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进口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7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进口贸易
分类号:
F752.61
页数:
30
页码:
190-21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进口贸易情况,包含了进口商品及结构和进口方式及渠道。
关键词:
进口贸易
经济发展
长春市
内容
一、进口商品及结构
长春市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农用物资、医疗器械、科研和文教设备及仪器、生活资料,以及消防、气象、广播通讯设备和仪器等门类。兹将主要门类分述如下:
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进口的大宗商品。随着长春市以交通运输设备等机械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改造更新,产品的不断改型换代,生产企业通过进口调拨、外汇贷款进口、租赁等各种方式进口大量先进设备(不包括引进的技术设备)。1958年至1988年的31年中,约计有各种进口的试验设备、印刷设备、缩微设备、染色设备、漂白设备、干洗设备、吹塑包装设备、缝纫设备、真空乳压设备、发泡成型设备、烘干设备等的各种生产设备及仪器仪表等1549台(套),金额11481.9万元。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进口商品金额的38.8%;轻纺化工业占40.6%;机械制造业占17%;电子工业占1.4%;公用事业占1.4%;建材工业占0.8%。
改革开放前的22年,仅有长春客车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机车厂、新华印刷厂及长春市印染厂、皮毛厂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轻纺化工业有进口设备。1958年至1978年共有各种进口机床、机器275台(套),金额4640.7万元。其中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口265台(套),金额4332.3万元,占设备进口金额的93.4%。轻纺化工业有进口机械设备10台(套),占设备进口金额的6.6%。当时的进口设备主要来自苏联和东欧的捷克、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及日本、瑞典、联邦德国等9个国家。
改革开放后,随着企业技术改造的深入发展和对外经济技术交往的扩大,进口设备的行业、厂家、品种范围及国家不断拓宽。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轻纺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电子工业、公用事业等系统的72个厂家,共进口各种国外先进机床、机器、仪器等60多个品种,1184台(套),合计金额6841万元。与前22年比较,进口设备数量增加909台(套),金额增加47.4%。这个时期,轻纺化工业进口设备880台(套),金额4356万元,占进口总金额的63.7%,居首位;机械制造业进口72台(套),金额1957.6万元,占总进口额的28.6%,居第二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仅进口73台(套),金额124万元,只占进口设备总额的5.6%,由第一位退居到第五位。这主要是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的国产率大大提高,把有效的资金用在引进国外先进的全套技术设备和最关键的技术设备上,而一般设备进口减少。这个时期设备进口国别(地区)发展到14个,主要是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丹麦、芬兰、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兹将长春市各时期各行业进口设备的发展变化及设备进口国别(地区)变化分别列于(表61)和(表62):
通过进口先进设备,改变了长春市工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面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长春市复合板厂是长春市跃进水泥厂的一个分厂。1986年以前,工厂无定型产品,负债160多万元,部分职工放长假,企业濒于破产。该厂1985年由地方留成外汇解决11万美元,从日本藤田株式会社进口复合板生产设备。1986年改建和安装试车成功,生产的复膜饰面板,通过省级鉴定,产品各项参数和技术指标,都达到国内80年代先进水平。并以此板为原料,成功地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彩色中框电视机壳。随着市场对彩色电视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配套厂家生产规模的扩大,1987年又购进日本五台全套机壳生产线。过去长春市无线电一厂组装的菲利浦彩电机壳完全靠进口。新设备投产后,不仅满足了长春市无线电一厂的彩电机壳需要,并扩大到省外销售。到1988年底,仅此一项获利125.6万元。从进口设备到定型产品以来,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一举甩掉了过去连年亏损的落后帽子,除全部偿还设备贷款,还创利润15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00多万元。