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水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97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分水小学
分类号: G628
页数: 20
页码: 93-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分水小学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校史沿革、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1998~2009年在籍学生、文体活动及荣誉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分水村 分水小学

内容

分水小学校是分水村唯一的教学基地。始建于1948年3月。之前,只有后分水岭屯许氏一家私塾学堂。
  解放前,分水村人户较少,农民以农耕为业,经济落后,无钱读书,更无就读场所,识字之人极为少见。
  成立小学以后,解决了本村和安龙泉屯及兴华村各屯的适龄儿童就读问题,开始在腰分水岭屯路东的三间民用草房,学生34人。初小教育课程设置只有语文、算术。自1952年起,推行五年一贯制,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为高级小学校,新建草房6间,解决了复式班上课问题。安龙村初级小学毕业来分水村小学校读高小。学校工作步入正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艺体育活动也很活跃。
  1954年3月成立鼓乐队、篮球队、排球队、文体方面在兴隆山乡名列前茅。7月,首届高小毕业40余人。由于当时初级中学网点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成为农村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按照中央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办学任务,在教学中采用“五分制记分法”。
  1958年,教育战线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学生勤工俭学,回队参加秋翻地,提出过一些高的指标和浮夸的口号,因而在一个时期内学生劳动过多,冲击了教学,扰乱了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
  1964年7月,由于小学校学区过大,小学入学新生数额持续激增,校舍紧缺,入学就读有困难,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兴隆沟、陶家园子和前赵家店建下伸点(耕读班)适龄儿童就近入学。12月,长春市文化局养鸡场两栋鸡舍廉价卖给分水小学,面积大约11亩,为学校搬迁建新校舍用,后新校址由分水大队另行安排,该地由朝鲜族建屯地。
  1965年春,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分水大队统筹安排下,校址由腰分水岭屯迁移到前分水岭屯北面,占地17600平方米,建筑砖瓦结构两栋8个教室,430平方米。解决了儿童就读和学生全日授课问题。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12月,学校被迫停课,学生回家,老师参加造反大军,串连全国各地。
  1968年12月,经兴隆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兴隆山农业中学合并到分水小学,从此分水小学附设农业中学班,为充实师资力量,决定赵世序等到学校任教员。
  “文化大革命”给教育造成了严重破坏,学校领导被夺权,贫宣队进驻学校搞“斗、批、改”,影响文化课的学习。1972年,教育工作一度转机,重新注重“双基教学”,但很快极“左”路线又恢复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政治挂帅”,批判“智育第一”,大破“师道尊严”,刮起“读书无用论”的歪风,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干扰,拨乱反正,学校工作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取消民办教师,经培训、考试合格者转为全民教师,现有教师25人,大专学历14人,占56%,本科学历11人,占44%。先后发展党员4人,1996年,分水村投资30万元,建8个标准教室448平方米,植树800株,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电脑6台,远程教育系统也要应用起来,让我们的老师学生开阔视野,拓展能力,与时代发展同步。
  1980年以后,人民政府号召搞活经济,要求学校积极行动起业,分水小学主动联系,先后饲养鹌鹑、办标牌厂、胶垫厂,利用国家免税政策,获利用于教学经费。1984年,二道区校办工业公司表彰分水小学校为办工业、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第一节 校史沿革
  1948年3月,分水小学建校。校址为腰分水岭屯南北路东,教室3间,教师2人,2个班,34人。
  学校负责人:许超。
  校名:长春市第八区分水村初级小学校。八区即兴隆山。
  1953年,分水村初级小学晋升为高级小学校,解决了复式班上课问题。附近的安龙村初级小学毕业生来我校读高小。学校工作步入正轨,各科课程齐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体活动也很活跃。学校工作由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区划后校名:长春市第七区分水村小学校。
  1957年,长春市成立郊区,小学随之归属,校名称为:长春市郊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1958年9月,郊区成立人民公社。校名为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1964年7月,由于分水小学学区过大,小学生入学有困难,为解决农民子女入学困难问题,根据郊区教育局的指示,在工农大队的兴隆沟屯,兴华大队的陶家园子和分水大队的前赵家店建下伸点(耕读班),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1965年春,在郊区教育局,兴隆山公社和分水大队的统筹安排下,决定小学校易址,选定前分水岭屯后占地17600平方米做为新校址,建砖瓦结构教室两栋,8个教室,430平方米。解决了校舍紧张,人多容纳不下和半日就读状况,实现了学生全日授课。
