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会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08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工会组织
分类号: D412.834
页数: 55
页码: 19-73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的工会组织,其中包括了长春市总工会、县(市)、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基层工会、私营企业中的工会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工会组织

内容

第一节 长春市总工会
  一、工会组织沿革
  长春工会组织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发展中它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早在1926年至1929年间,经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地下党员活动,长春市先后出现有“吉长铁路工会”、“中东铁路宽城子车站中国工人工会”、“邮务工会”。这些工会组织只限于本产业内,全市性工会组织仍未形成。至1945年9月,长春市才成立了全市性工会组织——“东北工人联盟”。虽因政治局势的急速变化,它存在和活动时间很短,却为以后职工总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48年10月19日,长春市工人从国民党统治下获得了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11月8日,在中共长春市委领导下,长春职工总会筹备处成立。
  为了更好地完成1949年工作任务、恢复生产、支援前线、建设人民的新长春,1949年1月25日,2000名职工代表在二马路中国电影院(现红星剧场)召开长春职工总会筹委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市委民运部副部长杜文敏《关于长春市今后职工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要求在“五·一”前组建好各级工会,以迎接全市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并通过了成立长春职工总会的决议。大会选出刘铁男、刘英源等44人为筹委会委员,筹委会主任由周毅华担任。
  1949年5月7日,长春市职工总会成立。1950年1月,根据全国总工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东北总工会通知,将长春市职工总会改称为长春市总工会。1950年9月15日至17日,通过长春市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白光为主席的第三届工会委员会。这个时期,长春市总工会积极组织全市工人阶级以国家主人翁的气慨,面对百废待兴的经济形势,掀起了恢复生产,献纳器材,创造新纪录,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积极参加“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等。从而促进了长春市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根据1953年5年10日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决定将长春市总工会改称为长春市工会联合会。后根据1958年3月22日党的成都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工会组织问题的意见》,于11月又将长春市工会联合会改称为长春市总工会。在这一时期,长春市总工会组织全市职工在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运方针。组织全市广大职工大力支援了“六五二”厂(第一汽车厂)的建厂工程;持续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合理化建议活动和技术革新运动;广泛开展了先进生产者运动以及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等活动,为提前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1960年在城市推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市总工会工作受到削弱,机构合并,干部削减。县区工会,有的被撤销,有的处于瘫痪状态。某些基层工会被并入政治部。直至1962年,才逐渐恢复正常。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长春市总工会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一场浩劫。“四人帮”打着批判“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幌子,抛出“工会黑线统治论”,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工会工作。在“四人帮”一伙的煽动下,长春市工会也受到批判,把长春工会说成是“三会一团”,即:“生产工会”、“福利工会”、“全民工会”和“工团主义”,大批“经济主义”、“福利主义”、“工团主义“,全面篡改了工会的性质和任务,歪曲了建国以来的长春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造成极大混乱。工会大批干部,遭到批斗和迫害,心身受到严重摧残,蒙受不白之冤。市总工会组织完全被砸烂,工作、活动被迫停止。1973年初,中共中央发出中发(1973)17号文件,要求整顿健全工会组织。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工会工作继续受到干扰破坏。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恢复和整顿工会组织,贯彻了新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方针,才使全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79年4月20日,市委召开全市落实干部政策大会,为200名领导干部平反落实政策。其中,包括市总工会领导干部贺瑛、张国珍、杨崇岳、丁文以及市总工会前主席郭景兆。1979年6月1日,市总工会党组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宣布《关于对朱光达等30名同志平反落实政策的决定》,为之恢复名誉。
  1979年7月24日至27日召开了长春市第十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及经选举产生了长春市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这是长春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至此,长春市工会工作恢复了生机。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长春市各级工会组织,适应新时期和任务的需要,探索和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如首创的职工物价监督活动,不仅在全省推广,而且推向全国,它对维护国家的物价政策和维护消费者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好评;坚持8年的职工生活大检查,特别是1986年以来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经济扶贫的基础上,正在摸索向科技扶贫方向转化的新路子;坚持狠抓以窗口服务行业为重点的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基层工会的整建“职工之家”活动,工作扎实,效果突出。由会员直接民主选举工会主席,向工会实行民主化、群众化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此外,在实行工会主席任期目标责任制、群众技协活动、工会财务工作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工作和经验在省内和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至1988年末,长春市总工会共召开了12次职工代表大会。先后有42人担任市工会主任、主席领导职务。长春解放40年来,工会组织有大幅度的发展。据1949年底统计,全市仅有基层工会206个,职工总数为29138人,工会会员为21104人;到1988年末,基层工会增加到3117个,与1949年相比,增长15倍。职工总数为920560人,工会会员增加到866011人,与1949年相比增长41倍。占职工总数的94%,有工会积极分子164110人,工会专职干部4301人。经验收合格的“职工之家”共有2232个,占全市基层工会总数的70.6%。其中先进“职工之家”665个,模范“职工之家”146个,先进(模范)“职工之家”占“职工之家”总数的36.3%。
  二、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1.首次职工代表大会
  长春市首次职工代表大会,于1946年5月18日至20日,在东北职工总会筹委会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500人,代表全市近10万职工。
  大会由东北职工总会筹委会主任陈德生(又名陈郁)主持。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在会上做政治报告,市委书记石磊,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周保中到会祝贺并讲话。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改组长春市总工会,选举真正代表工人利益的,为工人阶级翻身服务的工会委员与市参议员。大会号召长春市的工人要团结起来,武装起来,保卫长春。
  根据代表们的提议,决定将长春市总工会改称为长春市职工联合会。
  大会选举田文达、袁溥之、胡黎光等41人为执行委员。
  选举田文达、刘芳亭、张金堂、王辛杰、于太成5人为市参议会参议员,赵魁武、隋延飞2人为候补参议员。
  5月21日召开了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选举胡黎光、王宗俊、田文达、袁溥之、霍铭一、孙经昌、王化民、白佩臣、陈锡久、马永春、杨从钦、赵魁武等15人为常委。
  选举田文达为长春市职工联合会主任、赵魁武为副主任。
  5月23日东北民主联军做战略转移,市职工联合会也撤离长春,并随之解体。因时间短促,没有在职工联合会中建立党的组织。
  2.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
  长春市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于1949年5月2日至7日,在市工人俱乐部(现红星剧场)召开。大会历时6天。到会职工代表345人,代表了全市4万名职工。这次大会主要是产生领导全市职工的——职工总会,发动职工搞好生产,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市委书记朱光、市长张文海到会,省职工总会肖靖代表省职工总会,市委秘书长徐慎、市长张文海、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王效明代表党、政、军向大会致贺词。职工代表于学翰、吴春生、于兴国讲了话。
  市委书记朱光作了政治报告;市委民运部副部长杜文敏就半年来的工运工作和下半年的工运方针和任务作了报告。报告指出:第一、由于国营企业逐渐恢复及组织一部分劳动合作社,全市已有50000人(包括工人、店员、教职员)有了职业,改变了解放前有90%工人失业的局面。为今后将长春市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向生产城市打下了有力的基础。第二、国营、公营企业均先后开展了民主运动,进行了企业改造。第三、根据劳资两利的原则,调整了劳资关系。第四、广泛向工人进行文化、技术、政治启蒙教育。企业普遍建立了工人俱乐部。第五、有7个国营企业对工人实行劳保待遇,14个单位组织了职工合作社。第六、组建了工会,全市共有工会会员12000名。
  报告在分析形势后,提出了下半年的6项工作任务:即半年内争取组织90%以上的职工参加工会,组织产业工会和联合会;在工人中进行有系统的文化、政治、技术业务学习;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在可能范围内积极开展轻工业的集体福利工作;继续调整劳资关系,通过订立集体合同,改变工人的地位;改善劳动条件、监督私营企业、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大量培养提拔工人干部,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
  经过讨论,代表们一致同意领导同志所作的报告,表示坚决拥护和响应号召,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大会拟选出执委和候补执委48人,实选了36名,留出6名执委和6名候补委员名额给既将组织起来的各工厂工会。选举结果:杜文敏、刘英源、周毅华、文功元、刘铁男等27名当选为正式执委;谢有保、王盛泵等9名当选为候补执委。
