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志编纂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820
颗粒名称: 本志编纂始末
页数: 5
页码: 500-504

内容

根据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统一安排,《长春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由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编写任务。
  市外经贸委早在1984年就指定专人,由王彦轩同志负责编写工作,曾搜集和整理了一些资料。
  1985年市外经贸委正式成立史志办公室,由李震、常玉萍两名同志组成,李震担任办公室主任。这届史志办历经一年多,对搜集资料工作做些准备。
  1987年重新调整和充实史志办人员。由郭念林、于浪波、邵泽涛、韦山、杜宁五名同志组成。郭念林负责办公室工作,并担任主笔,于浪波任副主笔。共搜集近50万字的中日文资料及一些参考资料。
  1988年3月市外经贸委重新组建史志办,并加强了领导。重新组建后的成员有:
  主任 赵士贤(委副主任兼)
  副主任 李国太(原党委副书记)
  张丕庭
  王宗毅
  主编 李国太
  副主编 张丕庭
  王宗毅
  主笔 贺连甲
  副主笔 于浪波
  成员 任永智、郭念林、刘戈
  1990年李国太同志辞去史志办职务。1992年后,郭念林和于浪波两同志又先后离开办公室。1993年史志办部分人员做如下调整:
  主任 杜万斗(党委副书记兼)
  副主任 张丕庭
  副主任 王宗毅
  主审 赵士贤
  副主审 杜万斗
  主编 贺连甲
  成员 任永智、荆革
  自1988年重新组建史志办以来,根据市史志委对修志工作的要求,一切工作基本是从头开始,比一般单位进度晚两年多。在市外经贸委的直接领导下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按修志程序做了大量工作。
  资料是编写志书的基础,一开始就把搜集资料工作做为重点来抓。而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又是涉外经济的综合部门,修志工作涉及工、交、农、商、建筑、公用等各业和科研、文教、卫生等各部门,且跨越两个世纪,纵深127年的历史。不仅长春历史上没有专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志书,有关方面的记述也极少且零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因长春市对外贸易机构成立较晚,有22年时间断线。尤其是受外经贸委体制所限,像进口、对外经援、技术引进及劳务合作等工作过去是由国家或省有关部门分管,长春市没有专门部门。这些都给搜集资料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并增大工作量。有些资料只能一个个单位去搜集。
  史志办为尽量掌握充分的资料,又做到不断线,曾集中力量,划为建国前资料和进出口贸易部分、外经部分两条战线,从一无所知开始,一点一滴地搜集和挖掘资料。除了逐年翻阅原市外贸局和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有限年分的文书档案、统计档案、财务档案等的资料外,我们大量搜集工作是走出去。曾先后到长春市档案馆和图书馆、吉林省档案馆和图书馆、吉林大学
  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省档案馆和图书馆、大连市档案馆和图书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和图书馆、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图书馆、南京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昌图县档案馆、营口市档案馆和海关等20多个馆,以及省计经委、省商业厅、省卫生厅、省供销社、市计委、市经委、市粮食局、市供销社等51省市有关部门。查阅了大量文书档案、图书和报刊。同时深入到长春市及县(区)的267个工厂及127个大专院校、科研所和医疗单位。还采访了已离休的老外贸局局长刘洁如、副局长侯凤林等有关人员。共搜集了千余万字的历史及现实方面有关的文字资料、数字资料、口碑资料和一些图片。其中外文资料40余万字,翻译约15万字。搜集资料作为一个工作阶段,共花费三年多的时间,于1991年末基本告一段落,并开始下一个工作程序。
  修志工作是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1992年上半年开始,我们用半年多的时间,进入修志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可用资料逐项核实考证,做到资料翔实有据。其次是在筛选、摘录和系统整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写出121份约10万余字的短篇专题资料和一套对外经贸方面有史以来7万余字的统计资料汇编。第三是进行篇目设计,先后两次修改,并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批准。同时根据设计的篇目,对短缺和不充分的资料,我们又进一步搜集,为入志工作加工了大量予制件和其他一切准备。