两项指标分别比1987年提高1.5倍和近1倍。同时由于彩电机壳的生产,提高了彩电生产的国有化程度,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厂在生产彩电机壳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电脑工作台、商检台、电教桌、配套拆装式组合家具、多功能组合音响壳等新产品,有的为电子生产厂家配套,有的小批量投放市场,得到行家和消费者的好评。复合板投产以来,质量信誉不断提高。1987年获市优新产品金鹰杯奖和适销对路产品三等奖。1988年省政府授予鹤杯奖。长春市电焊条厂,由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分行外汇贷款36.5万美元(折人民币102.5万元)。1984年从瑞士梅萨公司进口焊条生产专用设备7台(套)。1986年底安装完毕,投入试生产。过去该厂只能生产单一规格品种的普通电焊条,用此设备生产出的电焊条,不仅外观和质量好,并能生产出多种规格型号的高档电焊条,在全国所有电焊条生产厂家质量评比中,不论外观质量还是内在质量都是名列前茅。该厂采用进口设备后,年产量提高12倍。上海正泰橡胶厂长春分厂承担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轻型卡车轮胎任务,过去该厂只能用硫化罐硫化,不符合质量要求,而国产硫化机设备产量低,生产效率比日本低30—40%,为适应“一汽”轻型卡车的配套需要,1984年委托吉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用人民币320.39万元(折81.2万美元)从日本神户制钢所进口“42”双模定型硫化机6台,1986年投产后,到1989年11月已实现产量24544条,不仅保证了“一汽”的需要,而且增加利税137万元。长春工贸联营彩印厂,1982年经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先后购进日本DELTAB—100型商标印刷机两台及附属设备和西德KSO、SBB、SBBS型海德堡商标印刷机5台,价款为4773.1万日元、47.3万西德马克。1983年投产后,到1985年已实现产值1018.4万元,利税140.8万元。德惠县印刷厂,为在同行业竞争中站住脚,决定走技术改造新路,由铅印向彩印转变。过去高档商标装潢的彩印都在天津印刷。该厂用6.68万美元,总投资31万元,于1986年从西德进口3台凸版印刷机,投产后,就承揽了长春卷烟厂的烟皮包装,使该厂在印刷行业中取得一席之地,同时也为吉林省印刷行业的振兴作出贡献。由于该厂设备先进,彩色技术水平高,活源充足。投产后仅用11个月就收回全部投资。1987和1988两年共实现利润192万元,并创省级先进企业,命名为吉林省印刷行业排头兵企业。长春新华印刷厂1987年进口一套西德DC—300B电子分色机先进设备。它由激光扫描分色、彩色计算机修版、层次计算机校对和加网等4个部分组成。安装投产后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过去该厂制一套(6个版)要5、6个人搞半个月,现用电子分色机一个人操作,两个小时就能制一个版,而且色调和层次都好,提高制版效率10倍。长春市制革厂1974年进口西德的猪皮片皮机。该机性能好,精度高,不但可以片猪皮,还可以片胶片、泡沫塑料,自动走刀、自动磨刀、自动修正加工厚度、自动停车。与国产片皮机相比,提高生产效率1倍。由于加工精度高,可生产鞋面、手套、服装等轻革。在生产这些多层革时,还能多出革。
通过进口先进设备,也使产品打进国际市场,扩大了出口创汇。由于设备先进、产品质量提高,不仅改善了市场供应,而且扩大了出口创汇。如长春市衬衫厂、西装厂、3504厂、双阳县服装厂及长春市服装一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等,1973年至1985年先后从日本进口的锁边机、锁眼机、钉扣机、打结机、四线机、熨烫机、粘合机、水洗设备及西装生产线等,性能好、精度高、效率高,提高了服装加工质量和档次。不仅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并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双阳县服装厂进口水洗设备后,产品打进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美国皇后”等套装,受到国外的好评。并为吉林省服装行业制做水洗服装提供了水洗加工场所。1985年荣获国家荣誉,1986年获吉林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颁发的“出口商品质量免检许可证”。长春市皮毛厂,1985年从联邦德国、意大利进口的梳毛机、旋转干燥机等,提高了皮毛加工质量,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等国家,不仅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1986年至1988年创汇298.9万美元。
通过进口先进设备还开发新产品,填补了吉林省的空白。行缝工业是我国新兴产业。在国外行缝制品已成为生活日用品,应用非常广泛。在吉林省还是空白的产业。长春市刺绣工艺厂根据国内行缝设备落后于国际同类设备水平的情况,于1986年由吉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以“以进养出”方式支付人民币,由吉林省出口商品基地公司以设备租赁方式,从意大利MECA公司进口110型和65型电脑行缝机2台,总投资240万元,当年10月分就试生产出花样繁多,款式新颖的样品。1987年正式投产后,同年7月就全部偿还租赁本息。到1988年用该机创产值417万元,利润37.6万元。填补了吉林省行缝工艺品生产的空白,列入省新产品行列。并扩大外贸出口收购额188.6万元。长春市家用化学品厂,1985年从日本进口的真空均质乳化设备和自动粉饼成型机后,调整了产品结构,淘汰了30多种老产品,开发出“阿美”牌珠光香波、调发香波、儿童珠光香波等多种系列产品,使产品更新换代,并填补了吉林省内空白。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日本、苏联等地,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用物资