  选出市职工总会主席、秘书长。
  主 席 文功元(1949.5-1950.9)
  秘书长 周毅华(1949.5-1949.9.14)
  1949年9月14日,中共吉林省委任命吴铁鸣兼任中共长春市委工委书记,文功元任工委副书记。
  市工会机关党支部书记王英,后期为谢立仁。
  3.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
  长春市工会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与市第三次劳模会同时召开)于1950年9月15日至17日,在市工人俱乐部召开。大会历时3天。应出席大会的代表350人,实际到会代表323人;劳动模范、模范技术人员、模范企业管理人员、文教、医务、机关、党群模范工会工作者共200人。列席会议的有:市政府各局、处以及各工厂、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的来宾。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工会法》的基本精神,健全与加强基层组织工作,宣传推广工作经验;奖励劳动模范、工作模范;改选市总工会委员会及选举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选举出席省工代大会及省劳模大会的代表;围绕着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中心任务,探讨与总结过去的工作,决定今后具体工作方法与任务。
  大会奖励200名劳动模范、2个模范车间和10个模范小组。于学翰、张传有、宋秋岭、金恩霖、郭树礼为特等劳模。
  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掀起生产竞赛,以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迎接国庆节。
  大会选举:白光、刘鸣、华云、于学翰、张传有等41人为执行委员,周龙雏、张光磊、孙承著等7人为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1950年9月24日召开了三届一次执行委员会议。选举白光、刘鸣、华云等11人为常委;韩振等8人为候补常委。
  主 席 白 光(兼,1952年1月17日起做专职工会工作)。
  副 主 席 刘 鸣(1950年7月3日至1952年9月3日)。
  沈 泉(1950年7月3日至1952年9月30日)。
  华 云(1952年11月20日至1953年12月)。
  秘 书 长 华 云(兼,1950年9月25日起任秘书长。)
  1950年9月市总工会成立党组,领导全市工人运动。
  党组书记 白 光
  党组成员 刘 鸣、华云、杨崇岳、傅 毅、刘玉亮、郝 仁
  党支部书记 谢立仁
  4.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
  1952年12月3日至6日,长春市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于工人俱乐部召开,大会历时4天,到会代表201人,此外尚有列席代表500人,特邀代表30人。
  这次大会主要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加强全市工会工作,总结两年来工会工作经验,讨论和决定今后工作的方针、任务。代表们听取了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傅雨田、副书记汪小川、副市长周光、省总工会主席刘影长的报告。这些报告指出了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辉煌前景和工人阶级肩负的任务,号召全体工会工作者要大力组织工人,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白光作了《两年来工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向毛主席的致敬电。
  最后,白光做了大会总结。
  大会选举白光、华云等53名同志为四届执行委员,周龙雏等9名同志为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1952年12月12日四届一次执委会选举白光、华云、傅毅、邢树安、刘玉亮、韩耀文、赵永年、马淑清(女)、那守田、曹智勇、孙承著、刘西林、郝仁等13人为常委。
  主 席 白 光(1952年12月12日—1954年8月)
  郭景兆(1954年8月18日—1955年4月18日)
  副主席 华 云(1952年11月—1955年4月)
  杨崇岳(1954年8月23日—1955年4月)
  党组书记 白 光(1952年10月12日—1954年8月)
  郭景兆(1954年9月13日—1955年4月)
  党组成员 赵 峰 曹智勇 那守田 李廷柱
  建筑业工会分党组书记:刘玉亮(1953年4月15日—1953年11月)
  轻工业工会分党组书记:曹智勇(1953年10月15日—1953年11月)
  机器制造业分党组书记:王景义(1953年10月25日—1953年11月)
  1953年12月市工会成立机关党总支。党总支书记:赵峰(兼),专职副书记为孙良善。
  1954年10月17日刘绍卿任党总支副书记(至1954年12月3日)
  5.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
  长春市工会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于1955年4月18日至21日在市工人俱乐部举行,大会历时4天。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200人,列席代表250人。
  大会主要是总结长春市工会联合会两年来的工作,确定今后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保证和超额完成195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大会由市工会联合会主席郭景兆代表上届工会委员会作了《关于两年来工会工作总结与当前工会工作任务》的报告。
  会议听取并批准了经费审查的报告,选举了新的第五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傅雨田、长春市市长周光、省工会联合会主席王明德到会作了报告。
  大会代表结合学习全国总工会执委会主席团就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公司工会工作若问题的决定,讨论了如何加强思想建设与工会小组工作问题,着重解决了关于加强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工会工作中脱离群众、不发扬民主、不走群众路线等问题。
  大会选出了郭景兆等37人为委员,王宝玉等4人为候补委员,周龙雏等7人为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王景义等5人为侯补委员。
  通过4月25日五届一次执委会选举,1955年6月23日经市委批准:郭景兆、华云、杨崇岳、赵峰、曹智勇、韩耀文、李廷柱、刘玉亮、郝仁、那守田、孙承著、朱光达、李桂英(女)等13人为常务委员。
  主 席 郭景兆(1955年4月25日-1956年7月)
  副 主 席 华 云(1955年4月25日-1956年7月)
  杨崇岳(1955年4月24日-1956年7月)
  秘 书 长 傅 毅(1955年4月25日—1956年8月4日)
  党组书记 郭景兆(1955年4月25日—1956年7月)
  副 书 记 华 云(1955年4月25日—1956年7月)
  党组成员 杨崇岳、那守田、韩耀文、孙承著、李廷柱
  党总支书记 赵峰(兼)
  副 书 记 孙良善
  6.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
  1956年7月19日至21日,在市工人俱乐部召开了长春市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历时3天。出席会议代表161人。全市各基层工会主席列席了大会。
  这次会议是根据中共长春市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召开的。在这次会上检查了长春市工会一年来的工作,确定了今后工会工作任务,还着重地研究了如何加强对群众生产工作的领导、关心职工生活和改善工会的思想工作等问题。
  会议选举了市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通过了大会决议和给第一汽车厂职工的一封信。
  会议选举郭景兆、韦锡琢、范永等39人为六届委员会委员,王成山等7人为侯补委员,周龙雏等7人为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朱宝亭等2人为侯补委员。
  1956年7月23日,第六届第一次执委会选出:
  郭景兆、韦锡琢、范永、贺瑛(女)、杨崇岳、孙承著、韩耀文、曹智勇、朱光达、田志文、李桂英(女)、刘玉亮、郝仁等13人为常委。
  主 席 郭景兆(1956年7月23日至1961年1月27日,后调任市委秘书长,仍兼工会主席)
  副 主 席 贺 瑛(女)(1956年12月11日至1962年10月)
  华 云(1956年7月23日至1957年1月)
  杨崇岳(1956年7月23日至1962年10月)
  张国珍(1960年4月至1962年10月)
  丁 文(女)(1961年10月至1962年10月)
  秘 书 长 孙承著(1956年7月至1958年5月13日)
  张国珍(1959年2月19日至1960年4月,后兼任至1961年11月)
  李占生(1961年11月18日至1962年10月)
  副秘书长 朱光达(1961年11月18日至1962年10月)
  党组书记 郭景兆(调任市委秘书长后仍兼市工会党组书记)
  代理党组书记 贺 瑛(女)(1956年12月11日一1961年2月22日)
  党组成员 杨崇岳、张国珍、朱光达、李玉良、刘传连、韩耀文(1961年9月调离)
  党总支副书记 许凤璋(1959年7月20日至1960年5月)
  7.第七次职工代表大会
  1962年10月15至20日,长春市工会第七次职工代表大会与长春地区1961年度工业、交通、财贸、基建、文教、卫生方面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同时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大会历时6天,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集体和工会会员代表1300人。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两个大会的召开,中共长春市委第二书记李都、市委书记处书记李一平,长春市市长陈锺,副市长张德馨、翟象坤、鲍成吉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长春军分区、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大会。
  这次大会中心议题是“高举三面红旗”,团结广大职工,鼓足干劲,增产节约,为争取国民经济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李都同志代表市委向大会致祝词,着重分析了长春地区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后各个战线出现的新形势,新成就,同时,对各个战线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他指出:为了完成新的任务,需要我们全体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担当起工会组织的光荣责任。
  陈锺市长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向全地区广大职工提出了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千方百计、力争尽快地发展农业生产,继续做好工业调整工作,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生产计划等8项任务。
  会议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发动职工立即开展一个以支援农业,增加日用工业品,超额完成煤炭生产任务为中心,增产节约运动。
  大会选出了郭景兆、贺瑛等47人为长春市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张天聪等9人为候补委员。
  大会选出了长春地区出席吉林省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110人。
  1962年10月22日,市工会第七届执委会首次会议选举:
  郭景兆、贺瑛(女)、韦锡琢、丁文(女)、杨崇岳、张国珍、李占生、朱光达、李玉良、李桂英(女)、刘传连、孟庆君、刘家唐、郝仁、盛瑞亭、魏长清等16人为常委。
  主 席 郭景兆(兼)(1962年10月22日至1966年2月)
  贺 瑛(女)(1966年2月5日至1966年5月)
  副 主 席 贺 瑛(女)(1962年2月22日至1966年2月)
  韦锡琢(兼)(长春第一汽车厂工会主席)
  丁 文(女)(1962年10月22日至1966年5月)
  张国珍(1962年10月至1966年5月)
  刘传连(1962年12月31日至1966年5月)
  秘 书 长 李占生(1962年10月至1966年1月7日)
