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村办企事业单位及驻村单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96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村办企事业单位及驻村单位
分类号: F276.3
页数: 34
页码: 79-112
摘要: 本章记述了70年代末至1988年长春市分水村村办企事业单位及驻村单位发展情况。
关键词: 村办企业 驻村单位 分水村

内容

村办企业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于80年代,到了1996年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十余户,在全村经济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60年代初,由于蔬菜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农具的需要量增加,面向农业、方便农民、服务农村,大队利用闲置房办起了小烘炉,师傅外聘,从业人员均为各队社员,主要打制农业生产用的扒锄、二齿子、锄头,还兼修胶车、挂马掌等。70年代,提倡“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又办起了畜牧场,以饲养奶牛为主,耕种土地,兼搞运输增加收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村办企业得到重视和扶持,并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投放贷款,背靠工厂,面向市场,利用剩余劳动力,聘请技师等,使村办企业有了长足发展。
  第一节 村办企业
  兴办集体企业形成规模生产后,由村直属,1997年开始转价,改制为民营企业或个人私营企业。
  一、长春市龙泉防水材料厂
  始建于1988年,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变压器两台。运输载重汽车两辆,轿车一辆。主产品:建山牌油毡纸20m2/捆及其系列。阎广有、李万全、孙耀忠为筹建人,村办集体企业。开始时资金紧张,技术缺乏,条件简陋,工艺简单,产品单一,没有市场,自寻销路,举步维艰。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产品渐增,拓宽市场,积累渐多。1993年技术改造,提高机械化流水作业,扩建厂房,由单一品种向多型产品扩展。市场逐渐扩大。为适应市场需求,扩建车间,实施产品换代。2000年第三次技术改造,翻建生产车间,调试生产流程。现在主要产品:彩色沥清油毡瓦、APP、SBS改性沥清防水卷材、JS15系列高分子多层复合防水卷材、建筑专用胶、石油沥青纸胎油毡纸。1997年企业改制,由集体转价给私营股份制企业。法人:李万全。机制的转变,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吉林省建筑防水材料主要生产厂家。本厂拥有一支技术雄厚的科研队伍,设备先进。企业已通过IS0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荣获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质量管理示范企业”证书。
  二、长春市分水珍珠岩厂
  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1981年建厂,原材料取自德惠县三台子50~60目珍珠岩沙。成品珍珠岩粉1∶6或1∶8袋装用于建筑业防寒保温材料。亦可粉兑制其他材料再加工方块用于防水、防寒、保温,多用于建筑业或个人保温。年生产30,000立方米,属村集体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后改个人承包制,生产规模大,市场畅销,至1996年持续15年,后因故转产。
  三、长春市分水镀锌厂
  位吉长公路3公里900米处北侧,1982年建,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村办集体企业,加工型生产线,承揽电业部门铁塔和重工业厂家角钢镀锌,主要金属原料有色锌,还为一汽配套,酸咬除锈,年加工量6000吨,效益极佳,年产值200万,年缴税20万元,初用大同煤做燃料,改用电镀后,因高耗电,污染严重,环保部门勒令停产,被迫下马。
  四、长春市分水锻造厂
  建于1984年,位吉长北线3公里700米北侧,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属加工型企业,对外承揽加工锻铸件,为汽车厂家配套,曾与国家机械工业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为协作单位,为长春市专用车厂带料加工。年加工量4000余吨,1997年由杜礼个人买断,2007年4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对吉长北线实行植树亮化工程,厂房被占,该厂不复存在。厂长杜礼,经营期间,年上缴村管理费10余万元。上缴税金5万元。
  五、长春市分水标准件厂
  1983年长春市人民政府治理伊通河,市标准件厂仓库被占,政府指令搬迁,分水村利用这一发展机遇,提供土地方便,扶持建厂,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平方米,投资40万元,设备、技术、管理由市标准件厂派李玉成负责。主要产品:各种国标规格螺帽,年生产2600万件,1997年由个人买断。
  六、长春市分水粉碎加工厂
  1980年成立,机械主碾生产线,原料膨润矿土,烟筒山墨矿及其矿资源,加工粉沫状,为铸造业翻沙配套产品,年生产量5000吨,上交村管理费5万元,税金2万元。
  七、长春市分水保温材料厂
  1982年建厂,占地3000平方米,车间300平方米,窑2座,烧制各种规格保温砖,为锅炉厂厂家配套。
  八、长春市分水机械加工厂
  位吉长北线四公里路北,成立于1980年,厂房10间280平方米,C660、C620车床11台,钻床2台,铣床一台,龙门刨床一台,对外承揽加工精品部件,为东北齿轮厂、汽车厂、专用车厂生产毛坯后再加工,是协作单位信用户,年产值80万元,纳税6万元,上交村管理费8万元。
  九、长春市升龙农贸市场
