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89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产品
分类号: F426.81;TS116
页数: 5
页码: 31-3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4年~1988年长春市棉纺织企业的品种、数量发展情况。
关键词: 纺织产品 纺织工业 长春市

内容

一、产品结构
  1983年以前执行计划经济,棉纺织企业的品种、数量均由国家计划安排,生产出来的纱、布全部由国家包销。1984年以后企业有了自主权,同时执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政策,产品是国家选择收购,大部分产品需由企业自找出路。1985~1988年,企业逐步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除主要产品由国家主管部门下达指令性计划外,大部分产品的品种、数量、销售均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及本单位实际自行安排,独立经营。
  由于国家政策的决定,在1984年以前,企业的生产是“长计划、少品种、大批量”的模式,生产出的产品比较单一。1984年以后,由于国家计划变全部收购为选择收购,特别是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后,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开始改变。各企业在1984年以后都加强了产品开发的管理,或单独成立新产品开发机构(如长纺),或在技术科、生产科内增加新产品开发的专职人员(其他单织厂),相应地确立起设计、试制等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开发新产品工作均依据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工艺设计(或学习借鉴别厂成熟经验)、试制、检验、加工、鉴定的程序进行。试制成功并在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安排批量投产。因此在生产上转变为“短安排、多品种、小批量”的灵活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求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长春棉纺织工业,1956~1966年只有几家单织厂生产棉织品,以纯棉平纹织物为主,如粗平布、面袋子布、帆布、豆腐包等。这时也有产品开发,如恒利棉织厂在1960年试生产灯芯绒,长春市棉织厂生产股线产品——鞋用小帆布,益新棉织厂开始生产出格、条形床单布等。1967年后长纺建成投产,开始生产6s到42s的纯棉纱,布匹除以上织物外,增加了单面卡叽、华达呢等半线和全线织物。
  1970年以后,涤棉产品(当时俗称“的确良”)走俏市场,长纺、长棉和色织布厂也开始向涤棉、粘棉、三合一混纺产品上发展。这时的产品增加了府绸、混纺凡立丁、块八的确良等当时市场走俏的产品。这些产品适应了当时的市场,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企业抓生产的劲头足了,产品不仅内销,还打开了国际市场。1979年绒织厂的中条灯芯绒首次出口,1980年长纺生产的纱布也开始出口。当时的产品开发主要围绕在外商需要和兼顾内销上,品种变化频繁,产品更替较快。到1985年以前,棉纱品种向系列化生产发展,纱的品种有6支到45支的16种支数、6种不同原料和工艺的50多个品种;棉布的品种有平布、细布、纱卡、卡叽、府绸、华达呢、平纹呢、帆布、灯芯绒、平绒、床单布等不同成分和工艺的织物100多个品种,创造出很好的经济效益。仅1985年,长春纺织系统新产品产值2903万元,占全系统总产值的12%;实现利润354万元,占全系统总利润的44%;上缴税金288万元。1985年向省、市申报优秀新产品11项,其中4项被市经委评为一等奖,6项评为二等奖,2项评为三等奖。
  1986年,国家进一步扩大改革开发,急需积累大量外汇。因此,国务院向纺织工业提出新时期的“战略转移”号召,号召纺织工业将重点转移到国际市场方面,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由于政府号召和支持出口,并给予方便和优惠,面对出口市场的广阔前景,各企业都不失时机地开发出口产品,使其花色更多,档次更高,以增加出口产品的高附加值。特别经过精加工、深加工之后出口,成为各企业的广泛共识。1987~1988年两年中,纺织工业局将纺织、印染和服装等企业配套联系起来,进行了一条龙配套改造,创造出更多的产品销往当时国际大市场。为满足市场需要,一些企业除继续生产拳头产品外,还相继开发出涤棉稀密条、巴里纱、毛西服呢、色织中厚格呢、涤棉灯芯绒、涤粘中长西服呢、特细灯芯绒、印花灯芯绒、30支人棉绸和卡波呢等新产品。