  副秘书长 朱光达(1962年10月至1966年5月)
  党组书记 贺 瑛(女)(1962年10月22日至1966年5月)
  党组成员 丁 文(女)、杨崇岳、张国珍、刘传连、朱光达、李玉良
  8.“首届工代会”(第八次职工代表大会)
  1968年6月19日至21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首届革命职工代表大会”(长春市第八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历时3天,出席大会代表1400人。
  会上首先由省革委会副主任阮泊生宣读了吉林省革委会关于成立长春市革命职工代表大会的批示。
  省革委会主任王淮湘在会上作了《工人阶级在毛东思想伟大旗帜下团结起来,为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而奋勇前进》的报告。
  市革委会主任任青远、吉林省军区和驻长部队代表、农代会、红代会筹备组代表在会上讲了话,哈尔滨市“工代会”也派代表在会上讲了话。
  大会通过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告全市革命职工书》,选举了首届革命职工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出委员112人,常委28人。大会推选出:
  主 任 王殿发(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人,1968年6月—1969年2月)
  副主任 于万和(长春橡胶厂工人。1968年6月—1969年2月)
  9.“第二届工代会”(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
  1969年2月23日至3月1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了“第二届革命工人代表大会”(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
  大会历时7天,出席会议代表622人,列席代表172人。
  会议期间,听取了“市工代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通过了长春市《工代会试行章程(草案)》和《第二届革命工人代表大会的决议》;选举并建立了“市工代会第二届委员会”。
  会议期间,客车厂革委会,汽车厂铸造分厂工代会,省安装公司工代会,粮食四库工代会介绍了深入开展“两条路线斗争史”的学习,充分发挥“工代会”的作用,以及学习解放军开展“四个第一”运动方面的经验,驻东丰县那丹伯公社解放军宣传队在会上作了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的经验报告。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忆苦会”和“革命大批判”。
  全体代表一致通过《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大会选出二届工代会委员84人,常委23人:王志、王殿发、于万和、唐锦钗、曾长轩、李树东、兰士红、吕兴亚、李向东、解永存、陈兴福、刘祥瑞、王新哲、许书田、姜守兰(女)刘宝章、戴振清、李文喜、李桂君(女),姜全榜、侯兆琴(女)王连香(女)、高尚清。
  主 任 王 志(1969年2月—1973年5月)
  副主任 王殿发(1969年2月—1973年5月)
  于万和(1969年2月—1973年5月)
  唐锦钗(1969年2月—1973年5月)
  曾长轩(1969年2月—1973年5月)
  李树东(1969年2月—1973年5月)
  竺士红(1969年2月—1973年5月)
  10.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
  1973年5月5日,市委召开了长春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筹备会议。市委和市革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区、局和部分基层单位党委和“工代会”负责人共200人参加了筹备会议。
  会议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关于整顿健全工会组织的指示,并号召全市广大职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积极投入“批修整风”运动,认真整顿健全工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艰苦奋斗,大干快变,以革命和生产的优异成绩,迎接长春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会上市委负责人讲了话,市胶合板厂介绍了整顿和健全工会组织的经验。
  1973年5月20日至24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了市工会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历时5天,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共901人,特邀和列席代表142人。
  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宗希云代表省委、省革委会,对市工会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市委书记刘金才、崔次丰,市委副书记翟象坤、原秋、市委常委刘坚彬、沈敏州、平东、王德林、尹枝凤,市革委会副主任叶志厚、崔志和、魏大林,王志以及市委、市革委会各部室和团市委、“农代会”、“红代会”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驻长部队领导王海波、王鹏恩、王一亭、杨克明、李保全等也参加了大会。应邀出席大会的还有小乡生产队长齐殿云、老红军吴卫平、刘英俊的母亲朱秀兰、优秀青年工人陈岱山的父亲陈金平、学习毛主席著作模范红九连代表王福录、长春卷烟厂退休老工人杨凤兮等。
  王德林致开幕词,市委书记崔次丰在大会上讲了话。王志代表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筹备小组在会上作了《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战斗,为不断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上有11名代表发言,交流了以“批修整风”为纲,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基层工会工作的经验。会议讨论了长春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代表大会产生了长春市工会第十届委员会,由91名委员组成。
  5月29日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出17名市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委:王志、李百度、田维荣、刘传连、孙光荣(女)、王殿发、于万和、杨秀荣(女)、王振、侯兆琴(女)、赵德让、田文霞(女)、马世乐、朱光达、周昕(女)、张映华(女)、曾长轩。
  主 任 王 志(1973年5月—1977年12月)
  副 主 任 李百度(1973年5月—1979年7月24日)
  田维荣(长铁机务段司机兼)(1973年5月—1976年10月)
  刘传连(1973年5月—1979年7月)
  孙光荣(女)(1973年5月—1979年7月)
  王殿发(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人兼)(1973年5月—1976年)
  于万和(市橡胶厂工人兼)(1973年5月—1976年)
  王 振(1973年5月—1977年2月)
  侯兆琴(女)(贵阳商店营业员兼)(1973年5月—1976年)
  杨秀荣(女)(长春棉织厂工人兼)(1975年5月—1976年)
  机关党总支书记 孙光荣(女)(1973年5月—1976年10月)
  副 书 记 刘成奇(1973年5月—1976年10月)
  11.第十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1979年7月24日至27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了长春市工会第十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代表为1000人,还特邀了部分退休老工人和职工家属列席了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是我市工人运动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是长春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动员会市职工热烈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贯彻落实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广泛深入地开展以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消耗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运动,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打好实现三年调整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为打好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的胜利而奋斗。
  市委书记,市革委主任任青远出席了大会。市委副书记翟象坤,省总工会副主席王洪举在大会上讲了话。
  市总工会主席张国柱作了题为《全市职工总动员,为打好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市计委主任张人、市科委主任冯愚也在会上作了报告。
  大会选出了市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93名。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15名。1979年7月28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出常务委员17名。
  主 席 张国柱(1979年7月—1980年8年15日)
  贺 瑛(女)(1980年8月—1983年2月)
  刘家唐(1983年2月—1984年1月)
  副 主 席 刘传连(1979年8月—1983年2月)
  田维荣(市革委会副主任,兼)
  张国良(第一汽车制造厂全国劳动模范,兼)
  朱光达(1979年8月—1983年2月22日,后任市总工会顾问)
  孟庆君(1979年8月—1983年12月,后任市总工会顾问)
  刘家唐(1979年8月—1983年3月)
  孙光荣(女)(1979年8月—1983年12月,后任市总工会督导员)
  党组书记 张国柱(1978年6月15日—1980年8月15日)
  贺 瑛(女)(1980年8月15日—1983年2月20日)刘家唐(1983年3月—1984年1月)
  党组副书记 贺 瑛(女)(1977年12月5日—1978年6月15日)
  刘传连(1981年5月18日—1983年2月22日)
  朱光达(1981年5月18日—1983年2月22日)
  党组成员 刘家唐 孟庆君 孙光荣
  党总支书记 刘传连(兼)
  副 书 记 肖作相 刘绍卿
  1981年10月16日市工会机关成立分党委。
  分党委书记 刘传连(兼)
  副 书 记 田文霞(女) 肖作相
  12.第十二次职工代表大会
  市工会第十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于1984年1月11日至13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大会历时3天,参加大会共有:1076人。其中:正式代表809人,特邀代表39人,列席代表228人。
  市委书记肖纯,副书记、市长陈振康,副书记范业本、裴希敏,市委顾问翟象坤,市人大主任王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池精武,市委常委袁长华、丁经绪,副市长尚振令、杨迪,市政协副主席贺瑛,省工会副主席董蕴琦,老工会工作者郭景兆等人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团市委、市妇联,长春军分区领导都参加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工会“十大”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长春实际,总结几年来工运和工会工作的经验,确定今后的任务,努力把工会办成“职工之家”,进一步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这次大会标志着长春市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会上,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分厂工会、东北师大工会介绍了经验,通过关于向铸造分厂、东北师大工会和市五金交化公司五金批发商店工具门市部杂品组工会小组学习的决定。