  经营权归属分水村。位吉长北线3公里南侧,成立于1998年,填补分水村二百多年以来无市的空白。占地30000平方米,农历三、六、九为市。周围十余里村民及长春市民逢集云集于此采购日用杂货,熟食,水果水产,禽蛋、各种蔬菜、米面粮油、布匹衣饰、肉类、动物等,一应俱全,日登市少则5000人,多则万余人,对繁荣经济、活跃市场、商品交流、方便市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7年4月长春市绿化占用6000平方米,2008年又扩大市场面积5000平方米。
  除以上各企业外还有村办地毡厂、腐乳厂,因规模较小,不一一介绍。
  第二节 前赵家店的驻村单位
  分水村地处长春东边缘出口处,吉长公路,102国道之咽喉要塞,纵横交通十分便利,长图铁路横贯东西。村内沿路两则单位逐渐增多,至2008年已达40家。分布在分水村六个自然屯区域内。在前赵家店的驻村单位有:
  一、长春车务段龙泉站
  本站位于前赵家店区域内,中心线位于长吉线自东站起7公里791米处,隶属沈阳铁路局长春车务段管辖。长吉线铁路始建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1912年建成通车,在此设乘降所一处。1975年扩建为四等站,由单线轨增为四线轨,增设客运站,不受理货物托运业务。员工12人,占地4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95平方米,其中候车室363平方米,站长室341平方米,值班室91平方米,职工宿舍12栋3000平方米。
  二、长春工务段龙泉领工区
  位于龙泉站西侧。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员工27人,其主要任务维护长图线铁路,并对外承揽施工。
  三、长吉公路养路工区
  清中期修筑,始为土路驿道,军事用于传递情报、信件、腰牌,马为代步工具,长春至卡伦、鸡鸣山、饮马河等设立驿站,后渐为民用,经前赵家店入八里堡,地势低洼,车难行。1931年修筑,翌年9月完工通车,全长120公里。1960年,扩宽路面至8米,路面山砂,解决了误车误行问题,机动车通行便利,桥涵重限8吨。1968年变国家二级公路,油渣路面宽12米,双向通行四车道。1986年变国家一级公路,宽32米,两侧增设人行道、绿化池。2007年3月中心线南北延至69米,为亮化绿化植树,原沿路民房全部拆除并按规定分等定级予以补偿。
  四、吉林省洪利实业有限公司
  现为吉林省洪利实业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法人:尤洪利。位于长吉北线102国道2公里500米北侧,门牌长吉北线九号,1993年设立。占地15000平方米,办公楼一栋六楼4800平方米。属经营性企业,学校或举办各类学习班,训练班,空地仓储,物资存放,亦作物流。
  五、解放牌汽车长春第七服务站子豪集团
  私营企业,位于吉长北线2公里500米南侧。2000年建,占地3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围墙760延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全为场地。经营性企业,从事机动车辆销售以及售后服务。
  六、长春市石油化工局供销处仓库
  国营单位,位于长图线铁路南,长春市第二水场路北,建于1978年,占地东西160米,南北120米,19200平方米,院内西侧南北向仓库2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门卫传达室,红砖院墙周长560延米。主要用途:存放化学工业原料及医药原材料。
  七、长春市标准件厂仓库
  1988年长春市人民政府治理伊通河,指令长春市标准件厂仓库搬迁,选址前赵家店屯后东北侧,占地25000平方米,红砖围墙700延米,内存无缝钢管及工业原料,对外出租放置建筑材料,混凝土搅拌。由于仓库的移建,正值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村办企业,村与长春市标准件厂协议筹建分水村标准件厂,1989年建厂并投产。
  八、长春市龙腾加油站
  私营企业,法人赵跃。位吉长北线3公里处路北,屯前。1995年经二道区城建局批准,后追加资金扩建。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地下储罐。经营性企业,主项目为供应原油料,为不同季节过往机动车辆提供各种型号柴、汽油,年销量5000吨左右。
  九、地下工程
  1.吉长北线南侧沦陷时期遗留地下通讯电缆。
  2.长春市煤气公司东郊厂地下输水管线400毫米由北至南入厂,占地15000平方米,北自腰分水岭屯,经朝鲜族屯,后赵家店设泵站供应该厂水源。
  3.源自中日友好水场的1000毫米自来水输水管线经长图铁路南并穿越吉长公路,前赵家店屯后东西走向入长春市,是宽城区、二道区主要水源。1981年铺设。
  十、地上工程
  1.2007年4月长春市人民政府亮化102国道工程,沿中心线至南北两侧69米为绿化带,沿线1000米,占耕地80000平方米,植树10000多株。
  2.001工程,1971年松杆架设,从北京至前苏联莫斯科国际传真线路。
  3.东郊变电所66000千伏高压线路1990年架设,通往长春、白城方向。
  第三节 后赵家店的驻村单位
  一、长春市东郊煤气厂输水泵站
  长春市东郊煤气厂地下输水无缝钢管线路径400毫米,1995年铺设,为解决煤气厂生产礁碳缺水而建,长江村土地内,分水村后赵家店屯、朝鲜族屯、腰分水岭屯耕地内钻探机井八眼,每眼开设吸水房,导水泵站设在后赵家店屯东50米处,鼎庆液化气站北侧,占地3000平方米,设地下水泵四组,电机500千瓦小时四台,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值班室、作业间240平方米,院内储煤,绿化面积500平方米,围墙220延米,变压器一台300KVA,其地下管线在分水村境内长达3公里。
  二、长春中日友好地下自来水输水管线
  源自苇子村境内的中日友好水场,1978年由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自来水公司承办,径1000毫米,穿越长图铁路、长吉公路、新开河,输入长春市。也因此的便利条件,前、后赵家店两屯于1992年自筹资金安装饮用自来水五百多户,从此结束饮用地下水的历史。
  三、长春市联合液化气站
