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纪录片、新闻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66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纪录片、新闻片
分类号:
J952
页数:
35
页码:
90-124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0年~1988年“满映”、东北电影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纪录片和新闻片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纪录片
新闻片
长春市
内容
一、“满映”的纪录片、新闻片
(一)纪录片
纪录片是“满映”非常重视的一个片种,是“国策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纪录片在“满映”成立时称为“文化映画”,1940年12月改称“启民映画”。“满映”的“文化映画”和“启民映画”,主要是指纪录片,同时也包括一些科学教育片和宣传片。“满映”纪录片的题材,在头3年主要是宣扬日本侵略东北的武装力量——关东军和“日满亲善”活动,美化伪满军队,粉饰伪满的面貌及纪录日伪反动头目的活动,鼓吹“日满协和”,向东北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
在纪录日本关东军和“日满亲善”活动方面,拍摄了《关东军》、《黎明的华北》、《战斗的关东军》、《大陆之晓》、《日满一如》等,这些影片意在炫耀日本关东军的武力和侵略中国的“武功”,为日本侵略者大唱赞歌。
在纪录伪满军队活动方面,拍摄了《西部国境战》、《兴安军凯旋》、《战斗的国军》、《慰劳军人大会》等,为伪满傀儡政权的军队撑腰打气。
在纪录伪满面貌及日伪反动头目活动方面,拍摄了《发展的国都》、《向北满延伸的国道》、《光辉的乐土》、《光明的大地》、《郑孝胥国葬典礼》、《安钦呼图访问新京》、《秩父宫视察建国大学》、《大谷拓相视察移民地》等,鼓噪伪满的建设“成就”,把殖民地人民的灾难描绘成“光明的乐土”,并宣扬日伪反动统治者的活动。
“满映”中期3年纪录片的题材有所扩展,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方面之外,特别加强了对日本的介绍,对伪满建设“成就”及产业的介绍,同时对日伪政权的重大活动、溥仪及其宫廷活动,风物河流、庙宇法事、青年、学校、移民、旅游等,也都有涉及。
在介绍日本方面,拍摄了《光辉日本》、《日本海的黎明》、《皇纪二千六百年庆记》、《日本产业——制铁篇》、《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军队与国民》、《日本陆军》等影片,鼓吹日本的先进和武力强大,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张目。
在介绍伪满建设“成就”方面,拍摄了《满洲建国史》、《满苏国境设定》、《建国十年庆祝歌》、《乐土满洲》、《建设满洲》、《满洲国境确定》等,这些影片掩盖殖民统治真相,鼓吹傀儡政权的“功绩”,欺骗东北民众。
在介绍伪满产业发展方面,拍摄了《本溪湖的煤与铁》、《铁都》、《满洲棉花》、《满洲盐产》等影片,掩盖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东北资源的真相。
在纪录伪政权、溥仪及其宫廷活动方面,拍摄了《皇帝狩猎》、《宫廷造林记》等等。
本期拍摄的科学教育片有《预防沙眼》、《满洲军犬》、《包装》、《废品再生》、《保护马匹》等。 “满映”后期3年纪录片产量骤减,纪录的方面大为缩小。颂扬日本关东军的侵略“战功”,仍是纪录片的重要主题,拍摄了《热河肃正》、《胜利之声》、《北之兵队》等影片。此外也拍摄了科教片《军用鸠》、《马鼻疽病》等。
“满映”纪录片生产开始较早。“满映”成立当年生产7部,1938年生产22部,1939年生产31部,1940年生产30部,1941年生产45部,1942年生产35部,1943年生产15部,1944年一1945年共生产4部。总计189部。
(二)新闻片
“满映”的新闻片,当时称为“时事映画”。“满映”成立后,即编辑出品时事片。“满映”的时事片,分汉语和日语两个语版,汉语版称《满映时报》,日语版称《满映通讯》。到1945年8月15日“满映”解体,共制作《满映时报》313号,《满映通讯》307号。大约从1940年开始编辑发行《满洲儿童》,到1942年6月10日,共制作《满洲儿童》22号,到1945年8月15日“满映”解体,共制作《满洲儿童》55号。
“满映”生产的纪录片如表6:
二、东北电影公司的纪录片
东北电影公司成立前,即由“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拍摄了长春市庆祝“九•三”胜利大会的纪录片。该片制作完成后,送交苏联红军驻长部队观看,得到赞许。
东北电影公司成立后,又拍摄了《欢迎苏联红军进长春》、《八路军进长春》、《欢迎苏联红军》、《李兆麟将军被害》、《庆祝十月革命节大会》、《宋美龄来长》等纪录片,纪录了这个时期的重要历史活动。
三、“长制”的纪录片
