣。这一年全市有160个单位成立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1985年1月,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国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总会批准长春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为团体会员的决定。是年3月到6月,在全市组织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关于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讨论活动,撰写了500篇论文和文章,从中筛选出135篇论文,分别召开了生活方式讨论会和报告会,从中筛选出11篇论文参加省召开的生活方式座谈会。同年5月,会同市委工交部,组织部对实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帮助大理石厂、仪表机械厂、衬衫厂、电影机械厂、跃进水泥厂等5个单位,总结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在全市工厂、企业党委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将这5个典型经验材料印发到各基层的党组织。是年11月,召开了第二届年会。会上,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家唐作了工作报告,交流了市建筑材料工业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客车工厂研究会的经验。口头和书面发表了近100篇论文,并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经市研究会推荐,市委宣传部、市工交部、市财委、市总工会授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客车工厂、第二机砖厂、长春百货大楼和天池饭店5个单位1985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对长春机车厂、市衬衫厂等31个1985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予以表扬。在这届年会上,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授予市建筑材料工业公司等13个研究会为1985年先进研究会,授予客车工厂等17个专题研究组为1985年先进学习组称号,授予何文全、阎铁华、范士良等117人1985年先进研究工作者称号。第三届理事会由35人组成。会长是市委副书记范业本,常务副会长是市总工会主席刘家唐,副会长兼秘书长是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志臣,并设了常务副秘书长。
  1985年,全市有14篇论文,在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其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王方武撰写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微观政治经济学意识》和冶金局刘淑清撰写的《试谈生活方式中国特色》两篇论文,被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总会评为全国优秀论文。市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云泉撰写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方式研究和探讨》分别出版发行;市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春生撰写的《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材)已出版5500册,发到各办学单位。
  是年8月,在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被评为1985年先进研究会;是年12月,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总会第二届年会上,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获得了1985年研究会工作奖。
  1986年到1987年,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这个主题,各研究会通过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活动,撰写了论文,经验体会文章和调查报告26000篇,召开研讨会,论文宣读会,经验交流会900次。各研究会向市研究会推荐论文、文章和调查报告385篇,其中有89篇被评为市优秀论文。
  在基层研究会广泛开展研究活动的基础上,1987年共组织了四次全市性的专题研究活动。
  第一次是关于开展两个基本点正面教育的研讨活动。1987年2月,针对在开展正面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提出4个方面30个研究题目,组织全市各研究会开展研讨活动。在全市普遍开展研讨的基础上,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了51个单位的70名研究骨干,于5月上旬,在榆树县委党校召开了全市正面教育理论研讨会。研究骨干分别撰写了《正面教育研讨会纪要》和《正面教育研讨会综述》两篇研究成果。在省、全国正面教育研讨会上,介绍了《正面教育研讨会纪要》的主要观点,并印发到团体会员单位,对全市开展两个基本点的正面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次是组织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从1987年11月9日至15日分三步进行。第一,组织89个单位研究会就党政分开的重大意义,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5个方面32个专题分组进行研讨,撰写了52篇研究成果。第二,召开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展开不同观点的争论。第三,在研讨的基础上,就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和建立思想政治新格局两个专题,组织研究骨干撰写了以《党政分开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为题的研究综述,已在《学习之友》杂志上发表。
