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25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集市贸易
分类号:
F203.9
页数:
2
页码:
368-3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代至1988年长春市郊区集市贸易发展情况。
关键词:
集市贸易
工商管理
长春市
内容
清嘉庆五年(1800年)新立城(小南屯),东卡伦和万宝山已形成集市,各有杂货铺10余家,均逢农历三、六、九日为集日。嘉庆十三年(1808年)乡二区的朱家城子、鲍家沟,乡三区的小合隆相继形成集市,逢一、四、七日为集日。
道光元年(1821年)大屯镇有白龙驹等3处集市。道光七年(1827年)小双城堡形成集,有杂货商10余家,农历三、六、九为集日。
咸丰年间,翁克形成集市,有杂货商8家。
同治年间,乐山形成了集镇,有万顺和、合济号、玉盛兴、振兴馆等商号,经营百货、食品、药品、餐食。
光绪年间,大南乡大南屯因有保安寿庙会,在大南屯形成了集市,有景华新、天增福等商号,集日和庙会日期相同,为农历初八、十八、二十八日。
随着集市活跃,改为农历二、五、八日为集日。
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期间,郊区境内的新立城(下齐家)、大屯镇、城西公社相继设农贸市场。兴隆山镇、合心乡的腰三间窝堡、兰家乡的兰家屯、农林乡的双庙屯、永春乡长春堡、三道镇的石头坑屯都逐渐形成了集市。
1976年9月,在辽宁所谓“哈尔套大集经验”的影响下,郊区在大屯镇为“社会主义大集”。为办好大集,全区上下动员,集日这天,镇属各行各业停业,区属商业、饮食服务业云集于市。这次“社会主义大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传统的集市贸易被勒令取消。结果关了明的,出现了暗地,限制了集中的,出现了分散的,场外交易增多,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强市场建设,全区设大屯、新立城、兴隆山、乐山、合心、城西、大南、逯家湾8处农贸市场。其中,较大的大屯镇农贸市场,设在乐园街,占地2500平方米,场内设蔬菜、鱼肉、水果、百货、日杂、粮油、食品等50多个摊位,上市商品500多种,日成交额近万元。逢农历一、四、七集日更为繁盛。
1982年,全区农贸市场上市商品达150余种,年成交额351万元。
1984年,在合心乡腰三间窝堡屯建农贸市场、设蔬菜、食品、鱼肉、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农具等40个摊位,上市商品200多种。此外,还有牲畜交易所,每集上市大牲畜100~200匹(头),仔猪300~400头。日成交额近万元。
1985年,兴隆山镇农贸市场由镇内迁至镇西,占地3万平方米,投资29万元,建经营室48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室200平方米,摊床50个,设蔬菜、家禽、百货、日杂、农具、农药、鱼肉、水果、粮油、食品、菸麻、牲畜等10个销售区,有500多种商品,每逢农历一、四、七为集日,集日成交额1万元至1.5万元。同年,在农林乡双庙子屯、乐山镇长虹村各设1处农贸市场,大屯镇设1处农机市场。全区市场年成交额700万元。
1988年,乐山镇农贸市场移至镇东,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上市商品除日杂、小百货、服装鞋帽外,主要是农村土特产品、蔬菜、肉蛋、家禽,达250多种,日成交额1.2万元,集日为农历一、四、七日。同年,在东北齿轮厂新设市场1处,大屯镇在东园街新建顶棚市场1处,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至此,全区市场占地总面积11.76万平方米,上市商品达500多种,年成交额2310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