  位后赵家店屯东60米。1981年由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邮电学院、吉林省石绵厂、长春市铁厂联合承建,占地9800平方米。内设露天储气罐5个,每个50吨,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其中:二层办公楼288平方米,操作间144平方米,车库156平方米,锅炉房96平方米,红砖院墙388延米,变压器一台200KVA。2000年企业体制改革,转价为民营单位,易名长春市鼎庆液化气站,法人:李万胜。年供液化气6000吨,为长春市企事业、餐饮业和附近居民提供燃料。
  四、长春市轧钢厂液化气站
  位于后赵家店屯东100米处。1981年为解决本厂职工而建,占地7200平方米,建筑二层办公楼、操作间、泵房、变电室、锅炉房、车库468平方米,地上储罐2个,100立方米,地下储罐2个,100立方米,变压器30KVA一台,地下防火井10眼,管线300延米,地下防火蓄水池120立方米。1990年燃气泄漏,高度烧伤二人,损失严重,村民恐慌不已,远离西河坝。2006年体制改革,私人买断经营,易名长春嘉兴液化汽站。年供液化气2000余吨,服务于长春市企事业和周围村民。
  五、长春电业局东郊变电所
  位后赵家店屯东320米,龙北线铁路西100米,村东西路南。1995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工程,由长春市电业局承建,主供白城市输电干线网络,容量66000千伏,也是长春市目前四大变所之一中最大的一个。占地36000平方米,设备采用地上高空架结构,办公楼、电控室一栋三层楼1240平方米,大门设传达室七间168平方米,转墙720延米。周围超高输送电铁塔12级,分别朝长春市、白城市方向输出两条线路。
  六、长春车务段龙泉北车站
  位后赵家屯东600米,铁路高架桥西侧400米处,隶属长春车务段,员工12人。龙北线铁路由龙泉站东400米处分线至长春小南站。龙北线始建于1992年,为缓解长春站运输而增设支线,沿长图线之龙泉站东成“人”字型绵延西北至小南站,占地1500平方米。2006年由单轨增三道轨,102国道3公里500米处架设3处高空桥,呈“爪”字型,原车站也因此移至西700米,路段多孔空架桥东侧。其中心线位于龙北联络线自龙北站起1.855公里处,隶属沈阳铁路局长春车务段管辖。车站在技术作业上为中间站,在业务性质上为会让站,按工作量为五等站,地处长春枢纽,车站主要担负列车接发会让任务。
  七、长春龙北线铁路及双烟线铁路
  龙北线单轨铁路1992年铺设,沿线分水境内1.2公里,征地12垧,由东朝西走向,2006年龙泉北站起建至双阳至烟筒山运输线,由单轨变三轨,土石方2006年完工,2007年铺轨。
  八、王云和纸制盒厂
  私营企业,法人:王云和,位后赵家店屯东头北侧。1998年由长春市二道区政府批办,占地2800平方米,建筑生产车间、作业间、住宅1216平方米。生产加工所需各种规格纸盒、果类箱、药盒、商品包装箱,兼营它业,同时对外租赁兼住宅。
  第四节 小安龙泉屯的驻村单位
  一、长春市商业局分水供销合作社
  原隶属郊区商业局兴隆山供销合作社,1961年设立,位吉长北线4公里200米路北,营业房为五间,土坯、木瓦结构,1969年移至村南北路路西南端,南吉长北线3公里700米处路北。占地4000平方米,砖瓦结构营业室300平方米,围墙120延米,北院为露天仓库,1978年区划隶属英俊供销合作社,2003年9月区划隶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4月市府规划吉长北线亮化工程植树,其址全部占用,存在47年。供销合作社是1958年的三社之一,另二社是信用合作社、人民公社。其性质为集体股份,计划经济下的独立核算,经营品种繁多,应有尽有。主要服务乡村,方便群众。宗旨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市场繁荣,物价稳定。
  二、长春市英俊砖瓦厂
  隶属英俊乡政府所辖,乡办集体企业。1981年筹建,占地80000平方米,于俊生、陈钦喜承办,1982年春建窑,东西走向20门,日产半成品8万块红砖,每年4月20出土坯,11月20土坯止,生产7个月,年产成品1500万至1800万块,冬季为备炉灰、燃煤、维修机械、草垫子、塑料或其他物资,变压器一台500KVA,办公室、作业间、仓库300平方米,1996年以前乡统一管理,实行厂长负责制。1997年至1999年由周光荣个人承包。2000年砖厂解体,在原址建敬老院,英俊乡宏新村轧钢厂移址占用。
  三、长春市二道区宏新轧钢厂
  位102国道1.5公里路东,原英俊砖瓦厂土场。占地60000平方米,1999年建厂生产流水线车间2000平方米,主产品φ12、φ14圆钢和螺纹条钢。
  四、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敬老院
  原乡砖瓦厂土坯凉晒场地,1999年建院,占地10000平方米,住宅办公楼三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床位56张,安置本乡五保老人36位,社会老人12位。设施有:食堂、洗浴间、游艺室、卫生护理室、卫生间、大、小会议室、接待室、客厅、长廊、甬道、草坪、花坛、菜田。2003年9月区划取消三道镇和英俊乡编制,新建英俊镇,办事机构在原三道镇,敬老院随之归属。
  五、长春市玉林木业加工厂
  原砖瓦厂窑址,私营企业,1999年建厂,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细木工板,年产量50000片。设备总投资500万元。
  六、长春市兴隆山镇草垫厂
  1972年建厂,占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场地存放稻草,生产加工榻榻密草垫子,用于床铺采暖。1985年转产人造大理石磨板。
  七、长春市金才汽车经销处
  民营企业,法人:王金才。前身为分水村珍珠岩址,1998年企业改制,由王金才投资建厂,占地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主营:生产、改装、经销各型类汽车,2004年将厂房出租给长春金马彩钢压型板有限公司,法人刘文生。主产品彩钢板。位吉长北线4公里北侧与102国道交汇处。
  八、吉林农电有限公司长春城郊分公司英俊供电所、变电所
  位村南北路南端北至800米处东侧,前分水岭屯南,占地8925平方米。1979年建所,东侧变电所建筑面积858平方米,围墙370延米,2005年建供电所办公四楼2200平方米,所长吴国俭,员工34人,供电范围:分水村、安龙村、苇子村、长江村、金钱村、兴华村、隆西村等8个行政村。10KV配电线路190公里,66000KV进户,至变压器380KV,用户照明220V。企业宗旨:人民电业为人民,以电养电,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九、长春市服装厂
