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管网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53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管网改造
分类号: TU991.36
页数: 15
页码: 117-1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概况。
关键词: 市政工程 管网改造 长春市

内容

长春的城市供水管网,是依据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加以改造,使之趋于合理。
  一、管网现状
  长春的城市供水管网,在市区767公里口径100毫米以上管道中,解放前铺设的有460公里,占60%。口径75毫米以下的支管共4000多公里,其中有3000多公里超过使用周期,使用15年以上的支管占75%。供水管道的使用周期是:镀锌管20年,普通焊接管6—8年,聚乙烯塑料管7年左右。市区内使用时间过长的金属管道的锈蚀堵塞和塑料管的老化相当严重,1937年在开运街铺设的口径100毫米管道,到1988年内径只有30毫米;1939年在大马路铺设的口径100毫米管道,到1988年内径只有45毫米。1986年,在修建南长春加压站时看到,经过修理的79处阀门中,管壁四周均严重结垢,其中口径100毫米的管径有的已缩小到55毫米,一般平均缩小到80毫米,过水截面缩小五分之一多。1987年,对81处管道拆检,这样的干管有305公里,全面情况更要严重。
  支管状况比干管尤为严重。全市4000多公里支管中,有2120公里为焊接钢管和铸铁管。据对南湖新村拆下来的口径50毫米支管进行检查,管内只有一条缝隙通水,几乎完全锈毁。在支管中,还有1880公里的铅管、塑料管和石棉管。其中塑料管耐老化年限为13年,而全市1000多公里的塑料管超过使用年限的已占四分之三。
  由于管道锈蚀堵塞,使水流运行的低压区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市区水压在0.5公斤/平方厘米以下的面积为6.06平方公里,占市区供水面积的5.74%,人口6.25万;水压在0.5公斤—1公斤/平方厘米的面积为39.44平方公里,占市区供水面积的37.36%,人口73.02万;水压在1公斤—2公斤/平方厘米的面积为44.29平方公里,占供水面积的41.96%,人口52.41万;水压在2公斤/平方厘米以上的面积为15.77平方公里,占供水面积的14.94%,人口9.33万。由于管网严重堵塞和锈蚀,致使水压相对提高的地区漏水严重,有时每天跑、冒、滴、漏达5万立方米。1986年,全年漏水1673处,平均每天4.6处,冬季漏水多达每天十几处。不少地段成了无水区,仅西部地势较高的朝阳区就有25万人吃水难。管道陈旧,资金不足,常常顾此失彼。曾采取加压送水的措施,而管道承受不了,以致发生断裂;不加压上不去水,加了压又到处跑水。居民怨场载道,反映强烈。有人描述这种缺水状况:“上班议论水,回家没有水,坐等三更接不到水,唉声叹气去排队”。
  除管网锈损以外,另一个问题是供水管网负荷过大。解放初期,长春市日供水量为5.98万立方米,市区干管460公里。1988年全市日供水能力45.62万立方米,供水干管767公里,供水能力增长7.6倍,而管道长度只增长0.7倍。在人口密集、用水量大的市中心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如长春站以南,上海路以北、以东和西广场之间的原“满铁附属地”,1910年—1917年铺设管网87.7公里,30年代这个地区的人口为3300人,1986年为16.8万人,增长50倍,用水量增长60倍,而管道只增长5%,而且老管道的锈蚀又非新管道的增加所能弥补。
  管网负荷过大的原因,除管网数量少以外,还有一个管网不配套的问题。在767公里的输配水管道中,口径300毫米以上管道与口径100毫米—250毫米的管道之比为1:1.9。这一比例说明,主干管压力很高,支管压力很低,按过水面积计算,等于输水量的2分之一左右,大量的水憋在主干管,泻流不畅。这个状况是由于偏重发展输配水主干管,忽视了配水支管的配套。“中日人民友好水厂”工程投产后,水厂供水能力日增13万立方米,因资金不足,口径400毫米以下的48.5公里配套管网无法铺设,结果使新建水厂能力不能正常发挥。
  配水管网与用水管网之间也存在着同样问题。市中心区解放前用水人口不过20万,到1986年,已超过70万,还不包括单位数。解放前,长春的建筑一般在二层以下,供水支管口径一般在50毫米以下;解放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高层建筑不断出现,供水支管口径要在100毫米以上。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普通干管必然要接上很多支管。在市中心区,原有的配水干管多数是口径100毫米和150毫米,干管与支管口径一样,从普通干管通水到用户,就出现接近干管的用户有水,远离干管的用户就没水了。“文化大革命”前,是统一由管道把水分配到用户,用户缺水情况,容易掌握,便于制定配水方案。1978年以来,新建五层以上楼房都有自备水箱,地下又设储水池。由于储水池水位低,干管水先流入,在水量不足时,新建筑占有大量的水,老建筑则无能为力,这样一来,水压难以平衡,影响到供水的统一管理。从发展管网来说,原有的口径100毫米和150毫米管道再做为干管已不适用。
  40多年来,长春虽然发展供水干管300多公里,使供水能力提高7.6倍,但是新发展的供水管道多半是为了水源开发和水厂建设,而且新设管道绝大多数用于发展新的生活区和大中型企业。在市中心区很少增设供水管道,也没有对老管网加以改造。新中国成立,在一定时间里,为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实行过优惠政策,如管道铺设与维修,实行道路费减半或者按恢复成本收费等。然而,这个有利于管网改造的政策未能坚持下来。1985年—1986年管网改造,投资300万元,由于道路恢复费的提高,竟耗去近四分之三的费用。实际用于管网改造已不足80万元。
  二、管网改造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春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供水管网连续进行了更新改造。1980年—1983年,在市区内共新设口径100毫米以上配水管网98.95公里;1984年—1988年新设100毫米口径的配水管网24公里。9年间共新设配水管网123公里。这些新设的配水管网,改善了市区各地的供水状况:
  1980年,在二商店至长白路方向的上海路,新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1650米;在康平街至西民主大街方向的西民主大街,新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700米;在翔云街至车轮厂方向的青年路,新设口径400毫米铸铁管1700米、口径300毫米混凝土管2300米、口径200毫米铸铁管450米;在西郊路至锦西路的绿园地段,新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1750米。
