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4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分类号: G322.734
页数: 2
页码: 639-6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61年~1988年长春市郊区科学技术管理机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科技管理 管理机构 长春市

内容

科学技术委员会1961年3月,根据省、市关于“县(区)一级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示精神,成立了长春市郊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委),主任由区长兼任。1962年2月,科委撤销,其业务合并到农业处,专职人员精简为1人。1973年区机构调整,原科委工作纳入区计划委员会,内设专职人员管理科技计划、科技指导等项工作。1978年8月,恢复郊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任务是综合计划、科技管理、科技干部管理、科技情报及地震工作。1979年10月,在科委内又设计量检定所。
  1983~1985年,科委充实了领导力量,配备了业务骨干,编制由6人增至12人。行政领导与技术领导的比例由3∶0变为1∶2;业务骨干的比例由农业技术干部与工业技术干部的2∶1变为3∶3,并配备了2名事业编制,分管科技情报和科技管理工作。内设机构分综合计划、科技和科干管理3个股。
  1985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企业间横向经济联合体大量涌现,科技专业人才由国家分配到单位聘任。在此期间,科委工作人员进一步得到充实和提高,在原有12名编制基础上增加了事业编制3名,达到15人,继续保留科委内设机构。同年,郊区信息办公室改为科委内设机构,定名为科技情报信息股。1986年,全区各乡(镇)普遍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各乡(镇)党、政领导兼任,下设科技助理,各村设科技副村长。1987年,建立了长春市郊区科技发展基金会。
  1988年,区政府配备了科技副区长。科技开发和管理机构逐步完善,同时,兴办了一批厂办科研、民办科研机构。科委的内设机构由原来的3个股改为:科技管理、科技干部管理、科技开发、综合计划、后勤管理等5个科。科技事业机构有:长春市郊区商业新技术开发公司、长春市红外技术研究所、长春市电力研究所等9个单位。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79年3月,在区委直接领导下,成立了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长春市郊区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以下简称科协)。贯彻执行“双百”方针和党的科技路线,依靠科技进步力量,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与科委合署办公,同时,又建立了长郊科学技术馆,配备专业技术干部6名,另外,还建立了区级农学、林学、水利、农电、农机、园艺、畜牧、兽医、工业、医药、卫生及教育等10个学会及1个外语学校(英、日语各1班)。
  1983年6月,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双百”方针和科技路线,充分发挥科协作用,由科委分出,独立办公,归区委直接领导。内设兼职主席1人,专职秘书长1人,按所管业务,下设学会、文秘、青少年辅导与业余教育组,科教电影队。同年,为普及科学技术,区科协在原编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行政编制4人。1984年,为适应农村商品发展,科协相继成立了专业户协会、理事会,成员15人,发展了养鸡、养奶牛、养鱼、葡萄栽培、种瓜等6个专业研究会,全面普及科技工作。
  1987年,为强化科普机构,除由科协负责协调全区科普机构外,乡(镇)设乡(镇)科普协会,村设村科普分会,社有科普小组,服务、咨询到户。
  1988年,为加强党对科协的领导,由区委副书记1人兼任科协主席。同时,又成立了咨询部,建立起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并充实了科技队伍,年末,科协行政和科技馆编制共11人,其中科技人员6人。健全区级学会8个,会员957人,其中科技人员183人。完善区研究会7个,会员81人,其中科技人员55人,占会员数的60.2%;乡(镇)科普协会10个,会员317人,其中科技人员63人,占会员数的20%;乡(镇)学会53个,会员756人,其中科技人员109人,占会员数的14.4%;乡(镇)研究会39个,会员427人,其中科技人员77人,占会员数的9%;村级科普分会92个,会员1712人,研究会174个,会员1089人;社科普小组336个,会员1989人,社研究会137个,会员为1475人,这样就从科普机构上和科普各级网络上保证了科普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