  第三次是组织部分研究骨干研讨道德建设问题。1987年11月,组织汽车厂、长铁分局、卫生局、交通局、电炉厂、市委讲师团等单位的研究骨干,研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问题,分别撰写了7篇论文和经验材料,这几篇论文的作者参加了省研究会在12月20日召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第四次是总结交流建设企业精神的经验。1987年11月,总结了汽车厂、百货大楼、天池饭店等单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强化企业精神的经验,于省研究会8月初在吉林召开的企业精神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1987年以来,组织研究骨干先后撰写了3部专著,一部是《班组思想管理学概论》,由汽车厂研究会陆忠义撰写,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论著对加强新时期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一部是《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由市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春先、李斌、李贺春同志撰写,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对职工进行系统教育、政治轮训的教材。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途径和办法。第三部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受全国研究会的委托,由市研究会常务理事邓光礼等组织撰写。
  1987年以来,全市研究会组织进一步得到了巩固的提高。与此同时,全市研究组织和研究队伍又进一步发展扩大。基层研究小组和群众性的专题研究小组,由1986年的3400个发展到3470个;研究工作队伍由1986年2.6万人扩大到近3万人。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
  长期的封建统治和百余年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广大劳动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工人只能从生产实践中去求索。以先人为师,学习技艺,以师带徒。解放前,长春工人文化知识水平很低,只是单项学艺,基本上处于文盲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扫除文盲的工作。毛泽东曾经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为工人开办的文化学校大门敞开了。长春工人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经历了3个阶段。即扫盲普及文化教育阶段;半工半读阶段;中、高级教育阶段。这3个阶段,本着“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的指导思想,三者之间互有交叉。
  1949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扫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作必要的准备,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的伟大工作”。为了有计划地扫除职工中的文盲,市文教局和市总工会于1950年9月动员了220名干部、2408名测算员,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176个工厂的18597名职工进行文化普查工作,并对14127人进行测验。其结果是,能识1000字的有6830人,占48.34%;属于文盲的7297人,占51.16%。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计划,提出要在2到4年内扫除50岁以下男、女职工中的文盲。市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于1950年11月18日专门召开了工厂、企业工会主席会议,部署了教育工作,并提出首先在机械、印刷、轻工、食品、市政5个行业中扫除职工文盲。这些企业到年底要组织70%以上职工参加识字班学习;在建筑工人中要求组织40%职工入学。到1951年12月,由于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各方面的配合,识字教育有很大发展。全市有业余学校42处,183个识字班,有5564人参加学习,占职工(应扫除文盲数)的31.5%。通过办班,包教包学,送教上门等办法,广泛地开展了识字教育。
  1952年12月13日,市扫盲运动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扫除文盲工作计划,听取了煤气公司等4个工厂开办识字班,培训速成识字教学试点经验,并于12月23日,在市工人俱乐部召开了推行速成识字法,开展扫盲大会。各区区委书记,各工厂党支部书记、厂长、文教局和文化馆的社教干部以及速成识字法教学人员、学员代表共计700人参加了大会。会上,扫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周毅华作了报告。市总工会主席白光和工业局局长宋均在会上讲了话,一致表示支持教育工作,搞好工人的文化学习,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任务。市卷烟厂、制鞋厂、新华印刷厂、南大经街道办事处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卷烟厂市一等劳动模范杨凤兮也向大会介绍了他自己学习速成识字的经验。最后,由市委书记傅雨田对扫盲工作作了指示。他说:“扫盲是文化建设的起点,文化建设是个持久战,不能操之过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单位的党、政、工、青都要重视扫盲工作,认识字的人要关心不认识字的人的学习。每天职工要保证有两小时的学习,注意总结经验,以便明年更好地进行扫盲,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次会议之后,全市掀起了一个扫盲运动高潮。工厂自己办班,街道办夜校、建筑工人搞冬训或在施工现场教学,全市办起了业余学校67所,有10050人参加业余学校学习。其中:公营工厂职工为4914人,占50.6%;私营工厂职工为650人,占7.5%,还有6000名建筑工人参加识字班学习。新华印刷厂为了使更夫、伙夫、车夫、勤杂人员及有小孩的女职工中的文盲能参加学习,编成了早、午、晚班,教员包教,使难以坚持学习的职工也能参加识字班学习。从1949年开始到1952年全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教育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相继有38000名职工摘掉了文盲“帽子”。
