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085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D412.834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本文概括了长春市地理位置、物产、手工业、农业经济、工业、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方针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工会 发展

内容

长春地处松辽平原,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远在汉魏夫余时期,长春地区就有了手工业作坊,随之出现了工匠(即手工业工人)。到唐代设渤海都督府时,渤海境内(今榆树市一带)经济比较发达,除种植谷物以外,有织布、织绸、酿酒、制造精制陶器的手工业作坊。至辽代,有了制瓷和印刷技术,修建了辽塔(今安县城内),它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对于以后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都为清代长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长春地区的榨油作坊,烧酒作坊发展很快。其他一些手工业作坊,如:粮米加工、食品加工、手工针织、日用五金等也相继产生和发展起来。手工业工人则不断增加。
  19世纪末,中东铁路南北两段交汇于此,封建性农业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明显增长。继而,铁路运输、纺织、粮食加工、机械修造等行业相继出现,工人人数迅速增加,逐渐形成了以铁路及其所属工厂工人为主的产业工人队伍。
  随着现代工业出现而诞生的长春工人阶级,一开始就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长春工人具有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骨气,不甘于受资本家的压榨,为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多次进行罢工斗争。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9月,长春就出现了酿酒工人反对资本家减付工资的罢工斗争。1911年,长春松茂洋行雇用的300名工人,为增加工资罢工一天。1919年11月24日,长春满铁附属地德泰泉等4家烧锅150名工人与城市同行业联合举行罢工,人数达200余人,要求提高日工资0.5日元。经附属地商会调停,达成日工资提高6分的协议,罢工取得了胜利。1920年5月2日,长春日清火柴会社工人200名,因不堪忍受资本家的欺压和剥削,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待遇,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此外还有满铁机车库工人、西装厂工人、窑业工人、国际运输公司工人等,都为提高待遇先后举行不同规模的罢工。但是,由于中外资本家与警方勾结,进行镇压,归于失败。然而,长春工人罢工斗争的火种并未熄灭,而且越烧越旺。由开始的几十人参加,发展到近百人至千余人。这时的罢工斗争,多属于自发的经济斗争,虽有政治斗争的因素,并未触动政治斗争的实质问题,但它表明长春的工人阶级已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唤醒了长春工人阶级。1919年5月4日,国内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当时,参加“五·四”运动的进步学生恽代贤、葛秀英、刘旷达等来到长春,对长春的工人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于1924年8月,派吴丽石来到东北开展党的工作。吴丽石又派张锦春来长春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张锦春在长春二道沟邮局以邮务生(后任局长)的职业为掩护,用“龚长之”为代号,建立了党的长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负责北满党的组织与中央的联络,收发传递党的文件和信息,发展党员,开展群众工作。从此,长春工人阶级可以直接受到党的指导,这是长春工人运动健康发展的关键。
  1925年7月下旬,党组织在长春发展了韩守本,安贫(何安仁)、王平等第一批中共党员。韩守本入党后,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建立了另一个地下通讯站——二师通讯站。1926年4月,在中共北满地委工作的杜继增来到长春。1926年9月,根据中共北满地委的指示,张锦春、韩守本领导的两个通讯站合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长春支部。在杜继增与张锦春、韩守本组织和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吉长铁路工会”和“中东铁路宽城子东站工人工会”。他们以“省二师”为中心,经常到工人中开展工作。把革命传单和马列主义小册子带到“省二师”、第二中学和工人中散发,对唤起教职员工和广大工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10月,中共长春支部由中共中央直辖,改称中共长春特支。由于党组织坚持斗争,不断地活动在工人中间,把长春工人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1927年7月4日,吉(林)、长(春)、敦(化)铁路员工3000余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为反对随意撤换员工和拖延发放储蓄金,罢工24天,迫使铁路当局接受了工人的要求,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长春缝纫业工人的同盟罢工,发展迅速。仅1927年9月至1928年10月21日连续举行了3次同盟罢工,参加罢工的总人数达826人。其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广的是1928年8月31日,长春84户缝纫业的606名工人罢工。这一时期,长春工人的罢工斗争,在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形势影响下,在党的领导下,不仅规模逐步扩大,而且又有更多的同盟罢工。据不完全统计,仅1927年至1928年两年,长春工人罢工就有20多次,参加人数近万人。长春工人运动出现了良好的势头。1929年3年14日,“长春邮务工会”诞生了,被称为东北三省三大邮务工会之一,入会人数达300人左右。它的成立对当时长春工人运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为长春沦陷时期。长春工人阶级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了14年。他们穿的是更生布,吃的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稍有不满即被扣上“反满抗日”的罪名,被任意宰割。中共长春地下党组织——“新京”特支(长春特支),在工人、农民、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领导长春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33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发表《告满洲工农劳苦民众书》,为纪念“二·七”大罢工10周年,号召民众武装起来,努力扩大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同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会派人来长春开展工作。1933年6月,长春51个砖窑的6000多名工人,为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进行了同盟罢工。同时,长春11个油坊的300多名工人罢工,要求发放拖欠工资,获得了胜利。同年7月8日,长春建筑工人1000多人,为反对工头私吞工资而举行罢工,取得了部分胜利。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长春的争夺交替出现,使长春工人运动呈现复杂局面。1945年9月中旬在党的领导下,全市性工会组织——“东北工人联盟”宣告成立。1946年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长春,建立了人民政府。5月18日至20日,召开了长春首次职工代表大会,成立了“长春市职工联合会”。1946年5月23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党在长春市内的工作转入地下。
  国民党当局为了分化、统治工人,阻止工人运动,积极组织御用工会。从1946年11月开始,他们通过赵魁武打着“工会”招牌,欺骗拉拢工人群众,控制工人行动。尽管如此,觉悟了的长春工人阶级,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下,维护职工利益不受侵犯的斗争仍然时有发生。1947年4月30日长春电业局全体职工,为反对国民党强征技术员工当兵而举行罢工,使全市电车、自来水,陷入停运状态,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直至1948年10月长春解放,这个黄色工会组织才被取缔。
