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32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组织建设
分类号:
D262
页数:
8
页码:
484-4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郊区组织建设的情况。其中包括乡(镇)党委、直属党委、党支部(总支)、发展党员、干部队伍、整党整风等。
关键词:
长春市
政党
组织建设
内容
乡(镇)党委 1948年9月,长春县委辖双庙子、朱家城子、万宝山、米沙子、滨河、同太、鲍家、卡伦、双城堡9个区委。11月13日,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又将大屯区委划归长春县委。
1949年2~8月,由于区划变更,长春县委辖鲍家、同太、万宝、米沙子、兴隆山、西新、开安、龙王、烧锅、大屯、卡伦、合隆、米沙子、双城堡、滨河15个区委。
1950年5月10日,将原烧锅划分烧锅、和气两个区委。县委辖16个区委。同年7月31日,将上述区委易名为一区(大屯)、二区(西新)、三区(烧锅)、四区(和气)、五区(双城堡)、六区(龙王)、七区(合隆)、八区(兴隆山)、九区(卡伦)、十区(米沙子)、十一区(朱家城子)、十二区(万宝山)、十三区(开安)、十四区(鲍家)、十五区(同太)、十六区(滨河)。
1952年10月,中共长春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成立,辖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共12个区委。1953年12月,米沙子、万宝山、合隆划出,1955年5月奢岭、劝农、卡伦3个区又划出。
1957年5月,中共郊区委员会辖范家店、大屯、净月、兴隆山4个区委。
同年12月,撤区设乡。分别设大屯镇、兴隆山、一间堡、太平、龙泉、金钱、新立、三道林子、朝阳、和平、范家店、四间、潘家油房、大西、伊通、于家、东安、孟家、姜家窝堡、唐家营子、城西堡、合隆站、长春堡、富强、拉洛、白龙、分水、大广、双庙子、开源、西新、黑咀子、钟家窑、小河沿子、小河台、净月、靠山、生产、逮家湾、石碑岭、森林等43个乡总支(支部)委员会。
1958年3月,小乡并大乡。区委辖大屯镇党委及合隆站、伊通、唐家营子、范家店、森林、一间堡、兴隆山、和平、小河台、净月、永春、长春堡、繁荣、新开河等14个乡党委。同年9月18日,由1个镇、14个乡合并成立兴隆山、城西、大屯、净月4个人民公社党委。1959年4月22日,伊通县的大南乡、双庙子乡全部,乐山乡、榆树乡部分划归郊区管辖,设大南、乐山两个乡党委。同年11月,大南、乐山成立人民公社,分设党委。至此,区委辖兴隆山、城西、大屯、净月、大南、乐山6个人民公社党委。
1961年3月,区委辖大屯、城西、西新、兰家、合心、兴隆山、净月、大南、乐山、永春10个人民公社党委。同年12月28日,将净月人民公社划为净月、农林两个人民公社。区委共辖11个人民公社党委。
1962年6月28日,农林人民公社党委改称新立城人民公社党委。
1963年初,建立大屯、兴隆山两个镇党委。同年,净月人民公社全部,永春、大屯、城西人民公社部分大队划归市区管辖。区委辖大屯镇、兴隆山镇、城西、大屯、西新、兰家、合心、兴隆山、大南、乐山、永春、新立城12个人民公社(镇)党委。
1966年4月1日,兴隆山人民公社卫星等6个大队与净月人民公社丰产等2个大队划出,成立三道人民公社;将新立城人民公社的建国等7个大队与净月人民公社的东升大队划出,成立农林人民公社。至此,郊区共辖14个社(镇)党委。“文化大革命”初期,区委和各人民公社党委先后瘫痪。
1969年2月24日,大屯镇并入大屯人民公社;兴隆山镇并入兴隆山人民公社,实行“镇社合一”。同年4月11日,南关区东风人民公社、朝阳区五七人民公社、宽城区红旗人民公社、二道河子区净月人民公社、英俊人民公社划归郊区。区委辖城西、大屯、西新、兰家、合心、兴隆山、大南、乐山、永春、新立城、三道、农林、净月、英俊、东风、五七、红旗17个人民公社党委。
1978年12月19日,恢复大屯、兴隆山镇党委。区委辖大屯镇、兴隆山镇、城西、大屯、西新、兰家、合心、兴隆山、大南、乐山、永春、新立城、三道、农林、净月、英俊、幸福、五七、奋进19个人民公社党委。
1983年2月25日,西新、城西、五七、净月、幸福、英俊、奋进公社党委划归市区。同年12月29日,人民公社改称乡(镇)。区委辖大屯、兴隆山镇及大屯、兰家、合心、兴隆山、大南、乐山、永春、新立城、三道、农林12个乡(镇)党委。
1985年4月12日,大屯镇与大屯乡合并,建立大屯镇;兴隆山镇与兴隆山乡合并,建立兴隆山镇。区委共辖大屯、兴隆山、三道、新立城、乐山5个镇党委和兰家、合心、大南、永春、农林5个乡党委,直至1988年。
直属党委 1957年6月,郊区委设直属机关党委。1979年郊区公安分局建立党委。同年9月设区委机关党委、区政府机关党委、党校党委、化肥厂党委。
1980年,城建局、商业局、农机局和粮食局分别设立党委。1981年设交通局、工商局党委。1982年设农业局党委,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党委、二轻工业局党委。1983年11月,工业局党委易名为郊区经济委员会党委。同时设水利局、农电局党委。1984年设卫生、教育、劳动、乡企、税务局党委。同年4月,二轻工业局党委易名为郊区手工业联社党委。同年9月20日,区委机关党委同区政府机关党委合并为区机关党委。1985年4月,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党委改称为育才职业学校党委;郊区劳动局党委改称为劳动人事局党委。
到1988年,区委系统(直属)党委为区机关、区公安分局及武装部等20个党委。
党支部(总支) 1948年底,长春县委有党支部18个,1949年175个,随着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党支部逐年增加。到1951年党支部增加到240个,是1948年的13倍。
1965年,党支部275个,1982年,党支部656个。1983年区划变动后,党支部减少到433个。随着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到1985年,全区党支部增加到455个。到1988年,增加到705个。