  1953年,东北行政区召开了扫盲工作会议,提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为了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市扫盲工作办公室组织汽车修配厂、度量衡厂、胶合板厂、市机械厂等5个厂共571名文盲参加学习。这5个单位扫盲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搞得好的胶合板厂,确立了以办好初等教育为主,搞好扫盲结尾工作。他们把42名脱盲职工及时组织到初小班学习。学员出席率坚持在90%以上,做到了生产、学习统一安排时间,每周保证有2至3小时学习。按实际接受能力编班,课堂精讲多练,课后加强辅导。脱盲后按标准验收,发脱盲证书。开展较差的单位如市机械厂,由于领导不重视,组织入学采取“大帮轰”,借口生产忙保证不了学习时间,使大批文盲掉队,一共组织90名职工学习,经过一段时间有52人掉了队。又由于没有及时组织到初小班学习,已经脱盲的又出现了“回生”现象。通过检查证明当时搞得好的是少数单位。产生掉队“回生”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
  从1953年下半年起,扫盲工作重点转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上来。新华印刷厂,抽出专职干部担任扫盲教学工作,并从工人中培养18名兼职教师,采取以专职为主带领兼职教师共同备课,研究识字教学方法:课堂上精讲多练;课后做好复习、补课工作;开展见物识字学习活动,随见随识;采取练习写借条、假条、书信、读报等办法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改进了组织办法,根据工作、生产班次,住址情况编班,每班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各种制度,工厂领导统一安排生产、学习时间,精简会议,保证学习时间,凭听课证可以提前到食堂吃饭,延长托儿、班车时间,使有小孩的女职工也能坚持学习。如:达到脱盲标准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颁发脱盲证书。并强调保证职工参加学习,提高学习成绩。随后,连续召开几次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表彰奖励模范学员,模范教员,教育工作积极分子。如1954年5月19日,在市建筑工人俱乐部召开了长春市第二届业余学员模范代表会议,会上奖励了模范学员、模范教员160人,从而推动了教育运动的发展。
  从1955年开始,长春市职工高等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职工高教工作的发展又推动了扫盲工作的深入。为了广泛动员,大造声势,市扫除文盲协会筹委会主任任青远以《积极开展扫盲工作》为题;文教局副局长刘育新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力争在国庆节前扫除文盲》为题,在《长春日报》发表文章,提出要在2至3年内扫除职工中的文盲,3至5年扫除全市文盲的任务,并要求各级领导,对扫盲工作必须支持,配备教员,保证职工学习时间,注重质量,要求各局、区定期对扫盲工作进行大检查,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通过广泛宣传,再次掀起扫盲运动高潮。到1956年底,全市又有14556名文盲达到了脱盲标准,并及时升入初小班学习。
  1957年3月8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扫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几年来,扫除文盲工作往往发生消极保守或急躁冒进的现象。为了正确指导这一工作,《通知》提出:扫除文盲工作,应按照工农群众的条件,分期分批地进行。扫除文盲的期限,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着重扫除40岁以下的文盲。工人要求扫除85%。对条件不同的文盲应区别对待。学习时间必须做好安排。学习组织根据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办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性的”,“全国将有三类主要的学校:第一类是全日制的学校,第二类是半工半读的学校,第三类是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
  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厂矿、企业党委书记、厂长参加的会议,传达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指示》。随后,主管文教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李都、李北淮等参加了煤气公司、保温材料厂试办半工半读学校典礼,听取了办学情况的汇报。市教育局、市总工会负责教育工作的同志积极深入各校及时总结办学经验。宣传舆论部门的报社、电台,也以醒目的标题报导了这方面的消息,大造声势。1958年全市工厂大兴办学之风。当时全市有15个工厂实行部分和全部的半工半读制,共有学员1969人。被称为长春市办学一面红旗的长春市煤气公司,于1958年8月26日在全市第一个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化工学院并和第十中学(现市实验中学)协作,试办了一个半工半读班。接着省石棉厂在全厂实行了半工半读,还有第二食品厂、恒利棉织厂等单位都实行了半工半读。煤气公司试办的半工半读班,吸收了64名老工人、先进生产者参加学习。恒利棉织厂和第八中学协作,后搬到八中,工厂与学校双方都实行了半工半读。
