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630
颗粒名称: 人物
分类号: K820.834
页数: 22
页码: 147-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煤气公司人物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煤气公司 人物

内容

一、人物传
  何 树 成
  何树成,1914年8月20日生于吉林省扶余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1933年12月,在辽宁省立第二师范毕业,1934年在扶余县中学教学一年,1935年至解放前在扶余、吉林、前郭旗、长春等地当雇员。长春解放后,在广州路开设源泰焊条厂和在东安屯开设源成油脂化工厂,自任经理,后亏损停业。1951年10月18日,在国营新东北化学制油厂参加工作,任技师。1952年5月25日,转入长春市煤气厂,先后在煤气车间、化验室、技术科等部门,任事务员、技术员、副工程师、副主任、科长(兼)等职。
  何树成到长春市煤气公司后,积极钻研业务,他看到水平炉仍采用沦陷时期温炉旧方法,炉子泥口半数以上有10~25厘米以上裂纹,炉角砖常有破裂,有时第二道大璇涨裂,炉体变形,寿命受到影响,何树成提出新的温炉方法。1954年,采用了他提出的温炉方法,温了五盘水平炉,均未变形,使新温的五盘炉节约120吨燃料煤(按当时价格节约1920元)。1955年发表《水平炉的温炉》专著。
  1956年何树成提出从烟灰中提取锗的试验,他在报告里写道:从资料中知道燃煤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锗,但至今只发现于氨水、水平炉烟道灰、灰渣中,其总量为含量的27.2%。何树成认为有进一步研究和提取的价值。
  长春市煤气公司把报告交给公司化工工程师研究,又把报告分送给有关部门专家。10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报告以后,派来技术人员并发来了设备,在长春市煤气公司进行试验。
  但认为灰中有锗含量小,没有提取价值。
  何树成认为从烟囱里吸出来的灰,可以加工为质量合格的半补强炭黑,并且锗还可以继续提取。
  1957年除夕的深夜,何树成一个人坐在化验室里反复研究,在公司党委书记王贵忠的鼓励下,何树成连夜写了一份试验计划,第二天就去找公司经理杨式群,于是从烟囱灰里提锗的试验又搞起来了。何树成和他的助手化验员商国平、席万发不误正常工作,利用业余和节假日时间,每天四点钟就到化验室,晚间经常工作到深夜,一次一次的摸索试验。科学试验得到市、局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公司决定何树成脱离其他一切工作,专门试验锗。经过250次试验,于1958年5月1日,从烟灰里成功地提取出二氧化锗。不多天提出200克锗锭,送到国家有关技术部门化验,证明质量很好。
  1958年7月4日,《长春日报》发表题为《何树成取锗方法震动了技术界》的消息,报道国家技术委员会非常重视这个创造,并在长春市煤气公司召开现场会,推广取锗经验。
  何树成研究从烟囱灰里提取锗成功,给我国当时取锗的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是我国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它的试验成功给国家尖端科学技术锗的生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取锗的试验成功以后,何树又进行了草图设计,长春市煤气公司投资8.235万元,于1958年7月10日开工,改造了库房,制造设备,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同年8月10日正式投产。两年多,生产锗104235克,价值415.936万元,产品由专人送北京,供给国家重要部门加工提纯,解决了国家的急需。1960年10月1日,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锗产品生产计划,长春市煤气公司停止了锗的生产。
  何树成于1958年9月,被吸收为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学术委员,并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作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10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基础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1959年连续被授予长春市劳动模范称号,1961年被评为长春市先进生产者。1961年4月29日当选为长春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63年11月1日当选为长春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均为特别邀请人士)。
  何树成在科学试验领地取得了重大成就,由于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66年9月13日,经长春市城市社教案件审批小组讨论,决定给何树成戴上地主分子帽子,撤销副工程师兼技术科长职务,并依法判处管制五年。同年9月27日,宽城区法院判定何树成已构成反革命罪,判处管制五年。
