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筑五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83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筑五金业
分类号: F426.8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8年至1988年长春市二轻工业建筑五金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行业 建筑五金业

内容

在1958年以前,长春市没有建筑五金业。那时只有几个建筑合作社,夏忙冬闲,自负盈亏,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只能修补一些工程,翻盖一些简单的房屋设施。建筑合作社附属有3个企业:制材厂、铁工厂和水泥瓦厂,但不能制造建筑工程上需要的合页、插销、元钉和螺钉等。可见,长春市的建筑五金业起步较晚,力量比较薄弱。
  1958年,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增多,对建筑五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长春市的建筑五金企业也随之诞生。开始时,只有一个公社组织的企业——新春制钉厂,设备简陋,资金短缺,共有职工20人,每月只能生产四、五吨元钉,全年产值也不过5万元左右。
  1959年,建筑五金业招收了第一批新工人,职工发展到150人。产品除元钉外,还有铆钉、菜刀、筛子、铁丝网、瓶盖、罐头盖、顶针、笊篱、秋皮钉等。并购置了一些新设备,如拔丝机、元钉机、铆钉机、秋皮钉机和剪板机等,同时,还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市汽车配件厂、沈阳铝制品厂进行一些外加工,使生产逐步得到了发展。
  1962年,建筑五金业认真开展了学习手工业35条,即《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的活动,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整,建筑五金业由原来的150多人减少到48人,企业职工人数明显下降。
  为进一步发展建筑五金业,壮大建筑五金业的力量,1965年,将八一小五金厂生产的合页调整给长春市建筑五金厂,在一无设备、二无资金、三无技术力量的困难情况下,企业发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精神,组织几名职工到哈尔滨建筑五金厂学习合页生产技术,回厂后利用仅有的3台旧冲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生产出了双袖合页、铁三角、铁丁字,1966年合页产量达到10万副。
  1966年,新发铁工业社合并到新春制钉厂,设立元钉、拔丝两个车间。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建筑五金业经历了短时间的动乱,但很快就认识到“自负盈亏”的重要性,企业不生产工人就开不出工资,生活就无保障。因此,广大干部、职工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自觉坚持生产,使企业的各项工作从倒退、徘徊逐渐转到提高发展上来,生产、效益逐年好转。
  新春制钉厂于1968年用35000元购买了厂房,新添了元钉机、拔丝机和牛头刨床等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
  1968年,建筑五金业根据木螺钉在全省还是个空白、建筑部门需用多到外省、市购买的情况,及时开发了木螺钉新产品,并于当年投入批量生产。
  1968年,建筑五金业的职工增加到250人,产品有合页、三角、丁字、元钉、木螺钉,并增加了新产品——六寸元钉,从而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1975年,建筑五金业的利润、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当年实现利润36.3万元,是1966年的6倍;流动资金增长了近5倍;固定资金增长了近4倍。
  建筑五金厂1966年有职工75人,到1976年职工人数增加到220人,是1966年的3倍;1966年完成产值28万元,1976年完成86万元,比1966年增加了2倍;人均劳动生产率1966为3733元,到1976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了4388元,比1966年提高了655元。
  1978年,建筑五金业的职工增加到493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40万元,实现利润43.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117.8万元,净值77.2万元,并开发了插销、拉手等新产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筑五金业在开展拨乱反正工作的同时,注意抓了企业的转轨变型,把企业由单纯生产型逐步变为生产经营型,把由商业包销改为企业自销,重视智力开发,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文化补课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建筑五金业在提高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波折。1980年,制钉厂与铁合金厂合并,成立了长春市制钉铁合金厂,职工由原来的197人一下增加到485人,且干部、职工认识不一,互相之间存在着埋怨情绪,思想混乱,工作不够协调,再加上产品滞销,当年就亏损26.1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集体企业不易时并时分,集体企业为集体所有,合并之后,人员,财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利少弊多,不利于生产的发展。1982年,两厂分开,各自的经济形势都有了好转。
  从1982年开始,建筑五金业开始贯彻中央(1982)2号文件精神,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1983年经过检查,所属企业整顿合格,达到了验收标准。
  1984年,企业实行了民主选举厂长,建立健全了经济责任制,产值、利润逐年递增。当年全行业共有职工64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78万元,实现利润23万元,彻底扭转了亏损的被动局面。
  1986年,建筑五金业建立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了厂、车间、班组三级核算,抓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精简了机构和人员,企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经济效益也有了较大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8万元,实现利润67.2万元,比1984年提高了2倍多。
  近几年来,建筑五金业的改革工作逐步得到深化,企业有了较大发展。至1988年,全行业共有职工646人,占地面积24527平方米,建筑面积626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63.2万元,净值231.8万元,拥有各种设备167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45.1万元,实现利润20.6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