  这次代表大会,按着中央关于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出了长春市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89名,候补委员6名,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9名。
  1984年1月14日召开十二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选出常务委员13人。
  主 席 刘家唐(1983年2月27日—1987年1月)
  (1987年1月—1989年2月任第一副主席)
  于景成(1987年1月—1988年5月)
  副 主 席 司富盛(1983年12月17日—1989年2月)
  王秋霞(女)(1983年12月17日—1988年12月)
  于海龙(1983年12月17日—1988年12月)
  王志臣(1983年12月17日—1988年12月)
  李旸(1983年12月17日—1988年12月)
  顾 问 朱光达 孟庆君
  督 导 员 孙光荣
  党组书记 刘家唐(1983年2月22日—1987年1月)
  于景诚(1987年1月—1988年5月调离)
  党组副书记 刘家唐(1987年1月—1988年12月)
  司富盛(1984年1月—1988年12月)
  党组成员 王秋霞(女)于海龙 王志臣 李 旸
  分党委书记 司富盛(兼)
  副 书 记 董显武 肖作相 任长有 王树范
  三、工作机构和主要负责人
  1.东北工人联盟期间
  (1945年9月——1945年12月)
  组织部长 张慕真 方德良
  宣传部长 江维华
  并负责组织工人武装—工人纠察队
  生活福利部长 张慕真
  复工部长 李连魁
  总务部长 张富民
  2.长春市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市职工联合会期间
  (1946年5月——1946年5月)
  组织部长 田文达(兼),副部长江维华
  宣传部长 袁溥之,副部长胡黎光
  劳动保护部长 王化民,副部长杨秉臣
  武装部长 王宗俊
  生产监督部长 田文达(兼),副部长赵魁武(兼)
  女工部长 袁溥之(兼),副部长谢慧卿、白凡
  青工部长 夏 朗
  秘书处处长 郭庆芳
  劳动保护部下设福利事业委员会,由11名委员组成:
  胡黎光 朱生金 霍铭一 孙经昌 谷万宝 张纪民 孟文光 马永春
  李伍来 王化民 杨秉臣
  武装部下设武装自卫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
  赵文国 张 忠 姚慧卿 江维华 胡黎光 沙起文 方福来
  复工工资委员会,由6名委员组成:
  佟玉春 邵子蔺 陈锡久 郑宝荣 田文达 赵魁武
  3.长春市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市职工总会期间
  (1949年5月——1950年9月)
  组 织 部 长 刘 鸣
  副 部 长 尹 君
  文 教 部 长 刘铁男
  生 产 部 长 华 云
  劳 保 部 长 沈泉
  工 资 部 长 倪玉孚
  女 工 部 长 陈 岩(兼)
  青 工 部 长 张国柱(兼)
  机关工会主任 刘 鸣 倪玉孚(兼)
  市政工会主任 沈 泉(兼)
  副 主 任 刘树春
  工厂工会主任 华 云(兼)
  手工业工会主任 刘玉亮
  店员工会主任 郑兆伦
  搬运工会主任 李学宽
  文教工作者工会主任 吴伯箫(兼)
  1950年3月15日,根据全总关于在最近半年内建立10个全国产业工会的通知和东北总工会1月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对产业工会作了调整。
  1950年8月,又根据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决定,变更了一部分机构。调整后的工作机构和主要负责人:
  组 织 部 长 杨崇岳 副部长 刘绍卿
  文 教 部 长 傅 毅 副部长 那守田
  劳 保 部 长 沈 泉 副部长 李玉珍 冯献寿
  生 产 部 长 华 云 副部长万德润
  工 资 部 长 刘玉亮
  私企 部 副 部 长 李廷柱
  女 工 部 长 吕雪熙(兼)
  青 工 部 长 张国柱(兼)
  市政 工 会 主 任 韦松田
  纺织 工会 主 任 孙立佑
  搬 运工 会 主 任 李学宽
  手工业工会联合会主任 盛瑞亭
  店员工会联合会主任 赵永年
  食品业工会副主任 王成山
  机器制造业工会主任 赵华亭
  新闻出版印刷业工会主任 朱光达
  文 教 工 会 主 任 吴伯箫(兼)
  医 务工 会 主 任 陈光明(兼)
  建筑业工会主任 马荣福
  副 主 任 王义凯
  此外还有总务科、财务科、统计科。
  4.长春市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市总工会期间(1950年9月——1952年12月)
  生 产 部 长 傅 毅
  副 部 长 万德润
  文 教 部 长 傅 毅(兼)
  副 部 长 那守田
  组 织 部 长 杨学岳
  副 部 长 刘绍卿
  工 资 部 长 刘玉亮
  劳保部副部长 李玉珍 冯献寿
  青 工 部 长 张国柱(兼)
  女 工 部 长 吕学熙(兼)
  市政工会主任 韦松田
  店联工会主任 赵永年
  轻工业工会主任 曹智勇
  手工业工会主任 盛瑞亭
  搬运工会主任 李学宽
  建筑业工会主任 马荣福
  副主任 王义凯
  机器制造业工会主任 赵华亭
  纺织业工会主任 孙立佑
  食品业工会副主任 王成山
  教育工会(包括文化、医务工会)
  新闻出版印刷业工会主任 朱光达
  机关工作者工会
  5.长春市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市总工会期间
  (1952年12月——1955年4月)
  办公室主任 孙承著
  副 主 任 李廷柱
  副 主 任 孙良善
  组 织 部 长 赵 峰
  副 部 长 邢树安 耿殿启 刘绍卿
  文教部部长 那守田
  副 部 长 郝 仁 魏长清 刘家唐
  劳 保 部 长 韩耀文
  副部长 王成山 韦松田 赵永年
  工资部副部长 王宝玉 高金有
  财务部副部长 肖锡章 孟庆君
  私 企 部 长 李廷柱
  副部长 韩建臣 魏春录
  女工副部长 马淑清 李桂英
  市政工会主席 冯献寿
  工厂工会主席 朱光达
  手工业工会主席 于恒烈
  店员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王本章 孙连仲
  文化教育工会副主席 张景星
  机关工作者工会负责人 王自立
  机器制造业工会主席 王景义
  副主席 姚辉祥 王乐亭
  轻工业工会主席 曹智勇
  副主席 田志文 魏长清
  建筑业工会主席 刘玉亮
  副主席 谭俊峰 盛瑞亭
  6.长春市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市工会联合会期间
  (1955年4月——1956年7月)
  办公室主任 孙承著
  副主任 魏长清
  组织部长 赵 峰
  副部长 刘绍卿 耿殿启
  宣传部长 那守田
  副部长 郝 仁
  生产部长 朱光达
  副部长 陈 翘
  财务部副部长 肖锡章 孟庆君
  工资部副部长 王宝玉 高金有
  劳动保险部长 冯献寿
  劳动保护部长 刁维帮
  私企部长 李廷柱
  女工部长 李桂英
  建筑工会主席 刘玉亮
  副主席 马荣福
  地方国营工作委员会主任 韩耀文
  副主任 王景义 刘家唐 崔 宪
  教育工会主席 刘丹岩(兼)
  副主席 刘传连 丁明新(兼)刘育新(兼)
  轻工业工会主席 曹智勇
  副主席 田志文
  店员工会主席 赵永年
  市政工会主席 盛瑞亭
  副主席 王乐亭
  医务工会主席 陈光明(兼)
  机关工作组负责人 孙良善(兼)
  7.长春市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市工会联合会期间(1956年7月——1962年10月)
  办公室主任 孙承著(兼)韩耀文
  副主任 魏长清
  第二办公室主任(由原私营企业部改称)李廷柱
  副主任 孟庆君 刘绍卿 王自立 吴奎勋 盛久荣
  组 织 部 长 韩耀文 刁维邦
  副部长 王自立 刘绍卿 李桂英
  宣 传 部 长 那守田 孙承著 刘家唐
  副部长 郝 仁 崔玉新 刘家唐
  魏长清(兼文化宫主任) 刁维帮 张桂芳
  教 育 部 长 李玉良 魏长清
  副部长 刁维帮 曹秀荣
  体育部副部长 刘家唐
  生 产 部 长 朱光达 陈展夫 王景义
  副部长 华炳文 高福贵
  劳 保 部 长 马荣福
  副部长 姜万福
  工 资 部 长 孟庆君
  副部长 王宝玉 高金有
  女 工 部 长 李桂英
  副部长 施治清
  财务部副部长 孙建仲 肖锡章 王光政
  生 活 部长 刘传连
  副部长 陶万和 徐寿宽
  一机工会主席 曹智勇 王景义
  副主席 赵文彬 刘家唐 郑念阁 姚辉婵
  建筑业工会主席 刘玉亮
  副主席 王宝玉 马本山
  市政工会主席 盛瑞亭
  副主席 崔 宪 毕可夫
  商业工会主席 梁林海
  副主席 王本章 李佩芹 孙连仲
  教育工会主席 刘传连
  轻工业工会主席 田志文 马荣福
  副主席 冯书有 张桂芳 耿殿启 陈 翘
  食品业工会主席 王景义
  副主席 赵守章
  机关工作者工会主席 梁林海
  文化工作者工会主席 王景义
  医务工作者工会副主席 李 彬 刁维帮
  1958年11月撤销产业工会,成立工业交通工作委员会、基本建设工作委员会、财贸工作委员会、轻工业工作委员会。
  工业交通工作委员会主任 朱光达
  副主任 华炳文
  基本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 马荣福
  副主任 姜万福
  财贸工作委员会主任 刘传连 左桐仁
  副主任 徐光新
  轻工业工作委员会主任 田志文 马荣福 冯书有
  副主任 耿殿启 陈 翘 赵玉琴
  1959年10月9日工业交通委员会改为工业工作委员会,基本建设委员会改为基建交通工作委员会。调整后的领导干部为:
  工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郑念阁 冯书有 王自立
  基建交通工作委员会主任 姜万福
  副主任 华炳文
  1961年第一机械局工会撤消改称机械工作委员会。
  机械工作委员会主任 郑念阁
  副主任 王慰民
  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桂英
  8.长春市第七次职工代表大会——市总工会期间(1962年10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办 公 室 主 任 孟庆君 李玉良
  副主任 王自立 吴奎勋 盛久荣
  组 织 部 长 刁维邦
  副部长 王自立
  宣 传 部 长 刘家唐
  副部长 张桂芳 吴雄冠
  教 育 部 长 魏长清
  副部长 曹秀荣 王志臣
  生 产 部 长 王景义
  副部长 高福贵
  劳动工资部副部长 高金有
  财 务 部 长 李玉良
  副部长 王光政 汪华田
  生 活 部 长 高金有
  女工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桂英
  劳 保 部 长 盛瑞亭
  教育工委副主任 吴奎勋 傅杰哲
  机械工委改称机电工委。
  机电工委主任 郑念阁
  副主任 高福贵 李中山
  财贸工委 主 任 左桐仁
  副主任 徐光新 张桂芳 张宪德
  轻工业工委主任 冯书有
  副主任 赵玉琴
  基建交通工委主任 姜万福
  9.长春“首届工代会”(第八次职工代表大会)期间(1968年6月——1969年2月)
  办事组
  组织组
  政宣组
  斗批改组
  10.长春市“第二届工代会”(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期间(1969年——1973年5月)
  办事组
  组织组
  宣传组
  生产组
  11.长春市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市总工会期间(1973年5月——1979年7月)
  办公室主任 赵德让(1976.1.21—1978.5.20)
  高福贵(1978.6.29—1981.11.14)
  副主任 高福贵(1978.3.9—1978.6.29)
  范继礼(1978.3.9—1978.10)
  组织部长 马世乐(1976.1.21—1978.3.9)
  王自立(1978.3.9—1989.10)
  副部长 范继礼(1976.1.21—1978.3.9)
  刘成奇(1976.6.4—1978.3.9)
  赵希凡(1978.3.9—1981.10)
  宣传部长 马世乐(1978.3.9—1983.11.25)
  副部长 李 烈(1976.1.21—1978.3.9)
  张振桐(1976.6.4—1979.7.6)
  曹秀荣(1978.8.19—1981.3.2)
  生产部长 朱光达(1976.1.21—1978.12.10)
  李中山(1978.6.29—1983.2.8)
  副部长 高福贵(1976.1.21—1978.3.9)
  李中山(1976.1.21—1978.6.29)
  刘成奇(1978.3.9—1986.7.30)
  黄顺典(1978.3.9—1979.7.16)
  赵玉琴(1978.3.9—1979.7.16)
  赵其刚(1978.6.29—1983.2.8)
  劳保生活部长 田文霞(1976.1.21—1981.10.2)
  副部长 盛瑞亭(1976.1.12—1978.6.29)
  于恒烈(1976.1.12—1982.3.4)
  12.长春市第十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市总工会期间(1979年7月——1984年1月)
  办公室主任 高福贵(1978年.6—1981.11.14)
  魏长清(1981.11.14—1983.11.25)
  高福贵(1983.11.25)
  副主任 任怀发(1979.7.16—1980.2.4)
