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厂投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9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厂投资
分类号: F425
页数: 10
页码: 159-16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6年~1988年长春地区的纺织工业建厂投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基本建设 建厂投资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地区的纺织工业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设特点是小型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少;建厂投资少,多数企业是在旧厂址上扩大生产能力改建的,少数企业是利用原设备移地扩建来扩大生产能力改建的,且建设时间也不集中。
  一、棉纺织业
  1967年以前,长春地区棉纺织工业配套不合理,长期以来“有织无纺”,全地区的棉织厂家每年约需3000吨棉纱从外省购入。几家单织厂是1956~1960年的5年时间里,通过合并、组合等社会主义改造,由200多家私营小厂和手工业户逐渐合为4家公私合营企业的。恒利棉织厂由25家合并,后改建成长春市绒织厂,1956年投资10.4万元建厂,占地面积3187平方米,当时有110台织布机及辅助设备。1956年1月18日试生产,当年生产棉布192.1万米,工业总产值201.4万元。长春市棉织厂是先后由108家私营小厂和手工业户合并建成的(先是合并为东泰、四海两大家,后这两家又合并为长春市棉织厂),建厂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57万元,设备246台织布机,占地面积9454平方米,建筑面积4324平方米。长春市卫生材料厂建厂初期是利用二道河子区弹棉社和军属麻袋厂两处厂址,由国家投资252万元,建成一个生产脱脂棉和卫生纱布的地方国营企业,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959年建成投产,当年生产卫生纱布500万米、脱脂棉41.5吨,总产值360万元。1958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又将协力棉织厂和益发合棉织厂合并,改建为长春市色织布总厂,当时有两处厂址,总占地面积1060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095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6.4万元。
  针对长春地区长期“有织无纺”的现实,加之吉林省纺织工业实力在全国也实属薄弱的状况,1957年,国家纺织工业部曾计划在长春市建设一个拥有30万锭纺织能力、从纺织到印染配套的联合纺织工业基地。1958年,国家纺织工业部确定长春纺织厂为国家限额以上建设项目,初定设计为10万纱锭、1080台布机的半全能纺织厂。根据这一设计,当时选择厂址在长春市西北郊小房身至火烧里一带,并于1958年5月正式成立长春棉纺织厂筹备处,开始筹建。同年11月7日破土动工,修建了6栋平房作为办公室和仓库。正当准备越冬后大干时,由于受国家压缩基金的影响,遵照中央关于调整1959年主要物资分配和基本建设的紧急指示,决定长纺项目下马缓建。
  1960年2月,吉林省经济计划委员会决定续建长春纺织厂,但鉴于城市规划和轻重工业分布等原因,建议更改建厂位置。经纺织工业部批复后,新厂址定在义新大街(现在的春城大街)东侧、距市中心解放广场西北侧约2公里处的上虎石沟(即现厂址,当时属于城西公社的农田)。1960年4月12日,长春棉纺织厂筹备处正式迁来,并同时破土动工。自此,长纺建厂第二次动工开始。1961年11月4日,长纺再次停工缓建;1962年7月正式下马停建,一停就是3年。
  1965年7月,纺织工业部以(65)纺计字第3517号文件批复了《长纺设计任务书》,同意在原停建工程基础上进行续建,并再次更改设计方案。同年11月9日,纺织工业部以[65]纺建第6470号文件批复了《长纺缓建工程扩初设计》,正式批复长纺续建。续建规模为80400枚纱锭、1120台布机;产品方案为平均纱支22英支;建筑总面积为95000平方米,其中:生产区55000平方米、生活区为4万平方米;续建总投资概算为2120万元,加上续建前已投资356.2万元,全部建设总投资为2476.2万元。总体布置:办公室面积为1265平方米,生产厂房建筑占地面积为43113.5平方米,厂区用地总面积为12.6公顷,比原设计16公顷少占用3.4公顷,建筑系数由原来的34%提高到43%,厂区缩小后结构紧凑,适应了当时压缩基建用地的形势。生产区建筑总面积为55000平方米,其中主厂房42176平方米,占地面积40329平方米。
  长春纺织厂建厂建筑施工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0年4月到1961年11月下马停建,共用投资金额356.2万元,耗用钢材1176吨、水泥4470吨、木材3359立方米,完成了厂外大食堂2200平方米和主厂房41997.13平方米的全部基础和框架,东附房1481平方米、西附房1641平方米的1144平方米的基础和清花地下室2383平方米。并生产出主厂房钢砼预制构件75%,吊装上60%。从整体上看,主厂房全部基建工程完成了50%,为1965年续建时打下了一定基础。
  第二阶段是1965年8月到1966年末,共计完成了生产厂房42223平方米,生产辅助建筑10387.52平方米,生活区建筑14423.11平方米,加之以前已完工的2200平方米大食堂,共计完成建筑施工面积约69253平方米。