  煤气公司化工学院以老工人为主的研究部,开办两个月来,进行8项科研讨论,解决了4项生产重大关键问题,已经成为工厂科研中心和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参谋部。恒利棉织厂工人魏兆衡上了半工半读学校后,懂得了棉花含水量和纱支的拉力,创出“水滚防干法”,减少了经纬线的伸缩率,使每一匹布能多织出一公尺,产量提高了10%。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产值19.5万元。
  1960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指示》指出:“山西省万荣县注音识字的经验,是我国文化革命中一项很重要的创造,应当在全国迅速推广”。长春市在开展扫除文盲的工作中,广泛地在工厂群众中推广注音识字教学的经验。市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认真地总结了十多年来的识字扫盲工作,并在实施规划中根据长春市的实际情况,确定扫盲对象是45岁以下的职工;工人扫盲达85%,就算基本上完成了扫盲任务。
  1960年2月,市教育局和市总工会联合召开了注音识字教学现场会,推广了保温材料厂由文盲厂变无盲厂的经验和商业系统变无盲系统、朝阳区变无盲区、营城煤矿变无盲矿的经验。到1960年上半年,又有3万名职工摘了文盲帽子,及时组织到初小班学习,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扫盲热潮已经形成。群众编成顺口溜说:
  一
  亲教亲 邻教邻 家家都有读书人。
  你教我 我教他 人人都来学文化。
  二
  电灯下 亮晶晶 家家都有读书声。
  妈妈学文化,我当小先生。
  三
  为了机械化,努力学文化。
  情愿熬红了眼,不当睁眼瞎。
  这次扫盲运动(即第三次),随着技术革命运动一起掀起高潮,互相推动。在技术革命运动中,由于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广大职工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所以技术革命推动了职工学习。
  在抓职工扫盲工作的同时,市工会也抓了职工的技术教育,为职工提高技术水平,创造了方便条件。从解放初期到60年代,由于职工中58%的人是文盲、半文盲,所以职工教育重点放在识字教育方面,而职工初、中级技术教育是少量的。1950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过去的手工操作已发展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的程度。为培训技术骨干,把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组织起来,一边学文化,一边学技术。各个城区都成立了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共有5700人参加学习。每周4天,8小时业余时间,学习语文、算术、识图、机械制图等课程,对恢复生产,提高工效起了一定的作用。市科研仪器试验厂工人王治顺过去制做“淡数显微镜大身”,时常完不成任务。学习机械制图后,他利用所学的知识创造了“淡数显微镜大身工具胎”,提高工效4倍。
  1960年以后,经过十多年扫盲工作,在职工中相继有8万多人达到了脱盲标准,职工中的文盲由职工总数的58%,下降到11.5%。为此,职工教育重点放在普及中等教育方面。据1960年统计,全市建立起各级各类学校165所,入学职工达到了102011人。其中:初小班36748人,高小班34570人,初中班30132人,高中班561人,跨入一个大发展时期。还在1953年我国食施第一个国民经济计划时,市委就发出《关于在广大群众中开展技术学习的决定》,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首先应该是工人阶级的责任,所以政治地位和历史责任要求工人阶级必须迅速改变文化、技术落后的状况,大力开展职工技术、业务学习。此后,在市委及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职工的技术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大厂自己开办技术学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每年在技术学校学习培训的职工近万人。这种技术学校采取教师教基础知识,技术员讲技术理论,老工人讲操作课的办法进行岗位培训,在课堂学理论,在车间现场学操作技术,每隔一、二年有一次考工定级,经过考试合格后可以晋级。所以职工学习技术积极性很高。此外,还采取搞新技术讲座,以师带徒签订合同,搞技术表演等多种形式,组织职工学习技术。1953年4月17日和18日两天,在胜利公园由建筑工人表演了8个工种74种先进工具,表演者一面表演一面进行细心地讲解,并由考工评级委员会当场评分定级。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使先进的操作技术很快得到了推广。
  1964年7、8月间,刘少奇反复论述了两种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主要意义。他指出:“半工半读既是劳动制度,又是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是结合的。从当前看,既能够办学校,有希望普及教育,又能减轻国家和家庭负担;从长远看,能够培养新人,培养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过几年的实践,半工半读,在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方面,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到1964年长春的半工半读学校又有了很大发展。1964年4月12日,在市体育馆,又有37所半工半读学校举行开学典礼。这批新建或改建的半工半读学校的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共计4600人参加了大会。体育馆大厅高挂着“逐步推广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培养既能体力劳动,又能脑力劳动的新人”的大幅标语,会议气氛十分热烈。副省长徐寿轩、市委书记处书记、市长陈锺,书记处书记李一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先民,副市长程光烈等省、市领导出席了会议。徐寿轩和李一平先后在会上讲了话。办学单位长春市机械厂副厂长黄世文和学生代表也在会上讲了话,并表示一定把这种新型学校办好。
