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能力及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9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能力及水平
分类号: F429.34;F426.81
页数: 5
页码: 106-1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31年~1988年长春市针织工业生产能力及水平发展情况。
关键词: 针织工业 生产能力 长春市

内容

一、生产能力
  长春市针织工业刚刚兴起时,使用的机器是手摇织袜机,几年后出现了电动织袜机,但数量很少。1931年,织袜业进入鼎盛期,全市拥有各类织袜机千余台,但形成规模生产的小厂只有几十家,大多数是手工作坊式生产,生产能力十分低下,年仅能产袜子20余万打(250万双左右)。沦陷期间,针织工业组合最高年产袜子150万打。到1948年长春解放前,由于战乱影响,小针织厂几乎丧失殆尽,仅有30多台袜机供个人使用,年产各类袜子不足2万打(25万双左右)。
  解放后,针织工业发展较快。1950年成立松散型联营社时,织袜手工业户已达50多家。1952年全市针织业生产袜子7.6万打、手套2.2万打,工业总产值41.93万元。1953年生产袜子7.8万打、手套2.7万打,工业总产值43.20万元。以后产量逐年增加,到1958年针织厂建厂时,年产袜子26.1万打、手套17.1万打。除以上产品外,还增加了鞋带、腿带、片带和青年衫等。
  1958年棉针织厂成立时,共拥有手摇织袜机、手套机和横机450台,棉毛车4台和漂染大缸6口。为填补长春地区不能生产针织内衣和毛巾织物的空白,吉林省投资15万元,厂里自制50台木架毛巾织机,开发出一套毛巾专织生产线。1959年又增添24台棉毛车和24台台车及部分拉毛机、包缝机等设备,开发出大针织(棉毛衫裤)生产线。1961年投资20万元,从上海购进棉毛台车7台,形成了棉毛衫裤的批量生产能力。
  1962年10月,为扩大生产能力、满足长春市人民生活需要,厂址由南大街迁到和平大路龙川路。同时扩大了针织内衣生产,建成了成衣车间。1963年10月,经市轻工业局决定,针织厂停止生产手套、小带和毛巾织品,淘汰一批机器设备,成为以生产“三内衣”为主的专业针织厂。
  1975年,二针织厂独立分出,成为袜子生产专业厂。1976年,二针织厂安装12台横机,成立了弹力衫车间。1978年又安装48台横机,扩大了锦纶丝弹力衫生产线。1980年投资40万元,安装低弹机1台、高弹机2台,建成加弹车间,生产加弹丝,以供应生产锦纶丝袜。
  一针织厂1966~1981年,先后两次扩建漂染车间1500平方米,从日本、西德和罗马尼亚各引进5台纬编大圆机,建成纬编车间,开始生产空气层布、涤盖棉布等一些纬编针织面料。1981年还安装一套“O”式染布罐,扩大了染整车间的生产能力。
  毛巾厂从1957年合并成立福利纺织厂开始,到1976年以前,受厂房限制,生产能力增长很慢,到1971年时仅有毛巾织机44台。1974年开始在红旗街建设新厂址,到1976年竣工,共投资133万元,建成了4533平方米的新厂房,安装90台自动毛巾织机及准备和染整等配套设备,生产能力比1971年扩大了2.5倍。加上生产辅助设施、公用工程、办公楼及生活福利设施,总建筑面积8245平方米,总计建厂投资222万元。1976~1988年又投资35.4万元,完善了工艺改造和配套设备,生产能力比1976年又提高了一倍。
  到1988年底,长春地区针织行业共计有企业15户,其中计划内企业有10户。在计划内企业中共有棉毛机116台、横机396台、台车40台、袜机188台、毛巾织机82台、经编机12台、纬编大圆机15台、加弹机3台。总计年生产能力为针织用纱3400吨,每年可生产“三内衣”600万件、针织化纤面料400吨、化纤衫12万件、各类袜子600万双、加弹丝300吨、各类毛巾织物500万条。
  其中:长春市第一针织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44万元,净值1021万元。总计拥有设备642台(套):其中编织设备163台,主要为Z201台车30台、Z211棉毛机38台、经编机12台、纬编机15台、缝纫设备217台、染整设备68台、其他设备194台。年生产各类棉织品折用棉纱1500吨,其中每年可生产棉毛衫裤174万件、卫生(绒布)衫裤80万件、各类单面布汗衫背心175万件。1988年实际生产棉毛衫裤78万件、卫生衫裤19万件、汗衫背心32万件、涤盖棉运动衣18万件,虽远远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但完成工业总产值180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26万元,其中纯利润19万元。
  长春市第二针织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86万元,净值583万元,拥有各种主机设备267台(套),其中袜机135台、罗纹机41台、缝头机20台、高弹机2台、低弹机1台、包缝机6台、棉毛圆机9台、横机7台、倍拈机3台、成角机8台。年生产能力为袜子550万双、化纤加弹丝330吨。1988年实际生产袜子409万双、加弹丝86吨(远远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完成工业总产值75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40万元,其中纯利润13万元。
  长春市毛巾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71万元,净值273万元,拥有各类主机设备135台,其中毛巾织机82台(75″宽幅织机36台)、准备设备18台、漂染设备32台。年生产能力为各类毛巾折合用纱400吨,年产各类毛巾织物400万条。1988年实际生产各类毛巾338万条,其中毛巾258万条、枕巾53万条、浴巾20万条、毛巾被7万条,完成工业总产值344万元,实现销售税金11万元,未获利润。
  长春市五针织厂(局属大集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9万元,净值76万元,有棉毛机等设备12台,生产能力为年产棉毛衫裤30万件。1988年实际生产棉毛衫裤31万件、勾编织物4.1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181万元,实现利税21万元,其中纯利润11万元。
  二、生产水平
  长春地区针织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台车和横机是30年代的落后设备,棉毛机是50年代产品,经编机是60年代国产的第一代产品,只有纬编大圆机是“六五”期间从日本、德国等国引进的世界70年代技术装备,但还落后于80年代末世界水平。这些30~50年代的老设备虽几经改造,但生产能力还是落后的。特别是工艺的落后,它直接影响着产品品种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还影响着原料消耗及单产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由于工艺和设备陈旧,长春市的针织业总是落后于一些先进省市,生产不出高档次、高质量的新产品。所以长春地区的针织行业没有自己的名牌拳头产品,与外省市的产品竞争时,只能处于不利的地位。
  长春地区的针织复制产品多属中低档次,没有高支数精梳产品,也没有经高档整理(染整水平跟不上)而产生的高级针织品,在市场上多是大路货产品。近下限期几年化纤针织品如涤盖棉等有较大发展,但除生产服装面料外,家庭装饰用品和工业及其他方面的针织用品几乎没有,这也影响了产品竞争。由于生产水平低、工艺装备差,所以产品开发慢、新产品少、销路差,加上资金缺乏,技术改造难于实现,致使长春市的针织行业至1988年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年实际生产水平仅相当于设计生产能力的70%左右。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