  位村南北路330米处,小安龙泉屯北边缘。民营企业,1993年建成三楼车间。原址郑义林房五间,王胜军房三间,王玉亭房四间,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平方米,围墙132延米,建成至今未投付使用。
  十、长春市型煤有限公司
  法人:于晓飞与夫李光经营,1994年建厂,占地7200平方米。位龙北线铁路高架桥西,村东西路北侧。变压器一台100KVA,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兼营养殖业,对外出租,设备:型煤机、粉碎机,聚苯颗粒再生加工机器生产流水线,电动机七台,院内仓储,冶炼铝,烧制木炭等。
  十一、长春商业局安龙泉菜窖
  1964年建,1975年大面积扩建,位吉长北线与102国道交汇处西侧,占地面积68000平方米,半地下半地上菜窖两栋,16个号窖,面积26000平方米,沙混砖壁,圆拱浇顶,内贮蔬菜1.2亿斤,属国营单位,计划经济时销售贮存站点,1984年后,冬贮量大量减少,市场经济后蔬菜产销直接见面,净菜上市,冬贮已完成使命,改为对外租赁,场储放物资,浴池、招待所等,变压器一台300KVA。
  十二、长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安龙泉检查站
  位吉长北线与102国道交汇处路北,1971年设立,占地2000平方米,办公楼三层1000平方米,为长春市东外环交通枢纽检查站。
  十三、长春市粮油供应公司远达粮食所分水粮店
  隶属长春市粮油副食品供应公司远达粮油供应管理所,国营单位,1978年10月区划后,为方便本村社员购粮油,于1979年春而设立(原在长江村的长江粮店购买口粮),村义务提供房屋,地点在分水大队办公室门栋西侧6间会议室,营业面积150平方米,一是本村和周围的城镇居民的商品粮供应,二是本村农业人口定销口粮供应,两种的口粮标准成人每月27.5市斤。大米、面粉、小米、高粱米、豆类为品种粮,每月按人定量,口粮的70%是玉米面。改革开放以后,市的经济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2002年体制改革,口粮由国家定量供应改为市场调剂,粮店解体,人员下岗。
  第五节 前分水岭屯的驻村单位
  一、吉林省公路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位102国道4.6公里处路西,1982年建立,占地16000平方米,围墙160延米,院内生产搅拌筑路油面黑料,储存各种石、沙原料。
  二、长春市宏安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位102国道4.7公里处西侧,民营企业,法人:毛致才,2002年建厂,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主产品:点滴管、医用注射器。员工500人,高级工程师二人。
  三、吉林省福来沃轮胎再生有限责任公司
  中、澳合资企业,2004年建厂,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备10台,主营:轮胎翻修,厂址东侧对外出租,批量生产电缆。厂址位102国道4.5公里处西侧。
  四、长春市机械加工厂
  2002年建厂,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车间2000平方米,办公楼三层1200平方米,位102国道4.5公里处西300米,前分水岭屯东。
  第六节 腰分水岭屯的驻村单位
  一、长春市电器安装公司电镀厂
  1980年建厂,原分水村畜牧场址,占地28000平方米,办公、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对外加工镀锌高架线路角钢。
  二、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砖厂
  1976筹建,占地67000平方米,24孔窑一座,架底晒场地120架,变压器500KVA,年生产成品1800万块,1998年转产,现闲置。
  三、长春市宏盛化工厂
  2004年以前该厂在二道区外环里,城市扩建,污染环境等原因,由二道区政府协调迁址扩建,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办公楼、生产车间三层七栋13000平方米,化工原料储罐9个,主产品甲醛。位102国道1079公里西侧。
  四、长春市英俊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法人:王景相。位于102国道外环5公里处路西。2000年由杨家村搬迁至此。占地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000万元人民币,员工200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8人,技术管理人员20多人,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主产品:生产加工精密铸造件,给长春客车厂、沈阳机车车辆厂、北京地铁、唐山客车厂零部件配套,年生产量3000吨。
  五、长春市示范奶牛场
  1958年场址在长江村,原名长春市畜牧场,1959年称东郊农场,1962年移建今腰分水岭屯北与后分水岭前,土地由两屯平调80余垧划归所有,北设卫星分场,扩大至200余垧,员工800人。养乳牛900余头,年产商品鲜奶800万斤,1986年后全部深加工,袋装入市。农业秸秆作饲料,鲜用,冬季窖贮5000立方米,后改苗苗集团,加入蒙牛乳业。
  长春市示范奶牛厂原是长春市东郊区农场,1959年成立,土地200余垧,国营单位。其土地面积构成:无偿平调腰、后分水岭屯50垧,余团结村。
  第五章 分水小学
  分水小学校是分水村唯一的教学基地。始建于1948年3月。之前,只有后分水岭屯许氏一家私塾学堂。
  解放前,分水村人户较少,农民以农耕为业,经济落后,无钱读书,更无就读场所,识字之人极为少见。
  成立小学以后,解决了本村和安龙泉屯及兴华村各屯的适龄儿童就读问题,开始在腰分水岭屯路东的三间民用草房,学生34人。初小教育课程设置只有语文、算术。自1952年起,推行五年一贯制,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为高级小学校,新建草房6间,解决了复式班上课问题。安龙村初级小学毕业来分水村小学校读高小。学校工作步入正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艺体育活动也很活跃。
