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国势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776
颗粒名称: 一、俄国势力
分类号: F752.834
页数: 7
页码: 304-3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俄国势力情况,俄国侵略势力随同修筑东清铁路南部支线侵入长春,在二道沟自划铁路附属地,占地约五平方公里。伴随修筑东清铁路南部支线,俄国的金融资本侵入。沙皇俄国从事铁路投资是与其掠夺和经营土地、森林、矿业紧密结合。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一批原俄国资产阶级流入长春开设店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尚有一些俄人经营的店铺。
关键词: 长春市 外国资本 俄国势力

内容

俄国侵略势力随同修筑东清铁路南部支线侵入长春,在二道沟自划铁路附属地,占地约五平方公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修建一座较大火车站,称“宽城子”火车站(今长春机车厂职工医院现址),是长春历史上第一个外国投资的火车站。
  在俄附属地内,设有领事馆、学校、教堂、医院、俱乐部、兵营、铁路住宅,以及一些为俄国铁路员工和家属服务为主的面包加工厂、肉类罐头加工厂、屠宰场、饮食店、食杂店、面粉及谷物店、浴池、照相馆等,还有石油和鸡蛋贸易商。日俄战前,二道沟附属地曾繁荣一时。据1923年9月23日《吉长日报》报导:“长春二道沟俄商素称繁盛,俄人在站为商者前已达百余家……。”
  伴随修筑东清铁路南部支线,俄国的金融资本侵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华俄道胜银行在长春开办支行,是长春最早的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总行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成立于俄圣彼得堡。在上海、哈尔滨设有分行。华俄道胜银行是沙俄和法国对旧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机构。中俄从法国以4厘息借款4亿法郎,促成中俄合办。中国出库平银500万两(合756万卢布),俄国出1125万卢布,实权完全操在俄国之手。宣统二年(1910年)因亏损大,俄国背着中国和法国的北方银行合并,改称俄亚银行,并将中国股本由白银500万两折成350万两。该行到苏联十月革命前资产达19.8亿卢布,成为世界第九大银行,对中国输出资本,举办政治贷款,发行卢布、银两和纸币,垄断东北森林、矿产、航运及国内外贸易,并投资东清路。曾对中国政治贷款和铁路贷款达一亿数千万两白银给中国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剥削、掠夺和政治上的压迫。俄亚银行长春支行归哈尔滨分行监督管理,支行长嘎布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搬进西三道街俄式建筑新楼(双桥子小学旧址)。开办当时主要是服务于铁路工程建筑和军事目的,并扩大发行俄币。随着铁路工程的进展及俄商的流入,卢布在市场上流通量越来越大,兼办借贷及汇兑业务,主要以资助俄商为宗旨。日俄战后,因俄国失败,卢布贬值,该行趁市场银行低落,一般物价暴涨之机,与当地及山西的金融投机商勾结,大量输入银块,并用卢布兑换小银元,向上海、天津等地高价卖出,造成金融市场极度混乱,中国的投机商少数大得其利,多数深受其害。当地清政府为防止此患,屡发禁令,均未收效。日俄战争结束后,为扩大其业务范围,通过贷款或透支办法在交易上奖励当地工商业户使用卢布,特别是借大豆打进欧美市场,长春粮豆出口渐趋兴旺之际,大量办理存款、粮豆押借款,谋求备用大量周转东北大豆的资金,最高时卢布日流通量达二、三十万元,曾一时成为长春金融市场的中心,以致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的大清银行长春分行颇受影响。同时还为来长春购买豆谷的俄商设立代理收购站。后因日本正金银行进入,并大量进行特产金融、贸易汇兑及大量流通正金银行券的冲击,经营日趋不振。宣统三年(1911年)总行为振兴其业务,将长春支行改由上海分行管理,并增加对欧美商人融资,但仍未挽回局面。1918年苏联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圣彼得堡的总行为苏维埃收归国有,其残余势力在法国巴黎成立总行。由于中国各地分支机构经营状况日趋萎缩,1926年在法国的总行自动解散,东北各地的分支行(包括长春支行)也一律关闭。
  沙皇俄国从事铁路投资是与其掠夺和经营土地、森林、矿业紧密结合。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商威勃尔无偿强占经营长春的陶家屯和石碑岭煤矿。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式开采陶家屯煤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试采石碑岭煤矿,由当地中国人纪凤台承包,商号为合成号,资本额白银35万两。两矿使用中国工人400余人,日产煤200余吨。俄商不但不给地价,也从不纳税。采掘的煤炭主要供附属地及宽城子火车站需要。并修过一条煤矿至宽城子站的轻便铁路。日俄战后,两煤矿被日本接管。