  刘光平(1980.2.4—1983.11.25)
  程英杰(1980.2.3—1983.11.25)
  刘荣山(1981.7.20—1984.12.11)
  曲滨洁(1983.3.19—1984.12.11)
  组 织 部 长 王自立(1978.3.9—1982.7.29)
  董显武(1983.11.25—1987.6)
  副部长 肖作相(1979.7.16—1981.10.26)
  晋绍先(1979.7.16—1983.11.25)
  肖作相(1983.11.25—1986.2)
  傅墨礼(1983.11.25—1987.6)
  宣传部部长 马世乐(1978.3.9—1983.11.25)
  副部长 晋朝臣(1979.7.16—1983.11.25)
  路 颖(1983.11.25—1984.12.11)
  教 育 部 长 曹秀荣(1981.3.2—1983.4.16)
  副部长 王志臣(1979.7.16—1983.3.20)
  于兴州(1979.7.16—1979.12.4)
  任长有(1983.11.25—1985.5)
  生活保险部长 田文霞(1976.1.21—1981.10.2)
  王文志(1983.2.8—1983.11.25)
  刘光平(1983.11.25—1985.5)
  副部长 于恒烈(1979.7.16—1982.3.4)
  苏 巨(1983.11.25—1990.12)
  工资保护部长 盛瑞亭(1983.7.16—1982.7.29)
  副部长 王永昌(1983.11.25—1985.9.29)
  生产部部长 王文志(1980.2.4—1983.2.8)
  李中山(1983.2.8—1983.11.25)
  副部长 方 钊(1980.2.4—1980.8.4)
  赵其刚(1978.6.29—1983.2.8)
  张振桐(1983.11.25—1984.10)
  体育部副部长 张振桐(1983.11.25—1980.8.4)
  李 烈(1980.8.4—1984.12.18)
  女工部副部长 宋桂琴(1979.12.4—1990.3.8)
  财 务 部 长 王光政(1981.3.2—1983.11.25)
  副部长 王光政(1979.7.16—1981.3.2)
  任怀发(1980.2.4—1983.11.25)
  调研室主任 朱光达(1982.7.29—1983.11.25)
  副主任 盛瑞亭(1982.7.29—1983.11.25)
  王自立(1982.7.29—1983.11.25)
  重工机电工委主任 王文志(1979.7.16—1980.2.4)
  李中山(1980.2.4—1983.2.8)
  周新(1983.11.25—1984.12.10)
  副主任 刘成奇(1979.7.16—1984.12.11)
  轻化工委主任 周 新(1980.2.4—1983.11.25)
  副主任 于兴州(1979.12.4—1986.12)
  赵玉琴(1979.7.16—1983.11.25)
  基建交通工委主任 傅桂英(1979.7.16—1983.11.25)
  李洪禹(1983.11.25—1990.5.4)
  副主任 姜作基(1979.7.16—1983.12.7)
  王锦秀(1981.9.26—1983.11.25)
  财贸工委主任 徐光新(1979.7.16—1990.12)
  副主任 黄顺典(1979.7.16—1983.11.25)
  文教工委主任 曹 今(1979.7.16—1984.7.7)
  副主任 张淑文(1979.7.16—1990.3.8)
  黄炳信(1979.7.16—1983.11.25)
  13.长春市十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市总工会期间(1984年1月——1989年2月)
  办 公 室 主 任 高福贵(1983.11.25—1987.6.12)
  周 新(1987.6.12—1990.12)
  副主任 曲滨洁(1983.3.19—1984.12.11)
  刘荣山(1981.7.20—1984.12.11)
  曹德斌(1984.12.11—)
  王永昌(1985.10.30—1986.7.30)
  组 织 部 长 董显武(1983.11.25—1987.6.12)
  副部长 傅墨礼(1983.11.25—1987.6.12)
  宣 传 部 长 路 颖(1984.12.11—1992.1.26)
  副部长 路颖(1983.11.25—1984.12.11)
  黄茂义(1986.3.5—1987.6.12)
  生产部副部长 李万福(1985.10.30—1987.6.12)
  副部长 王长忠(1986.7.30—1987.6.12)
  保护部副部长 王永昌(1986.7.30—1990.12)
  生 活 部 长 曲滨洁(1984.12.11—1990.12)
  副部长 苏 巨(1983.11.25—1985.10.30)
  魏效堂(1986.7.30—1990.12)
  教育部副部长 任长有(1983.11.25—1985.5.28)
  李士良(1985.5.28—1990.12)
  体育部副部长 李 烈(1980.8.4—1984.12.18)
  张 杰(1984.12.18—1987.6.12)
  财务部副部长 马丛林(1984.12.11—1987.6.12)
  贾敦杰(1986.3.5—1990.12)
  女 工 部 长 宋桂琴(1984.12.11—1990.12)
  调 研 室 主 任 周 新(1984.12.11—1986.7.3)
  法律顾问室副主任 郭桂云(1985.5.28—1990.3)
  游泳馆筹建办公室主任 姜作基983.12.7—1989.1.16)
  副主任 牛喜恩(1983.12.7—1989.3.15)
  重工机电工委主任 刘成奇(1984.12.11—1986.7.30)
  周 新(1986.7.30—1987.6.12)
  副主任 刘成奇(1979.7.16—1984.12.11)
  金勋龙(1984.12.11—1989.2.14)
  轻化工委主任 杜立哲(1983.11.25—1989.2.14)
  副主任 于兴州(1983.11.25—1987.6.12)
  张宪杰(1984.12.11—1990.12)
  财 贸工委主任 徐光新(1983.11.25—1990.12)
  副主任 王洪斌(1984.12.11—1990.12)
  文教工委主任 曹 今(1979.7.16—1984.8.7)
  刘荣山(1984.12.11—1990.12)
  副主任 张淑文(1983.11.25—1987.7.10)
  基建交通工委主任 李洪禹(1983.11.25—1990.12)
  副主任 王锦秀(1981.9.26—1986.5)
  县区工委副主任 苏 巨(1985.10.30—1987.6.12)
  附表(二) 长春市总工会工作机构设置图
  (1)长春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
  (2)长春市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
  1949年机关人员编制为85人,有党员40人。
  (3)长春市工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1950年机关编制为120人,有党员41人。
  (4)长春市工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1954年机关编制为143人,有党员84人。
  (5)长春市工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1955年机关编制为236人,有党员102人。
  (6)长春市工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
  1956年机关编制为184人,有党员93人。
  (7)长春市第七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962年机关编制为158人,有党员147人。
  (8)“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二次“革命”职工代表大会(第八、第九次)和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第10次)第八、第九次代表大会
  (9)长春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10)长春市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79年机关编制为160人,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党员共计165人。
  (11)长春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87年机关编制为150人,机关包括事业单位党员253人。
  第二节 县(市)、区总工会
  一、县(市)总工会
  长春所辖德惠、九台、农安、榆树、双阳5个县(市),于1948年先后成立了县总工会。此外,1951年8月曾成立长春县总工会,但于1952年9月撤销。
  1.德惠县总工会
  1948年6月,县委成立了职工工作委员会。同年8月成立了县工会筹委会。1949年10月29日德惠县总工会成立。1950年3月下旬,召开了德惠县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德惠县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1951年1月,改称为德惠县工会。1953年7月改称为德惠县工会联合会。1959年2月德惠县工会联合会撤销。1960年1月恢复了德惠县总工会。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被砸烂停止活动。1968年3月成立德惠县革命职工代表会议(简称“工代会”)取代了德惠县总工会。1970年10月德惠县革命职工代表会议改称为德惠县革命职工代表大会。1973年5月德惠县“工代会”解体。5月17日,召开县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恢复了德惠县总工会。1987年3月26日一28日,召开德惠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
  1949年全县有基层工会19个,工会小组61个,职工2168人,工会会员1626人,占总数的75%,发展到1988年末,全县有基层工会261个,工会小组2426个,职工30861人,工会会员28897人。基层工会(包括局)专职工会干部188人,工会积极分子(包括兼职工会干部)8003人。
  县工会机关有专职干部30人(工人12人,干部18人)。其中县总工会13人,职工学校2人,工人文化宫15人。
  县总工会历任领导人:(以任职时间先后为序)
  德惠县工委副主任 于兴达(1948.6—1952.11)
  德惠县总工会副主任 于兴达(1949.10—1952.11)
  德惠县工会联合会主席 于守礼(1952.5—1955.4.22)
  德惠县总工会副主席 金洪生(1954.4.5—1958.10.5)
  主 席 施兆武(1958.10—1959.2)
  德惠县总工会副主席 高立芳(1960.3.4—1961.10)
  主 席 韩 显(1962.5.13—1964.2.9)
  副主席 徐泰宽(1963.5—1968.6)
  主席 胡廷信(1964.2.9—1965.10)
  副主席 孙桐林(1965.11—1968.6)
  副主任 葛文秀(1966.12.13—1968.6)
  德惠县工代会核心组长 张金喜(1968.3.14—1969.10)
  副组长 王福军(1968.3.14—1970.10)
  张文洁(1968.3.14—1969.10)
  德惠县工代会主任 王忠堂(1969.10—1973.5.17)
  副主任 孙 朋(1970.10.7—1973.5.17)
  孙 海(1970.10.7—1973.5.17)
  德惠县总工会主任 王忠堂(兼)(1973.5.19—1976.10)
  副主任 孙桐林(1973.5.19—1979.2.14)
  张百华(1976.5.19—1978.2.9)
  矫万福(1976.10.30—1978.1.31)
  李广发(1978.12.30—1983.12)
  主 席 孙桐林(1979.2.4—1983.9.30)
  副主席 徐云贵(1979.8.25—1982.3.5)
  副主席 李德宽(1982.1—1983.9.30)
  李治权(1982.10.6—1985.6)
  主席 别善华(1983.12.19—1898.12.12)
  副主席 孙文志(1983.12.19—1988.12)
  刘志有(1988.11.4—1988.12)
  曹连义(1988.11.4—1988.12)
  2.榆树县总工会
  1949年2月,榆树县工委、工会筹委会成立。1951年2月19日—3月1日召开榆树县首届职工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县总工会。1953年10月11日改称为榆树县工会联合会。1958年又改称为榆树县总工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工会被砸烂,工会领导干部被审查、批斗。1970年5月3日“工代会”成立,代替了县工会组织。1973年5月20日—23日,召开县工会第八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工会第八届委员会。会后恢复榆树县总工会名称,至1988年12月。
  工会成立初期,有4个区工会,16个分会,职工1808人,发展会员1205名,占职工总数的66%。到1988年,全县基层工会有331个,工会小组有1756个,职工30731人,工会会员30410人,占职工总数的98.9%。
  县总工会历任领导人:
  榆树县工委、县工会筹委会
  工委书记 袁作新(1949.2.7—1951.2.18)