  1954年3月成立鼓乐队、篮球队、排球队、文体方面在兴隆山乡名列前茅。7月,首届高小毕业40余人。由于当时初级中学网点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成为农村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按照中央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办学任务,在教学中采用“五分制记分法”。
  1958年,教育战线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学生勤工俭学,回队参加秋翻地,提出过一些高的指标和浮夸的口号,因而在一个时期内学生劳动过多,冲击了教学,扰乱了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
  1964年7月,由于小学校学区过大,小学入学新生数额持续激增,校舍紧缺,入学就读有困难,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兴隆沟、陶家园子和前赵家店建下伸点(耕读班)适龄儿童就近入学。12月,长春市文化局养鸡场两栋鸡舍廉价卖给分水小学,面积大约11亩,为学校搬迁建新校舍用,后新校址由分水大队另行安排,该地由朝鲜族建屯地。
  1965年春,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分水大队统筹安排下,校址由腰分水岭屯迁移到前分水岭屯北面,占地17600平方米,建筑砖瓦结构两栋8个教室,430平方米。解决了儿童就读和学生全日授课问题。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12月,学校被迫停课,学生回家,老师参加造反大军,串连全国各地。
  1968年12月,经兴隆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兴隆山农业中学合并到分水小学,从此分水小学附设农业中学班,为充实师资力量,决定赵世序等到学校任教员。
  “文化大革命”给教育造成了严重破坏,学校领导被夺权,贫宣队进驻学校搞“斗、批、改”,影响文化课的学习。1972年,教育工作一度转机,重新注重“双基教学”,但很快极“左”路线又恢复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政治挂帅”,批判“智育第一”,大破“师道尊严”,刮起“读书无用论”的歪风,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干扰,拨乱反正,学校工作走上正
  常发展的轨道,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取消民办教师,经培训、考试合格者转为全民教师,现有教师25人,大专学历14人,占56%,本科学历11人,占44%。先后发展党员4人,1996年,分水村投资30万元,建8个标准教室448平方米,植树800株,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电脑6台,远程教育系统也要应用起来,让我们的老师学生开阔视野,拓展能力,与时代发展同步。
  1980年以后,人民政府号召搞活经济,要求学校积极行动起业,分水小学主动联系,先后饲养鹌鹑、办标牌厂、胶垫厂,利用国家免税政策,获利用于教学经费。1984年,二道区校办工业公司表彰分水小学校为办工业、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第一节 校史沿革
  1948年3月,分水小学建校。校址为腰分水岭屯南北路东,教室3间,教师2人,2个班,34人。
  学校负责人:许超。
  校名:长春市第八区分水村初级小学校。八区即兴隆山。
  1953年,分水村初级小学晋升为高级小学校,解决了复式班上课问题。附近的安龙村初级小学毕业生来我校读高小。学校工作步入正轨,各科课程齐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体活动也很活跃。学校工作由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区划后校名:长春市第七区分水村小学校。
  1957年,长春市成立郊区,小学随之归属,校名称为:长春市郊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1958年9月,郊区成立人民公社。校名为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1964年7月,由于分水小学学区过大,小学生入学有困难,为解决农民子女入学困难问题,根据郊区教育局的指示,在工农大队的兴隆沟屯,兴华大队的陶家园子和分水大队的前赵家店建下伸点(耕读班),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1965年春,在郊区教育局,兴隆山公社和分水大队的统筹安排下,决定小学校易址,选定前分水岭屯后占地17600平方米做为新校址,建砖瓦结构教室
  两栋,8个教室,430平方米。解决了校舍紧张,人多容纳不下和半日就读状况,实现了学生全日授课。
  1966年7月,本大队赵家店耕读班三年级学生来分水小学上课。陶家园子耕读班,由于行政区划入兴华大队小学上课,工农大队的兴隆沟耕读班并入兴隆山小学就读。缩小了分水学区,减轻了压力,缓解了人多拥挤,教师不足的矛盾。
  12月,因受全国性“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学被迫停课,学生回家。1967年8月,学校响应党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小学实现全面复课,为解决教科书问题,教师自己动手选编语文教材,刻版油印成册发给学生。9月,师生们自己动手种地收获高粱2000多斤,交给国家。
  1969年12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指示,王铎和张忠恒两同志走“五七”道路,下放生产队劳动。协助生产队抓“斗、批、改”和“抓革命、促生产”工作。
  1976年8月23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求部分教师下队对流劳动,为期一年。校长李绍刚带队,宏凤春、刘秀珍三同志到分水大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同时生产队又派赵德江、李桂杰、解桂君进校任课。