金山领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共拍摄了两部纪录片,一部是根据长春国民党军事当局要求拍摄的《保卫长春》(1948年完成),纪录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春的城防设施和军事部署。一部是利用“满映”的影片素材,由张天赐编辑的《看东北》,主要介绍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风光、城乡面貌及矿藏等。
四、东影和长影的纪录片、新闻片
(一)纪录片
东北电影公司迁到兴山以后,即派出新闻摄影队,分别到前方和工厂农村拍摄新闻素材。1947年5月,东影利用首批新闻摄影队拍摄的素材,编辑成《民主东北》1、2合辑,由此掀开了东影创作生产的史页。此后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东影不断扩大新闻摄影队伍,到1949年3月共组织32个新闻摄影队,东影靠这支队伍,拍摄制作了一组大型新闻纪录影片《民主东北》。《民主东北》共17辑,总长度为23687米,共106本。这组大型新闻纪录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以纪录东北解放战争为重点,不仅纪录了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战斗场面,如《四下江南》、《东满前线》、《收复四平》、《公主屯战斗》等等,还纪录了辽沈、平津两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战役的部分实况。如《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真实纪录了我军发动的夏、秋、冬战役,使观众看到了解放东北的艰苦历程。《解放天津》,真实纪录了我军解放天津的战斗情景。《北平入城式》,则使观众看到了我军进入北平城的激动人心的雄伟历史场面。
《民主东北》还纪录了东北解放区人民群众加紧生产、支援前线,人民军队帮助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图景。如《接收后的鞍山钢厂》、《安东造纸厂》、《东北毛纺织厂》、《林业生产》、《伟大的贡献》等,使观众看到了各条工业战线恢复生产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工人阶级的创造力量。
《民主东北》还表现了东北解放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风貌,如《翻身曲》、《中国医科大学》、《农村建设》、《“五一”在东北》、《沈阳运动会》等,纪录了人民群众解放后新生活的一些侧面,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喜悦。
《民主东北》各辑内容及摄制人员如表7:
东影在拍摄完成大型纪录片《民主东北》之后,纪录片生产一度中断。1953年,长影拍摄了长纪录片《白山黑水话森林》。1957年正式恢复纪录片生产。1957—1962年共拍摄纪录片37部95本。此后又中断生产。1972年重新组织纪录片生产,1973—1977年(其中1974—1975年没有生产)共拍摄纪录片7部30本,加上1953年拍摄的1部6本,从1953年到1977年,长影共拍摄纪录片45部131本。1977年以后长影停止了纪录片生产。
长影拍摄的纪录片数量虽然不多,但影片题材广泛。有反映工业生产发展的《为煤而战》、《通钢在建设中》、《松辽油田》、《缝补精神赞》、《战斗的指挥部》;也有反映农业生产的《黎明之社史话》、《人民公社战荒年》;有反映东北森林资源及分布的《白山黑水话森林》;也有反映渔业生产的《海上的人们》;有纪录国家领导人来吉林省和东北视察活动的《中央领导同志来长视察工作》、《刘主席视察》;也有纪录外国艺术团来长访问演出的《轻歌漫舞颂友情》;有纪录艺术新成果的《百花园中》、《欢乐的歌舞》;还有反映体育活动的《国际体育》。在1958—1959年,长影也拍摄了带有浮夸性质的反映“大跃进”面貌的《跃进中的吉林青年》、《跃进中的吉林妇女》等纪录片。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 “左”的思想影响下,还拍摄了《莺歌燕舞》这样内容不够真实的纪录片。
长影摄制的纪录片如表8:
(二)新闻片
长影从1958年6月开始拍摄制作《吉林新闻》,内容主要反映吉林省各行各业新的面貌及新人新事。平均每月编辑出品2号。1958年完成14号,1959年完成25号,1960年完成27号,1961年完成7号,4年共拍《吉林新闻》73号。
长影摄制的《吉林新闻》如表9: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本志以长影的历史行程和长春的电影活动为基本线索,上溯下延,记述了长春电影事业的渊源和演变。全书分九章,包括制片生产沿革、体制机构、人员、影片、影片发行放映、设备技术、队伍培训、对外交流、电影刊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满映”纪录片
相关专题
“满映”新闻片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