  俄国为进一步扩展其经济势力及保证其在东北的军需供应,以哈尔滨为中心兴办了大批粮食及食品加工业也扩及到长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俄商苏伯金,在二道沟附属地内开办一座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亚乔辛制粉厂。这是长春历史上第一个外国人的工业资本。
  东清路通车后,尤其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又涌入一些贸易商。根据有关资料,俄东亚诺别力煤油公司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长春北大街设分店,输入和批售双头鸟牌煤油。长春开埠当时就在此地经营豆谷收购和输出的有塞谬尔洋行。宣统二年(1910年)一月在三道街广顺泰院内的俄商广合公批售布疋和白面。同年5月在长春东清铁路商务公司院内的俄商德盛洋行输入和批卖俄国花布、各色瞎子布、大绒、毛毯、羽绸、被单等。
  日俄战争结束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长春成为东北进出口商品的一大集散中心,俄国经济势力又卷土重来,到1917年,在长春从事薄纱和毛织品贸易活动的俄国商号有茹普孙普厚罗夫斯卡亚商行、莫罗索夫商会、俄国输出商行3户;从事烟草贸易的鲍古他诺夫商行驻在所、库西纳利约夫商行驻在所两户。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一批原俄国资产阶级流入长春开设店铺。据有关资料,长春秋林洋行就是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开设的。其本店原在俄圣彼得堡,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哈尔滨设分店。1917年十月革命后,本店移至哈尔滨,并在长春设分店。长春秋林洋行不仅经营呢料、五金、化妆品、裘皮制品、毛毯、地毯、各种罐头、酒等中高档百货、食品的批发和零售,而且还附设制茶部和火腿肠加工部,是当时长春最大的百货店。又据有关资料记载,1921年原俄商马西亚在三马路租房20余间,以开设游戏场为名,实为赌博场。已禀呈警厅备案,并允许每日筹大洋十元补助警费,厅长李怡忱允许。另据《长春商工人名录》记载,1922年在长春原俄国人店铺就有37户,其中贸易商14户、旅店9户、杂货店6户、饮食店3户、皮毛商3户、运输业1户、出租房屋业1户。
  1928年,原俄国资产阶级的“乌也•野夫•卡力斯基商会”在长春开设支店,本店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哈尔滨设立,实收资本300万卢布,贩卖木材、制材并制造和输出胶合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尚有一些俄人经营的店铺。有些是以前开设的,也有一些是居留的俄国人新开设的。其中原俄国秋林公司其在哈尔滨的总公司,在东北沦陷后营业萧条,负债累累,因无力偿还债务,曾被继权人英国汇丰银行将其财产查封。1937年汇丰银行全部控制和掌握了秋林公司的业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乘机将秋林公司从英国人手中夺为己有,长春的秋林洋行也落入日本之手。到1942年仅有30多户小本经营的店铺。其中从事贩卖业的28户,从业人员189人,资本金130万元,平均每户4.5万元。平均每户资本虽大大低于日本人业户,仍高于中国人业户。这些店铺主要经营毛皮、洋服、皮鞋、食品杂货的贩卖、钟表修理及销售和糕点加工及销售。此外尚有几户从事汽车修理及零配件销售、承揽建筑等。还有1户欧林匹克灌肠加工厂代理店,代理人姜希默。

附注

①(《华俄道胜银行》(杨培新))。 ①(《满洲的富源吉林省》(东清铁道商业部))。 ②(《满洲事情》(第三卷第三辑)明治43年版)。 ③(宣统二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公元1910年1月22日)《吉长日报》)。 ④(宣统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公元1910年5月2日)《吉长日报》)。 ①(《秋林公司历史情况》(哈尔滨公安局)及1936年3月4日《盛京时报》)。 ②(民国10年12月16日《吉长日报》)。 ①(《秋林公司历史情况》(哈尔滨市公安局编印))。 ②(《俄国人的商业状况》)。 ③(《新京商工名录》(“新京”商工公会))。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概况,包含对外经济贸易的兴起与演变、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机构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