1956年8月15日,为适应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郊区建立了12个农村党总支委员会,以后随着区划变动,党总支委员会有增有减。1960年,全区有党总支委员会43个。1980年后,由于系统建立了党委,党总支委员会相应减少。到1985年,全区有党总支委员会3个。1956年以前,党支部多分布在农村;1960年后,机关、财贸、文教、卫生系统党支部有所增加。到1985年,全区有445个党支部。农村党支部124个,占党支部总数的27.25%;工交系统支部112个,占党支部总数的24.62%;财贸系统支部53个,占党支部总数的11.65%;文教系统党支部71个,占党支部总数的18.6%;机关、社团党支部95个,占党支部总数的20.88%。
1985年,有8个党总支委员会。按系统分为工交系统4个,财贸系统2个,文教卫生系统1个,农村系统1个。1986年,全区设总支委员会9个,支部委员会680个。1987年,设总支委员会15个,支部委员会727个;1988年,设总支委员会11个,支部委员会705个。
发展党员 1948年,各级党的组织相继成立。同年,发展党员92名。年底党员人数为234人。在1949年反封建运动中吸收一批思想进步、敢于斗争、热爱党的工作,热爱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党员417名。1950年发展党员835名,到1960年,党员总数达到3409名。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级党组织瘫痪,发展党员工作停止。1971年开始到1976年,发展党员3239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组织进行整顿和调整,发展党员工作坚持“积极慎重”、“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原则,保证了新党员质量。1979~1985年发展党员674名。
1984年,全区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突击发展的3239名党员,结合整党普遍进行了审查、评议和补课教育,达到党员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涌现出大批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有专业知识,思想开拓进取的党的积极分子,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准备了良好的条件。1986~1988年,全区发展新党员643名。
1948年底,有党员234名,其中女党员5名。以后,由于各级党组织重视妇女作用,强调在妇女中发展党员。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1977年,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4.81%。1978年后,比例逐年下降。到1985年,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1.05%,1988年底,全区党员总数为6989名,女党员878名,占党员总数的12.6%,比1985年上升1.55%。
1954年仅有少数民族党员3名,1957年以后,少数民族党员有了相应的发展,到1985年,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26%。1988年底,少数民族党员173名,占党员总数的2.47%,比1985年上升了0.4%。
1948年,25岁以下的党员占党员数的23.5%。年龄最大的45岁。1949年,2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542名,占党员总数的40.12%。这是建党以来青年党员占党员总数比例最高的一年。1957年,青年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9%。1958年以后,青年党员数量逐年减少,到1965年比例为6%,1973年以后有所回升,1976年又开始下降。到1984年,青年党员80名,1985年各级党组织强调在青年中发展党员,比例有所上升,达到2.49%。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员年龄老化问题也日趋明显,到1985年,46岁以上的党员2834名,占党员总数的48.21%;60岁以上的422名,占党员总数的7.18%。1986年以后,各级党组织强调在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使青年党员的比例趋于上升。1986年,有青年党员171名,占党员总数的2.73%;1987年,青年党员260名,占党员总数的3.76%。
1947年建党初期,绝大多数党员文化程度较低,基本上是高小、初小、粗通文字或是文盲。1948年底,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党员136名,占党员总数的58.12%;无文化党员84名,占党员总数的35.86%。解放后,各级党组织采取了办夜校、速成识字班等办法,党员文化程度有了相应的提高。1965年,无文化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4.05%。1985年,无文化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7.3%。高中文化程度的党员在1956年以前只占党员总数的1.85%。1957年以后,党员的文化程度逐年提高。大、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党员642名,占党员总数的7.4%;中专文化程度的党员437名,占党员总数的7.27%;大学文化程度的党员301名,占党员总数的5%。1988年底,高中文化程度的党员959名,占党员总数的13.89%,比1985年上升了3%;中专文化程度的党员696名,占党员总数的10%,比1985年上升了2.7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628名,占党员总数的9%,比1985年上升了4%。