长春市进口的农用物资主要有拖拉机、化肥和农药。
拖拉机
长春市5县及郊区从1953年开始调入进口大、中型拖拉机和部分进口机引农具。到1959年共有进口拖拉机242台。50年代,各县(区)的拖拉机全部是进口的,仅1959年调入4台国产拖拉机。60年代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拖拉机进口量很少,各县(区)的拖拉机保有量逐年下降,国产拖拉机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到70年代末期,50年代进口的拖拉机基本被淘汰。1978年进口拖拉机保有量占各全地区拖拉机保有量仅1.2%。实行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和1980年又批量进口584台国外拖拉机,占整个拖拉机保有量的比重又有所回升,1980年占6.6%。到1988年进口拖拉机保有量为731台,占全部拖拉机保有量的2.1%。详见(表63):
50年代,在没有国产拖拉机的情况下,进口拖拉机为长春市农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3年榆树县进口3台苏联生产的斯大林一80号拖拉机和28台各种苏式机引农具,并在闵家区何家村建立起榆树县国营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是长春地区也是全吉林省办起的第一个农业拖拉机站,还是全国第一批建立起来的11个农业拖拉机站之一。当年为9个农业社、两个农场机耕地面积14000亩,加上机播、机中耕等共有作业面积18700亩。相继于1954年和1955年德惠县进口7台拖拉机,并在边岗乡金星村及德惠县郊区先后办起了两个农业拖拉机站。1955年以后,九台、郊区、农安、双阳等县(区)也用进口拖拉机办起了农业拖拉机站。到1988年全地区用进口拖拉机耕地39.4万亩,耙地11.1万亩,播种4.5万亩,中耕1.9万亩,其他作业58.1万亩,农业作业量合计1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5%。
60年代以后,进口拖拉机虽已不占主要地位,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进口拖拉机在型号、功能等方面仍起到一定补充国产拖拉机的作用。
进口拖拉机主要来自捷克、罗马尼亚、民主德国、苏联、朝鲜、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其中以捷克居多,其次是罗马尼亚。
进口拖拉机的型号主要有:捷克生产的热特—25、热特—35、热特—6911;罗马尼亚生产的克地—35、尤特兹—45;民主德国生产的东德—100;苏联生产的斯大林—80、德特—54、德特—28;朝鲜生产的千里马—28;匈牙利生产的狄梯—413、齐斯—35、克斯—07;波兰生产的地—35;还有一些其他型号。分别按进口拖拉机型号保有量列(表64)如下:
化学肥料
50年代就从吉林省物资部门调入一些进口肥田粉,当时国内还不生产化学肥料。60年代初国产化肥也开始调入。但当时农民对化肥还不认识,需求量小,不论进口和国产化肥销售量都不大。根据有关资料,1968年至1978年长春市共进口化肥10.6方多吨,年均仅9615吨,占外5县农村施用量的7%。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且经过实践,化肥的效力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对化肥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追求效力大的进口化肥,尤其是对保证玉米高产的复合肥(二安)倍受青睐。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在大量调入国产化肥的同时,进口化肥达57.7万吨,比前11年进口量增加4.5倍。各年进口化肥量及占农村施用量比重见(表65):
进口化肥品种有硫酸胺、硝酸胺、尿素、氯化钾、氯化胺、氮磷钾复合肥、硝酸纳、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硝酸胺钙、硝酸钙、氮磷复合肥等,其中大量是增产效力大的氮磷钾复合肥、氮磷复合肥、硝酸氨和尿素。进口化肥对提高长春市粮食总产和单产及长春成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起到重要作用。
进口的化肥主要来自日本、苏联、突尼斯、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罗马尼亚、美国、意大利和西欧一些国家。
化学农药
进口化学农药也是随着农民认识的不断提高,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增长。根据供销社及各县提供资料,1980年至1988年共进口农药685吨,占全地区调入农药量(包括国产及进口)的4%。虽然国产农药大量调入,但进口农药仍逐年增加。1980年进口9吨,到1988年进口达185吨,增长20.5倍。各年进口农药量见(表66):
