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农机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15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农机管理
分类号:
S232.4
页数:
5
页码:
225-229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70年~1988年长春市郊区境内农机管理情况。
关键词:
农机管理
农机事业
长春市郊区
内容
1970年成立郊区业机械局以后,逐渐建立了局属的农机监理站、农机公司、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机研究所、4个农机修造厂;10个乡(镇)建立农机管理服务站。1988年底全农机系统共有职工167名,其中农机管理人员110名,科技人员57名。另有拖拉机驾驶员2300名。
农机管理,主要是经营、机务、财务管理和安全监理和油料供应。
第一节 农机经营管理
郊区农机事业从1956年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经历了国有国营、国有社营、集体经营和以个体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等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5~1958年是初办阶段,由国家投资办国营拖拉机站,主要任务为农业社搞代耕,国营拖拉机站负责经营和管理。多是大中型拖拉机(全部是进口的),全区共有拖拉机35台。
第二阶段,1958~1962年,按照苏联的模式。依据生产资料必须掌握在生产者手中的理论,将农机作价下放到人民公社,这一阶段,农业机械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有的是国家无偿投资,由人民公社购置,并负责经营和管理,任务仍然是为生产队搞代耕,兼营运输,全区共有链轨和胶轮拖拉机87混合台。
第三阶段,1963~1970年,国家又将下放到人民公社的农机具收回,仍然由国家经营管理。全区设有兴隆山、大屯、城西、净月4个国营拖拉机站,为生产队搞代耕和运输,全区有大中型拖拉机240混合台。
第四阶段,1970~1982年,将农机变价转卖给生产大队集体经营,由生产大队机耕队负责具体经营和管理。同时,以公社为单位成立了农机管理部门,负责全公社的农机工作。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技术力量不足,加之“左”的思想影响,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急于求成的偏向,造成了资财损失,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此间农机站的主要任务仍是农田作业和运输并举。大、中、小型农机具同步发展,全区有拖拉机1316台,其中链轨拖拉机251台、胶轮拖拉机501台、小型拖拉机564台。
第五阶段,1983~1988年末,全区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机的经营管理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生产大队经营管理为主的机耕队绝大部分解体,农机具也随之转卖给个体经营或采取个体承包的形式。这个阶段,国家、集体、联户、个体经营管理的农机同时并存,个体经营的占农机具保有总量的90%以上。国办农机服务站,有6个,经营9台大中型拖拉机。农机手对内定额上缴,对外搞服务型的承包业务。集体办的机耕队保留两个,有链轨拖拉机6台,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单车搞承包。农机联合体,有20个,拖拉机21台。他们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根据各自的投资额,按比例分配利润。个体经营专业户,全区有1486户,拥有拖拉机2459台,其中大中型419台、小型2040台。
第二节 机务管理
机务管理主要包括安全作业、作业查定、油料使用、机车维修、保养、试运、技术培训、农机具编组、配套等。
机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定额和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驾驶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等别;掌握拖拉机的试运和保管等情况。1956~1969年机务管理的主要办法:
一是作业查定。作业查定是实行工作日小时写实制,具体要求是,机车班次从起动、预温、起步、调运、开始作业、作业时间、地头转弯、故障停车、自然影响停车、人为停车、上种上肥时间、农具调整等,都以车为单位,做详细记载,对于出车前、收车后的油量做准确记载,通过核定各项时间和作业率核定当班成本。
二是计划保养。对于机车和农具的保养维修,驾驶员根据计划要求和保养技术、保养手册规定,完成1~2号保养,3号以上保养由技术员和修理工参加保养。保养完成后,必须经技术员和驾驶员签字,以分清责任。
三是技术培训。1956~1958年,是以业余培训为主,由技术员进行授课。1958年以后,由市或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代培,通过培训,使新驾驶员掌握一般技术理论,对农机具达到会使用、能操纵、能作业、会保养和简单调整。
四是保养升级赛,保养升级赛就是通过对驾驶员的考核和机车的检验,最终确定驾驶员的技术级别和机车的状态级别。驾驶员实行八级考核制。机车通过试运、维修及保养达到“三不漏”(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气)“四净”(油净、水净、空气净、机车净)“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农具达到“三灵活”(升降灵活、操纵灵活、转动灵活)“五不”(不钝、不锈、不缺件、不损坏、不变形)“一良好”(技术状态良好)。