  1977年8月,为解决贫下中农子女升初中难的问题和初中不出大队的精神,经郊区教育局批准,分水小学附设初中班,教师由社员中选拔录用。由于教室拥挤,小学又出现了二部制上课。
  1979年2月,长春市行政区划,分水村由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划归郊区英俊人民公社所辖,分水小学随之归属,校名更为:长春市郊区英俊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10月,郊区教育局拨款2万元建筑5个教室,280平方米。由分水大队负责基建包干。
  1983年2月,长春市行政区划,郊区英俊乡划规长春市二道河子区,校名更为: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分水小学校。
  1988年10月,英俊乡出资和分水村拨款5000元为分水小学修筑围墙1600延米。
  1990年9月8日,分水小学召开“重视教育开明贤达,支持教育仁人志士”教师节庆祝大会,郊区兴隆山砖瓦厂,长春市二道河子区英俊砖瓦厂和长
  春市示范奶牛场以及长春市城郊英俊变电所单位为庆祝教师活动捐款900元。
  多年来,三级教育,两级管理,分水村为小学的建筑注入了大量资金,为改善教学条件建校舍累计50万元。
  1996年6月,分水村投资30万元新翻建8个教室,448平方米。全部安装暖气。
  2003年8月,二道区英俊乡的分水村由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隶兴隆山镇人民政府。校名改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第二节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
  入学前的儿童早期教育始于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前受各种思想制约,还没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农村,当时经济相对落后,重视教育程度远不如市区,光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但是十分缺乏得力举措,儿童教育是一种自然,十分不注重辅助教育的可操作性,既没有幼儿园,又没有托儿所,儿童教育几乎空白,更谈不上入学前的幼师教育。
  1981年以后,政府把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和少年工作,作为妇女工作的重点。农村各自然屯出现了私人办的托儿所,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把孩子送托,同时也方便了青年家长走向社会从事各项活动。
  分水小学举办了学龄前儿童班。
  1987年,国务院69号文件指出把幼儿教育工作由妇联转给教育部门负责。1988年吉林省教委《关于改革和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贯彻党的幼教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园、所长和幼师考核制度,组织培训,努力提高幼教水平和改善办园条件,调整不具备条件的园所,使幼教事业出现了新局面。截止2008年,分水小学幼儿班2个,个人承办幼儿园、托儿所6个。
  二、在校教育
  (一)1948年3月始建校,开始学生34人,到1952年,学生已达125人,1~4年级的初小教育。
  [=此处为表格(课程设置安排表 单位:课时)=]
  (二)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高级小学,学生逐渐增多,设1~6年级到1955年已达学生200多人,学区扩大4个村,教学步入正轨,管理越来越规范,学科有所增加。在教学中采用“五分制记分法”。
  [=此处为表格(课程设置安排表 单位:课时)=]
  (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秩序被打乱,至1972年,小学毕业,实质是虚度。直至1979年才恢复正常的教学。1981年按吉林省小学课程设置进行教学,由六年制改五年制,在教学中采用100分制和附加分计入总成绩。
  [=此处为表格(课程设置安排表 单位:课时)=]
  (四)1983年以后,小学教育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逐步的增加了法制、心理健康等地方性教育,由于分水村小学地处城郊,教学条件受到限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崛起,并未投入到实际教学中,虽属市区,但前进步伐相对缓慢。微机课程并没有增设。只是将一、二年级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改为品德与社会。2003年增设了1~6年级2节的英语教学,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步入了现代化教学轨道。
  [=此处为表格(课程设置安排表)=]
  第三节 师资队伍建设
  一、历任校长
  第1任:
  许超:1948年3月。
  教师2人,学生34人。
  校址:分水村腰分岭屯路东。
  校名:长春市第八区(兴隆山)分水村初级小学校。
  第2任:
  王凤臣:1950~1952年。
  教师2人,1~4年级学生125人。
  校址:分水村腰分水岭屯路东。
  校名:长春市第八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第3任:
  王作卿:1952~1955年。
  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高级小学。
  校址:分水村腰分水岭路东。
  校名:长春市第七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第4任:
  许国治:1955~1964年3月
  1955~1957年,1~6年级6个班学生220人。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分水村小学校。
  1958年9月~1962年8月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1~6年级8个班,360人。教师14人。