  这批学校共有学员9700人。开设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汽车修理、机车修理、电工、化工、木工、园林(郊区)和水利电力等33个专业。学制分别定为3、4年。教学、劳动和放假时间的分配是学习5个月,劳动5个月,放假2个月。办学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4种:
  第一种:举办在职的“六、二”或“六、三”制半工半读学校。
  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较大厂矿企业,采取厂办、分厂或车间办的方法。他们抽调少数先进生产者参加的教学班基本上是由厂或分厂直接办,象车间主任和工段长班;其他生产工人以分厂或车间为单位6小时劳动,2小时或3小时(占用业余一小时)学习。学习内容,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有的是限期达到初、高中或中专毕业水平;有的办一年或几个月短期的新工艺、新技术学习班。
  第二种:厂矿自己举办中级技术学校。
  如煤气公司和保温材料厂举办的半工半读技术学校。这两所学校,一个培养煤气专业人材;一个培养矽酸盐专业人材,学制4年,招收具有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或职工子弟。前者办两个班收学生100人,后者办4个班,收学生270人。一周学习,一周劳动。第一年参加辅助性的劳动;第二年参加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课程设有文化课、政治课和专业课。政治课以阶级教育为纲,以毛主席著作学习为主,同时学习有关党的方政策。文化课要学完高中所有基础课。专业课要学完煤气、矽酸盐专业的课程。
  第三种:厂校挂钩举办的中级技术学校。
  如“市恒利棉织厂和八中,签订合同实行协作。其学制、课程、学习时间安排与前一种相同。
  第四种:为了招收新徒工举办的技工学校。
  如市一、二工业局、客车工厂、柴油机厂和南关区10个公私合营厂办的技工学校。第二工业局办的技工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开设了化工、棉纺织、轻工3个专业。学制二年到三年。上午上课,下午劳动。为工厂培养完全能够掌握生产技能,并有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的技术工人。他们在校期间,每个人所得的劳动收入,不仅可以完全解决学费,而且还可添补一些衣服和日用品。
  上述4种半工半读学校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文化水平,加速工农知识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培养老技工的接班人;有利于培养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有利于把劳动制度和教育制度结合起来。有些长期坚持半工半读教育的工厂、企业尝到了甜头。东北电力勘测设计院,十多年开办勘测工人半工半读学校,分期分批地训练了490名徒工。留院的95名毕业生中已有23名达到大专程度,2名已被提为工程师,58名提为技术员,19人在院里做政治和行政工作,其他人也都是技术骨干。由于工人阶级勘测技术人员的成长,该院不仅能完成一般的电力设计工程的勘测任务,就是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又较为复杂的任务也能靠自己培养的技术力量来完成。原来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徒工曹士忠,经过学习、培训,不仅操作熟练,而且能进行科学研究,他写的《多沙河流水库堆积形态,堆积时间的预测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另外,原来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工人出身的队长、工程师高希文,还能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对钻探事故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这些人被提为工程师、技术员后,仍和工人一起劳动,没有架子,能吃大苦、耐大劳,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受到很大干扰,处于停顿状态。1979年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长春市职工中的文化、技术实际状况,在青年职工中开展了“双普教育”,即普及初级技术和初中文化教育。
  1979年10月,有关部门对机电、交通、轻工等12个单位的70044名职工进行了调查,发现处在生产第一线,1966年后入厂的35岁以下的职工有36281人,占45.9%。他们多数是二、三级工。这些人虽然都是初、高中毕业生,但实际文化程度很低。入厂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技术培训,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都很低。除1966届毕业生学了初、高中全部课程外,70届只学完了高小五、六年级的课程。在对拖拉机厂5656名职工进行文化考试时发现,具有高中和中专程度的有460人,占8.1%;初中程度的有2116人,占37.4%;高小程度的有2550人,占45%;不足初中程度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824%。在调查的7.9万人当中,三级以下工人有43390人,占54.9%。这些人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许多人不会识图,不懂工艺规程,不懂设备性能,不懂安全规则,甚至连量卡具都不会用,生产效率低,材料消耗大,产品质量差,不安全事故多。长春制药厂“非那西丁”车间有136人,懂得生产、原料化学符号和反应式的不超过10人,有个新工人不懂工艺流程,生产操作时,将闸门开错,把经过6天6夜生产出来的中间体,白白地放入下水道,造成1.2万元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人是生产第一线的主要力量,他们将是“四化”建设的主力军,所以不论是从搞好当前生产需要,还是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都需要把普及初级技术和初中文化教育提到工作日程中来。1980年4月12日,全总教育部在长春召开了3省6市职工教育座谈会,就在青年职工中开展“双普”教育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了文件,强调了开展“双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把35岁以下青年职工作为职工教育的重点对象。从1979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了“双普”教育,到了1980年上半年全市就有233个单位办起了职工学校,占应办单位的85%,参加学习的职工达到16.7万人。到了1981年10月全市办起了各级职工学校330所,入学职工达到了20.6万人,一个群众性的学习热潮正在形成。