  1981年,在结核病院至西郊路方向的正阳街,铺设了口径200毫米与300毫米铸铁管1750米;在凯旋路至九台路方向的二酉街,铺设了口径150毫米与200毫米铸铁管1720米;在浙江路至辽宁路方向的西一条,铺设了口径300毫米铸铁管500米;在临河街至民康路方向的岭东路,铺设了口径150毫米—400毫米铸铁管3630米;在远达街至北环城路方向的远达街,铺设了150毫米—400毫米铸铁管3248米;在青年路至缝纫机厂的一三三厂地段,铺设口径200毫米与300毫米铸铁管1876米;在西安大路至西郊路的赛马街,铺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960米;在兴业食品厂至一分局方向的兴业街,铺设了口径150毫米—800毫米铸铁管2424米;在白狗街至柳影路、菜市街至榆树街方向的宋家洼子地段上,铺设了口径150毫米—300毫米铸铁管8780米。
  1982年,在临河街至民康路方向的吉林南胡同,铺设了口径100毫米—300毫米铸铁管11590米;在吉林大马路至四通路方向的东环城路,铺设了150毫米—300毫米口径铸铁管3266米;在缝纫机厂至客车厂方向的缝纫机厂地段,铺设口径200毫米的铸铁管1580米;在兴业街至鞍山路方向的一匡街,铺设了100毫米—300毫米口径铸铁管3078米;在新乡路方向的安宁路,铺设口径150毫米一300毫米铸铁管3445米;在宽平大桥至西环城路方向的西开运街,铺设口径200毫米—400毫米铸铁管4280米;在正阳街至汽车发动机厂方向的西郊路,铺设400毫米口径铸铁管1700米;在永长路至东大桥方向的长春大街,铺设了口径300毫米铸铁管870米;在一分局至东大桥方向的长通路,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1300米;在一分局至全安广场的永长路,铺设口径150毫米—400毫米铸铁管3342米;在西安大路至西郊路方向的翔云街,铺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1235米;在正阳街至创业大街的春城大街地段,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1955米;在崇智路至解放大路方向的东民主大街地段,铺设口径400毫米铸铁管1888米。
  1983年,在东七条至西三条方向的黄河路,铺设了口径300毫米铸铁管2192米;在西三条至崇智路方向的北安路,铺设口径400毫米铸铁管2095米;在西安大路至西安广场方向的西安大路地段,铺设口径200毫米—700毫米
  铸铁管1360米;在一匡街到西三条方向的凯旋路,铺设了口径150毫米—600毫米铸铁管2338米;在民丰街至东环城路方向的安乐路,铺设口径100毫米与200毫米铸铁管1425米;在远达街至伊通河方向的同康路、宜良路、迁变路等地段,铺设口径150毫米铸铁管577米;在永长路至东大桥方向的东天街,铺设口径100毫米—200毫米铸铁管883米;在东广场至胜利大街方向的黑水路,铺设150毫米与200毫米铸铁管957米;在永长路至电力街、永长路至天主教堂胡同、东门里路至天主教堂胡同等方向上的东四道街、天主教堂胡同和东门里路胡同等地段上,铺设口径150毫米与200毫米铸铁管1163米;在西三条至斯大林大街方向的嫩江路,铺设了口径100毫米—200毫米铸铁管1566米;在全安广场至自强街方向的大经路地段,铺设口径75毫米—200毫米铸铁管1250.5米;在和平大路至职工医院方向的西郊路,铺设了口径150毫米—400毫米铸铁管1215米;在永长路至大经路方向的西五马路,铺设了口径150毫米—400毫米铸铁管1097米;在永安桥至81中学方向的东岭街,铺设口径100毫米与200毫米铸铁管1251.5米;在天光路至菜窑方向的利国街,铺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450.5米;在东盛路至民丰街方向的兴隆路,铺设口径150毫米铸铁管412米;在宽平大路至湖西胡同方向的大屯西胡同,铺设了口径100毫米—300毫米铸铁管1202米;在宽平大路至湖西胡同方向的第二机床厂地段,铺设了口径100毫米—300毫米铸铁管1685米;在东民主大街至立信街方向的东中华路地段,铺设口径75毫米—300毫米铸铁管1157米;在东民主大街至同志街方向的建政路,铺设了口径100毫米—200毫米铸铁管830米;在永长路至桃园路方向的柳明街,铺设了口径100毫米与200毫米铸铁管520米;在大兴路至青海路方向的大兴路、东四道街地段,铺设口径100毫米与150毫米铸铁管359米。
  1984年—1985年,在西中华路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962米;在南岭大街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1170米;在红旗街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710米;在东荣大街铺设口径400毫米铸铁管1483米;在西安大路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630米;在牡丹街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1568米;在凯旋路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2640米,在铁西街铺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800米;在孟家屯新区铺设口径50毫米—200毫米铸铁管1570米。
  1986年—1987年,在大马路铺设口径400毫米铸铁管1340米;在义和路铺设口径700毫米铸铁管301米;在安达街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318米;在北安路铺设口径400毫米铸铁管820米;在新民胡同铺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301米;在西部加压站铺设口径400毫米—700毫米铸铁管1700米。
  1988年,在崇智路胡同铺设口径100毫米与300毫米铸铁管943米;在青云街铺设口径100毫米与300毫米铸铁管442米;在白山胡同铺设口径200毫米铸铁管350米;在西安大路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680米;在西环城路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903米;在虎林路铺设口径150毫米与400毫米铸铁管339米;在至善路铺设口径150毫米与300毫米铸铁管1600米;在重庆胡同铺设口径300毫米铸铁管565米;在南岭水厂宿舍铺设口径200毫米的铸铁管200米;在西郊路铺设口径800毫米与200毫米的连接管120米;在汪清街铺设口径100毫米与200毫米铸铁管430米;在大马路铺设口径400毫米铸铁管614米;在西安大路南胡同铺设口径200毫米与400毫米铸铁管456米。
