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能力及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9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能力及水平
分类号: F429.34;F426.81
页数: 6
页码: 87-9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65年~1988年长春市毛纺织厂生产能力及水平发展情况。
关键词: 生产能力 毛纺织工业 长春市

内容

一、生产能力
  长春市毛纺织厂是由长春市毡毯合作社发展起来的,1965年前是长春市地毯厂的一个专门生产棉毯的车间,1965年独立核算时,当年生产棉毯14万条,完成工业产值93.2万元。当时生产能力为年产灰棉毯10万条,主要设备为梳毛机2台,起毛机1台,拈线机2台,织布机10台。1970年时生产能力提高到20万条,但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实际生产仅7万条。由于灰棉毯色泽单一、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订货量逐年减少,因而从1966年到1970年每年实际生产不足10万条,生产能力仅发挥50%。1973年后开发试制人造毛毯,1974年底已拥有年生产6万条的人造毛毯能力。这一年里,职工经过艰苦奋斗,自制2台S塔形混毛机、1台开毛机、1台拉幅机,改造了原生产棉毯的36辊起毛机,并自制1台烘干机。1975年改造2台提花织机,并更新安装了18台H213提花织机,使提花毛毯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万条,加上平素人造毛毯的生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4万条。这一年,实际生产提花人造毛毯5284条、平素人造毛毯63849条,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万元,实现利润19.1万元,结束了连续8年亏损的局面。到1978年,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0万条,其中提花毛毯生产能力提高到8万条。1980年在南岭开始扩建新厂址,1981年试车投入生产。经过移地扩建,生产用房面积达到11425平方米,增加各类设备82台,职工人数从500人增加到850人,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条,其中提花毛毯达到12万条。到1988年末,长春市毛纺织厂有粗纺毛锭2806枚,其中毛纺锭960枚,毛毡锭1846枚。各类纺织专用设备124台,其中各种织布机58台;其他辅机和通用设备129台;职工总人数1200人;年生产能力为40万条各类毛毯。1988年实际生产人造毛毯325838条,比1978年的96258条增长238%;生产混纺毯27247条;纯毛毯37140条,总计为390225条,比1978年增长3.05倍。完成工业总产值1123.8万元,比扩建前1980年增长2.67倍;实现利润61.6万元,比1980年增长2.56倍。从1981年扩建到1988年末,累计生产各类毛毯250万条,完成工业总产值6200万元。
  长春市第一毛纺织厂是由长春市石油化工实验厂转产而来的。80年代,由于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纺织工业重点发展毛纺织工业,而恰逢长春市毛纺织薄弱,精梳毛纺尚属空白。为改变落后面貌,填补空白,1982年3月,正式破土动工兴建长春市第一毛纺织厂。1983年10月,开始安装毛纺织设备,经过3个月的安装试运转,在1984年2月开始投料试生产,6月正式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精纺毛料呢绒29万米,创产值725万元。其生产能力为:拥有B583A毛精纺机12台(4800锭)、H212毛织机96台,年生产精纺呢绒120万米。1985年又从日本引进安装了一套无纺针刺地毯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平方米。到1988年,拥有毛纺生产设备53台(其中12台精纺机),毛织生产设备110台(其中毛织机96台),条染设备29台,染整设备54台,针刺设备31台(套),丙纶生产设备21台(套)。在公用工程上有12000伏变电所一座,有双10吨链条式锅炉等5台(计34吨),有6眼机井和加压泵房1处,设软水站和污水处理站各1座,职工总人数为2383人。从1984年投产到1988年,累计生产各类精纺呢绒300万米、丙纶针刺地毯212万平方米。1988年全年产量为63.4万米,比1984年试生产时增长2倍,其中全毛织物23万米,占总产量的36%;混毛纺织物41万米,比1984年混毛织物7万米增长了近5倍。
  长春市的精纺呢绒工业起步太晚,且发展缓慢,比先进的关内诸省相距甚远,比本省的洮南和吉林也有很大差距。到1988年末,仍没有达到年产120万米的设计生产能力,按生产最多的1987年年产90万米计算,仅达到生产能力的75%。
  二、生产水平
  (一)产量和质量
  1、长春市毛纺织厂建厂初期生产灰色棉毯,年生产能力为20万条,但由于不适应市场需求,年产量较低,年产最多的1966年为19.7万条,年产最少的1968年仅为4.95万条。1974年以后,企业转产人造毛毯,当年仅生产4.6万条,以后生产能力和产量逐年增加,到1980年生产达12.5万条。1981年企业移地扩建,生产能力和产品品种进一步提高,当年生产20万条。1987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年产各类毛毯40万条(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其中产品品种不断增加,除人造毛毯外,还有混纺毛毯、晴纶毯。1985年开始生产纯毛毯,到1988年生产纯毛毛毯3.7万条,填补了长春市没有自己产的纯毛毯的空白。
  2、长春市第一毛纺织厂从1984年转产后,精纺呢绒产品和针刺地毯产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它们不仅填补了长春市的空白,还丰富了长春市纺织服装市场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单产水平逐年增加,从1985年的1.34米/台时,增加到1987年的1.5米/台时。
  从上述各表可以看出,产品质量在稳定提高。从1985年后,各企业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产品质量被广泛重视,特别是1987年以后,由于全面质量管理试行创奖评级,各企业更加强化产品质量的管理,使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纺织工业部规定的部颁三档指标是:纯毛一等品率为92%,混纺为90%;而长春市的精纺呢绒指标在1988年勉强进入三档水平。与长春市相邻的吉林毛纺厂一等品率已达到96.7%,其水平就远远超过我们长春。
  (二)消耗
  1、粗纺毛织品(人造毛毯)
  5P提花人造毛毯单耗:1978年为2.47公斤,1988年为1.5公斤,10年内下降了0.97公斤。
  3.5P平素人造毛毯单耗:1978年为1.73公斤,1986年为1.65公斤,下降了0.08公斤。单耗下降反映了用次毛和下脚毛的能力增加,也反映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2、精纺呢绒(毛料)
  呢绒百米耗毛条:1985年为54.5公斤,1986年为43公斤,1987年为41.5公斤,1988年为38.8公斤。4年中下降了15.7公斤,说明企业管理水平逐年提高。
  (三)全员劳动生产率
  1、粗纺(市毛纺织厂)
  1978年为4910元,1980年为5566元,1988年为9540元。1988年比1978年提高94.3%。
  2、精纺(市第一毛纺织厂)
  1984年为7589元,1985年为9452元,1988年为10905元。1988年比转产初期提高43.7%。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