  何树成遭此迫害,一时想不通,1966年10月5日夜,与妻子陈敬云在家用煤气自杀身死,终年52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纠正冤假错案,长春市煤气公司于1979年9月4日,结论何树成的家庭出身为地主,本人出身为职员。1979年11月9日,宽城区人民法院为何树成平反,恢复名誉。
  1979年12月11日,长春市煤气公司为何树成开了追悼会。
  蔡修礼
  蔡修礼,1917年5月20日生于河北省黄骅县朱家村的一个贫农家里,从小在家种地。1934年逃荒到长春,先在日本人开设的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新京支店做水暖工,后在伪新京白石商会做烘炉工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国民党军队占据长春时期,在煤气公司做水暖工。解放后,1950年重返长春市煤气公司做水暖工。
  蔡修礼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从亲身的经历中,体会到新社会的甜头,焕发了主人翁的热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他工作不讲份内份外,只要工作需要他就干。1953年,第三净化室煤气入口阀丝母坏了,按职责分工,是属服务部外管维修范围,领导找到蔡修礼,他二话没说,带领小组4人立即抢修,被煤气熏得迷迷糊糊,但谁也无怨言。
  蔡修礼爱厂如家,一心为生产,数十年如一日。为节煤、节气及时维修设备的事迹不胜枚举。每当水暖设备出了故障,不管是白天、黑夜、节假日和星期天,只要生产上有需要抢修的他就到。1958年煤气公司生产锗时,使用的耐酸泵是钢的,受酸的腐蚀经常出故障,无论夜间或星期天出了故障,领导常派人找蔡修礼,蔡修礼随叫随到,一直到修好为止。小组的同志反映:“蔡修礼为抢修设备,没黑没白天地干,这事经常有,具体次数,谁也说不清,也是无法统计的,因为他做这些好事从不要报酬”。
  蔡修礼是长春市煤气公司修旧利废最突出的一个人,在蔡修礼手中没有废料,凡是经他维修的机器设备,他都做到哪坏哪修,能修就修,能配就配。如锅炉注水器芯子时常坏,蔡修礼总是坚持修到外皮不能用为止,有的件不能用了就到车间去加工,回来自己再研磨制作;修阀时螺丝坏了,卸不下来时,他把丝母用边铲铲下,把丝杆提出来配个螺帽再继续使用。蔡修礼使用材料精打细算,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管材,仅1963年就节省管材500米。为了节煤,他带领小组的同志研究在中锅炉增设了加热水的泵,每天将净化室排出的废热水(30℃—40℃)100—120吨引入锅炉,既节约了用水,又可每月节省生产用煤50吨。
  蔡修礼于1952年6月12日入党,从1953年到1962年一直被评为省市劳模范,1963年被评为市五好职工标兵,在煤气公司被评为红色管家人。他还当选为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
  蔡修礼于1971年被确诊为喉癌后,仍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1971年8月30日,医治无效病逝,终年55岁。
  金 恩 霖
  金恩霖满族。1923年9月23日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区三道埠子小金屯,父亲为私塾先生。1925年随父搬到吉林市,父亲做录事(文书腾写)维持生活。
  1938年,在吉林省第一两级中学校初中毕业,经人介绍到永吉县协和会当雇员,后当小学教员。
  1940年考上伪满邮政局,同年12月被派到延吉邮政局当职员,因不愿受日本人欺压,1943年5月愤然辞职。不久到长春,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于开诚(1948年被国民党杀害)、邵大光、唐亚范等人,由邵大光介绍到长春县兴农合作社当雇员。这期间邵大光常给金恩霖《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新人生观》、《大众哲学》等进步书藉。1945年12月,金恩霖参加革命工作,在吉林市公安局草市派出所任公安员、所长。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长春,金恩霖在长春市政府秘书处当秘书。1946年5月23日撤离长春,在吉林省粮食局任副科长,曾多次往前线押运粮食。1946年10月8日,经吕良、韩荣鲁介绍,在延吉市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到吉林外围永北地区搞土改,任土改工作队副队长。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在长春市公安局治安科任副队长。
  1949年7月,调到长春市煤气公司任厂长。当时煤气厂虽已复工,但厂内没有工程技术人员,管理混乱。他除了安排好工人生活,提高工人积极性,建立生产秩序外,发动干部深入班组,搞调查研究。同年9月,实行计划管理和成本核算,克服了浪费和混乱现象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制定了厂规厂法及各部门的劳动公约,使生产逐步走向正轨。
  1949年冬季,提出水平炉底炉耗焦炭以煤代替的意见,在老工人张传有支持合作下使底炉试验成功。仅11月份将底炉烧焦炭的80%以煤代替,给工厂节省原料费(煤焦差价)3472万元(东北币),多产焦炭(扣除投煤成本)增加收入5860万元(东北币)。