进口农药开始主要是灭虫灭菌。随着世界农药科学的发展,除进口杀虫杀菌类农药外,还大量进口除草类农药和壮禾类农药。进口农药的品种有杀螟松原油、百治图油、稻丰散原油、西维图原粉、叶蝉散原粉、六六六原粉、滴滴畏原粉、一六〇五原油、一〇五九原油、一六〇五乳剂、托布津、杀螟松、稻丰散、连天威、二嗪农、杀虫脒、迷丁威、害扑威、磷胺克菌丹、巴丹、五氧吩嗪、拌棉醇、马拉松、乐果、稻瘤净、硫酸铜等28种。其中除草类约占70%,主要用于稻田除草;禾大壮约占20%;杀虫杀菌类约占10%。对防止和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和农田除草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进口除草农药,为长春市农田的科学除草开辟了新路。除草农药的施用,不仅减轻劳动力投放,而且对水田的开发也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进口的农药主要来自美国、日本、西德、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家。
原辅材料
建国后,国家进口调拨给长春市大量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仅据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冶金工业系统统计,1966年至1988年通过中国机械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吉林省五金矿产品进出口公司等进口优质钢材、带钢、盘条、卷板、杂铝等生产原材料74.6万吨。其中1979年前37.1万吨,1979年至1988年37.4万吨。摩托车原件22500台,合计金额48822.6万元。1979年以前,进口钢材主要来自苏联、日本。改革开放后,还有委内瑞拉、巴西、希腊、美国等。
进口原材料对补充国内原材料短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长春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所需的优质钢材主要靠进口解决。交通运输制造业和冶金工业系统各时期进口原材料情况见(表67):
医疗设备和仪器
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是从1952年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第一医院(简称医大一院)第一台X光机开始的。根据调查,医大一院、医大二院、医大三院、医大口腔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长春客车工厂职工医院、长春市传染病院、长春市南关区卫生防疫站等9个有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的医院,1952年至1988年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共372台(套),金额4253.4万元。其中1952年至1958年只有1台,金额6万元。为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959年至1978年进口诊断X光机、各种诊断仪器、各种诊断用显微镜、各种诊断检查机器、各种测压分光机、牙病诊断系统仪器、超低压冰箱、各种手术台(床)等30台(套),金额124.1万元。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随着探测和诊断疾病部位不断向纵深发展。除大量进口上述各种医疗设备和仪器的同时,着重进口各种病理检查系统、各种B超设备、各种CT设备、电子计算机、诊断X线机等诊断疑难病症的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1979年至1988年共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341台(套),相当于1979年前拥有进口设备和仪器的11倍。各时期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详见(表68):
在有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的9个单位中,医大的三个临床医院拥有进口设备和仪器最早,拥有量最多。白求恩医大附属医院是全国有名的重点医疗单位,条件好,医疗技术比较高,进口设备也比较全。从1的2年开始共进口设备和仪器225台,占总量的60.4%,金额2269.3万元,占总额的53.4%,居首位。吉林省人民医院居第二位。各单位的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数量和金额见(表69):
进口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来自医疗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西德、美国、日本、丹麦、瑞典、意大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从日本进口的医疗设备和仪器272台,占进口总量的73%,金额2243.6万元,占总金额的52.7%,居第一位;西德33台,居第二位;美国29台,居第三位。像B超、CT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都是从这几个国家进口的。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国别(地区)比重详见(表70):
