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鞋帽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83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鞋帽工业
分类号: F426.8
页数: 3
页码: 56-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1988年长春市二轻鞋帽工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鞋帽工业 二轻工业

内容

长春的鞋帽行业出现甚早,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就已基本形成。到了1913年(民国二年),长春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国货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鞋帽行业的发展,当时鞋帽店铺达到109个,它们依靠手工操作,生产出各种皮靴、皮鞋、毡鞋、礼帽和手工编制的斗笠等,基本上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日俄进一步入侵长春,各种机制的鞋帽大批涌入,从而使长春市手工鞋帽业遭到了排挤,布鞋多被日产胶鞋所代替,一向为人民所喜用的冬季御寒良品——旧式毡鞋也被日俄工厂所制的毡疙瘩所排挤,各种手工编制的斗笠等也被机制草帽代替。广大鞋帽业的手工业者被迫失业,生活到了极端困苦的境地,致使整个鞋帽业逐渐衰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长春,建立了伪政权,鞋帽业又受到了一些刺激,基本上恢复了1913年的状况。
  1935年,伪满政府为了发展日伪的经济,制定了一些政策,统一了货币,使鞋帽行业有了一些发展。据1936年《满洲国工厂统计》记载,长春市拥有5名以上工人的手工业靴鞋工厂有12家,生产便鞋的有8家,从业人员156名。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大幅度修改了伪满时期的政策,大量侵吞劳动人民的资财,使整个东北的经济完全控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手中,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鞋帽手工业者被迫为日本帝国主义生产产品,劳动时间长,所得工资低,但为了养家糊口,迫于生计,仍不得不继续从事自己的行业。
  1940年以后,鞋帽行业的原材料发生了短缺,使得一些鞋厂相继倒闭。鞋厂逐渐减少,购买做鞋原料的人也被说成是“经济犯”,致使当时的鞋帽业出现了萧条局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鞋帽工业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到1946年,鞋帽工厂达到60多家,主要产品是皮鞋和各种帽子。但好景不长,到1948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鞋帽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事鞋帽生产的工厂一个接着一个倒闭,从业人员大量外逃谋生。
  长春解放以后,鞋帽业和其它行业一样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的、个体的鞋厂逐渐增多。1949年10月长春市制靴厂(后改为市皮鞋一厂)成立,这是鞋帽行业的第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当时有职工73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万元。1950年,职工增加到758人,为了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全年生产棉大头鞋10万双,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个体手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个体鞋厂开始多给军队加工军鞋,后来随着民需产品急剧增加,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较过去大有提高。1951年,长春市鞋帽业组建了第一个鞋帽生产合作社,同年4月又建成了靴鞋生产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建成以后,壮大了生产力量,扩大了生产规模,但由于底子空、资金少,加之领导力量不强,生产的产品虽较前期有些发展,但进步比较迟缓。
  1954年,随着合作社的建立,全市的个体鞋店减少到9户。1955年,长春市制靴厂生产的“烈马”牌猪皮鞋进入市场,销路甚好。1956年,长春市有鞋帽工厂(户)71家,职工2316人。
  1958年,部分企业升级过渡,皮鞋二厂、三厂相继转为全民企业。当时鞋帽行业所属的企业有长春市皮鞋一厂、二厂、三厂、桃源公社鞋厂(二布鞋厂的前身)、卫星鞋厂(童鞋厂的前身)、帽厂等6家,全行业有职工1900多人。1962年,鞋帽行业的职工认真开展了学习“手工业三十五条”的活动,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本行业的所属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此后,全行业生产逐年上升,新产品大量增加,童鞋、布鞋、各种帽子相继上市,网鞋和男三接头皮鞋出口苏联。到1965年,鞋帽行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好势头。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着鞋帽行业。此时,有的企业停产了,有的虽未停产但也无新的发展。到1968年,工人认识到不做工是没有出路的,所属企业相继恢复了生产。长春市皮鞋一厂在1968年的动乱年代生产出硫化鞋6000双。1971年是该厂有史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年产各种皮鞋83.7万双,工业总产值达到1139万元,实现利润101.5万元。1969年,新春制帽社、全安第三毛皮社、南关笤帚社等几家企业合并,成立了长春市制帽厂,主要产品有帽子和熟皮,第二年就创工业总产值66.8万元,实现利润0.8万元。从1968年至1975年,鞋帽行业不仅职工的人数有了增加,而且产值、利润也都有了提高。1970年全行业有职工1184人,拥有固定资产150.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03.2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而到了1975年有职工1970人,比1970年增加了786人;固定资产增加到321.1万元,比1970年提高了一倍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7万元,比1970年提高了84.5%;实现利润95.3万元,比1970年提高了1.1倍。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鞋帽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0年,全行业有职工294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44.8万元,与1975年相比翻了一番,完成工业总产值2264万元,实现利润187.5万元。在改革中,该行业注重抓了企业的转轨变型工作,把企业由单纯生产型逐步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给企业下放了权力,使其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同时还重视了人才的开发及职工的培训,多次派技术人员到外地及出国参观学习,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引进,逐个调整了企业领导班子,把懂技术、有能力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1984年,企业普遍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克服了平均主义,做到奖惩分明,妥善处理了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把工厂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1985年,鞋帽行业有职工3039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13.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370万元。
  1986年,鞋帽行业对企业实行了优化组合和集体风险抵押承包,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并开展了横向经济联合,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完成得较好,全年生产皮鞋99万双,布鞋和童鞋180万双,完成工业总产值2606万元,实现利润101.7万元。
  通过深化改革,整个鞋帽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88年末,有职工3138人,占地面积65842平方米,建筑面积35662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90.5万元,净值729.9万元,皮鞋、布鞋、童鞋的花色品种达到450多种,完成工业总产值3189.3万元,实现利润183.5万元,成为长春市二轻工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