  1966年7月,本大队赵家店耕读班三年级学生来分水小学上课。陶家园子耕读班,由于行政区划入兴华大队小学上课,工农大队的兴隆沟耕读班并入兴隆山小学就读。缩小了分水学区,减轻了压力,缓解了人多拥挤,教师不足的矛盾。
  12月,因受全国性“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学被迫停课,学生回家。1967年8月,学校响应党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小学实现全面复课,为解决教科书问题,教师自己动手选编语文教材,刻版油印成册发给学生。9月,师生们自己动手种地收获高粱2000多斤,交给国家。
  1969年12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指示,王铎和张忠恒两同志走“五七”道路,下放生产队劳动。协助生产队抓“斗、批、改”和“抓革命、促生产”工作。
  1976年8月23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求部分教师下队对流劳动,为期一年。校长李绍刚带队,宏凤春、刘秀珍三同志到分水大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同时生产队又派赵德江、李桂杰、解桂君进校任课。
  1977年8月,为解决贫下中农子女升初中难的问题和初中不出大队的精神,经郊区教育局批准,分水小学附设初中班,教师由社员中选拔录用。由于教室拥挤,小学又出现了二部制上课。
  1979年2月,长春市行政区划,分水村由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划归郊区英俊人民公社所辖,分水小学随之归属,校名更为:长春市郊区英俊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10月,郊区教育局拨款2万元建筑5个教室,280平方米。由分水大队负责基建包干。
  1983年2月,长春市行政区划,郊区英俊乡划规长春市二道河子区,校名更为: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分水小学校。
  1988年10月,英俊乡出资和分水村拨款5000元为分水小学修筑围墙1600延米。
  1990年9月8日,分水小学召开“重视教育开明贤达,支持教育仁人志士”教师节庆祝大会,郊区兴隆山砖瓦厂,长春市二道河子区英俊砖瓦厂和长春市示范奶牛场以及长春市城郊英俊变电所单位为庆祝教师活动捐款900元。
  多年来,三级教育,两级管理,分水村为小学的建筑注入了大量资金,为改善教学条件建校舍累计50万元。
  1996年6月,分水村投资30万元新翻建8个教室,448平方米。全部安装暖气。
  2003年8月,二道区英俊乡的分水村由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隶兴隆山镇人民政府。校名改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第二节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
  入学前的儿童早期教育始于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前受各种思想制约,还没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农村,当时经济相对落后,重视教育程度远不如市区,光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但是十分缺乏得力举措,儿童教育是一种自然,十分不注重辅助教育的可操作性,既没有幼儿园,又没有托儿所,儿童教育几乎空白,更谈不上入学前的幼师教育。
  1981年以后,政府把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和少年工作,作为妇女工作的重点。农村各自然屯出现了私人办的托儿所,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把孩子送托,同时也方便了青年家长走向社会从事各项活动。
  分水小学举办了学龄前儿童班。
  1987年,国务院69号文件指出把幼儿教育工作由妇联转给教育部门负责。1988年吉林省教委《关于改革和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贯彻党的幼教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园、所长和幼师考核制度,组织培训,努力提高幼教水平和改善办园条件,调整不具备条件的园所,使幼教事业出现了新局面。截止2008年,分水小学幼儿班2个,个人承办幼儿园、托儿所6个。
  二、在校教育
  (一)1948年3月始建校,开始学生34人,到1952年,学生已达125人,1~4年级的初小教育。
  (二)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高级小学,学生逐渐增多,设1~6年级到1955年已达学生200多人,学区扩大4个村,教学步入正轨,管理越来越规范,学科有所增加。在教学中采用“五分制记分法”。
  (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秩序被打乱,至1972年,小学毕业,实质是虚度。直至1979年才恢复正常的教学。1981年按吉林省小学课程设置进行教学,由六年制改五年制,在教学中采用100分制和附加分计入总成绩。
  (四)1983年以后,小学教育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逐步的增加了法制、心理健康等地方性教育,由于分水村小学地处城郊,教学条件受到限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崛起,并未投入到实际教学中,虽属市区,但前进步伐相对缓慢。微机课程并没有增设。只是将一、二年级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改为品德与社会。2003年增设了1~6年级2节的英语教学,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步入了现代化教学轨道。
  第三节 师资队伍建设
  一、历任校长
  第1任:
  许超:1948年3月。
  教师2人,学生34人。
  校址:分水村腰分岭屯路东。
  校名:长春市第八区(兴隆山)分水村初级小学校。
  第2任:
  王凤臣:1950~1952年。
  教师2人,1~4年级学生125人。
  校址:分水村腰分水岭屯路东。
  校名:长春市第八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第3任:
  王作卿:1952~1955年。
  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高级小学。
  校址:分水村腰分水岭路东。
  校名:长春市第七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第4任:
  许国治:1955~1964年3月
  1955~1957年,1~6年级6个班学生220人。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1958年9月~1962年8月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1~6年级8个班,360人。教师14人。
  1963年10月~1964年3月,1~6年级10个班,教师16人,学生450人。
  第5任:
  胡宪芳:1964年3月~1966年3月
  教师16人,10个班,462名学生。
  校址:1965年10月新校建成,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第6任:
  陈长江:1966年3月~1970年2月
  教师16人,1~6年级10个班,学生440人。
  校址: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第7任:
  张喜富:1970年3月~1974年8月
  教师17人,1~6年级10个班,学生451人。
  校址: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第8任:
  李绍刚:1974年8月14日~1978年9月
  教师17人,1~6年级10个班,学生430人。
  校址: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学校。
  第9任:
  张双义:1978年10月~1997年
  教师20人,1~6年级8个班,学生392人。
  校名:长春市郊区英俊人民公社分水小学。
  第10任:
  李劫夫:1997年~2000年12月
  教师22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431人,其中男197人,女234人。
  校名: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分水小学
  第11任:
  王翠平:2001年~2002年8月
  教师23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399人,男178人,女221人。
  校名: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分水小学。
  第12任:
  杨武:2002年9月~2003年8月
  教师24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380人,男186人,女194人。
  校名: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分水小学。
  第13任:
  张文仙:2003年9月~2005年2月
  教师24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438人。男226人,女212人。
  校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第14任:
  李占宽:2005年3月~2006年2月
  教师25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414人。男211人,女203人。
  校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第15任:
  孙宪臣:2006年3月~2008年9月
  教师25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385人。男204人,女181人。
  校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以上未标明校址,均为前分水岭屯北。
  二、教导主任:
  李万林:1956年~1658年12月
  解万富:1959年~1962年3月
  王铎:1962年4月~1968年3月
  张双义:1968年4月~1979年4月
  王树岚:1979年5月21日~1980年5月
  陈凤珠:1980年6月~1983年2月28日
  李振江:1983年2月28日~1986年8月17日。后任开封学校校长。
  许世昌:1986年8月16~1988年2月24日。后任杨家小学校长。
  宏凤春、刘凤春:1988年3月9日~1991年
  王振山:1991年8月19日~1997年2月
  王玉凤:1997年3月~1999年2月
  赵景连:1999年3月~2000年2月(副校长兼)
  孙立文:2002年~2009年6月
  三、教师
  分水小学队伍的构成,一是来源上级教育部门的公派,二是代课教师。“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教育出现空档和青黄不接,教师队伍严重缺编,分水小学也不例外,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先是民办教师,经考核和考试后择优录用,聘用代课教师,和社员一样挣工分,年终由大队从集体积累中进行分配,分水小学先后有代课教师6人。
  一、为了提高民办教师的业务能力,先到进修学校培养,毕业后,再加入教师队伍。1990年以后,国家将民办教师转为全民教师,安排他们寒暑假上学进修,然后经考试合格,分期分批,先后有8名民办教师转变身份,成为全民教师,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二、为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大多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大练功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1987年以前,学校教导主任以上干部由区教育局任命。村办小学归英俊乡管理后,干部由乡党委任命。1988年,为择优选任校级领导,由教办组织通过自我申报,民主推荐,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最后由党委聘任方式产生校级领导。
  四、1996年以前,小学的党员教师参加联合党支部活动。1997年2月分水小学成立党支部,书记为张双义,党员6人,为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力,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四节 校舍建设