  金恩霖在抓煤气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同时,非常关心工人的疾苦,给工人解决了许多福利问题。如卫生所、浴池、理发室、集体倒班宿舍、职工住宅宿舍等。
  1949年11月,金恩霖领导发动了长春市煤气公司职工创造新记录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接受副厂长姜申建议用双鸭山煤为原料,结果煤气、焦炭,产量质量都有所提高,也有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煤气公司少有的盈利工厂。由于金恩霖一心扑在生产上,带领全厂职工取得了恢复时期的显著成就,使煤气生产连年获得超额利润,成为长春市政府公用企业不要国家补贴的先进单位,这在东北几个城市也是独一无二的。
  1950年9月,金恩霖被评为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同年12月被评为吉林省模范行政管理人员。1951年8月至1957年6月,因患周身结核,在辽宁省苏家屯结核防治院住院治疗。在5年多的住院期间,连续卧床三年半,喂饭整二年,三个整年自己无力翻身。在金恩霖卧床不起期间,他听到国内人民组成慰问团去朝鲜慰问志愿军将士,就把获得刻有“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和他名字的一块怀表交给慰问团,慰问团到朝鲜,把这块怀表赠给了全国全军战斗英雄杨育才。
  金恩霖住院期间,也保持模范本色。中共辽宁省结核防治院总支委员会对他的鉴定中说:“金恩霖事业心强,养病也一直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和模范干部的行为,躺在床上还做医生、护士的思想工作,经常教育群众(病友)向病魔做斗争。他曾说:‘我一天不死,一天要为党工作,我不能辜负12年来党对我的培养教育,以及关怀和照顾。’在他病情好转后,一直要求出院来做些轻微的工作锻练。他还说:‘我愿在工作中累死,不愿在医院长期养病而消磨死。’。”
  1957年6月出院。7月2日,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为了照顾金恩霖的身体,安排他到长春市园林处任副处长、党总支书记。1964年10月调长春市建委任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到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回城,到长春市园林管理处任副处长。1978年4月,任长春市交通局公路处党总支书记。1980年5月任长春市劳动局副局长。1983年2月11日离休。
  1983年11月20日,金恩霖因患肺心症,治疗无效逝世,终年60岁。
  张 传 有
  张传有,1902年3月21日,生于山东省肥城县十二区郭家店的一个贫农家里,家中仅有一亩土地,父亲以给人家扛活为主。张传有从小拾柴,没念过书,17岁就给有钱人家扛活种地。1919年10月到大连,在日本人开办的大连瓦斯制造所当上了工人。1924年6月,到长春瓦斯制造所当工人,一直到长春解放。
  1949年2月,长春市煤气厂复工,为了尽快的恢复煤气生产,张传有用他20多年的经验,带领十几名煤气工人抢修了被国民党军队破坏的一号水平炉。
  1949年10月,长春市煤气厂厂长金恩霖提出以煤代替焦炭烧底炉的意见,张传有立即带领工人试验,克服困难,一连三昼夜守在炉旁研究,经过5天试验后,试验成功。
  11月份底炉焦炭以80%的煤代替。共给工厂节省原材料煤价值3472万元(东北币),多出焦炭价值1200万元(东北币)。
  接着在张传有的带动下,主动向厂部提出岗位减员,节约开支,提高效率的建议,建议被采纳后,制造部便由过去的40人,减少到33人,仍旧保持同样生产。
  张传有注意改进生产工具,看见发生炉用的大耙子太重,工人拿着非常费劲,他就研究改进成钩子,不但使工人们用起来省力,而且,延长了发生炉的寿命,还使发生炉由过去最多装180公斤,增加到190公斤。
  1949年12月,张传有被评为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同年12月22日,由金恩霖、邱士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提升为制造部(车间)主任,同年9月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
  张传有当制造部主任后常说:“管理工厂象管家一样,要处处精打细算。”他发动工友尽量节省原材料、燃料,在他的带动下,全体工友首先创造出一天节省一吨煤的新记录。
  1962年7月,张传有退休,1984年1改为离休。1985年10月21日,中共长春市委工业交通部批准,享受县处级待遇。
  1986年2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84岁。骨灰安放在革命公墓。
  鲁 静
  鲁静,原名鲁进财,1922年5月8日生于山东省莱阳县,1928年因年景不好随父母逃荒到吉林省九台县落户,靠父母在洪发亿粮栈当装麻袋包工人维持生活。13岁高小毕业考入九台县立农业中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念了二年辍学,在九台镇拉了一年人力车,后到伪新京特别市电话局学徒。1939年到营城子炭矿电气科当电工,1940年考入伪新京特别市电业株式会社做电工,1945年东北光复后,会社改称长春电业局,在工务科电气股送电班任主任兼输电线路抢修队队长。
  1948年9月,逃出国民党军队卡哨,10月,在吉林参加了长春市筹委会工作,10月19日,长春解放,随长春筹委会进城,到长春市自来水厂担任机电股长。