中国的医疗卫生单位属于社会福利事业,以“救死扶伤,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医疗收费较低,所有医疗单位没有盈利的,都需要国家补贴,特别是进口昂贵的先进设备亏损更大。但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目前长春医疗单位拥有各种进口CT设备5台、各种B超设备14台、各种诊断X线机8台、各种诊断检查机器95台。这些进口的先进医疗设备对推动诊断和医疗新技术如透视诊断、超声诊断、影像诊断、放射治疗等在临床上的应用,解决各种疑难病症,使患者及时手术和治疗,恢复健康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都起到重要作用。
如医大一院的进口CT设备(全称叫X光电子计算机诊断仪)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对颅脑病变、纵膈内各种病变、腹腔实质脏器肿瘤或外伤、肾上腺各种病变、椎间盘病变、盆腔肿瘤及眼内或脑内肿瘤等为首选检查方法,并可做出诊断。对脑外伤病人,过去用X光或胶片诊断有一定困难,诊断往往有误差,通过CT检查,可直接看出血肿的大小和部位。确诊后可马上把病人推上手术台进行抢救。对脑出血病人,过去只能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及间接检查或观察,无法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影响对病人及时抢救和治疗,而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观察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可立即确定钻孔直接引流或是进行手术治疗,及时抢救了不少病人。CT检查对头部病人的病情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对病情既能定位又能定性。对腹部病人大大减少了剖腹待查给病人带来痛苦。过去用X光检查,只能看出有病,但确不了诊,需要多科检验待查,现在用CT可以较准确的诊断出病人的患处,对患处定位正确率可达95%以上。
医大一院的进口核磁共振扫描成像装置(简称MR)是利用人体的原子核所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来检查人体疾病,是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尽管这种检查成本较高,但由于影像清晰,分辨率高,不仅能显示人体解剖结构,而且可以反映出某些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这是CT所达不到的。它完全没有辐射性,对人体无损害。MR临床应用较广,对颅脑的肿瘤、中风感染等疾病,尤其是肿瘤和脑梗塞的早期,用其他方法还不能检查出来时,MR可以作出诊断。另外对心血管疾病、腹腔和盆腔实质脏器(如肺、胰、肾、肝、子宫、前列线等)的肿瘤、脊柱、脊髓病变、四肢骨关节及肌肉病变均有诊断意义。
医大三院1976年从西德进口的西门子TRJDOROSS/25KV800mAX光机是70年代比较先进的设备,由2台主机组成,1台是胃肠透视、胸部及其他X线透视诊断机,它带电视监示器,解决了多年在暗室里进行X光透视的问题,还带一直式照片架带滤线器,可进行高电压摄影,这给一些较难发现的肿瘤的珍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另1台主机为心血管造影用,代快速换片器,即AOT多程序摄影的X光机。此机为单向透视,双向摄影,用电视监示,解决了国内无法快速换片及快速连续同时同步摄影的难题,对开展心脏造影及心脏手术带来很多方便,解决了一些诊断上的难度。该机带有录相机,能观察血管造影的动态形态,对血管外科一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方便。不但解决了一些特殊检查的需要,而且对一些晚期肿瘤进行介入治疗,延长病人生命,起到积极作用,使该院的介入治疗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医大二院,1982年末花115.5万元人民币从日本岛津购进1250mA大型心血管万能X光机组,该机组系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及多功能集成电路组成,是世界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现代化X光检查设备。该机组由遥控电视胃肠的透视摄影机、多轨迹断层摄影机、心血管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系统和立卧位滤线器摄影等6大系统组成。遥控电视胃肠透视摄影机具有全部明室、隔室操作、直接观察荧光图像,能做到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同时对病人的射线剂量小,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害。该机采用了先进的光电控制下无暗合点片摄影系统,拍片速度高,可适时把握住需要的病变镜头,提高了诊断率和确诊率。该机组的心血管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系统配合西门子快速换片机及美国的高压造影注射器联合应用,对各种血管造影检查,可在短时间内(0.021秒)脉冲摄影,从而为冠状动脉心血管系统造影检查提供了现代化的设备条件。多轨迹断层系统为小集点和微积点摄影,影像清晰,同时能作各种尺寸的断层摄影,适用于大到脏器小到内耳的各种断层检查。
目前,某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在国内短缺的情况下,从国外进口,使检查、诊断和治疗疾病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既符合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推动了长春市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科研设备、仪器
