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校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97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校史沿革
分类号: G628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发分水小学校史沿革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分水村 分水小学 校史沿革

内容

1948年3月,分水小学建校。校址为腰分水岭屯南北路东,教室3间,教师2人,2个班,34人。
  学校负责人:许超。
  校名:长春市第八区分水村初级小学校。八区即兴隆山。
  1953年,分水村初级小学晋升为高级小学校,解决了复式班上课问题。附近的安龙村初级小学毕业生来我校读高小。学校工作步入正轨,各科课程齐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体活动也很活跃。学校工作由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区划后校名:长春市第七区分水村小学校。
  1957年,长春市成立郊区,小学随之归属,校名称为:长春市郊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1958年9月,郊区成立人民公社。校名为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1964年7月,由于分水小学学区过大,小学生入学有困难,为解决农民子女入学困难问题,根据郊区教育局的指示,在工农大队的兴隆沟屯,兴华大队的陶家园子和分水大队的前赵家店建下伸点(耕读班),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1965年春,在郊区教育局,兴隆山公社和分水大队的统筹安排下,决定小学校易址,选定前分水岭屯后占地17600平方米做为新校址,建砖瓦结构教室两栋,8个教室,430平方米。解决了校舍紧张,人多容纳不下和半日就读状况,实现了学生全日授课。
  1966年7月,本大队赵家店耕读班三年级学生来分水小学上课。陶家园子耕读班,由于行政区划入兴华大队小学上课,工农大队的兴隆沟耕读班并入兴隆山小学就读。缩小了分水学区,减轻了压力,缓解了人多拥挤,教师不足的矛盾。
  12月,因受全国性“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学被迫停课,学生回家。1967年8月,学校响应党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小学实现全面复课,为解决教科书问题,教师自己动手选编语文教材,刻版油印成册发给学生。9月,师生们自己动手种地收获高粱2000多斤,交给国家。
  1969年12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指示,王铎和张忠恒两同志走“五七”道路,下放生产队劳动。协助生产队抓“斗、批、改”和“抓革命、促生产”工作。
  1976年8月23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求部分教师下队对流劳动,为期一年。校长李绍刚带队,宏凤春、刘秀珍三同志到分水大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同时生产队又派赵德江、李桂杰、解桂君进校任课。
  1977年8月,为解决贫下中农子女升初中难的问题和初中不出大队的精神,经郊区教育局批准,分水小学附设初中班,教师由社员中选拔录用。由于教室拥挤,小学又出现了二部制上课。
  1979年2月,长春市行政区划,分水村由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划归郊区英俊人民公社所辖,分水小学随之归属,校名更为:长春市郊区英俊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10月,郊区教育局拨款2万元建筑5个教室,280平方米。由分水大队负责基建包干。
  1983年2月,长春市行政区划,郊区英俊乡划规长春市二道河子区,校名更为: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分水小学校。
  1988年10月,英俊乡出资和分水村拨款5000元为分水小学修筑围墙1600延米。
  1990年9月8日,分水小学召开“重视教育开明贤达,支持教育仁人志士”教师节庆祝大会,郊区兴隆山砖瓦厂,长春市二道河子区英俊砖瓦厂和长春市示范奶牛场以及长春市城郊英俊变电所单位为庆祝教师活动捐款900元。
  多年来,三级教育,两级管理,分水村为小学的建筑注入了大量资金,为改善教学条件建校舍累计50万元。
  1996年6月,分水村投资30万元新翻建8个教室,448平方米。全部安装暖气。
  2003年8月,二道区英俊乡的分水村由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隶兴隆山镇人民政府。校名改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书共二十二章,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区划与建置、党政机构、农业、村办企事业单位及驻村单位、分水小学、前分水岭屯、腰分水岭屯、朝鲜族屯、人物、礼仪、习俗、谚语、歇后语、方言、民间传说、百岁寿星、长寿老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分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