1948~1956年,党员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村。机关、工业、商业、文教、卫生系统或其他行业的党员为数不多。1957~1965年,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系统的党员也相应的增加。1970年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人党员也不断增加。到1983年,工人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1.2%。
1956年知识分子党员只有33名。1965年发展知识分子党员207名,占党员总数的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级组织强调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知识分子党员逐年增加。到1985年达661名,占党员总数的10.98%。1986年,农民党员2737名,占党员总数的28.6%。1988年2749名,占党员总数的28.2%。
干部队伍 解放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培养地方干部的精神,将经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考验的积极分子和经过训练班培训的青年,吸收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不断扩大干部队伍。1982年,全区干部总数为5691名,1983年,近郊蔬菜社队划归城区后,郊区干部总数为3847名。1983年机构改革后,各级党组织在选拔优秀干部工作中,严格掌握干部的选拔标准,任人唯贤,实事求是地对选拔对象进行认真考察,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思想先进、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到1985年底,全区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273名。其中,区级领导干部27名,正、副局级领导干部246名。
1983~1985年,全区共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150名。其中,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16名,正、副局级领导干部88名,乡(镇)正副职领导干部46名。
对干部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离退休制度。在一些企业、事业单位采取了选举制代替委派制。一些企业和乡(镇)领导干部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自荐承包,一些干部或工人挺身而出,搞经济承包,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合同;招标选贤,对责、权、利具体规定张榜公布,投标人报名投标。中标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享受同等干部待遇;招聘,由用人单位提出招聘条件,应负的责任和享受待遇,经过考试、考核和政治审查,在应聘、考中择优录用。
1986年,按干部标准对后备干部进行全面考核,有22名作局级正职工作,7名作局级副职工作。1987年经全面考核,有27名局级副职干部提拔为局级正职,69名后备干部作局级副职,1988年提拔副区长1名,局级正职8名,副职16名。
整党整风 1950年5月1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后,开始整风,到1950年冬整风运动基本结束。整风的重点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主要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以及解决少数人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的违法乱纪问题,密切了党同群众关系。
1951年3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对全体党员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教育。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克服了某种程度上的组织不纯、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1954年春基本结束。这次整风主要对犯有严重丧失阶级立场、腐化堕落、违反政策法令、贪污盗窃、乱砍盗伐、赌博、混入党内阶级异已分子、坏分子、反革命分子、无组织纪律等错误的173名党员分别进行了组织处理。
1961年1月2~30日,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了1958年以来的“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对犯有各种错误的174名干部本着“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原则,分别给予行政和党纪处分的97名。
1985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决定的精神,全区自上而下进行整党。在3年的整党中,区委坚持整党促进改革和“四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要搞乱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整党的四项基本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提高广大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这次整党,全区处理98名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5%。其中开除党籍的8人。通过整党党员觉悟有所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所增强。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