经调查,长春市77个科研单位中,有长春地理研究所、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激光研究所、长春试验机研究所、长春市气象仪器研究所、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等22个科研所有进口先进科研设备和仪器(不包括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从1951年开始到1988年经中央和吉林省主管部门进口的检测仪、控制器、烘湿试验箱、机械设备、测量仪、显微镜、检流计等1096台(套),金额4842.5万元。其中1951年至1958年进口177台(套),金额31万元。1959年至1978年进口187台,金额575.8万元。这20年期间比前8年只增加10台(套),如按年均计算,还有所下降。这主要是文化大革命10年中,“四人帮”干扰破坏,把进口科研设备和仪器视为崇洋媚外,甚至国家有些已同国外签订的进口合同被迫退货。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根据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大量进口一些国内短缺的国外先进科研设备和仪器。1979年至1988年10年共进口科研设备和仪器732台(套),金额4235.7万元,数量为前28年的2倍多,金额为前28年的6.9倍,并进口大量先进的各种电子计算机,对推动长春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各时期进口设备仪器分类统计见(表71):
拥有进口科研设备和仪器最早、最多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该所是于1948年10月第一个组建的科研机构。从1951年直到1963年长春只有应化所进口291台(套)各种科研设备和仪器。1963年后,陆续有其他科研单位进口科研设备和仪器。从1951年至1988年应化所共进口各种设备和仪器719台(套),占合计数的65.6%,金额2801.1万元,占合计金额的57.8%,居第一位。其次是长春物理研究所,共进口设备和仪器194台(套),占合计数的17.7%,金额971.1万元,占合计金额的20.1%。各科研单位的进口设备和仪器数量和金额的统计见(表72):
进口的科研设备和仪器来自日本、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苏联等19个国家和地区。在50—60年代进口的设备和仪器中,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的占42%,仅苏联就占26%,曾居首位。70年代以后,主要来自经济发达国家,尤以日本和美国居多,进口99台各种计算机则全是美国和日本产品,1951年至1988年长春调入的进口科研设备和仪器中,日本360台(套),占合计数的32.8%,金额1730.6万元,占合计金额的35.7%,居第一位;美国243台(套),占合计数的22.2%,金额1532.4万元,占合计金额的31.6%,居第二位;苏联的90台(套),占合计数的8.2%,虽数量居第五位,但金额只占合计金额的0.9%,居第十位。主要是因为苏联的90台(套)设备和仪器中有75台(套)都是50—60年代进口的,多是比较小而且比较简单的仪器,价值比较低。进口设备和仪器的国别(地区)比重见(表73):
教学设备和仪器
根据对25所高等院校的调查,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光机学院等9所高等院校有进口设备、仪器。1953年至1988年9所高等院校共购置教学用的进口各种测量仪、检测计、检测试验器、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缩微分析实验设备等246台(套),金额5206.1万元。其中1953年至1978年购置9台(套),金额121.4万元,多数是仪器。改革开放后,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又大量购置外国的先进教学设备和仪器。1979年至1988年购置进口教学设备和仪器237台(套),金额5084.7万元,为前26年合计数量的27.3倍,合计金额的41.9倍。这些设备和仪器,多数是通过系统调拨的,少部分是通过世界银行贷款,由单位委托外贸窗口进口的。各时期进口设备分类统计见(表74):
进口的教学设备和仪器来自日本、美国、西德、英国、瑞典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115台(套),金额1620.2万元,占合计数的第一位、合计金额的第二位;美国89台(套),金额2165.2万元,数量居第二位,金额居第一位;西德13台(套),783.9万元,数量和金额均居第三位,可见(表75):
购置进口教学设备和仪器的9所高等院校,都是理工科院校或有理科专业的综合性院校。这些院校在大量利用国产教学设备和仪器的同时,适当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和仪器,利用其先进性,更好地为教学和科学实验服务。