  县总工会主席 袁作新(1951.2.19—1951.8)
  主 席 左乃然(1951.8—1953.4.29)
  副主席 张芝阳(兼)(1951.2.19—1954.4.15)
  左乃然(1951.7—1951.8)
  包法荣(1951.10.12—1952.4.11)
  刘敏政(1953.8.15—1954.4.15)
  县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刘敏政(1955.4—1956.3.30)
  姜 义(1956.1.28—1956.3.16)
  靳风祥(1956.3—1956.11)
  主 席 靳风祥(1956.11—1958.12.31)
  副主席 潘中山(195.6.12.4—1958.9.30)
  郭守志(1960.3.5—1961.5.30)
  张雨思(1960.7.11—1962.5.30)
  县总工会主席 刘 槐(1962.9.1—1964.2)
  副主席 孟宪武(1963.9.4—1965.5.20)
  县工代会主任 李 祥(1970.5.3—1973.5.23)
  副主任 刘世奎(1970.5.3—1973.5.23)
  王淑文(1970.5.3—1973.5.23)
  县总工会主席 于彬洲(1973.5.20—1978.12.26)
  副主席 张子彬(1973.5.20—1978.12.26)
  李 祥(不脱产)
  王萨莲(不脱产)
  县总工会主席 于彬洲(1973.5.20—1981.1.15)
  张子彬(1982.1.19—1983.12.23)
  副主席 房日新(1978.12.26—1983.12.23)
  县总工会主席 陈 儒(1983.12.28—1989.3)
  副主席 李业毕(1982.12.23—1987.1.20)
  王玉娥(1982.12.23—1987.1.20)
  张树平(1987.4—1988.12)
  3.九台县(市)总工会
  1948年成立县职工会筹建领导小组。1949年6月15日召开九台县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组成了九台县工会执委会。1953年改称为九台县职工联合会。1957年将九台县职工联合会改称为九台县总工会。1958年全国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期间,城乡都纷纷成立了人民公社。在这个期间,曾经一度出现“工会消亡论”,除保留县城一部分工厂、学校基层工会外,其他工会组织一并撤销达半年之久,1959年又恢复了九台县总工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工会组织被砸烂,由”工代会“代替。1973年5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省、市委的部署,召开了第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九台县总工会第九届委员会。1984年4月6日—8日召开了县第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九台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
  据1988年底统计:全县(市)有基层工会组织296个,工会小组3314个,职工26891人,工会会员26781人,占职工总数的99.5%。
  九台县(市)总工会历任领导人:
  职工会筹建领导小组组长 李英贵
  县 职 工 会 主 任 李英贵(1949.6.15—1950.1.25)
  张立世(兼)
  县工会联合会主席 季德仲(1950.12.25—1953.5)
  副主席 白仁志(1953.5—1954.4)
  谷万昌(1954.6—1956.10)
  县 总 工 会 主 席 谷万昌(1956.1—1966.5)
  副主席 赵洪贵(1956.5—1966.5)
  县 总 工 会 主 席 赵长有(1959.9—1966.5)
  副主席 程惠田(女)(1958.9—1966.5)
  县首届工代会执行常委 陈贵有(1968.8—1973.3)
  王文远(1968.8—1973.3)
  汪增喜(1968.8—1973.3)
  王绍君(1968.8—1973.3)
  二届工代会主任 黄文轩(1973.3—1973.5)
  副主任 王云廷(1973.3—1973.5)
  葛家城(1973.3—1973.5)
  县 总 工 会 主 席 张 坤(1973.5—1983.12)
  副主席 赵洪贵(1973.5—1978.4)
  韩玉庆(1978.5—1983.4)
  李 英(女)(1983.5—1985.5)
  张荫车(1980—1983.4)
  韩庆文(1983.3—1984年初)
  县(市)总工会主席 齐继华(1983.12—1988.12)
  副主席 韩贵云(女)(1984.3—1988.12)
  4.农安县总工会
  1946年建立德农县工会。1948年11月建立县工委,1949年12月建立县工会联合会。1954年5月改称县总工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县工会由县工代会取而代之。1973年6月召开县第十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恢复重建县总工会。1984年召开县第十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
  1949年全县有职工1043人,发展到1988年底,全县已有基层工会272个,工会小组2719个,职工29973人,工会会员28549人,占职工总数的95%。
  县工会历任领导人:
  德农县工会主席 周启文(1946.4—1946.5)
  县工委主任 任 真(1948.11—1949.9)
  县总工会主席 任 真(1949.3—1949.6)
  县工会联合会主席 黄福增(1950.12—1951.3)
  县工会联合会主席 杨德芳(1951—1953)
  副主席 曹守海(1952.4—1954.11)
  县总工会主席 吕世荣(1954.7.29—1969.12)
  副主席 宋显廷(1956—1958)
  于连海(1965.5—1966.4)
  曹 君(1962.4—1965.4)
  县工代会主任 张慕荣(1968.8—1973.6)
  纪国军(1968.8—1973.6)
  副主任 于连海(1968.8—1973.6)
  崔文财(1968.8—1973.6)
  张淑清(女)(1968.8—1973.6)
  县总工会主席 孟宪国(1976.10—1985)
  副主席 于连海(1973.6—1975)
  崔文财(1973.6—1978调出)
  县总工会主席 孟宪国(1981—1985)
  副主席 郭金太(1981—1984)
  于连海(1975—1983.12)
  孟庆忱(1978.9—1985)
  宋振奎(1083.12—1987.12)
  县总工会主席 田喜雨(1984—1987.12)
  副主席 郭金太(1984—1985.6.12)
  张广文(1985.5—1986.11)
  宋振奎
  主 席 田喜雨(1987—1988.12)
  副主席 李数容(1987.2—1988.3)
  柴汉岩(1988.7—1988.12)
  宋振奎(1987—1988.12)
  5.双阳县总工会
  1947年双阳解放,1949年4月,成立双阳县职工工作委员会。1950年1月改称双阳县总工会。1954年改称双阳县工会联合会。1958年11月改称双阳县总工会。同月县总工会撤销。1960年3月5日恢复双阳县总工会。“文化大革命”期间解体。1973年恢复双阳县总工会,1979年3月经中共双阳县委批准,县直12个局成立系统工会委员会。1981年县总工会恢复了内设机构。
  1947年,全县共建起18个基层工会,发展会员985人,到1988年末,全县已有基层工会203个,职工16786人,工会会员15765人。占职工总数的92.5%。
  县总工会自建立以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会工作,把工会办成职工之家,发挥了联络党和群众的纽带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贡献。1962年根据党的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要求,组织了群众性的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1980年,开展了为“四化”立功活动。1984年以增强企业活力为突破口,组织职工参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讨论。为提高职工素质开展了振兴中华的读书活动和“五讲四美”活动。1985年双阳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水灾。县总工会采取资助和救灾相结合的方法,发动未受灾职工捐款捐物,利用班前班后的时间和假日义务献工,为受灾职工户重建家园,使重灾区和88家倒塌户的职工度过了难关。
  县总工会历任领导人:
  县职工工作委员会主任 赵荣久(1949.6—1951.4)
  县总工会副主席 徐万常(1952.2—1954)
  县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徐万常(至1954年)
  县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杨占武(1956.8—1966.5)
  县总工会主席 刘纯润(1973.5—1979)
  副主席 杨占武(1973.5—1979)
  王凤玉(1973.5—1979)
  县总工会主席 佟景贤(1979.3—1981.12)
  副主席 陈玉芳(1979.3—1981.12)
  县总工会主席 陈玉芳(1981.12—1985.3)
  副主席 冯海友(1981—1984)
  县总工会主席 陈玉芳(1985.3—1988)
  副主席 王德奎(1985.3—1985.6)
  李延辉(1986.8—1987.3)
  县总工会主席 董贵江(1988.3—1988)
  副主席 张道轩(1987.3—1988.12)
  6.长春县总工会
  1949年初成立了长春县总工会,1952年底撤销。
  总工会主席 姚东盛(1949.3—1949.9)
  副主席 姚东盛(1948.11—1949.3)
  主 席 刘成顺(1951.8—1952.2)
  副主席 韩殿臣(1952.3—1952.9)
  二、区总工会
  长春市总工会在市区内辖5个区总工会。即:南关区、二道河子区、宽城区、朝阳区、郊区总工会。
  1.南关区总工会
  南关区总工会,前身是南关区工会办事处,是在1957年7月由一区和三区工会办事处合并而成的。一区前身是长春区,1948年11月长春区工运组成立。1949年3月成立市总工会长春区工会办事处,1951年改称为一区工会办事处,至1956年底。3区前身是胜利区,1949年3月成立胜利区工会办事处。1951年改称为三区工会办事处。1957年7月两区合并,成立南关区工会办事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1958年12月由工会办事处,改为区总工会。1963年6月撤销区总工会,重新建立区工会办事处。1966年5月开始“文化大革命”,区工会办事处撤销,工作人员回市总工会参加运动。1968年区工代会筹备组成立。1969年初成立区工代会。区工会被区工代会代替。
  1973年6月区工代会与中共区委组织部合并,工作人员和业务并到组织部。1976年初,重新建立区总工会,1979年7月将区总工会改称为区工会办事处,1985年根据市委(1985)66号文件,将区工会办事处又改称区总工会。
  据1988年底统计,全区有152个基层工会,1231个工会小组,职工23829人,工会会员22781人,占职工总数的95.6%。
  区工会历任领导人:
  南关区前身为二个区(一区,长春区;三区,胜利区。)
  胜利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杨崇岳
  长春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刘毅仁
  一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藏兆斌
  一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魏春禄 耿作斗 贾承太 于恒烈
  三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盛端亭
  三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赵文斌
  三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徐寿宽
  南关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徐寿宽
  主 任 刘玉亮
  南关区总工会主席 刘玉亮 刘子玉
  副主席 郑念阁
  主 席 程甫勉
  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程甫勉
  副主任 于恒烈 刘荫环
  区工代会主任 赵世春
  副主任 李树平 董兴才 曹凤兰
  负责人 于恒烈
  区总工会(区工会办事处)
  主 任 魏希才
  副主任 魏子钦
  副主任 孟祥久 王艳妹
  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戴万林
  副主任 李桂芳 孟祥久 张立峰
  区总工会主席 张立峰
  副主席 孟祥久 任 俭
  2.朝阳区总工会
  朝阳区前身为中华区。1949年2月成立中华区工会办事处,1951年改称四区工会办事处。1956年底又改称朝阳区工会办事处。1958年成立区总工会。1963年5月改为朝阳区工会办事处。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代会”曾取代了工会,1973年又恢复区总工会。
