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对外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677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对外交流
分类号: J992.6
页数: 13
页码: 232-244
摘要: 本章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1988年这段历史时期的对外国和香港地区的电影交流活动。
关键词: 交流活动 电影事业 长春市

内容

本章记述的内容只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1988年这段历史时期的对外国和香港地区的电影交流活动。
  第一节 重要出访
  一、业务考察
  (一)50年代两次重要出访
  1954年6月至9月,以文化部电影局局长王阑西为团长,由各片种及主要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中国电影考察团一行9人,赴苏联进行考察访问。东影吕宪昌(录音)、朱革(特技美术)随团出访。该团在苏联进行长达3个月的考察活动。这次出访全面考察了苏联电影事业体制及其发展经验,回国后向中共中央提交了《电影工作者赴苏访问团工作报告》。《报告》全面介绍了苏联电影事业的发展、现状及经验,提出了学习苏联电影经验,发展中国电影事业的建议。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文化部电影局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电影界的情况,借鉴更多的外来经验,1956年4月至10月,又组成以蔡楚生、司徒慧敏为首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对法国、英国、南斯拉夫、意大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进行考察访问。1956年10月26日至11月24日,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舍饭寺召开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会上传达了出访西欧考察的经验,结合“双百”方针,广泛讨论了电影事业的体制改革问题。
  (二)80年代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访问
  根据中美文化协定,为考察世界电影近况,1980年11月13日至12月中旬,文化部派出以副部长王阑西为团长的中国政府电影代表团,到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行考察访问。代表团中有长影副厂长、导演苏里。代表团途经法国巴黎,首先到达美国纽约,参观了当地电影制片厂等有关单位,然后到华盛顿,同美国政界有关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后经丹佛到休斯顿州的埃尔帕索参观了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影片《边界》的外景拍摄,随后到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好莱坞,参观了美国各大电影公司的拍摄活动和设备,与电影界同行进行了多次座谈,并参观了电影学院。最后到旧金山访问了华侨艺术中心。在旧金山“兵分两路”,去加拿大、墨西哥访问,最后在日本会合。在东京短暂停留后,返回北京。
  (三)长影考察团访问香港
  为了解世界电影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香港制片机构的管理方法,1985年1月4日至19日,长影赴港考察团到香港进行了考察访问。这是长影第一次组团考察香港。考察团由副厂长韦连城率领,副厂长庞学勤任副团长,秘书长张敬平。团员有:导演于彦夫、姜树森、荣磊;美术师王兴文;摄影师安治国;作曲吴大明;演员姜黎黎。考察团由香港银都机构接待,观看了美、英、法、意以及港、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20多部。参观了银都机构和南方影业公司,并和邵氏公司有所接触。先后分别同他们座谈4次,了解了香港电影市场情况。这次考察访问,加深了长春电影工作者同香港同行的友谊。
  二、参加电影节
  我国从1950年开始,选送影片并派团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50年代后期,参加电影节的次数增多。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参加国际电影节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长影主要人员参加重要国际电影节有:
  (一)第9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1956)
  我国出席该电影节的代表团团长为长影厂长亚马,团员有:上影演员上官云珠,新影副总编辑高维进,北影导演李恩杰,长影技术处长苏云,上影科影厂导演羽奇,上影美术片厂导演王树忱。带去参赛的影片有故事片《渡江侦察记》、纪录片《桂林山水》等。参加这届电影节的共有43个国家,带去影片近200部。代表团通过观摩,得到很大收益。团长亚马回国后发表《最盛大的国际电影竞赛》、《题材、样式、民族特色》两篇文章,总结了对电影节的观感。