  长春刚解放时,自来水厂遭国民党军队破坏较严重,鲁静带领工人用7天时间,恢复了市内供水、受到了长春市自来水厂的奖励。
  1950年7月,鲁静调长春市人民政府建设局研究室任助理工程师,1955年1月,调长春市人民政府建设局水源工程科任工程师,为解决净月潭水源不足,鲁静和潘宝树(工程师)设计从饮马河往净月潭送水工程。
  1957年,长春市自来水公司提出深井自动化控制,鲁静亲自设计,在中心控制室控制各深井电流电压,使6个深井用二根电线连接起来,集中在中心控制室进行远方控制操作,深井泵房不用人值班,使6个深井由原21人减至3至4人,全年节省7230个工作日,冬季节省采暖用煤35吨。
  1959年在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鲁静帮助长春市电车公司变电所,以400KW发电机投入生产发电,补充了电力的不足,保证了市内电车的正常营运。
  1962年,长春市电车公司变电所二、三号发电机拆除后,新安装的发电机发不出电,鲁静与长春市电车公司有关技术人员想办法改接线,经过二个夜间的奋战,终于发出了电。
  1964年1月,鲁静被抽调参加“四清”工作组,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搞“四清”运动。
  1965年5月,鲁静被派到长春市煤气公司参加领导“四清”运动,1966年5月,“四清”运动基本结束,鲁静留在公司任副经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长春市煤气公司“造反派”以“国民党特务”等罪名,非法关押8个月之久,1979年4月,平反恢复名誉。
  1969年10月,被下放到九台县放牛沟公社(乡)双顶子大队插队落户,为农民办电、安电。使双顶子大队,黑林子大队800多户家民点上了电灯,结束了长期以来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1972年初,鲁静分配到长春市自来水公司,任修配厂厂长。1973年,为解决铸造生产配套,自行设计,带领工人,建筑11米高、300平方米作业面积的铸造厂房,设计制造了7吨桥式吊车1台,暖风冲天炉1座,行程3米的龙门刨1台,臂长1—5米的摇臂钻1台,6尺车床1台等设备。从此,结束了长春市自来水公司不能制造加工管径75—900毫米管件的历史。
  1974年发动全厂职工参加杨家屯供电线路的施工,仅用2月的时间,就将120根木电柱更换为水泥电柱,架设5座变压器台,更换1万多米旧线路,使杨家屯供电设备达到国家标准。
  1974年4月,鲁静调回长春市煤气公司任副经理。1975年2月19日,长春市革委会员会成立了煤气会战指挥部,鲁静为了让更多的居民早日用上煤气,在会战初期,拆除报废五、六号水平炉,工人分三班劳动,他一直跟班指挥,至少需3个月的工程仅用了 37天就完成了,为整个会战砌炉和设备安装赢得了时间,使直立炉大会战工程,于1976年春节除夕之夜投产供气,缓解了当时煤气供应的紧张状况。
  1980年,鲁静领导开展了设备大会战,大搞设备修理,保养和跑、冒、滴、漏问题,经过会战检查评定,命名11个无泄漏机台,当场挂上了“无泄漏机台”、“五好设备”、“一类岗”光荣牌,使设备完好率不断提高,有效地保证了煤气的安全生产。
  1982年至1984年,长春市煤气公司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鲁静深入现场、验收,特别是在设备安装、调试一直跟班不休息,在直立炉大修时,鲁静任工程总指挥,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分别同铆工、电工、水暖工、钳工等班组签订118项承包合同,提出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的“三保”要求。原直立炉大修计划,护炉柱大拆大卸,工期25天,工程费39220元,鲁静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采取整体支顶的办法,只用3天就完成了任务,而且,节约工程费31608元,其中仅紧固件就节约2300件,整个直立炉大修工程共用194天,比原计划提前35天,多为国家创产值64.4万元。
  1984年9月28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修炉保气表彰大会,会上宣布对长春市煤气公司提前胜利完成直立炉大修任务进行嘉奖,并授予“长春市煤气公司老厂改造的典范”锦旗一面,10月6日,长春市煤气公司召开修炉保气庆功大会,鲁静荣立一等功,受到嘉奖。
  1984年初,鲁静、柴英玉、王赫煊同吉林工业大学杨今才、王振海、李忠思6人参加研制电子煤气表,同年4月共研制组装DMR—2A型电子煤气表样机3台,经调试测定,基本上达国家计量器具规程。电子煤气表,于1985年10月19日,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
  1985年,鲁静被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
  1986年3月16日,鲁静64岁,离休,当时长春市煤气公司请他再干二年,帮助领导班子搞好技术工作,鲁静没有讲任何价钱,自始自终在第一线抓生产。他离休后,享受副厅级待遇,按规定是可以坐小车的,但他自动不再乘坐公司小汽车上下班。
