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能力及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9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能力及水平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2
页码: 132-1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解放前至1988年长春市服装加工业生产能力及水平发展情况。
关键词: 服装工业 生产能力 长春市

内容

解放前的长春服装加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个专业厂家,从业的服装店铺多依靠加工简单的布衣、缝补和翻改旧衣来维持生计,因此生产能力低下。这些店铺的生产除用缝纫机外,码边、熨烫均靠手工,质量保证不了,所以不能承做较高档的服装。东北沦陷期间,有几家日本人开的服装店可加工西服等,但当时属于高档消费,对不能维持温饱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敢问津。且这些服装店本不属于民族工业,都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而停业。
  解放初期,长春市的服装业户有846户,设备总台数近1000余台,多数为脚踏缝纫机和数量很少的码边机,生产能力相当落后,每年加工服装20几万件,工业总产值15万元。
  1956年公私合营时,全市年产量达123万件,工业总产值379万元,到195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17万元(不包括303厂的产值)。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全市服装业年产量达389万件,比1956年增长了2倍。1988年年产量达299万件,虽比1979年下降了77%,但由于产品档次提高,产值却比1979年提高。最高年产量是1982年,达532.5万件,比1979年提高37%,是1956年的4倍。
  到1988年末,全局12家服装厂共拥有各种服装设备3251台,其中进口设备490台,包括电脑绣花机、热定型机等生产高档服装设备;还有高速平缝机523台、中速平缝机1704台、三线码边机和五线码边机411台、各式锁眼机78台、粘合机11台、扦边机26台、双针机40台等。这些设备使长春市服装工业具备了年生产600万件的生产能力。
  由于近下限期几年,各企业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包装,加之设备不断更新,除生产能力扩大外,生产水平也普遍提高,服装产品的加工质量有很大突破。解放初期,只能加工棉布便服、四兜服、中山装等几种衣物,至1988年已发展到可加工毛料服装,刺绣服装、毛皮服装、舞台服装和高档西服套装等各种档次和款式的服装。由于生产水平提高,长春市的服装能以让人信服的质量和货真价实的信誉与上海及南方各地的服装相媲美,在东北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且已能南下和走出国门。
  到1988年末,全市服装行业内销产品合格率达到99.87%,外销产品合格率达到99.73%,分别比1979年提高0.02%和0.03%。服装一等品率实际达到99.27%,比1979年提高了0.05%。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