  1985年4月由市总工会主办的长春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成立。学校有教职员16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行政领导与管理人员6人,学校开设工业会计和工业企业管理2个专业,6个班级,共有学员210人。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改变过去沿袭普通中专课程设置的做法,结合成人教育特点,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他们从加强基础、调整内容、拓宽知识、注重实践4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的尝试。
  加强基础,就是加重基础课比重,如工业会计专业减掉了外语、经济地理,加强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教学。数学课由过去180课时增加到290课时。
  调整内容,是对同一学科在实际工作上有指导意义的多讲,关系不大少讲或不讲。如语文删掉了文言文,增加了应用文。
  拓宽知识,是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
  注重实践,是在学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实际动手,掌握实际操作本领。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定了专职教师岗位责任制。坚持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室主任和校领导定期检查教案,每学期专职教师都向全校教师讲一堂公开课,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以利于改进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了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在专业课教学中每讲完一章理论之后,举出一个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出现的症结,让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样边教学、边实践,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他们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生入学后,他们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首先向学生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勤奋学习的思想;其次要求每个教师要严以律已、为人师表,对学生要高度负责,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耐心补课;第三,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工作单位介绍学习情况,理顺学校与单位的关系,解决好工与学的矛盾。几年来,他们家访80多人次,与学生谈心280多人次,帮助和教育后进学生12人。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还开展了一些健康、有益,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如,组织新年联欢、春游,举办书法、作文比赛和文艺汇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师生之间感情,促进了团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集体观念,树立起良好的校风。
  办好学校除了依靠党的正确方针指引和行之有效管理制度外,还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由于学校建校时间短,多数教师缺乏成人教育的经验。为了尽快使教师适应教学需要,他们反复组织教师学习中央有关成人教育的方针、政策,认清学校在新形势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作用,增强教师责任感,并通过4种途径进行师资培训:第一,选送青年教师到上一级学校进修;第二,派到基层业务部门实习,提高实际业务水平;第三,抓试讲,新教师登台讲课前要进行试讲,请有经验的专业课教师评定,合乎要求才能担任教学;第四,开展评比活动,每学期都召开学生座谈会,证求对教师的教学意见,一方面使校领导掌握教师教课的情况,另一方面将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师,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至1988年,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已为长春市地方企业培养了86名中级技术人材,缓和了部分企业缺少中等技术人才的矛盾。据了解在该校毕业生之中有14人提拨为书记、厂长和经理,28人是科级干部,36人转干,31人被聘为助理会计师和经济师。学校的师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其中,高级讲师1名,会计师1名,讲师7名。学校建校时间很短,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已经建立与健全了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和办学经验,基本适应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的需要。但教学阵地、教学设备、图书资料还不能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