  (二)香港第7届国际电影节(1983)
  香港国际电影节从1977年开始举行,每年一届,由香港市政当局主办。宗旨是放映不同类别的影片,供观众欣赏观摩,了解世界电影的动向和趋势。我国大陆电影工作者首次组团参加,带去的影片有《骆驼祥子》、《阿Q正传》、《邻居》。长影导演齐兴家随团观摩。这届电影节放映欧洲影片60余部,亚洲影片40余部。中国电影代表团观摩影片50余部。
  (三)第1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85)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每两年举行一次,参加本届电影节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团长由长影导演于彦夫担任,团员有演员李羚及臧军安、王健。参加本届电影节的有107个国家,送展影片200多部,其中故事片40多部。中国参赛影片有长影摄制的故事片《黄山来的姑娘》、儿童片《候补队员》、短片《锦绣中华》。《黄山来的姑娘》放映时,上座率达80%,放映效果良好。中国电影代表团观看了大部分正式比赛影片,对世界各国电影的新发展增进了了解。
  第二节 重要来访
  从50年代初期起,长影接待多批各国电影代表团来访。其中主要代表团有:
  一、苏联电影代表团
  为参加我国举办的“苏联影片展览”活动,苏联电影代表团于1952年11月6日抵达北京,开始对我国的访问活动。代表团团长为苏联电影事业部部务会议委员、科学教育片管理局局长亚•费道罗夫;代表团团员有:苏联人民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斯大林奖金获得者,曾主演影片《七百年前》、《伊凡雷帝》、《天才发明家》的著名演员尼•契尔卡索夫;苏联人民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斯大林奖金获得者,曾主演影片《马克辛三部曲》、《荣誉法庭》、《顿巴斯矿工》的著名演员波•契尔柯夫;苏联人民演员,斯大林奖金获得者,曾主演影片《拖拉机手》、《西伯利亚交响曲》、《幸福生活》的著名演员玛•拉迪尼娜;苏联电影剧作家,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影片《乡村女教师》、《乡村医生》的著名编剧玛•斯米尔诺娃;著名摄影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荣誉艺术工作者,斯大林奖金获得者,曾摄制影片《西伯利亚交响曲》、《幸福生活》的著名摄影师瓦•巴甫洛夫;苏联人民演员,斯大林奖金获得者,曾导演影片《彼得大帝》、《库图佐夫》、《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著名导演符•彼得罗夫。代表团在北京参加“苏联影片展览”揭幕典礼和进行参观活动后,于11月20日抵达长春,到东影参观访问。代表团参观了故事片《丰收》拍摄实况,译制片《快乐的竞赛》、《最后阶段》录音情况,观看了东影译制的苏联影片《波罗的海的代表》、《伊凡雷帝》、《革命摇篮维堡区》、《幸福生活》、《真正的人》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部分样片和正在拍摄的影片《葡萄熟了的时候》、《丰收》、《六号门》的部分样片。代表团成员分组同东影专业人员进行座谈。团员斯米尔诺娃应邀到东北师范大学做报告,介绍她创作《乡村女教师》的经过。代表团成员还在东北电影院(今艺术剧场)和电影观众见了面。苏联电影代表团在访问了长春、上海等地之后,于12月20日离开北京回国。
  二、印度电影代表团
  为参加在我国首都举行的“印度电影周”,印度电影代表团一行12人应邀于1955年10月15日到达北京。印度电影代表团团长是印度国会议员、全印和平理事会副主席、印度音乐戏剧学院首席理事普•拉兹•卡普尔,副团长为印度儿童电影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布纳•西卡尔,团员有摄影师克•戈帕尔,导演比•罗伊、米•纳嘉、加•恭拉利、契•阿南得,演员米•考沙尔、巴•萨尼、拉•巴兰吉比,作家克•钱德尔,影评人阿•玛克利。代表团在北京参加“印度电影周”开幕式和参观访问之后,于10月23日至24日到长影参观访问。在长影参观了《董存瑞》的拍摄,《夏天的故事》音乐录音,参观了洗印间,观看了译制的印度影片《流浪者》、《暴风雨》和长影新片《祖国的花朵》、《秦香莲》、《董存瑞》、《神秘的旅伴》和完成片《白毛女》、《赵一曼》、《内蒙人民的胜利》部分样片,并分制片管理、导演、演员、摄影4个组同长影人员进行了座谈。代表团在长期间,还参观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并同长春电影观众见面。
  三、波兰电影代表团
  应我国文化部电影局邀请,波兰电影代表团一行4人于1956年4月底到我国进行访问。代表团团长是波兰电影纪录片厂厂长、中央电影局执行委员拉德凯维超娃,团员有编剧孔维茨基、中央电影局生产组织部主任克鲁勒、罗兹省电影院管理局长库莱沙。代表团在北京参观访问后,于1956年5月3日到达长春,对长影进行访问。代表团观看了《平原游击队》全片,《哥哥和妹妹》、《花木兰》样片,译制的波兰影片《战斗的青年一代》、《胜利之兵》片断,参观了戏曲片《花木兰》的拍摄,故事片《哥哥和妹妹》的混合录音,参观了剪辑间,并就艺术创作和生产管理等问题同长影人员进行了座谈。在长期间,代表团还参观了第一汽车制造厂。
  四、缅甸电影代表团