  1966年8月,当主厂房土建工程全部竣工时开始安装设备,到1967年5月末,全厂纺织主机全部安装完毕,共计安装主机设备1930台(套)。同时,水、电、汽公用工程设施及空调、除尘等环卫设施也在1967年末相继完成。这些工程量为:铺设地下电缆线2110延长米,安装变压器7台,建造蓄水池300立方米,铺设供水管道2500延长米,铺设下水管道8000延长米,铺设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供热总面积7.8万平方米,安装锅炉4台,建立除尘室5间、空调室13间,安装供风道32条,每条长132米,全厂共安装134台轴流风机和200多台水泵。从续建破土动工到1967年试生产,共支出建厂投资2205万元。
  长春纺织厂从1958年计划建厂到1967年正式投入生产,前后历时10年。先后经过2次厂址选择,多次停建、缓建和4次较大的变更设计方案,结果使工期拖得太长,工程多次返工,加之停工期间的保养维护,造成了大量财力和物力的浪费,所以在续建后,不得不压缩生活建筑来节约资金。长纺建厂前后的10年,总共用去建设投资2487万元,比1965年11月纺织部批复的扩初设计投资总概算2476.2万元,仅超支10.8万元。
  二、毛纺织业
  生产粗毛制品(毛毯)的长春市毛纺织厂是在3家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经过几次投资改造,特别是在南岭扩建新厂,使市毛纺厂由过去只能生产棉毯成为一个能生产人造毛、混纺毛和纯毛3种产品、多种花色的中型粗纺毛织专业厂。
  从1979年开始毛纺厂在南岭新厂址建设新厂,着手扩建粗毛纺锭生产能力,并将原来生产棉毯改为生产人造毛毯和粘毛混纺毯。到1980年搬迁投产,共用投资462万元。1981年建立精梳生产线,将产品扩大到化纤毯、睛纶毛毯和粗纺呢等产品,化费投资194万元。两次投资扩建后,转入固定资产561万元。到1981年末,全厂占地面积38618平方米,建筑新厂房面积6440平方米,建筑倒班宿舍面积965平方米,建筑职工休息室200平方米,建筑工厂新围墙800多延长米,并首次建成职工宿舍楼13000平方米。
  生产精纺呢绒的长春市第一毛纺织厂的前身是石油化工实验厂。1971年10月,企业厂址选择在市区郊外(小南),占地面积很大,为此后发展和扩建留有充分余地。初建时,计划建一个拥有石油裂解、分离乙二醇、氯碱、聚氯乙烯、丙烯晴等6个生产车间的化工厂,计划投资993万元,年产各类化工产品产值达1300万元。1973~1978年的6年时间里,企业先后累计投资达1221.9万元,才使化工厂粗具规模,工厂占地22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51平方米。但由于燃料紧张和设计时缺乏整体规划,这些项目迟迟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有的项目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未生产,企业十分不景气。1980年末,市政府根据石油化工厂的地理条件和为加快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决定在保留树脂生产的同时,转产精梳毛纺织产品。
  1981年8月4日,吉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批准了石油化工实验厂的《转产计划任务书》,决定在长春市建设一个规模为4800锭的精纺毛纺织染整全能企业,年生产精纺毛织物120万米。计划投资1851万米,建筑面积48090平方米,其中利用原有建筑13204平方米,续建工程3631平方米,改建工程5325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5930平方米,工程期限为3年,由辽宁省纺织工业规划设计院承担扩初设计。设计新增设备612台,其中纺织专业设备279台,通用工程设备236台,自制设备97台。
  1981年11月30日,吉林省建设委员会批准了扩初设计,1982年3月25日省建筑一公司三处进入工地,开始破土动工。1982年完成投资额639万元,新建纺织车间9300平方米,一些改建工程和续建工程开始打地面、抹灰,设备基础和地面垫层完成50%以上,并安装了两台锅炉和全厂的供汽管道,倒班宿舍和职工宿舍也开始修建,总体工程完成80%左右。1983年完成投资1214万元,完成土建工程量27035平方米,其中纺织和染整主厂房面积共15300平方米,辅助建筑面积2290平方米,生活区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一些公用工程、柏油马路等也相继竣工。1983年10月,在北京毛纺织厂和北京第二毛纺织厂指导下,组成两个安装组开始安装设备,仅用了50天时间就安装设备578台(其中纺专设备299台),完成设计任务的90%。
  1984年初,毛纺织生产线进入试车生产阶段,6月份,正式投料生产,第一批产品是精纺毛花达呢和毛花呢,结束了长春市不能生产精纺呢绒的历史。从1981年12月计划转产毛纺织产品到1984年6月投产,共用建厂投资1980万元,比计划投资1851万元超支了129万元。
  三、印染业
  长春印染厂的前身是长春市东兴染色厂,是1956年由4个染厂合并而成的。原厂址在南关区二道街5号,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下,产品单一,光染不印。1966年,吉林省计委为解决省内印染布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于6月6日以省计委(66)计工字278号文批准了“长春市东兴染色厂扩建设计任务书”,(计划染布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75万疋,基建设资360万元)在朝阳区开运街抚松路东北侧原水泥管厂基础上扩建,经建设局(65)建规字第790号文批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委托吉林省建筑设计院进行土建、水电、通风等项设计。