  据1988年底统计,全区有基层工会113个,工会小组913个,职工16450人,有工会会员14503人,占职工总数的88%。
  朝阳区历任领导人:
  中华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华云
  负责人 李玉珍
  四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刘瑞祥 王盛泰 王成山
  朝阳区总工会主席 盛瑞亭
  副主席 尤〓 张桂芳
  朝阳区工会办事处副主任 尤〓 张桂芳
  朝阳区总工会主任 张国治
  副主任 王 铁 冯建华 王 巍 李锡玉
  主 席 邵本惠
  副主席 张桂芳
  主 席 张桂芳
  副主席 李树明
  朝阳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张桂芳
  副主任 李树明 刘绍平 冷显义
  朝阳区总工会主席 李吉祥
  副主席 李树明 冷显义 王淑环
  主 席 李树明
  副主席 王淑环
  主 席 王淑环
  副主席 王胜盈 曹红日
  3.二道河子区总工会
  二道河子区总工会前身为和顺区工会办事处,成立于1949年2月。1951年改称五区工会办事处。1956年改称二道河子区工会办事处。1958年成立区总工会。1963年又改称区工会办事处。“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被砸烂。1973年恢复区总工会,1976年改为区工会办事处,1983年又改称区总工会。
  据1988年底统计,全区有138个基层工会,988个工会小组,职工16679人,工会会员13901人,占职工总数的83.3%。
  区工会历任领导人:
  五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刘瑞祥 李廷柱 赵守章 王盛太
  二道河子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李春发
  二道河子区总工会主席 朱光达
  副主席 王景义 冯书有
  二道河子区总工会主席 葛武楚 李树森 陶万和
  二道河子区办事处主任 张淑珍
  二道河子区总工会主任 李福顺
  副主任 王岩政 孟繁男 张忠立
  二道河子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宋连池
  副主任 张淑珍 隋洪森
  二道河子区总工会主席 赵耘田
  副主席 杨文藻
  主 席 孙 宏
  副主席 杨文藻
  二道河子区总工会主席 孙 宏
  副主席 杨文藻
  4.宽城区总工会
  宽城区是由宽城区和头道沟区合并而成的。1949年2月宽城区成立工会筹委会,1951年正式成立工会办事处;1951年头道沟区成立工会办事处。1957年两区合并成立宽城区工会办事处,1958年成立区总工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成立区“工代会”,取代了区工会。1976年恢复区总工会,1979年改称区工会办事处,1983年改称区总工会。
  据1988年统计,全区有基层工会170个,工会小组1119个,职工18056人,工会会员15661人,占职工总数的86.7%。
  区工会历任领导人:
  宽城区工会办事处
  主 任 刘 鸣
  主 任 魏春禄
  主 任 代云峰
  主 任 魏春禄
  主 任 于恒烈
  头道沟区工会办事处
  主 任 杨志启
  主 任 李永强
  主 任 于恒烈
  主 任 耿作斗
  宽城区总工会主席 田志文
  副主席 孟庆君 王自立
  主 席 田志文
  副主席 曹秀荣 高福贵
  主 席 魏春禄
  副主席 王 轩 高福贵 郑海峰
  宽城区总工会主任 吴少先
  副主任 刘振良 王秀华 胡振海
  主 任 程弼阶 刘振良
  副主任 刘振良 王秀华 刘忠学
  宽城区工会办事处 刘振良
  副主任 刘忠学
  宽城区总工会主席 盛万海
  副主席 王义忠
  主 席 栾吉昌
  副主席 王义忠 王作杰 盛世连
  主席 王作杰
  副主席 盛世家 徐书香
  5.郊区总工会
  1957年成立郊区工委。1960年1月正式成立市郊区总工会。1962年改为市总工会郊区办事处。1963年4月撤销了郊区办事处,其所属基层工会由各产业工会直接领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8年9月郊区“工代会”成立,1973年6月召开区工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重新成立了郊区总工会。
  据1988年底统计,郊区有基层工会147个,工会小组956个,职工15524人,工会会员14943人,占职工总数的96.2%。
  郊区工会历任领导人:
  区工会、区工会办事处副主任 毛铭久
  区工 代 会 副 主 任 祝 昌
  区 总 工 会 主 任 张金度
  副主任 祝 昌 周立新(女)王金国
  刘万贵 杨凤芝(女)宋国瑞
  区 总 工 会 主 任 逯永发
  副主任 星 辉
  区工会办事处主任 逯永发
  副主任 星 辉
  区 总 工 会 主 席 逯永发
  副主席 星 辉 孙福臣
  区 总 工 会主 席 孙福臣
  副主席 王桂波
  第三节 产业工会
  长春解放初期(1949年—1950年),长春市职工总会先后建立起8个产业工会。即:产业工会联合会、市政工会、工厂工会联合会、店员工会联合会、搬运工会、文化教育工作者工会、机关工作者工会、手工业工会联合会。
  1950年3月15日,市总工会根据全总关于在半年内建立10个全国产业工会的通知和东北总工会1月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考虑了本市工会的情况,对产业工会作了如下调整:
  (一)为了适合按产业系统组织工会的原则,原产业工会联合会与工厂工会联合会由即日起撤销并进行改组。
  (二)将各产业工会组织作以下划分:
  1.市政工会;2.食品业工会;3.化学业工会;4.五金业工会;5.出版印刷业工会;6.纺织业工会;7.制材业工会;8.窑业工会;9.建筑业工会;10.搬运工会;11.手工业工人工会联合会;12.店员工会联合会;13.文教工作者工会(包括医务工作者);14.铁路、邮政、报话、电业等单位参加市总工会为团体会员。
  1950年8月份,市总工会又根据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决定,及工作需要,决定变更一部分机构。除了原市政、纺织、搬运、手工业、店员、食品业工会不动外,将原五金业工会分为机器制造业和军工两工会(军工未建立),印刷业工会改为新闻出版印刷业工会;文教医工会改为文教、医务两工会;原来化学工业工会和手工业的被服、皮鞋等行业工会改为轻工业工会;建筑业工会由窑业工会、制材业工会合并而成。这些产业工会都有全国性的统一组织。
  长春市工会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期间(1950年9月—1952年10月),市总工会建有12个产业工会:市政工会、店员工会联合会、轻工业工会、手工业工会、搬运工会、建筑业工会、机器制造业工会、纺织业工会、食品业工会、新闻出版印刷业工会、教育工会(包括文化、医务工会)、机关工会。
  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期间(1952年12月—1955年4月),市总工会有9个产业工会。保留了市政工会、手工业工会、轻工业工会、店员工会联合会、机器制造业工会、建筑业工会、文教工会、机关工作者工会;撤销了纺织业工会、食品业工会、新闻出版印刷业工会等3个产业工会;新设了工厂工会联合会。
  1953年11月,长春市工会联合会第37次常委会议决定,将市产业工会进行改组。除已将纺织业工会、食品业工会、新闻出版印刷业工会拼于轻工业工会之外。市政工会与机器制造业工会合署办公,教育工会与宣传部合署办公,医务工会与劳保部合署办公。
  其他店员工会、运输工会(由搬运工会改称的)、建筑业工会等按原建制不动。
  这次调整产业工会组织,是为了加强市产业工会的工作,进一步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
  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期间(1955年4月—1956年7月),市工会联合会有9个产业工会。新设地方国营工作委员会、文教工会分成教育工会和医务工会、机关工作者工会改成机关工会工作组。其他产业工会不动。
  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期间(1956年7月—1962年10月),市工会联合会有10个产业工会。新设第一机械工会、食品业工会、文化工作者工会。撤销了地方国营工作委员会。保留了市政工会、轻工业工会、建筑业工会、教育工会、医务工会,店员工会改称为商业工会,机关工会工作组改称机关工作者工会。
  1958年11月,市总工会撤销了产业工会。成立了4个工作委员会。即:工业交通工作委员会、轻工业工作委员会、基本建设工作委员会、财贸工作委员会。
  1959年10月9日将工业交通工作委员会改为工业工作委员会,基本建设委员会改为基建交通工作委员会。
  第七次职工代表大会期间(1962年10月—1966年5月),市总工会有5个工作委员会。增设了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业工作委员会改称为第一机械工作委员会,后又改称为机电工作委员会。轻工业工作委员会、基建交通工作委员会、财贸工作委员会没有变动。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市总工会被砸乱,产业工会也停止了活动。
  1973年5月,市工会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了长春市总工会,恢复了产业工会的活动。
  1979年6月12日,经中共长春市委批准,市总工会增设5个工作委员会。即机电工业工作委员会、轻化工业工作委员会、基建交通工作委员会、财贸工作委员会、文教工作委员会。文教工作委员会的再设成立,并加强工作,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知识分子(即脑力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文教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和加强,为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创造了条件。
  第四节 基层工会
  1948年11月8日,市职工总会筹备处成立后,就组织干部深入各行各业和各个厂店,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工会会员,建立基层工会组织。截止1949年末,全市已建立起基层工会206个,工会会员21104人,占职工总数的72.4%。
  随着工会工作的开展和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广大职工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逐渐提高,对组织起来的要求,更加迫切。1950年1月,市总工会根据全总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检查了工会组织发展工作情况,交流了工作经验,推动了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到1950年底全市基层工会发展到281个,工会会员27075人,占职工总数的80%。工会组织逐渐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生产和完成各项民主改革的重要社会力量。
  1953年,全国开始执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长春地区也开始了有计划地经济建设,新建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企业。基层工会组织也有了较多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各级工会围绕中国工会“七大”规定的“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运方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尤其是通过学习推广沈阳“五三二”厂工会工作经验,开始建立了工会工作的正常秩序,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兴盛时期,工会工作非常活跃,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被称为工会的“黄金时代”。据1955年底统计,全市有基层工会430个,工会会员112441人,比1949年底,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5倍多,涌现出工会积极分子27276人。
  1960年在城市推行了“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长春市工会工作曾一度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某些基层工会被并入政治部,工会工作削弱,直到1962年才逐渐恢复正常。
  在这个时期,长春市新建了客车工厂、机车工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等一批工厂,使长春市成为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城市。工业发展很快,职工增加了很多。据1965年底统计:全市有基层工会620个,工会会员增至19596人,占职工总数的85%,工会积极分子31079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基层工会组织完全被砸烂,大批工会干部被批斗。基层工会被“工代会”取代达6年之久。