  1948年3月始建校,3间草房,土坯结构。条件十分简陋,没有采暖设备,冬季寒假后自己动手携带燃料取暖,烟大呛人,冻手写字哆嗦,位址在腰分水岭屯路东。
  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高级小学,分水学区扩大,除分水本村外,安龙村、兴隆沟、兴华的小常家店、陶家窝铺的初小毕业生到分水小学读高级小学生员增多,设1~6年级,招收学生220人。新建草房6间。土坯木架结构,房顶苫草,手托课本,坐矮条木凳,条件仍然简陋,没有取暖设备,冬春上课冻手、腿。一直延续到1964年。
  1965年,生员达到462人,1~6年10个班,原校舍拥护,复式班上课也容纳不下。起初计划在今朝鲜族屯北侧做校址,廉价买下长春市养鸡场鸡舍建校,由于地势低洼,雨季积水不撤、操场难以解决,分水大队决定易地择址,选前分水岭屯北侧高岗平地做为校址,当年由郊区教育局和分水大队共同投资在北侧面南东西走向建砖瓦结构四不露教室两栋,8个教室,430平方米,总占地17600平方米,解决了全日制授课问题。采暖引柴由学生拔豆茬解决或由学生自备木柈。
  1979年10月,由郊区教育局拨款2万元,分水大队负责基建包干,在操场南侧新建5个教室,280平方米,结构为砖瓦,四不露样式,室内铺设红砖,铁炉取暖。
  1996年,由分水村投资30万元,拆除1965年建旧房,扩大面积建砖混结构标准教师8个,448平方米,平顶预制板盖,全部安装大60暖气片,增建锅炉房。
  2004年,划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在南侧教室北增建教研室300平方米,粉刷墙,室内铺瓷方砖地面。因此,操场减少面积。
  2008年,分水小学位于分水村中部,村南北路中段,南距吉长北线1.5公里,北为腰分水岭屯,南紧靠前分水岭屯,路两侧为蔬菜生产塑料大棚群,偏南为朝鲜族屯。
  占地面积176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植树800株,花池200平方米,草本花20余种。
  建筑面积2249平方米,其中教室1819平方米。
  现有电脑6台,自动号码电话1部。
  第五节 1998~2009年在籍学生
  第六节 文体活动及荣誉
  一、文体活动
  文艺体育活动是学生的重要课程,良好的智育和健康的体魄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各学年在课时安排上都设音乐、体育课程,学习声乐知识,室外体育课演习立正、稍息,正步走,军体演习,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秋季两次运动会,田径、铅球、跳远等适合学生运动项目,一应俱全。
  每年秋季,派出代表队参加郊区,二道河子区举办的小学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
  1972年8月,解国文在郊区举办的运动会上打破了一万米长跑记录。
  1983年6月9日,女子组获二道河子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小组第一名。
  1986年5月21日,朱立新在二道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铅球破小男组记录。
  二、荣誉
  分水小学建校60年以来,从小到大,两易校址,最多生员500多人,幅员4个村的学区,培养了数已千计的人才,一代又一代教师默默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他(她)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心血贡献给下一代,精心浇注祖国的花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他(她)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人民的赞扬,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予以表彰嘉奖,有的晋级提干走上领导岗位。
  1972年12月19日,张双义被长春市郊区革命委员会评为优秀教师。
  1980年3月,王树岚被郊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6月,分水小学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1982年1月15日,张双义,宏凤春被长春市郊区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
  1983年,宏凤春被评为二道区优秀班主任。薛淑春、刘长春、刘秀珍被评为优秀教师。
  1984年3月,分水小学校被二道区人民政府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1988年1月23日,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在“晨光杯”竞赛活动中,被共青团二道区委评为先进单位。
  1988年11月27日,陈国彦在吉林省团校第五期少先队工作,理论研讨班,发表的《拜金主义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获优秀论文奖。设计的《我们制定树木管理法》活动方案,代表吉林省青年发表在妇女儿童出版社《少先队活动集锦》一书中。
  1989年1月3日,分水小学大队辅导员陈国彦同志获1988年度长春市少先队“新星在运动”活动辅导艺术奖。
  11月25日,二道区小学3~5年级语文、数学尖子生竞赛:分水小学王海波(5年1班)获五年语文全区第一名。杨丽娜(4年1班)获四年语文全区第一名。
  12月,分水小学绿化工作,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同月,分水小学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被二道河子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书共二十二章,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区划与建置、党政机构、农业、村办企事业单位及驻村单位、分水小学、前分水岭屯、腰分水岭屯、朝鲜族屯、人物、礼仪、习俗、谚语、歇后语、方言、民间传说、百岁寿星、长寿老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分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