这个时期,机务管理工作由于制度具体,执行严格,责任明确,所以,农机事故少,农机具使用寿命长,作业成本低,效率高,实现了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生产。
1970~1982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农机全部下放到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经营,生产大队成立了机耕队,这阶段的农机管理形式是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即:区农机局、公社农机站、大队机耕队共同负责管理,大队机耕队独立核算。
区农机局主要负责全区农机作业田间指导,驾驶员的技术考核,推行保养升级赛,负责拖拉机的修理指导,解决修理争议,帮助排除田间故障,指导农机具的试运,保养和管理,负责安全作业和蹲点查定等;公社农机管理站,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各种计划,掌握农机具的修理、保养和试运、制订安全作业的具体措施,掌握农情等;大队机耕队负责全大队农业机械的管理和使用,一般的机耕队都设有机务人员,负责本机耕队农机具的保养修理技术,制订修理计划,作业指导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1983年,全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机经营管理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部分机车充实到乡村企业,大部分机车折价变卖给农民个人经营,还有一少部分机车承包给个人。另外,农民还购置了很多小四轮拖拉机,农村的农机机型由大变小,数量由少变多。为了适应一家一户养机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体制改革,一是由行政管理型改为管理服务型,做到围绕管理搞服务,搞好服务促管理,面向养机户开展多种服务项目,认真解决农民“养机难”问题,把单一农田作业技术指导改成多方面、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根据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评定各站的奖金和名次。
通过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机的积极性,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农田作业面积不断扩大。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956~1969年的财务管理实行一级管理,三级核算。
一级管理就是农机管理总站管理。总站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年初做财务计划,根据全区机车标准台及作业任务和机车组人员的技术水平制订定额,包括标台、标亩、油耗等,还有国家对农机投资的分配及使用。
三级核算就是农机总站、公社拖拉机站和机车组实行独立核算。农机总站根据计划和定额,按照机车状况、人员素质、作业条件等实行分车、单项作业核算,各包车组实行单车核算。
由于财务管理实行三级核算,所以这阶段的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责任明确,数据准确,损失浪费少。
1970~1982年,农机下放到大队集体经营,财务由大队机耕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要收入来源是农田作业机耕费和农闲季节从事运输。
1983年农机体制改革后,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实行独立核算,扩大了农机站的经济实力,调动了农机人员的积极性,改变了原来的“三无”局面(无资金、无设备、无站址),全区农机管理服务站到1988年末,具有房屋289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了50万元,储油能力达350吨,年利润16万元。
第四节 安全监理
郊区农机安全监理站是1982年4月20日建立的。担负着全区的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管理工作。农机监理工作具体业务是农用拖拉机驾驶员的检验、审查、考核和核发牌证、照,农用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在田间、场院及乡村道路上作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事故处理等。
机管工作主要负责冬、夏两季的农机具检修和农机技术指导,驾驶员及农具手的培训,推广各项农机新技术,搞好小型拖拉机的后尾配套工作,抓好春秋两季的大型作业。
农机安全监理站从成立以来,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上级有关规定,推行法规管理,提高了全区拖拉机驾驶员和农具手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农机具的完好率,使农机新技术得到了推广,达到了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五节 油料供应
油料供应工作,1983年以前,由市石油商店直接供应。1983年以后,农村小型拖拉机增长很快,而且基本上都是个体经营,据此,市石油公司将油料指标下拨给郊区农机总站直接经营,农机总站根据农用拖拉机的数量和农田作业任务进行核量供应,到1988年,全区年供应柴油2121吨。但由于国家能源紧张,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