  1973年初,中共中央发出中发(1973)17号文件,要求在思想整顿的基础上,搞好工会组织整顿。同年5月召开了长春市工会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陆续重新建立起长春市各级工会组织。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长春市的工会工作,经过拨乱反正,一大批热爱工会工作的老同志陆续回到工会的各个工作岗位。经过贯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方针,恢复和整顿基层工会组织,使全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据1978年5月统计:全市有基层工会2781个,工会会员有346713人,占职工总数的83%。
  历年来基层工会组织发展状况如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基层工会大幅度发展。特别是1984年6月开始的基层工会整建“职工之家”活动,工作扎实,效果突出,为适应新时期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探索和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据统计,1949年全市基层工会组织有206个,工会会员21104人,到1988年基层工会已达到3117个,工会会员达866011人,占职工总数的93%。基层工会和工会会员数分别为解放初期的15倍和41倍多,并拥有工会积极分子164110人。截止1988年末,经验收合格的“职工之家”达2068个,占全市基层工会总数的66.3%。其中先进(模范)“职工之家”有626个,占“职工之家”的30.2%。这标志着建立“职工之家”活动正在向更深层次、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第五节 私营企业中的工会
  从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到1956年全市实现私营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长春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在私营企业中积极开展了工运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贯彻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和对资本家“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而对促进私营企业的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建立和发展工会组织
  长春解放后,市委非常重视工会的组建工作,1948年11月8日,在市委直接领导下,成立了长春市职工总会筹备处。任务是:
  1.结合宣传教育,了解情况,适当解决职工困难;
  2.帮助职工改变劳动态度,提高劳动地位,保证生产任务;
  3.团结职工筹建工会。
  当时工运工作的开展,是先公营后私营,整个工作的重点是以公营企业为主,兼顾私营企业。
  筹备处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和12月23日,分别举办了两期工人短训班,私营企业和公营企业中的工人积极分子一道参加了学习。1949年1月22日和23日,市委工委召集市职工总会全体筹备委员、各公私营企业负责人及各区工运干部举行了全市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会议。同年1月25日正式召开市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公营、私营企业的职工代表2000余名。会上经过讨论,决定成立长春市职工总会筹委会。
  随之,胜利,宽城、中华、头道沟、东荣、长春、和顺等区相继成立区工会办事处,各私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统由所在区工会办事处领导。
  1950年8月,市总工会为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工会工作,设立统一管理私营企业工会工作的私营企业部。1956年长春市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后,将私营企业部改称为第二办公室。
  随着长春市私营企业的恢复和发展,工会组织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据市总工会1953年末统计,私营企业工会组织情况是:
  1949年有93个基层工会,5982名职工,工会会员4182人。
  1950年有140个基层工会
  1951年有131个基层工会,9732名职工,工会会员6257人。
  1952年有475个基层工会,13063名职工,工会会员10253人。
  1953年有173个基层工会,11111名职工,工会会员9697人。
  二、调整劳资关系
  解放初期,私营企业中的职工与资方人员经常出现一些劳资纠纷,这自然成为当时工运工作的重要内容。
  1949年7月全国工会工作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关于私营工商业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的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处理劳资关系的正确途径和办法。据此精神,市总工会于同年9月开始大力加强了对私营企业工人和资方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以搞好生产经营为中心,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分别不同情况建立了工厂、行业的劳资协商会议。在劳资双方共同努力下,经过民主协商,各工厂、行业普遍签订集体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资双方应共同遵守的权利、义务,其中包括了容易引起劳资纠纷的工资、工时、雇用、解雇、奖罚、福利待遇、厂规等事项。劳资协商会议的建立和劳资合同的签订,不仅缓和了劳资关系,提高工人努力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监督资方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提高经营信心,改进经营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据1949年工商部门统计,长春106家机械工厂签订合同前只有8家干活,到11月有94家有活干;34家翻砂厂春季有23家没活干,到11月只有3家没活干。铁工业中最大的盛彬铁工厂,签订合同后,不再解雇工人和缩小经营。义大铁工厂还新增加了10名工人。和顺区兴东华铁工厂签订合同前,资方经营信心不大,不重视工人生活,生产效率不高,签订合同后,改善了工人待遇,并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生产效率迅速得到提高。
  三、发动职工积极参加“五反”斗争
  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私营工商业者违法活动日益增加。他们大肆进行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资财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为了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党中央号召在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月20日全总机关报《工人日报》发表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社论,号召工人参加这一斗争。
  长春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大批干部,配合市节约检查委员会工作组,深入各工厂、行业发动职工,积极投入“五反”运动。1月22日,长春市总工会召开有1100多人参加的大会,发动群众斗争了陷害工人的乔风林(私营裕成铁工厂工人,东大桥铁炉业工会主席)和破坏“五反”运动的私营万盛福铁匠炉经理、奸商李万山,有力地促进了职工参加“五反”的积极性。同时,还在各私营企业中,发动职工普遍采取回忆、算细帐、开大会、游行等活动,控诉资本家的不法行为,与不法资本家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工会组织在做好职工思想发动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工人、店员积极分子参加检查组,协助检查委员会做好核查事实和结论工作,做到人心安定,保证生产不受干扰。
  “五反”运动的胜利,加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实现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经过“五反”运动,私营企业的广大职工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和生产的积极性,各厂在工会的领导下,职工自动组织起来,照常生产,保证国家加工订货任务的完成。长春粮食公司、中国花纱布公司长春批发站,在委托私营加工中为阻止资本家继续偷工减料,改变了过去忽视依靠私企职工的缺点,召开私企职工座谈会,向职工征求对加工订货的意见。由于职工的积极参与,大豆由过去每百斤出9.5斤油、93斤豆饼,提高到出10.2斤豆油,94.5斤豆饼,粮米加工成本由每斤29.2元降到22元(东北币)。
  四、改造私营工商业中的工会工作
  1953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开展了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期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按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进行工作,宣传总路线,发动职工积极搞好生产。在加工订货的行业中,深入盛彬、东泰、洪兴等工厂单位搞试点,成立增产节约委员会,在益发合、新力、建兴3个工厂中,摸索了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如何进行工会工作的经验。还在各区举办了干部、会计职员的业余训练班。当时的主要工作是:
  1.向职工进行公私合营政策的教育,使公私合营政策为群众所掌握,以实际行动支持公私合营。
  2.协助政府了解企业全部财产状况,使清产估价工作“公平合理,实事求是”。
  3.发动职工搞好生产。成立质量研究组,认真解决工人技术不高,产品质量低劣,完不成任务的问题。在全市先后成立了34个质量研究组,有300多人参加,激发职工发明创造积极性,改进机器、工具76个,价值21亿多元(东北币)。有13家企业由于产品质量提高,降低消耗,节省钢料13923斤。
  4.举办私企工会干部和会计职员业余训练班。1954年共训练了1179人(会计540名,干部639名),使这些人不仅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提高了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5.修订合同。在1954年签订与修订了人力纺织等4个行业的劳资集体合同和一个工厂的劳资协议书。从而降低了加工订货的成本,保证了任务的完成,促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的贯彻。
  1954年全市私营企业有职工9485名,会员8052名,占职工总数的84%。有基层工会153个(包括独立和联合的基层)和8个独立小组,共划分了787个工会小组。
  随着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1955年后,因有些行业不适于国计民生的需要而逐步淘汰,1954年职工数比上一年减少了14.6%。
  1956年1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全市私营工业58个行业,778户,私营商业40个行业,2069户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
  由于私营企业已全部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市总工会撤销了私营企业部,公私合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由新的市总工会第二办公室负责管理。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十章,介绍了长春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工会组织,工会的群众生产工作,职工教育,职工文体活动,职工生活福利,对外交流活动、工会财务工作、工会自身建设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