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49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节日
分类号: K892.11
页数: 2
页码: 709-7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郊区的节日民俗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民俗 风尚习俗 节日

内容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旧称“过年”,现称春节。农历腊月初八日以后,就着手准备过年,二十三日祭灶,称“过小年”,各户均以香烛、灶糖等供物祭灶。自是日起,家家妇女赶制新衣、新鞋,拆洗被褥,淘粘米,做豆包,蒸馒头、做豆腐、杀鸡。二十八、九日家家户户扫房,贴春联和年画,准备“过年”。
  农历腊月三十日晚上,称“除夕”或“除夜”,(俗称“大年三十”)合家团聚,彻夜不眠,请“神”祝福,供“家谱”,祭天地,燃放鞭炮。长辈向未成年儿孙赐“压岁钱”。初一,俗称“大年初一”,人人穿着一新,晚辈给长辈拜年。邻里亲友之间送往迎来,互相拜年,见面拱手称贺:“过年好,恭喜发财”。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的深入普及,春节期间祭祀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逐渐减少,但节日气氛更浓,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迎新春贴春联,燃发鞭炮,举行家宴,老少亲友见面,互致问候;师生、师徒之间互赠年画、贺年片、挂历;正月初二日以后,敲锣打鼓,慰问烈、军属及五保户,送礼品、年画、春联、送灯、担水、扫院子活动。。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灯节,古称“上元节”。当天家家包饺子,煮元宵。夜里,家家户户悬挂彩灯,小儿提花灯,燃放鞭炮,赛灯观火。村民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鼓乐喧天,十分热闹。
  解放后,正月十五日闹元宵之风极盛。每年各乡(镇)组织秧歌队,除在本村、本乡(镇)演出外,有的还到区机关演出。所到之处,燃放鞭炮相迎。各村在文化室举办灯展和灯谜、文艺汇演等娱乐活动,欢天喜地,共庆盛世良霄。
  清明节 解放前,此日家家都到祖先墓前扫墓、焚香,吊祭,修墓填土。解放后,清明节当天,子女都到先人墓地或殡仪馆上供礼拜,祭祀先人,缅怀前辈业绩,不忘养育之恩。各单位,各中、小学师生都到附近革命烈士墓地或革命烈士陵园祭祀,佩白花、献花圈、读祭文,填土扫墓,寄托哀思。有的学校还在烈士墓前举行入团、入队仪式,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阳(午)节,俗称“五月节”。五月,古称“恶月”,是月有“瘟疫滋生”之说。每届端午节,家家插艾蒿,挂纸葫芦,系五色线和布条,吃鸡蛋,意“避邪、除虫、除疾”。有的在中堂张挂钟馗或张天师像,多数人家吃粽子,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解放后,端午节发展成讲卫生、除四害传统节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又称“团圆节”。旧时,当晚庭院摆设香案,供奉瓜果、月饼于月下,全家人一起拜月,祭月、赏月,并吃水果、月饼,共庆团圆。
  解放后,节日习俗沿袭未衰,除保留了上述传统节日外,又有一些新的节日: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新的节日,受到普遍重视,各系统分别举行庆祝会,形式多样,气氛热烈。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