  应中国政府对外文委邀请,缅甸电影代表团一行15人,于1956年4月27日到达北京,第一次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由团长、著名作家、导演吴仰拿率领,副团长是缅甸政府电影检查委员会委员吴巴仰、缅甸电影总导演瑞东比旺,秘书长为缅甸戏剧电影协会秘书长、演员吴叫丹。团员包括电影公司经理和著名电影导演、演员。代表团在北京参观访问后,于5月19日至20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访问。在长影,同电影导演、演员见面并进行了座谈,还参观了长影摄影棚,游览了长春市容。
  五、以大鹰淑子为首的日本环境问题访华团
  1978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邀请,大鹰淑子(李香兰)率日本环境问题访华团一行10人来华,7月到长影参观访问。大鹰淑子,原名山口淑子,曾用名李香兰,1938年6月被“满映”聘为特邀演员,在影片《蜜月快车》、《富贵春梦》、《东游记》、《黄河》、《我的莺》中饰演主角。1946年4月回国,50年代参加拍片,1958年退出电影界,从事政治活动,1974年被选为参议员,1978年担任环境厅政务次官、外交调查会副会长、自民党全国组织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她这次率团访华,先后到我国北京、哈尔滨、长春、上海等城市考察环境。访问长影时,受到长影副厂长李莫愁,演员浦克、白玫、郑晓君、夏佩杰、摄影师王启民等老朋友的热情接待。在长影,参观了影片《蝶恋花》、《赣水苍茫》、《灯》的拍摄,《山寨火种》的录音,长影乐团的排练,观看了科教片《体育与健康》,并同长影人员进行了座谈。
  六、东影归国者访华团
  为探访老朋友,亲自观看中国的发展变化,由原在东影工作的日本人组成的访华团一行12人,于1979年10月19日来长影参观访问。团长为持永只仁,副团长为菊地弘义,秘书长为森川和代,团员有森川和雄、持永绫子、秋山喜世志、尾野达男及夫人、清岛竹彦、大岛英嗣及夫人、内藤贵子。这是在东影工作过的日本人归国后首次来访。代表团参观了长影演员剧团、道具陈列室、第一录音室、洗印间、动画工作室,观看了持永只仁在东影拍摄的两部美术片《皇帝梦》、《瓮中捉鳖》和纪录东影生活的《东影保育院》及长影正在拍摄的影片《蝶恋花》、《闯王旗》等样片。长影厂长苏云举行欢迎宴会,同日本朋友一起工作过的有关人员40人出席作陪,畅叙友情。代表团在长春参观游览后,于10月22日离开长春。
  七、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访华团
  应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邀请,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副主席泰特巴姆携夫人,及美籍华人杨宝璋一行3人,于1981年2月23日到长影参观访问。泰特巴姆一行观看了影片《济南战役》、《吉鸿昌》的拍摄,参观了道具陈列室、洗印间、录音室,观看了影片《严峻的历程》的音乐录音,译制的美国影片《舞台生涯》的录音片断。同长影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介绍了美国影视发展情况。
  八、山本萨夫一行
  应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邀请,日本著名导演山本萨夫、山田洋次、武田敦、森川时久4人,在日本株式会社东光德间董事长德间康快和董事森繁陪同下,于1980年5月20日到长影参观访问。日本客人参观了长影摄影棚、道具陈列室,观看了《吉鸿昌》全片,《黄英姑》、《刑场上的婚礼》部分样片,并同长影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长影职工观看了日本客人带来的两部影片《野麦岭》和《远山的呼唤》。
  九、伊文思、罗丽丹访问长影
  应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邀请,来我国参加“纪念国际著名电影导演尤里斯•伊文思从事电影活动50周年”活动的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和法国电影工作者罗丽丹,于1980年9月5日到达北京。在京参加了纪念活动之后,9月14日来长春参加在长举办的纪念活动,并到长影参观访问。在同长影领导人见面后,参观了影片《丹凤朝阳》、《方志敏》的拍摄,在录音室观看了影片《最后八个人》的混合录音。在长期间,还参观了长春刺绣厂、玉雕厂、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历史博物馆。
  十、日本电影代表团
  应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中国电影输出输入公司的邀请,来我国哈尔滨市和沈阳市参加“日本电影周”活动的日本电影代表团一行17人,在参加了哈尔滨的活动后赴沈阳途中,于1981年9月1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访问。该团由团长松冈功,副团长根本悌二、奥山融率领,秘书长森繁,顾问德间康快。团员有导演山田洋次,演员中野良子、高桥嘉子、三田佳子、古谷一行等。代表团参观了长影摄影棚、道具陈列室及录音室等,并接受了《电影世界》记者的采访。
  十一、东影归国者第二次访华团
  为参加长影庆祝建厂35周年活动并到北京、上海访问,应文化部电影局邀请,原在东影工作过的日本人,第二次组团来我国访问。代表团于1981年9月28日抵达长春。团长为民野吉太郎,副团长为高岛小二郎,秘书长为八木宽,第一组组长为稻叶宗治,第二组组长为佐佐木幸子,团员有岛本义诚、安达勇、德永淳子、八木敏、岸宽身、岸富美子、山内一夫、山内八重、持永只仁、菊地弘义。代表团参加了长影庆祝建厂35周年大会,观看了长影建厂35周年图片展览,参观了长影摄影棚、道具陈列室、录音室等,并分别同长影洗印、录音、机修、摄影、美术等部门进行了座谈,于10月1日离长去京。
