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工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28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加工供应
分类号: F252.2
页数: 4
页码: 402-405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加工供应,包括了粮油加工、饲料供应等。
关键词: 长春市 粮食 供应

内容

第一节 粮油加工
  1959年,在兴隆山镇和大屯镇建立两处小型高粱米加工车间,有8台日本式的左竹米机,日加工高粱米3吨。随着农村电气化的发展,1962年已有60%的生产大队安装了磨米机和粉碎机,全区还有油坊8处,为社员加工粮食和食油。旧式的石碾、石磨逐渐淘汰。1963年,更新了兴隆山的粮米加工车间的厂房和设备,年产能力由4000吨增加到6000吨,为使粮食就地加工、就地供应,避免往返运输,1969年,把大屯的粮米加工车间废弃,投资12万元,新建一处玉米和高粱米加工车间,年加工玉米2万吨,出成品17000吨。除供应当地外,大部分调往市内。1970年,投资20万元,在大南和乐山各建一处玉米和高粱加工车间,年产能力10万吨。后因玉米增产,大南的加工车间改产玉米面,年产4000吨。1972年,在新立城粮食所建水稻加工车间一处,年加工能力3500吨,出成品2270吨。1973年,投资24万元,建郊区挂面厂,年产挂面2000吨。1981年经改建,年产量增加到3000吨,除供应郊区外,还供应市内。
  1980年,长春市粮食局决定由大屯承担全市玉米〓和玉米面的加工生产任务,投资72.3万元,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4层楼的玉米联产车间、玉米提脐榨油一条龙的生产线。1984年5月正式投产,年加工玉米3万吨,满足于长春市城镇居民的需要。
  1985年5月,在大南乡建300平方米的面粉加工厂,年生产面粉7000吨。
  全区粮油加工主要产品有玉米综合加工产品(玉米面、玉米〓、玉米脐子油)、挂面、面粉、大米等6类11种。出品率分别为玉米联产系列95%,脐子油8.21%,挂面100%,大米63%,面粉75%。
  实行粮食“双轨制”经营方针后,在保证完成计划加工任务基础上,利用议价原料加工粮油制品,以议购议销形式投入加工玉米14558吨,小麦400吨,高粱500吨,投放市场,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计划生产销售格局。挂面厂每年向市场投放800吨议价挂面。大南粮食所、兴隆山粮库、新立城粮库米面加工厂和大南面粉厂均用议价原料,生产议价产品进行销售,每公斤1.50元。
  1987年4月,挂面厂改革,将固定式烘干改为悬链式烘干,建起一座隧道式烘干室,改造后年产增加到1000吨。同年大屯粮油加工厂改革工艺流程,使玉米提脐浓度由35%提高到38%,出油率由4.8%提高到10.5%。粮油由0.66%提高到1.35%。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988年,加工玉米、水稻、挂面总产为29287吨。
  第二节 饲料供应
  1954年,实行饲料留量政策。国家拨出一定数量的糠麸供应集镇和不生产粮的菜社,以满足其饲料需要,无固定标准,以货定销。
  随着奶牛、养鸡业的发展,1972年成立饲料供应站,担负全区奶牛和鸡饲料供应任务,因郊区无饲料加工厂,用户凭票到市内厂家提货。
  1982年,饲料供应站改为进货储存、加工、销售配套成龙的实体公司,将饲料公司与粮油机械厂合并,建起年产5000吨的饲料车间。从此,开始生产“全价”饲料。改单品种供应为多品种供应,改粗制饲料为全价优质配合饲料。当年,共销售饲料37260吨,其中粮食类15725吨,副产品21535吨。
  为方便养牛户,1985年,在奶牛数量多、奶量集中的三道镇、兰家乡和大屯镇各建一处饲料供应站,为当地养奶牛户服务。养牛者送奶同时,就地购回饲料。
  1987年,饲料公司建成年产1万吨的饲料车间,扩大了生产能力。大南饲料厂1986年生产全价饲料9000吨,1988年生产12000吨,同年销售饲料42899吨,其中,粮食类21147吨,副产品21752吨。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