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人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66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人员
分类号: J909
页数: 3
页码: 48-5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4年~198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人员发展情况。
关键词: 电影人员 发展史 长春市

内容

一、人员来源
  1954年末,东影人员已发展到1448人,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当时担负的生产任务,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前半期,为了充实专业创作队伍,长影先后又吸收一些演员,接收一批电影学院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也个别调进一些业务人员,使创作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
  1958年10月,长影招收第一批演员60多人,经过两年培训,充实了演员队伍。
  1959年9月,长影招收第二批演员40多人,经过两年培训,使演员队伍再次得到充实。
  1958年7月,长影为加强新闻电影队伍,从吉林省6个地区调入干部12人,担任新闻摄影。50年代末60年代初还从大学等单位调进一批干部充实编辑队伍。
  1960—1965年长影先后接收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31人,其中导演专业有肖桂云、华克、陆建华等17人,美术专业有李前宽等8人,表演专业有陈家林等6人。1965年暑期,长影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录用一批理科生,参加科教片工作,计有阎敏军、李连发、孙海涛、高翔等12人。
  同时,还从文化部动画专修班、吉林艺术专科学校、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及其附中,录用一批学生,共有钟泉、田丰、隋壮基等16人。
  1970年3月,长影还接收了一批1968年毕业的大学文科毕业生,共有金德顺、李方钧、刘惠媛、郑全刚等22人。
  1972和1976年长影吸收两批新演员,共计40人,经过培训,充实到演员队伍中去。
  1982年长影又吸收演员20多人,经过培训,担任了演员工作。
  二、人员输出
  长影作为一个老厂,队伍力量雄厚,每个时期都有人员输出。
  1958年,文化部提出了 “省有制片厂,县有电影院”的“跃进”口号,各省纷纷建立电影制片厂。文化部对老厂支援新厂作了划分,由长影负责支援西安、内蒙、广西、辽宁和黑龙江五个厂。根据文化部的部署,长影于1958年7月,调给西安电影制片厂高振寰、牟作相等80人,调给内蒙厂李存邦、周祖禹等24人,调给广西厂吴凤翔等8人,调给黑龙江厂王雷等8人,调给辽宁厂马成岩等5人。共计125人。
  1975年,为支援新组建的峨眉电影制片厂,长影抽调副厂长袁小平及两个摄制组的人员共计70多人到该厂工作。主要人员有袁小平、徐连凯、张其、张凤翔、顾温厚、陆小雅、从连文、金迪、李亚林、贺小书等。
  三、人员发展
  1955年末,长影有各类人员1545人,以后随着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到1988年末,全厂人员已达到2478人。
  长影历年人员数详见表4:
  四、人员构成
  电影是综合性艺术,各类艺术人员在全体人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电影生产工序复杂,工种繁多,各类工人占有相当的数量。电影又是同新技术紧密相联的技术产业,技术人员也占有一定比重。这里列举三个不同年份,说明各类人员构成情况。详见表5: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本志以长影的历史行程和长春的电影活动为基本线索,上溯下延,记述了长春电影事业的渊源和演变。全书分九章,包括制片生产沿革、体制机构、人员、影片、影片发行放映、设备技术、队伍培训、对外交流、电影刊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