  1987年至1988年,鲁静又组织领导了站前煤气厂东院电缆改造工程,将20几条架空电线路改为沿电缆槽架敷设的电缆线路,在施工中,鲁静每天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他们还对高压室的机器进行换型,异步电机改为同步电机,实现正压通风,避免了生产中的事故隐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鲁静所领导的变电所中有2座变电所,分别被省、市命名为红旗变电所。1986年至1987年,他连续二年被评为长春市公用局优秀共产党员。
  1988年7—8月间,鲁静组织领导电缆工程,其中土建挖沟95米长的地下沟槽,中间需经净化沉淀池,不宜施工。经与设计所研究改线后,又因雨季,使土建工程拖期。为了按期交工,在电气安装工作中,要把工期抢回来,鲁静每天早6点到晚6点,一天工作12小时。11月10日早晨,鲁静又坚持乘公共汽车上班,在长春站下车,歇了二三歇才走到站前煤气厂。同志们见他脸色不好,让他到医院看看,他不肯,强调工程快结束了,现场离不开他,并说:“过一会就好了”。他仍坚持在施工现场指挥施工,是日晚心脏病突然发作,不幸逝世,终年66岁。
  二、人物录
  傅祚鹏 1938年7月7日生于河北省抚宁县,中共党员,工程师,历任长春市煤气公司技术科长、副经理,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全国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6年,长春市煤气公司检修煤气大罐,在一立方米的小罐上亲自做带气焊接试验,成功地创造了带气焊补的新技术。同年6月在4号2.2万立方米煤气大罐上,首次采用带气焊补的新技术,获得成功。此后,长春市煤气公司曾多次运用带气焊补煤气大罐的新技术,比用常规维修办法节约资金100多万元。为多快好省的检修煤气大罐创出了一条新路,全国各地煤气公司纷纷来长学习推广。1980年,带气焊补煤气大罐的新技术获长春市第一届科技大会成果奖。傅祚鹏被评为长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
  1971年,傅祚鹏主持设计了全国第一座依靠企业自己力量、全新的液化气灌瓶厂——长春市煤气公司液化厂,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三种灌装方式,广泛在全国各地被采纳,而且被列在城市煤气设计手册上。他主持和编写了《城市煤气设计参考手册》约35万字,1977年内部发行,为全国煤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长春市人民政府城市煤气事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名录
  邹大鹏 辽宁省辽阳县人,1907年生。长春特别市市长,1948年11月——1949年2月兼任长春市建设局局长。
  陈少中 四川省犍为县人,1921年9月生。1948年10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1949年7月——1950年8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局长。
  李介人 1948年10月——1949年8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
  宋 均 河南省邓县人,1922年3月生。1949年9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1950年8月——1952年6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局长。
  刘 呜 四川省达县人,1922年3月生。1952年1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19529月——1954年3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局长。
  赵希明 山东省苍山县人,1927年7月生。1954年3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
  曹艾华(女)安徽省砀山县人,1919年11月生。1954年4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58年4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1958年10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60年2月——1967年1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局长。1977年12月——1979年2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局长。
  孙季贤 吉林省怀德县人,1890年5月生。1956年10月——1958年4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局长。
  华 云 陕西省华县人,1923年8月生。1956年11月——1958年4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60年4月——1967年1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张泽民 辽宁省北镇县人,1913年2月生。1955年4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局长。
  李自卫 山西省霍县人,1921年6月生。1956年9月任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