吉林大学是购置进口设备和仪器最多的院校,从学校成立以来,先后从10个国家购置69台(套)进口设备和仪器,金额2184万元,占合计数的28%、合计金额的42%,居各校之首。该校以进口先进设备为基础,连同大量国产设备和仪器,装备成100个拥有现代化科研手段的实验室,其中酶工程实验室和集成光电子学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还建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实验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并加强了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科学和计算机应用5个实验室,使这些学科的仪器设备达到了80年代初国际较先进的水平。
吉林工业大学从建校以来共购进24台(套)国外先进设备和仪器,占合计数的11.4%,合计金额的12.1%,均居第四位。该校进口的一批现代化实验设备为教学科研服务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如H—800型透视电子镜、AM-RAV—1000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轴节检查仪、圆度仪等在教学科研中心发挥骨干设备的作用。该校还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口的先进设备为骨干,建成了计算中心和农机与车辆测试中心,装备了750C中型机及CAE、CAD系统,以及电磁伺服结构系统等大型车辆测试设备。
长春地质学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从国外重点进口了大型设备仪器为基础,和利用国内配套资金从国内购置的一些配套设备,建立了几十个有关教学和科研系统的中心实验机构。到1988年为止,该校拥有以稳定同位素气体质谱仪、教学旋转磁力仪、西门子7570C计算机系统等大型骨干设备为基础的56个实验室,可进行上千个实验项目。如建立的计算机中心有高档、多功能微型、小型计算机及中型通用计算机系统,装配有1987年从西德进口的西门子7570C计算机系统,已面向全国进行生产服务,成为地质矿产部系统的电子计算中心。建立的测试中心的设备主要是1986年和1987年从西德、日本、英国等国家进口的同位素气体谱仪、透视电子显微镜、数字旋转磁力仪等先进的岩矿测试仪。这些设备测试的方法先进,数字精确,技术性能居全国一流水平。该校还有电化教育中心,设有编辑室、电视演播室、听音室和语言试验室,并配有完整的音像录制、播放以及闭路电视系统等,包括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装置,都是比较先进的,为直观教学、视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实践教学。在实验手段更新方面,从国外购置一批高精尖实验设备。如1982年从日本进口的1台大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平均一年用于教学科研320小时,经该设备检验的科研项目已有两项获科技成果奖。1987年从美国进口的激光加工机、高温显微镜和从西德进口的圆刻线机等大型设备仪器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达到了实验的理想要求。该院的精密刻划、光学玻璃、物理化学、光学物理等实验室在国内具有一定水平。
东北师范大学是长春最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53年用1万美元(折人民币3.7万元)购置一台物理教学用的折光赤道仪,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26年来,该校共购置进口先进设备和仪器40台(套),金额444.3万元。数量居各校第二位、金额居各校第三位。这些进口设备和仪器在教学和科学实验中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各院校拥有的进口设备和仪器情况见(表76):
生活资料
国家在重点进口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同时,根据各时期国内市场情况,也进口一些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通过商业、粮食系统内部分配,投放市场。50年代到60年代,分配到长春的进口生活资料主要有棉布、呢料、毛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照像器材、小五金、照像机、收音机、皮鞋、皮帽、砂糖、香烟、西药、药材、乐器、干鲜果、高级糖果、化妆品、粮食等。这些商品有些是当时国内不能生产,如照像机、钢琴、小提琴、部分西药、手表等;有些是为补充国内供应不足,安排市场,如呢料、粮油、砂糖等;有些是为增加花色、品种和档次,改善人民生活,如高级呢料、高级针织品、毛毯、化妆品等;有的则属于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进口商品,如伊拉克大枣、古巴糖等。当时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进口的商品主要来自苏联及捷克、罗马尼亚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从瑞士、香港及第三世界国家进口的。随着我国农业、轻纺、化工、食品等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进口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如70年代初开始,长春市商业系统接收的进口商品中有大量化纤制品,80年代进口商品中则有大量电视机、录像机等高级耐用消费品;电冰箱、电饭锅等家用电器;微机、电传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高级化妆品、电动玩具、各种装饰品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瑞典及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74年至1988年由商业系统分配给长春市的进口生活资料总值累计达9528万元。其中改革开放后的1979至1988年为9156万元,年均为915万元,比1974年至1978年的年均增加12.3倍。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除商业系统分配和投放市场的进口物资大幅度增加外,商业企业和个体商业户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各地购进大量进口商品,品种繁多,不计其数。仅就1974年至1988年长春市商业系统进口的生活资料总值汇总如下,见(表77):