  长春市成人教育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988年,全市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发展到5638所,在校学生45.5万人。它对改变在职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长春市职工高等教育是1955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从1955年吉林工业大学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共同创办第一所业余大学起,到1968年长春办起“七·二一”大学止,全市已有职工高等学校90余所。这一时期,由于有“左”的错误影响,职工高教也受到了干扰,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经过全面调查,真正符合办学条件的只有9个单位,其他均需要进行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实现全党提出的宏伟目标,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职工队伍和企业管理干部队伍。而当时我国职工队伍中“三低、一少”(即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管理水平低和工程技术人员少)的状况,与其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很不适应。据1979年对20个单位,7.9万工人的调查,技术等级在三级以下的占54.9%,文化程度不及初中的占80%左右。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现有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是长春市比例最高的,而按照一机部的要求1985年要达到15%,其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发展职工高等教育乃是一项刻不容缓任务。此时,由市总工会主办的长春职工大学应运而生。
  1981年11月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市总工会主办的综合性职工高等学校—长春职工大学开始面向社会招生。它的办学宗旨是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长春市中、小企业服务,为工会自身建设服务。此后,在市党、政领导部门和省、市总工会的领导与关怀下,在省教委的指导下,办学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并总结、积累了一些办学和教学经验,使学校走向正规。几年来为长春市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人才。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声誉。成为全国工会系统重点校之一,并被市政府命名为职工教育先进集体。1987年全总对外刊物《中国工运》英文版专题介绍了学校的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89名,其中,专职教师59人。此外,还聘请来自市内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授、讲师34人,形成一支较为稳定、质量较高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科研处、培训处、基础部和机械、电子、经济管理、中文4个系,下设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会计、汉语言文学、文秘等11个专业。在校生,大学专科班1784人,培训处所属自学考试助学班500人,职工高中补习班300名,全校学生总计2584人。
  学校校舍面积2000平方米,有教室11间,有电子、电工、物理、震动、变流、计算机、单板机等7个实验室,还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为了加强电化教育,学校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每间教室都可按需要收看电视屏幕教学节目。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佣有70多台各类计算机的微机实验室,可供一个班的学生同时上课。学校为实现省工会关于建立电教中心的要求,已购置录像机5台,摄像机2台,35毫米放映机2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1台,初步具备自制简易电教节目的能力。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教务管理规程》、《教学管理规程》,组织各系教师有计划地完成了机械专业17门学科、自动化专业16门学科、企业管理专业17门学科、会计专业12门学科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并自编和合编了教材,正式出版的有近10种:如《计算机应用》、《统计原理》、《中国古代文学》、《历代秘书人物及文书选注》等,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授课质量,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并使用录相手段录制教师讲课实况,组织教师讲评,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学校还在教师中实行工作量制,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从1986年起,学校开始建立各科考试题库并使用电子计算机储存,考试前由计算机选题组合,打印。这是对传统考试方法的重要突破。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从1985年开始,试行了中层干部聘任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学校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学校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近几年,学校先后有15位同志参加市级以上学术理论研讨会,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其中裘建新参与研究的“链条联轴器”、“链条行星减速器”已通过部级鉴定。另外,青年教师梁绍建研究的“烟叶水分快速检测仪”和“双向直角门合页”获得长春市首届发明革新奖。在1986年东北三省工会系统职工大学教学研究协作年会上,长春职工大学被评为教学研究先进集体。