  1963年10月~1964年3月,1~6年级10个班,教师16人,学生450人。
  第5任:
  胡宪芳:1964年3月~1966年3月
  教师16人,10个班,462名学生。
  校址:1965年10月新校建成,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第6任:
  陈长江:1966年3月~1970年2月
  教师16人,1~6年级10个班,学生440人。
  校址: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第7任:
  张喜富:1970年3月~1974年8月
  教师17人,1~6年级10个班,学生451人。
  校址: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大队小学校。
  第8任:
  李绍刚:1974年8月14日~1978年9月
  教师17人,1~6年级10个班,学生430人。
  校址:前分水岭屯北
  校名:长春市郊区兴隆山人民公社分水学校。
  第9任:
  张双义:1978年10月~1997年
  教师20人,1~6年级8个班,学生392人。
  校名:长春市郊区英俊人民公社分水小学。
  第10任:
  李劫夫:1997年~2000年12月
  教师22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431人,其中男197人,女234人。
  校名: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分水小学
  第11任:
  王翠平:2001年~2002年8月
  教师23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399人,男178人,女221人。
  校名: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分水小学。
  第12任:
  杨武:2002年9月~2003年8月
  教师24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380人,男186人,女194人。
  校名: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分水小学。
  第13任:
  张文仙:2003年9月~2005年2月
  教师24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438人。男226人,女212人。
  校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第14任:
  李占宽:2005年3月~2006年2月
  教师25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414人。男211人,女203人。
  校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第15任:
  孙宪臣:2006年3月~2008年9月
  教师25人,1~6年级12个班,学生385人。男204人,女181人。
  校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分水小学。
  以上未标明校址,均为前分水岭屯北。
  二、教导主任:
  李万林:1956年~1658年12月
  解万富:1959年~1962年3月
  王铎:1962年4月~1968年3月
  张双义:1968年4月~1979年4月
  王树岚:1979年5月21日~1980年5月
  陈凤珠:1980年6月~1983年2月28日
  李振江:1983年2月28日~1986年8月17日。后任开封学校校长。
  许世昌:1986年8月16~1988年2月24日。后任杨家小学校长。
  宏凤春、刘凤春:1988年3月9日~1991年
  王振山:1991年8月19日~1997年2月
  王玉凤:1997年3月~1999年2月
  赵景连:1999年3月~2000年2月(副校长兼)
  孙立文:2002年~2009年6月
  三、教 师
  分水小学队伍的构成,一是来源上级教育部门的公派,二是代课教师。“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教育出现空档和青黄不接,教师队伍严重缺编,分水小学也不例外,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先是民办教师,经考核和考试后择优录用,
  聘用代课教师,和社员一样挣工分,年终由大队从集体积累中进行分配,分水小学先后有代课教师6人。
  一、为了提高民办教师的业务能力,先到进修学校培养,毕业后,再加入教师队伍。1990年以后,国家将民办教师转为全民教师,安排他们寒暑假上学进修,然后经考试合格,分期分批,先后有8名民办教师转变身份,成为全民教师,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二、为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大多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大练功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1987年以前,学校教导主任以上干部由区教育局任命。村办小学归英俊乡管理后,干部由乡党委任命。1988年,为择优选任校级领导,由教办组织通过自我申报,民主推荐,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最后由党委聘任方式产生校级领导。
  四、1996年以前,小学的党员教师参加联合党支部活动。1997年2月分水小学成立党支部,书记为张双义,党员6人,为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力,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四节 校舍建设
  1948年3月始建校,3间草房,土坯结构。条件十分简陋,没有采暖设备,冬季寒假后自己动手携带燃料取暖,烟大呛人,冻手写字哆嗦,位址在腰分水岭屯路东。
  1953年,初级小学晋升高级小学,分水学区扩大,除分水本村外,安龙村、兴隆沟、兴华的小常家店、陶家窝铺的初小毕业生到分水小学读高级小学生员增多,设1~6年级,招收学生220人。新建草房6间。土坯木架结构,房顶苫草,手托课本,坐矮条木凳,条件仍然简陋,没有取暖设备,冬春上课冻手、腿。一直延续到1964年。
