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机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1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机务管理
分类号: S232.4
页数: 2
页码: 227-2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6年~1988年长春市郊区境内机务管理发展情况。机务管理主要包括安全作业、作业查定、油料使用、机车维修、保养、试运、技术培训、农机具编组、配套等。
关键词: 机务管理 农机事业 长春市郊区

内容

机务管理主要包括安全作业、作业查定、油料使用、机车维修、保养、试运、技术培训、农机具编组、配套等。
  机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定额和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驾驶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等别;掌握拖拉机的试运和保管等情况。1956~1969年机务管理的主要办法:
  一是作业查定。作业查定是实行工作日小时写实制,具体要求是,机车班次从起动、预温、起步、调运、开始作业、作业时间、地头转弯、故障停车、自然影响停车、人为停车、上种上肥时间、农具调整等,都以车为单位,做详细记载,对于出车前、收车后的油量做准确记载,通过核定各项时间和作业率核定当班成本。
  二是计划保养。对于机车和农具的保养维修,驾驶员根据计划要求和保养技术、保养手册规定,完成1~2号保养,3号以上保养由技术员和修理工参加保养。保养完成后,必须经技术员和驾驶员签字,以分清责任。
  三是技术培训。1956~1958年,是以业余培训为主,由技术员进行授课。1958年以后,由市或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代培,通过培训,使新驾驶员掌握一般技术理论,对农机具达到会使用、能操纵、能作业、会保养和简单调整。
  四是保养升级赛,保养升级赛就是通过对驾驶员的考核和机车的检验,最终确定驾驶员的技术级别和机车的状态级别。驾驶员实行八级考核制。机车通过试运、维修及保养达到“三不漏”(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气)“四净”(油净、水净、空气净、机车净)“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农具达到“三灵活”(升降灵活、操纵灵活、转动灵活)“五不”(不钝、不锈、不缺件、不损坏、不变形)“一良好”(技术状态良好)。
  这个时期,机务管理工作由于制度具体,执行严格,责任明确,所以,农机事故少,农机具使用寿命长,作业成本低,效率高,实现了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生产。
  1970~1982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农机全部下放到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经营,生产大队成立了机耕队,这阶段的农机管理形式是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即:区农机局、公社农机站、大队机耕队共同负责管理,大队机耕队独立核算。
  区农机局主要负责全区农机作业田间指导,驾驶员的技术考核,推行保养升级赛,负责拖拉机的修理指导,解决修理争议,帮助排除田间故障,指导农机具的试运,保养和管理,负责安全作业和蹲点查定等;公社农机管理站,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各种计划,掌握农机具的修理、保养和试运、制订安全作业的具体措施,掌握农情等;大队机耕队负责全大队农业机械的管理和使用,一般的机耕队都设有机务人员,负责本机耕队农机具的保养修理技术,制订修理计划,作业指导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1983年,全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机经营管理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部分机车充实到乡村企业,大部分机车折价变卖给农民个人经营,还有一少部分机车承包给个人。另外,农民还购置了很多小四轮拖拉机,农村的农机机型由大变小,数量由少变多。为了适应一家一户养机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体制改革,一是由行政管理型改为管理服务型,做到围绕管理搞服务,搞好服务促管理,面向养机户开展多种服务项目,认真解决农民“养机难”问题,把单一农田作业技术指导改成多方面、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根据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评定各站的奖金和名次。
  通过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机的积极性,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农田作业面积不断扩大。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