  整个城市供水管网经过一系列改造之后,不仅增加了管网密度而且改善了管网布局,一步步形成大小环状结合的循环供水体系,尤其使城市各区域口径300毫米以上的输配水管网的分布趋于均衡合理。
  朝阳区
  经过1980年到1983年的大规模管网改造,朝阳区口径300毫米以上输配水管道发展到14条,具体位置:在工农大路,有工农广场至新民广场的口径400毫米和600毫米管道各1条,有工农广场至南长春水塔方向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延安大路,有通往新发广场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斯大林大街,有工农广场至卫星路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宽平大路,有通向正阳街口径800毫米管道1条;在春城大街,有西郊路至西安广场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东开运街,有宽平大路至安达街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西开运街,有宽平大路至孟家屯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西郊路,有正阳街至和平大路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建设街,有通往西安大路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解放大路,有解放广场至建设广场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东朝阳路,有解放大路至西安大路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东中华路,有东朝阳路至斯大林大街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
  南关区
  1980年至1983年的管网改造,南关区口径300毫米以上的输配水管道发展到9条。具体位置是:在磐石路,有南岭大街至工农广场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南岭大街,有磐石路至南岭派出所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吉顺路,有自由大路至解放大路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康平街,有解放大路至人民广场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大经路,有永安桥至上海路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永长路,有全安广场至长春大街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长春大街,有永长路至东大桥口径300毫米管道一条;在长通路,有永长路至东大桥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五马路,有大经路至永长路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
  二道河子区
  二道河子区口径300毫米以上的输配水管道,主要是在1982年发展起来的,共有8条(其中1条建于1962年)。具体位置是:在远达街,有在天光路至北环城路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东荣大路,有远达街至长哈铁路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远达街,有东荣大路至吉长铁路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一面街,有南岭耙场至吉林大马路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吉林南胡同,有一面街至乐群街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岭东路,有一面街至乐群街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乐群街,有岭东路至荣光路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东环城路,有荣光路至长吉铁路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
  宽城区
  宽城区的口径300毫米以上的输配水管道发展到14条。其中11条是在1980年至1983年铺设的。具体位置是:在同志街,有斯大林大街通往辽宁路口径500毫米管道1条;在北安路,有通往康平街、康平街北路、西三条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白菊路,有西安大路至嫩江路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西安大路,有青年路至西安广场的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国营长春机械厂,有缝纫机厂至青年路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青年路,有西安大路至柳影路口径900毫米管道1条;在柳影路,有青年路至凯旋路口径900毫米管道1条;在凯旋路,有天光路至辽宁路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天光路,有凯旋路至东荣大路口径600毫米管道1条;在兴业路,有天光路至长春大街口径400毫米管道1条;在黄河路,有东广场至斯大林大街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大经路,有上海路至北京大街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东二条,有上海路至黑水路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在凯旋路,有天光路至铁北四路的口径300毫米管道1条。
  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工作,“八五”期间,将随着“引松入长”工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但扩大供水规模以适应2000年前后城市经济与生活的需要,而且将使供水管网布局更科学合理。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包含水源、水厂、管网、水质、营业、管理、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