  自1982年开始,长春职工大学已有8届9个专业,3570名学生从大专班毕业。还有近8000名学生从电视大专、中专各类培训班,高中补习班毕业或结业。他们分布在市内的800多个单位,大多成为本单位的生产、技术、业务工作的骨干。学校为长春市培训和输送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各类人材,对提高长春市职工队伍的素质和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1985年对976名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入学前和离校后的职务、职称发生明显的变化。入学前有工人601名,占入学人数的60%以上,离校后至1985年工人只有162人,仅占16.5%,一般干部220人,科处级干部131人,技术员171人,助理工程师以上的技术干部77名,企业厂长、经理66名,其他149名。有的还成为市委、市政府的部长、局长;有的同志还担任了总工程师、工程师,从事技术、科研工作。毕业生刘荆璞同学执笔的《从直流电致发光智能字显示装置》论文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二届世界通讯显示会议上发表。毕业生范佩勇研制成功的红箭(导弹)检测仪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奖。
  在企业兴办的职工高校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名列前茅。总厂投资660万元,为汽车工人新建了一座一万多平方米的教育大楼,开设了3000平方米的专用教室。购买了价值47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一汽工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据1981年统计,汽车厂职工大学已为总厂培养出130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121人担任总厂、分厂科室领导职务,460名晋升为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
  至1988年底,全市已有1.5万余名职工分别从职工商校和各科专业班毕业,回到了生产岗位。
  走自学成才之路是职工提高文化技术素质的另一条途径。
  组织职工“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读书自学活动,是从1982年开始的。1983年初,在全市开展起来了。职工自学读书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学习内容、学习领域不断拓宽,学习质量及自学者的水平不断提高。至1988年统计,全市有36万人参加读书自学活动,占职工总数的27.5%。成立读书自学小组2.7万个,读书辅导站(区)760个,组织和培训自学活动骨干力量3万多人。建立市、区、局、公司和各基层单位的指导委员会1800多个。有专、兼职领导成员7800多人。还相应地发展了图书馆、资料室等设施,为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方便条件和可靠保证。
  通过读书明理,使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养成了高尚的思想品德,增长了才干,一大批自学成才者脱颖而出。他们立足本职,坚持业余学习和岗位成才的方向,学用结合,有的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骨干,有的成为省市中、青年拔尖人才,被聘任到科技、管理等岗位上工作,成为群众科技活动的骨干。如无线电二厂靠自学走上成才之路的技术员卜志鹏,他多年坚持不懈地自学,就是要为企业,为国家多作贡献。1979年二厂面临关闭的困境,他整日忧心忡忡,焦急万分。正当他苦苦思索的时候,公安部和原四机部联合给厂里下达了试制“特种车辆两用警报器”的任务。厂里人连这种产品的都没有见过。他接受任务后,积极到外地参观学习多方借鉴,不断琢磨电路方案,设计各种各样的图纸。经过2个月对图纸的反复修改。终于研究出比较先进的警报器。从此之后,他继续坚持实验,潜心研制,又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二代警报器,即多功能电路集成化、新型结构标准化JBE12—06系列化电子警报器。通过中国公安器材总公司生产定型鉴定,达到了国际80年代水平,再创国内新纪录,成为救活企业的拳头产品,使该厂扭亏为盈,并跨入年盈利百万元户行列。他本人1986年获得省、市职工自学成才证书,连续3年被厂里评为劳动模范。从1986年起经过层层选拔和认真评议,市总工会总结表彰了132名自学成才者。其中有4人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有32人受到省总工会表彰。仅据市里表彰的132名自学成才者的成果累计,研究成功的科研项目有227项,其中在某一方面填补国家空白的有42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的有4项;技术革新1035项;发表专著137部;学术论文712篇;文艺作品14000篇。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和作品244篇。在国际上展出的文艺作品或发表的论文24篇。这些同志的聪明才智,为长春市的汽车、光学、化纤、机械、医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十章,介绍了长春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工会组织,工会的群众生产工作,职工教育,职工文体活动,职工生活福利,对外交流活动、工会财务工作、工会自身建设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