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18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427.34
页数: 4
页码: 250-253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郊区工业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管理机构 体制改革 工业 长春市

内容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61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的规定(试行草案)》(即手工业三十五条),根据这一文件精神,郊区于1962年成立长春市郊区人民委员会手工业管理科、长春市手工业合作社联社郊区办事处,隶属郊区人民政府。手工业管理科下设人事劳资组、生产计划统计组,编制8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文化大革命”中的1968年2月,撤销长春市郊区人民委员会手工业管理科、长春市手工业合作联社郊区办事处,成立了长春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工交财贸组,1969年,改工交财贸组为长春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工业处,设处长、副处长各1人。1970年撤销长春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工业处,成立长春市郊区工业局,内设政工组、生产计划统计组、财会组和质量管理检查组,设局长、副局长各1人。1981年根据省政府(1981)47号《关于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将长春市郊区工业局分为长春市郊区工业局和长春市郊区二轻工业局,二轻工业局下设政工组、劳资组、财务组、生产计划组和技术组,编制15人,其中事业编12人,行政编3人,设局长、副局长各1人。1983年,工业局和二轻局合并为长春市郊区经济计划委员会,设二轻科(对外称二轻局,对内称手工业联社)和工业科,一套班子合署办公。1984年,改二轻科为长春市手工业合作联社和长春市郊区二轻工业局,下设党委办公室、商业办公室、生产科、财务科、审计科,编制20人。经委只辖工业局。1988年3月工业局从经委分出,下设秘书科、人事科、企管科、技术科、审计科和党委办公室,编制16人。
  第二节 联合与协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振兴郊区经济,区委决定要靠自己的优势,坚持改革开展联合,搞好协作,靠联合与协作求生存、渡难关、增后劲、促发展。区、乡两级组织1400多名干部,连亲朋、求故旧、找对象、寻出路,很快形成大搞联合与协作的高潮。根据郊区缺人才、缺资金、缺物资的三缺状况,成立了“三引进”办公室,专门为企业牵线搭桥,引进人才,协调物资,筹集资金,缓解企业“三缺”现象。1985年引进人才121人,协调各类物资5800吨,筹集资金152万元,引进技术21项。同1984年相比,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39.9%,企业利润增长63.5%,财政收入增长37%,联合覆盖率26.8%。1986年确定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引进人才、技术为重点,以联产名优产品为主攻方向,变单纯的“三引进”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并下发了“工业三十六条”,全年实现联合项目123个,引进资金523万元,引进新技术121项,新增产值2700万元,新增效益265万元。1987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指示精神,推进了联合与协作,全年引进资金580万元,技术37项,新产品20种,联合企业达125家。至1987年已同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山东、辽宁、黑龙江等17个省、市建立了联合协作关系,同省、市14个大专院校、16个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生产协作关系,跨省、市联合企业发展到7个,参加省、市联合企业集团的4个,联合生产名优产品,品种增加到29种。在省、市内外联产联销和配套加工的企业达146家,先后聘用人才672名,进一步拓宽了渠道,扩展了联营。1988年,区委提出了“放开胆子,迈出步子,发挥优势,由内向外,内外并重,双向推进”的口号,以科技为先导,加快发展科研与生产联合、名优产品和创汇产品的联合;以区域经济网络为依托,积极发展跨省、市的联合,使联合与协作向高层次、优化型、外向型经济发展。全区引进人才111人,资金1265万元,新技术81项,新产品22种,跨省、市联合企业12家,5户企业加入企业联合集团,联合兴建6户有出口产品的外向型企业,新增产值2503万元,新增利税229万元。同1987年相比,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0.97%,企业利润增长54.5%,财政收入增长48.2%。
  1986~1988年,全区联合协作引进资金2520万元,新技术162项,新产品50种,引进人才783人,联合企业达182家,覆盖率为90%以上,增加产值5633万元,增加利税562万元,促进了全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3.35倍,企业利润增长1.8倍,财政收入增长4倍。
  第三节 企业内部配套改革
  郊区工业在搞好横向经济联合的同时,围绕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深化了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基本做法有三条:其一是层层招标、层层承包、层层抵押、签定合同;其二是全员优化组合,择优上岗;其三是实行多种工资制,按劳分配,奖罚分明。
  企业承包 搞承包首先兼顾国家、集体、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把企业对国家承包的各项大指标划分小指标,分解承包到科室、车间、班组和个人,层层承包、层层抵押、层层签定承包合同。企业副厂长按各自分管的生产、经营、技术三条线承包;生产车间和直接关联的科室,包产品、产量、产值、质量、消耗、工资、毛利;辅助车间和后勤、行政科室包费用、管理和为生产服务的项目。1987年,全区有29家企业实行全员抵押承包,32家企业进行了优化组合,推进了企业进一步完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到1988年,有196家企业完成承包合同,成功率达97%,亏损企业减少83.3%,亏损额下降91.4%。
  引入机制 郊区在进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法律机制和银行机制。竞争机制,即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包,通过招标、组阁和优化组合,择优选定副厂长;科室、车间、班组承包人,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科室与车间的界限;把风险机制引入承包,中标的承包者交纳一定数额的抵押金,有的企业实行全员抵押承包,盈利分红,亏损补偿;把法律手段引入承包,企业内的承包者要签定合同,将承包的包保指标、抵押金额、承包期限、权利义务、奖罚标准和考核办法均写入合同,经法律部门签定后,受法律保护,具有法律效力;把银行机制引入承包,承包者所承包的车间、班组以及承包指标项目,都在厂内银行建立帐户,接受厂内银行监督管理,进行结算。
  改革企业领导体制 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党政分离,理顺党、政、工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厂长(经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建立在厂长领导下的企业管理委员会,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结审制,同时,党、政、工明确分工,转变企业党组织的职能。企业党组织的职能是保证监督,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会负责民主管理,行使对企业管理的审议权和对企业干部的评审权。企业党政关系协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分有合,就是在职责上分,在思想上合;在工作上分,在目标上合;在制度上分,在关系上合。
  企业内部机构改革 企业实行精兵简政,定编定员,充实供销、技术、财务、审计,加强生产经营,彻底解决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问题,全面实行优化组合。干部实行聘任制,工人实行合同制,以事定岗,以岗定编,以编定人,以人定责,以责定制。通过精简、组阁和优化组合,打破干部的“铁椅子”终身制,工人的“铁饭碗”固定制。
  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 企业实行一酬多挂、劳酬结合、变死工资为活收入,打破旧的等级工资制,职工的工资、奖金、补贴、福利集为一体,同每个人的生产产量、质量、消耗、工效和企业效益挂在一起,在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前提下,定额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可推行计件、定额、岗位、职务、浮动、效益工资,按劳分酬,奖勤罚懒。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企业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厂内银行”,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建立企业审计机构,建立以财务、审计、统计专业人员为主体的经济监督保证体系,建立工会、职代会为主体的民主管理体系,同时按照企业升级标准,完善定额和各项标准,强化基础工作,经济核算、财经纪律、规章制度,使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效率达到最佳状态,实现了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 企业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工办商、商办工、工商并举。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灶吃饭”,分级核算,分权管理,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工、商、贸相结合的综合经营体系。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