  十二、泰国电影代表团
  应邀来华参加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北京举办的泰国故事片《翠彩》首映式,以《翠彩》导演兼制片人素瓦•我拉瓦洛为团长的泰国电影代表团,在北京参加首映活动后,于1983年3月26日到长影参观访问。代表团团员有《翠彩》女主演潘素沙•武拉那屏、《翠彩》女演员乍鲁妮•奔菇帕和《泰勒报》记者仙滴。代表团受到了长影副厂长刘儒,《翠彩》译制导演林白,译制片配音演员向隽殊、陈汝斌、孙忠志、刘柏弘、马玉玲等的亲切接待。代表团参观了长影摄影棚、录音室、道具陈列室等,观看了《火焰山》部分样片和故事片《飞来的仙鹤》,并同译制片人员进行了座谈。
  十三、日本电影剧作家代表团
  应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邀请,日本电影剧作家代表团一行9人,于1986年10月15日来到我国,参加10月20日至23日在长影召开的“第三届中日电影文学研讨会”。代表团团长由日本著名电影剧作家兼导演新藤兼人担任,副团长为马场当,秘书长是田波靖男。团员有下饭坂菊马、结束信二、神波史男、胜目贵久、桂千穗,翻译许晏妮。参加研讨会的中方代表团,由著名电影剧作家兼评论家于敏任团长,张天民任秘书长,团员有艾明之、张笑天、张弦、苏叔阳、汪流、陆小雅、王一民、毕必成。
  1985年10月15至29日,以林杉为团长的中国电影剧作家代表团一行8人,曾赴日本参加“第二届中日电影剧作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上次研讨会的继续。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者观看了日本影片《黑板》、《废市》、《朋友》、《疯狂的果实》、《应招女郎》和《女人的哭泣》,中国影片《野山》、《黑炮事件》、《咱们的退伍兵》、《末代皇后》、《良家妇女》和《秋天里的春天》,就电影文学创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第三节 协助拍片及合作拍片
  一、协助拍片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以后,朝鲜所有电影制片厂全被美国飞机炸毁。朝鲜电影艺术工作者为在战时坚持制片生产,转移来到我国。经我国政务院批准,由文化部具体安排,责成东北电影制片厂协助拍摄影片。
  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的电影艺术工作者,在厂长李夕津的带领下,于1951年5月25日来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他们利用东影的制片设备和器材,先后拍摄了《少年游击队》、《为了祖国》、《保卫家乡的人们》、《打飞机》、《侦察兵》、《海岸》和《人民的胜利》7部故事片;制作了《粮食战线》、《八•一五》、《走向胜利》、《为了前线》、《朝鲜儿童》、《土地的主人》、《信川公判》、《朝蒙友谊》、《斯大林逝世》、《三八节》、《停战谈判》和《欢庆胜利》12部纪录片;制作新闻简报48本。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最初来华人员为100多人,1952年12月至1953年2月,在生产任务最紧张时,人员达到400余人。东影不仅为朝鲜战友的生活做了妥善的安排,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协助。
  1953年11月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结束在东影的工作,全部人员离长返国。
  二、合拍影片
  中苏合拍故事片《风从东方来》
  根据中苏两国文化合作协定,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59年合作拍摄了宽银幕故事片《风从东方来》。参加拍摄该片的中方人员有:编剧林杉,编剧兼总导演干学伟,导演石联星,总摄影包杰,美术汪滔,作曲李焕之,录音隋锡忠,制片主任张国良,演员崔嵬、田方、陵之浩、浦克、马精武、张辉等20余人。参加该片的苏方人员有:编剧B•柯热夫尼阔夫,编剧兼总导演E •吉干,导演E •吉尔贝尔斯坦,总摄影A •哥里查特,美工JI •基谢廖夫,作曲H •克留柯夫,录音B•拉古金,制片主任O•卡拉耶夫,演员M•康特拉其耶夫、N•季米特列耶夫、C •国吉、B •拉东斯卡娅、N •康特拉季叶娃、O •苏普罗其夫娜等33人。
  该片于1959年3—7月先后在我国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内景,在杭州、新安江、富阳、钱塘江等地拍摄外景。于1958年10—11月、1959年7—10月在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拍摄外景,1959年11月20日摄制完成,经双方审查同意发行。影片放映后,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评论界的好评。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本志以长影的历史行程和长春的电影活动为基本线索,上溯下延,记述了长春电影事业的渊源和演变。全书分九章,包括制片生产沿革、体制机构、人员、影片、影片发行放映、设备技术、队伍培训、对外交流、电影刊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