  从1956年到1988年,长春市棉纺织系统生产的棉纱品种有60多个,棉布品种有200多个,比1956年以前的不足10种产品增加了20多倍。在质量上、花色上和产品规格上都有很大提高,基本达到了产品结构多样化,在这些新产品中涌现出一些部级、省级优质产品,成为企业新的拳头产品。
  二、名优产品
  1982年以前,长春市棉纺织企业由于企业相对素质低,管理水平差,没有一种产品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以后,各企业开始抓产品创优工作,特别是厂长负责制贯彻执行后,各企业都强化了产品创优工作,使名牌产品不断涌现。1984年以后,在市场经济开始逐渐取代计划经济的前提下,特别是在1985年后纺织产品市场十分活跃,纺织企业经济效益看好的前提下,各企业都拿出一些资金加快产品创优和新优产品开发工作,使优质产品不断增加,优秀新产品不断涌现。到1988年止,全市棉纺织企业莸得国家级优质产品2个、部级优质产品2个、省级优质产品10个。
  名优产品简介:
  1.参花牌J32SK纯棉筒子纱是长春纺织厂的传统产品。该产品经精细加工、电子清纱器清切后成筒。产品的特点是条干均匀、强力高、棉结杂质少、断头少、拈度均匀,外观白净、光洁、均匀。该产品自出口以后,在香港市场很抢手,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四大名牌”产品之一,享有免样订货的信誉,深受用户的欢迎。该产品曾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
  2.参花牌JT/C45×45涤棉细布是长春纺织厂的传统产品之一。该产品从1980年设计投产以后,一直在国内市场畅销不衰,还通过漂白、印染后出口,或加工成衬衫出口,同样深受外国客商的欢迎。该产品布面结粒极小,条干均匀、平滑、疵点少、手感细腻,外观细洁,质量长期稳定。该产品适用于各种漂白、印花、加染或加工成服装面料及装饰用布,深受用户青睐。该产品曾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
  3.5207和5105帆布是长春市棉织厂的长线产品,在70年代就开始设计生产,供应市橡胶八厂生产胶鞋。该两项产品分别用21支纱合股后,采用高密度交织生产。该两项产品外观平滑、条干均匀、手感挺括、棉结粒数极少,质量长期稳定。除供应本市外还销往东三省和关内,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5207小帆布手感细腻、外观细洁,是优良的鞋里用布。5105小帆布挺括结实、外观质密均匀,是鞋面用布的佳品。该两种产品双双获得吉林省优质产品称号。
  三、出口产品
  长春地区棉纺织产品直接出口厂家是长纺、长棉、绒织厂卫生材料厂和色织布厂等5家全民企业,其中长纺出口量较大,是长春市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也是吉林省出口创汇大户之一。
  1980年以后长纺的产品开始出口。首次出口棉纱306吨、棉布50万米,出口产值739万元。1981年出口棉纱361.4吨、棉布520万米,出口产值1462万元。以后出口的品种和数量逐年上升,棉纱的主要品种有丁20s/2、A40s、A30s、J32sK、B12s、B16s和24s等7个品种;棉布的主要品种有JT/C45s×45s涤棉细布、跳鲤牌30×36纯棉细布、大鹏牌20×20宽幅平布等。每年出口产量和产值约占当年产量和产值30%左右。1986年响应国务院扩大出口创汇号召后,出口比例加大。如1987年出口产值5235万元,占全年总产值的47.4%,1988年出口产值4280万元,占全年总产值的44.5%。到1987年已累计出口棉纱92456件(折合16775吨),出口棉布3498万米(间接出口不计算在内),累计创汇4800万美元。这些产品从香港市场转口到欧洲、美国、日本和苏联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春市绒织厂生产的宽条灯芯绒从1979年打入国际市场,但批量很少。1981年以后,细条灯芯绒、特细灯芯绒等产口也相继出口,出口量开始加大。1985年后,出口产品产值几乎等于年产值的一半以上。到1987年,已累计出口各种灯芯绒1113万米、平绒23万米,出口创汇约500万美元。
  长春市棉织厂、长春市卫生材料厂和长春市色织布总厂产品也断继出口,但数量较少。其中长棉出口产品以帆布为主,出口产值约占年产值的15%左右。而色织布厂出口多为间接出口,数量也较少。卫生材料厂出口产品多为脱脂纱布,数量也较少。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

相关专题

参花牌JT/C45×...
相关专题
5207和5105帆...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