  1967年1月至1973年8月,公用局停止办公,煤气事业先后由市工交指挥部、城建公用系统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城建公用局核心小组、城建公用局革命领导小组负责管理。负责人先后有石大泽、王金相、安繁鹏、孔德刚、孙荣久、李 鹏、唐随管、王雨亭、黎进学、张健生等。
  张健生 山东省德州市人,1918年9月生。1973年8月——1975年9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局长。
  周毅华 浙江省温州市人,1914年5月生。1973年8月——1976年5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局长。
  白雪峰 山西省浑源县人,1919年11月生。1973年8月——1977年10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局长。
  陈 干 山东省秦安县人,1929年2月生。1973年8月——1977年12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局长。
  李 鹏 河北省完县人,1917年11月生。1973年8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局长,1977年12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82年7月——1982年12月任公用局顾问。
  吕万臣 黑龙江省绥化县人,1928年9月生。1973年8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长,1977年12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81年12月——1984年6月任公用局党委副书记。
  车朝生 山东省鄄城县人,1923年5月生。1975年9月——1977年12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局长。
  邹本贤 吉林省长春市人,1943年8月生。1976年6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局长,1977年12月——1978年9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崔柏林 辽宁省沈阳市人,1931年11月生。1976年11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局长,1978年1月——1978年8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张亚忠 辽宁省法库县人,1930年11月生。1976年11月——1978年1月任长春市城建公用局副局长。
  李廷和 河北省乐亭县人,1931年4月生。1978年4月——1980年2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白俊魁 吉林省蛟河县人,1930年7月生。1978年9月——1981年7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李海亭 吉林省舒兰县人,1927年12月生。1979年2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80年5月任公用局局长,1981年12月兼公用局党委书记,1984年12月——1986年12月任公用局顾问。
  田维荣 吉林省长春市人,1926年4月生。1981年1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83年2月——1990年任公用局顾问。
  朱连元 吉林省伊通县人,1928年11月生。1981年6月——1987年2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84年5月——1987年2月兼公用局党委副书记。
  李柏青 吉林省浑春市人,1926年1月生。1981年11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1983年2月——1988年9月任公用局顾问。
  王显民 辽宁省辽中县人,1941年2月生。1983年11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傅柞鹏 河北省抚宁县人,1938年7月生。1984年3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张延平 四川省巴中县人,1945年11月生。1984年12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局长兼公用局党委书记。
  张永胜 吉林省长春市人,1937年6月生。1984年12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党委副书记。
  李联合 山东省肥城县人,1948年1月生。1987年4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党委纪委书记。
  刘建龙 山东省益都县人,1939年3月生。1987年6月任长春市公用局副局长。
  四、人物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