  扩建工程于1966年下半年正式开工,1969年初土建工程结束,同年12月中旬老厂停产搬迁。设备安装阶段由辽宁省熊岳印染厂协助,对老厂原有20多台卷染槽进行整修,对原有3台烘燥机经过拆装改造,完善成2台继续使用,又重新增加了SM汽体烧毛机1台、SM121立式煮布锅1台、绳状联合煮炼漂白机1套、轧染机2台、帆布轧染机1台、SM172开幅轧水烘干机1台、打码检量机4台、SM往复推机1台、拉宽机1台、预缩机1台、打包机1台和容量30吨的堆布池1个。还将单层烧毛机改装成双层烧毛机,形成了3条纯棉染整线,即:硫化染色线、士林染色线和土轧染色线。使设计生产能力由900万米增加到2000万米。到1970年底,除污水处理工程及小部分电器安装外,基本全部完工,并有50%投入生产。到1970年末,移地扩建工程竣工,全部投资471.7万元,1967年已转固定资产13.84万元,1970年末转固定资产397.77万元,核销职工培训费1.71万元、堪测费1.23万元。在建工程费:污水处理50.3万元、备件5万元、电气材料1.9万元。1970年计划投资35万元,实际完成61.8万元,动用了上年的内部资金。
  四、针织复制业
  1957年以前,长春市的针织复制业只能生产几种简单的棉针织品,如袜子、线手套和青年衫等。1955年长春市成立针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时,是由几十个家庭织袜厂合并的,设备简陋,资金很少。1958年,在此基础上筹建地方国营长春市棉针织厂。经过合并和投资改造,1959年正式建成。但当时厂房分散,基本建设没有形成规模,各分散厂家的生产由生产组统一规划,加工过程由各自独立的几个生产车间自行管理,因而当时针织厂仍处在原始管理阶段,属于松散性联合。1962年10月,长春市轻工业局决定将长春市棉针织厂由南关区迁到和平大路龙川路(即现厂址),以便于生产车间集中统一形成大生产规模,便于管理。
  长春市针织厂搬迁时利用了1958年长春纺织厂首次建厂选址时修建的混合式仓库作为厂房。这是一栋高6米、两跨距各15米的砖木混合式结构的建筑,总面积3600平方米。长春市针织厂将此建筑分为3个车间,另外稍加改建、扩建,所以建厂投资较少。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受资金影响,不仅基建几乎没投资,人员还相对精简,机器设备仅仅是更新了18台棉毛车,当年生产出2.84万件棉毛衫。
  长春市第二针织厂位于长春市宽城区青龙路27号。1954年前是长春市针织生产合作社的一个生产袜子的车间,1959年后隶属于长春市棉针织厂管理,仍是一个独立袜子车间。1975年后分出来独立经营,成为长春市第二针织厂。当时共有袜机247台、弹机2台,设计年生产能力为产袜500万双、弹力丝150吨。工厂占地面积17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6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9964平方米。由于是从第一针织厂分离出来的,当时没用建厂投资。
  长春市毛巾厂是1954年由几家私营小厂和手工作坊合营兴建的,建厂初期地址在宽城区东安屯。当时厂房仅800平方米,十分破旧矮小,后几经维修扩大,到1966年时接近2000平方米,仍不能满足生产和发展的需要。1974年,市有关部门决定在朝阳区红旗街重新建设长春市毛巾厂。1974~1976年两年时间里,共建成了织造车间2512平方米、漂染车间1347平方米、整理车间674平方米、公用工程辅房910平方米、其他附房2304平方米,总计共7774平方米,加上近500平方米的家属宿舍,合计建筑8300平方米,累计投资223万元。设备为旧厂房移地安装和进行必要的填平补齐及技术改造,因而投资很少,只作技措基金使用,没有计入建厂资金。
  针织复制业的小厂还很多,大多数是70年代以后,各县和镇级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扩大待业青年就业等而兴建一些小针织厂。如农安县鞋带厂、九台县针织厂和榆树县针织厂等,其投资很少,且多由地方政府自行解决,不在计划之列。
  五、服装行业
  长春市的服装行业从1952年开始由于手工业作坊联合成立生产合作社,以后几个生产合作社又进一步合并成为服装加工厂,这些服装厂均为集体企业。属于全民企业、由国家投资建厂的只有长春市衬衫厂一家。衬衫厂前身是长春市地方国营服装厂,是由4个小服装企业合并成立的,厂址设在永春路19号,占地面积7145平方米。从1953年开始生产衬衫,当年产量10.6万件。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是长春市服装行业的出口大户,1973年国家投资50万元,在朝阳区宽平大路西南侧筹建新厂房,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1976年建筑工程竣工,新厂房是1栋4层楼房。年末,原服装革制品厂(国营服装厂1960年与长春市皮件厂合并,更名为长春市服装革制品厂)中的服装车间独立迁出,组成衬衫专业厂,企业定名为长春市衬衫厂。建厂的同时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扩大了衬衫生产能力。1977年1月企业正式搬迁,当时有职工490人,当年产量78.9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超百万元,创纯利润26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