从上述进口的物资来看,建国后,长春市的进口物资主要是用在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同时为改善市场供应,调剂供求,也适当进口一些生活资料。在进口商品比重中,生产资料大大超过消费资料。根据已掌握的资料统计,建国后直到1988年,长春市的进口物资约计14.3亿元,其中生产资料约13.3亿元,占93.3%,消费资料约近亿元,占6.7%,同旧社会恰成反比。建国后,长春市的进口生产、生活资料比重见(表78):
二、进口方式及渠道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统一进口,分部门调拨或分配的方式。长春市没有进口商品自主权,所需进口物资,是由国家或省外贸企业统一进口,由有关部门调拨或分配。
市属和国省营企业及科研、文教、卫生等单位用国家外汇和省地方外汇进口的生产资料、设备、各种器械和仪器等,经市计委向省计委或国家计委层层提报计划,经省计委或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并纳入进口计划后,由中央或省外贸企业统一进口,由物资部门或主管部门进行调拨。其中进口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各种仪器仪表、建筑材料等基本上由物资部门调拨;农用物资如农药、化肥归供销社系统调拨和分配;农机物资如拖拉机、机引农具由农机系统调拨和分配;医疗器械归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调拨和分配;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等基本由主管部门按系统调拨。
进口生活资料则全部由商业部系统层层分配,并直接投放市场供应,其中粮食则由粮食系统层层调拨和分配。
自1979年以来,长春市出口商品收购所创外汇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成后,市属生产出口商品企业需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设备和原辅材料,经市计委综合平衡并纳入计划后,由外汇管理局支付外汇,即可直接委托有进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代理进口。有些企业还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地方外汇贷款或租赁方式,委托外贸窗口代理进口。
三、进口贸易权
自1984年和1988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先后批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权和批准长春市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后,长春市才有了进口贸易权。
1984年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一汽”为扩权企业并成立长春市解放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后。该公司根据“一汽”及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所属企业范围内所需的进口生产物资可以有权进口。如1986年利用自有外汇同国外客商签订了一些本厂产品换型改造急需的设备、仪器、备件、材料等进口项目共21项,对加速工厂的产品换型和技术改造起到重要作用。从1985年至1988年该公司自营进口各种设备107台(件),合计用外汇6991万美元。
1988年5月,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成立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后,该公司作为长春市外贸窗口有权自营进口长春地区范围内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此,结束了长春市单一进口调拨和靠分配进口物资的历史。成立当年就为长春市无线电一厂代理进口生产彩电元配件,用汇23.8万美元。对无线电一厂发展菲利浦彩电生产和缓解当时彩电市场供求矛盾曾起到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概况,包含对外经济贸易的兴起与演变、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机构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长春市拖拉机进口情况
相关专题
长春市化学肥料进口情...
相关专题
长春市化学农药进口情...
相关专题
长春市原辅材料进口情...
相关专题
长春市生活资料进口情...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