  长春解放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工会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共长春市委对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很重视,在长春解放后的第22天,即1948年11月8日,就选派干部组成长春市职工总会筹备处。1949年1月25日,召开长春市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从此,长春市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4月2日至7日,召开了长春市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长春市职工总会。从事工运工作的干部,深入到各工厂发动和组织职工群众,医治战争创伤,抢修市政建设设施,恢复工厂企业的生产。接着在工厂企业里开展民主管理运动,建立工人代表会,组织和领导劳动竞赛运动,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和改善职工福利等工作。同时,在私营企业中签定劳资合同,改善劳资关系,改善工人地位和劳动条件。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城市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后,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工会工作进展顺利。至1949年底,全市职工总数为29138人,发展会员数12204人,占职工总数的72.5%,建立基层工会206个。工会逐步成为贯彻党的决定,协助政府完成各项改革,恢复生产的强大力量。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后又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等法规。从法律上保障了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地位,为开展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50年至1952年的3年中,先后召开了长春市第三次和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在发动和组织全市职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协助政府救济失业工人,兴办福利事业,开展献纳器材,创造新记录,组织爱国增产节约竞赛,支援抗美援朝,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会组织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1952年,职工总数增加到107249人,会员数增至73062人。基层工会已成立了447个。
  在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后,国家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柴油机厂、长春客车工厂、长春机车厂等相继破土动工兴建。全市工会组织围绕中国工会“七大”规定的工作方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1955年和1956年连续召开的长春市第五次和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均把动员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运动、技术革新运动、增产节约、先进生产者运动,全面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作为大会的中心议题,工会在保证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学习推广沈阳“五三”工厂工会工作经验,开始建立了工会工作的正常秩序,工会的组织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至1957年末,长春职工数已增加到21.4万人,会员发展到152808人。市区职工总数达19.5万人,为1952年的8.2倍,基层工会数已增到492个,较1952年增长10%。
  这一时期的长春工会工作,认真贯彻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工会同广大职工保持密切联系,能及时地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工会自身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广大工会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工会的领导人大都是同级党委的负责人,主动权较大,有利于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能够把发展生产和维护职工政治经济权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腔热情地为职工服务。工人群众从实际生活中看到工会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保护者,因而信赖工会,把工会当成自己的家,把工会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遇到什么困难,愿意到工会去谈,找工会干部出主意。工会干部能够热情地接待他们,象对待亲人一样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认真帮助分析和解决困难问题。工人群众自觉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工会也能够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去实现党和政府的各项任务。所以,大家把这一时期的工会工作誉为“黄金时代”。
  从1957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其后的10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生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遭到了一些挫折。长春市工会工作也一度受到削弱,机构合并,人员减少,有的县、区工会甚至被撤销。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些工厂下马,职工人数减少。1961年比1960年减少5.5万人,1962年又比1961年减少6.9万人。尽管如此,由于长春拖拉机厂、长春客车工厂等一大批企业先后建成投产,使长春市工人队伍在结构上发生很大变化。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进行生产建设,完成了各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使全市的经济建设有较大的进展。后来开展的毛泽东著作的学习活动,学习解放军活动和“三史”(家史、厂史、村史)教育活动,对帮助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打击工会干部、劳动模范和积极分子,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遭受严重破坏。1968年6月成立的“长春市工代会”至1973年5月止,取代市工会达6年之久。1973年初,根据中发(1973)17号文件成立了长春市工会筹建领导小组。同年5月20日至24日,召开的市工会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仍然没有摆脱“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召开了长春市工会第十一届代表大会。进一步分清是非,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方针任务。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整顿了市总工会领导班子,一大批熟悉工会工作的老同志陆续回到各级工会的工作岗位,长春市的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又恢复了生机。
  经过恢复和整顿工会组织,贯彻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方针,建立“职工之家”,使全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84年1月召开的“长春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动员全市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四化”立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2月,召开了市工会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实现“七五”计划建功立业。同时,要求大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深入开展四项基本原则、形势政策、理想纪律和法律常识教育,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至年末,全市职工总数达845918人,会员增到802978人,占职工总数的94.9%,基层工会数已增到2928个。已验收合格的“职工之家”,有2695个,占基层工会总数的92%。截至1988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员和组织职工掀起新的生产高潮,同时积极稳妥地推动了自身的改革。长春首创的职工物价监督活动,整建“职工之家”,会员直接民主选举工会主席,实行工会主席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办女职工之家等工作,都创造了一些新的经验,有些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长春市工业的发展,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88年末,职工总数为920560人,工会会员发展到835625人,占职工总数的94%。基层工会有3154个,涌现出工会积极分子164110人,其中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有40547人,经过验收合格的“职工之家”有2960个,占全市工会数的95%。成千上万的工会积极分子、模范先进人物、职工代表以及技术协作和文体活动骨干所组成的宏大队伍,是长春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
  1989年2月,长春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以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工会“十一大”精神的指引下,团结全市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去,为振兴长春而奋斗!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工会志

《长春市志 工会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十章,介绍了长春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工会组织,工会的群众生产工作,职工教育,职工文体活动,职工生活福利,对外交流活动、工会财务工作、工会自身建设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