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旱田机械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1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旱田机械化
分类号: S23
页数: 2
页码: 222-223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6年~1988年长春市郊区境内旱田耕作机械作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机械化 农机作业 长春市郊区

内容

旱田耕作机械作业项目,包括翻、耙、压、播种、中耕、施肥、喷药、除茬等。1956~1969年,拖拉机多数是链轨车,机引农具多数是耕整地机具,因此,这个时期以翻地、耙地、中耕为主,有少量的机械播种作业项目。1966年机械耕地6231.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4%,机械播种3209.5公顷,占旱田的4.9%,机械中耕1.350.8公顷,占旱田的15.9%。1969年机械耕地397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5%,机械播种1964.5公顷,占旱田的2.7%,机械中耕1648公顷,占旱田的2.4%。
  70~80年代,为追求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农业机械发展很快,作业项目不但由翻、耙、压“老三样”变为大面积的翻、耙、播种、中耕作业,而且深松、除茬、施肥、喷药等新的机械化作业项目不断出现。1978年全区拖拉机保有量1168混合台,折合21020.9千瓦,配套农机具1393台(部),收获机械3台,植保机械619台。机械耕地29916.8公顷,是1966年的4.8倍,是1969年的7.5倍,占耕地面积的44.9%;机械整地2843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2.6%;机械播种3235.5公顷,占旱田的5.1%;机械中耕4103.6公顷,占旱田的6.5%;机械收获73.8公顷,占耕地的0.1%。1982年,机械耕地19146.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8%;机械播种16357.7公顷,占旱田的25%;机械中耕22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
  1983年以后,普遍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经营管理有了自主权,个体户或联户购买和经营农业机械的比例增长很快,以经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其它大型机具也有增长的趋势,农业机械化向有明显经济效益、有重点选择的方向发展。机铺膜、旋耕起垄、旋耕播种、免中耕深施肥、半精量和精量播种等复式作业的推广,对传统的种植方式有了较大突破。1985年机械耕地面积1440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9.6%;机播面积846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7.4%;机中耕面积50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17%;机铺膜133.3公顷。
  1986年,开始搞耕地轮翻制及机播统种分管的试点,到1988年,在全区大面积推广。耕地轮翻制是将各乡(镇)旱田面积分别制定3年轮翻计划,按计划实行耕翻,这样,不但扩大了机耕面积,而且避免了偏远地块经常得不到耕翻的弊病。机播统种分管是以屯为单位实行统一机播,然后分户管理,这样可以做到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收缴机耕费、统一耕种,即方便了农民和农机户,又提高了生产率。轮翻制及统种分管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是农机事业向正规化、科学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机除茬是1986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新项目。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机耕费用低,除茬效率高、质量好,到1988年末,全区硬茬除茬实现了机械化。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