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89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经济效益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66年~1988年长春市棉纺织工业经济效益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纺织工业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棉纺织工业在1966年以前只有4个公私合营单织厂,即长棉、恒利、益新和卫生材料厂。当时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能力低下,产品品种十分单一,因此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很低。
  1967年长春纺织厂建成投产,使长春市的纺织工业结构趋向合理,带动了全市纺织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969~1978年的10年间,长春市的棉纺织企业发展比较迅速,一些小企业相继产生(区属大集体),但标志长春市纺织工业基本状况的企业仍然是5大家全民企业。这10年间,经济效益最好的是1974年,5家企业共完成利税2200万元,人均创利税达到2500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各棉纺织企业加强了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开发,重视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1979~1981年3年恢复性整顿中,各企业在重点整顿管理的基础上狠抓了经济效益,使产值、利税都有了一定提高。仍依局属5厂计算,1981年实现利税2605.33万元,提高了18.4%。
  1982年下半年以后,纺织品市场出现滞销,国家计划开始由全部收购变为选择收购,棉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部下滑,到1984年跌入谷底。长纺、长棉等企业微利保本,色织布厂和绒织厂出现亏损。1985年纺织品市场又转入畅销,企业经济效益开始回升。由于各企业的基础不同,因此回升速度和幅度大不相同。如长纺由于企业素质相对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利用卖方市场的有利时机重振雄风,使本企业的经济效益3年迈了3大步。1986年创利税1560万元,1987年创利税1775万元,1988年创利税2011万元。而色织布厂由于包袱沉重,资产负债率过高,回升得十分艰难,到1987年才勉强走出亏损,但仍无利可图。而一些大集体企业,由于抓住机遇却成了百万盈利大户。如长春市软装饰材料厂,由于引进了一套荷兰产的层压布生产线,在1988年创利税276万元,人均创利税5565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