  199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根据市方志委的要求着手编写《长春市志•总志》的对外经济贸易部分。大约用了半年时间又转入编写分志,即《长春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
  从1993年后进入本志的编纂工作阶段。修志人员按着市方志委关于志书的体例、文字、数字、数量单位等一系列规范化要求认真编写。我们采取分工写稿,主编写主要章节,并由主编一只笔统稿,共同审稿的做法。在编写的过程中,发觉资料不足或可靠性不大之处,仍继续搜集和考证,把搜集资料和考证工作贯穿修志工作的始终,尽量使志书达到充实、完善、无误。同时本着文图并茂的要求,并按照志书的需要,搜集和拍照了一些照片。初稿完成后,又经过史志办全体同志逐章逐节认真讨论,并修改,先后用了一年的时间,于1993年底将初稿送审。1994年以后经过市外经贸委初审和市方志委先后两次复审和终审,并两次修改篇目和原稿,终于在1994年末定稿,最后形成约40余万字的志书。整个修志过程历经六载。
  修志的同志把修志工作当做一项光荣历史使命。在对修志工作缺乏经验,
  对许多方面知识贫乏的条件下,自觉地学习中国现代史,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学习修志工作的业务技术知识,掌握修志本领;学习对外经贸工作一些不熟知的业务知识和方针政策,弄清本志书写的内容和范围;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修志的指导思想。这些同志虽都六旬开外,年老体弱,甚至多病,但为了搞好志书,抢进度,都坚持整日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竭尽全力。在外地查阅图书档案中,有时一蹲就是一、两个月,星期天不休息。为了挖掘对外贸易产生的上限,到过的各图书馆、档案馆都查不到,又到昌图县和营口市的档案馆和对外经济贸易局,最后从营口海关的英文档案资料中查到营口开港后记述宽城子(长春原名)一些有关进出口商品及当时长春进出口商品在营口港重要位置等珍贵资料。为掌握建国前进出口商品数字,因没有现成资料,便从各地图书馆和档案馆,一本一本地找出从1907年直至1938年共21年“满铁”运输统计年报,从中查到了有关长春火车站发往大连、丹东、营口三港的出口商品数量及由三港到著长春站的进口物资。为了查找建国后因机构断档,22年断线的出口商品数字资料,我们逐个翻遍省外经贸委所属各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历年文书档案,从中查出长春地区统计数字。使长春市的出口商品收购额从1953年开始到1988年有了连续性。为了查找建国后外经方面的资料,修志人员走遍全地区近400个有关企业、科研和医疗单位及大专院校。不论是风雨天,还是严寒酷暑,坚持下点下乡,直到把资料拿到手。而且索取一个单位的一份资料一般要去两三次,最多的达六、七次。有些重要资料是通过亲属、老同志、老朋友关系提供线索、提供方便或直接帮助取得的。为了赶进度,在整理短篇资料和编写志书的过程中有的同志还占用大量业余时间,有时直至深夜。
  本志的付梓问世离不开领导部门的重视、支持与关怀。在我们搜集各单位技术引进资料时,市政府专门为我们召开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部署统计报表,秘书长亲自主持会议。在整个修志的过整中,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同志给予很多指导。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领导不仅对修志工作重视、支持,也在修志人员的生活福利上关怀。委各有关处室及有关公司的领导和同志也都热情地提供资料,有的同志为提供资料专门去省外经贸委查询;有的同志不厌其烦的为我们翻阅档案;有的同志还主动从自家中查找并提供入志的照片。
  本志的问世,还与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建国后有
  关外经方面的资料及进口物资多是靠有关单位提供。在我们采访过程中,不仅热情接待,而且领导支持。有些领导亲自介绍情况或指定人员为我们提供统计资料和文字说明。有的厂长还亲自把资料送到史志办。有的单位同志不怕麻烦为我们逐年查找档案资料。有的单位为提供资料和情况,还专门召开座谈会。对大力支持我们的这些部门、单位和同志表示由衷感谢。
  本志虽已问世,但由于机构体制等种种原因,尽管我们做最大的努力去挖掘资料,仍难以完善。特别是由于我们的认识水平、政策水平和文字水平所限,又缺乏修志的经验,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恳请有关部门,单位和读者批评指正。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概况,包含对外经济贸易的兴起与演变、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机构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