  1965年,生员达到462人,1~6年10个班,原校舍拥护,复式班上课也容纳不下。起初计划在今朝鲜族屯北侧做校址,廉价买下长春市养鸡场鸡舍建
  校,由于地势低洼,雨季积水不撤、操场难以解决,分水大队决定易地择址,选前分水岭屯北侧高岗平地做为校址,当年由郊区教育局和分水大队共同投资在北侧面南东西走向建砖瓦结构四不露教室两栋,8个教室,430平方米,总占地17600平方米,解决了全日制授课问题。采暖引柴由学生拔豆茬解决或由学生自备木柈。
  1979年10月,由郊区教育局拨款2万元,分水大队负责基建包干,在操场南侧新建5个教室,280平方米,结构为砖瓦,四不露样式,室内铺设红砖,铁炉取暖。
  1996年,由分水村投资30万元,拆除1965年建旧房,扩大面积建砖混结构标准教师8个,448平方米,平顶预制板盖,全部安装大60暖气片,增建锅炉房。
  2004年,划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在南侧教室北增建教研室300平方米,粉刷墙,室内铺瓷方砖地面。因此,操场减少面积。
  2008年,分水小学位于分水村中部,村南北路中段,南距吉长北线1.5公里,北为腰分水岭屯,南紧靠前分水岭屯,路两侧为蔬菜生产塑料大棚群,偏南为朝鲜族屯。
  占地面积176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植树800株,花池200平方米,草本花20余种。
  建筑面积2249平方米,其中教室1819平方米。
  [=此处为插图=]
  现有电脑6台,自动号码电话1部。
  第五节 1998~2009年在籍学生
  [=此处为表格(1998年~2009年在籍学生一览表)=]
  [=此处为表格页:(续表注:各表合计人数止于每年的8月份。只2009年止于5月份。)=]
  [=此处为表格页:(续表)=]
  [=此处为表格页:(续表)=]
  [=此处为表格页:(续表)=]
  [=此处为表格页:(续表)=]
  第六节 文体活动及荣誉
  一、文体活动
  文艺体育活动是学生的重要课程,良好的智育和健康的体魄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各学年在课时安排上都设音乐、体育课程,学习声乐知识,室外体育课演习立正、稍息,正步走,军体演习,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秋季两次运动会,田径、铅球、跳远等适合学生运动项目,一应俱全。
  每年秋季,派出代表队参加郊区,二道河子区举办的小学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
  1972年8月,解国文在郊区举办的运动会上打破了一万米长跑记录。
  1983年6月9日,女子组获二道河子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小组第一名。
  1986年5月21日,朱立新在二道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铅球破小男组记录。
  二、荣 誉
  分水小学建校60年以来,从小到大,两易校址,最多生员500多人,幅员4个村的学区,培养了数已千计的人才,一代又一代教师默默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他(她)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心血贡献给下一代,精心浇注祖国的花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他(她)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人民的赞扬,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予以表彰嘉奖,有的晋级提干走上领导岗位。
  1972年12月19日,张双义被长春市郊区革命委员会评为优秀教师。
  1980年3月,王树岚被郊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6月,分水小学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1982年1月15日,张双义,宏凤春被长春市郊区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
  1983年,宏凤春被评为二道区优秀班主任。薛淑春、刘长春、刘秀珍被评为优秀教师。
  1984年3月,分水小学校被二道区人民政府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1988年1月23日,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在“晨光杯”竞赛活动中,被共青团二道区委评为先进单位。
  1988年11月27日,陈国彦在吉林省团校第五期少先队工作,理论研讨班,发表的《拜金主义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获优秀论文奖。设计的《我们制定树木管理法》活动方案,代表吉林省青年发表在妇女儿童出版社《少先队活动集锦》一书中。
  1989年1月3日,分水小学大队辅导员陈国彦同志获1988年度长春市少先队“新星在运动”活动辅导艺术奖。
  11月25日,二道区小学3~5年级语文、数学尖子生竞赛:分水小学王海波(5年1班)获五年语文全区第一名。杨丽娜(4年1班)获四年语文全区第一名。
  12月,分水小学绿化工作,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同月,分水小学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被二道河子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书共二十二章,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区划与建置、党政机构、农业、村办企事业单位及驻村单位、分水小学、前分水岭屯、腰分水岭屯、朝鲜族屯、人物、礼仪、习俗、谚语、歇后语、方言、民间传说、百岁寿星、长寿老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分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