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程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15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程度
分类号: S23
页数: 4
页码: 222-2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6年~1988年长春市郊区境内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机作业 农业作业 长春市郊区

内容

第一节 旱田机械化
  旱田耕作机械作业项目,包括翻、耙、压、播种、中耕、施肥、喷药、除茬等。1956~1969年,拖拉机多数是链轨车,机引农具多数是耕整地机具,因此,这个时期以翻地、耙地、中耕为主,有少量的机械播种作业项目。1966年机械耕地6231.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4%,机械播种3209.5公顷,占旱田的4.9%,机械中耕1.350.8公顷,占旱田的15.9%。1969年机械耕地397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5%,机械播种1964.5公顷,占旱田的2.7%,机械中耕1648公顷,占旱田的2.4%。
  70~80年代,为追求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农业机械发展很快,作业项目不但由翻、耙、压“老三样”变为大面积的翻、耙、播种、中耕作业,而且深松、除茬、施肥、喷药等新的机械化作业项目不断出现。1978年全区拖拉机保有量1168混合台,折合21020.9千瓦,配套农机具1393台(部),收获机械3台,植保机械619台。机械耕地29916.8公顷,是1966年的4.8倍,是1969年的7.5倍,占耕地面积的44.9%;机械整地2843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2.6%;机械播种3235.5公顷,占旱田的5.1%;机械中耕4103.6公顷,占旱田的6.5%;机械收获73.8公顷,占耕地的0.1%。1982年,机械耕地19146.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8%;机械播种16357.7公顷,占旱田的25%;机械中耕22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
  1983年以后,普遍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经营管理有了自主权,个体户或联户购买和经营农业机械的比例增长很快,以经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其它大型机具也有增长的趋势,农业机械化向有明显经济效益、有重点选择的方向发展。机铺膜、旋耕起垄、旋耕播种、免中耕深施肥、半精量和精量播种等复式作业的推广,对传统的种植方式有了较大突破。1985年机械耕地面积1440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9.6%;机播面积846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7.4%;机中耕面积50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17%;机铺膜133.3公顷。
  1986年,开始搞耕地轮翻制及机播统种分管的试点,到1988年,在全区大面积推广。耕地轮翻制是将各乡(镇)旱田面积分别制定3年轮翻计划,按计划实行耕翻,这样,不但扩大了机耕面积,而且避免了偏远地块经常得不到耕翻的弊病。机播统种分管是以屯为单位实行统一机播,然后分户管理,这样可以做到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收缴机耕费、统一耕种,即方便了农民和农机户,又提高了生产率。轮翻制及统种分管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是农机事业向正规化、科学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机除茬是1986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新项目。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机耕费用低,除茬效率高、质量好,到1988年末,全区硬茬除茬实现了机械化。
  第二节 水田机械化
  郊区水田机械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60年代末开始推广人力插秧机。1976年引进了机动插秧机,还大力推广苗间人力除草机。
  1978年,有机动插秧机72台,人力插秧机138台,机插秧面积544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2%。
  1982年春,新立城公社先锋大队,首先引进了日本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插秧新技术。该项新技术是促进郊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提高水稻生产水平的有效措施。它增加积温,抗御低温冷害,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这一新技术每套附属设备包括7台插秧机、3台破胸催芽器、6台蒸气出苗室、3台秧盘播种机、2.4万个秧盘、15台水泵和15栋塑料大棚,全区这种设备有5套,这对郊区水田机械化起到了示范推广的作用。
  1985年,全区水田面积为2133.3公顷,机插秧面积233.3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1%。
  1988年,水田面积发展到3333公顷,比1985年增加了37%,水田机械化程度随着水田面积的扩大也在不断提高,除水稻收割外,耕整地、育苗、插秧、中耕、喷药、运输、脱粒等项目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全年机翻水田3150公顷,占水田面积的94.6%,机插秧面积712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9.3%,比1985年增加了8.3个百分点。
  水田旋耕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的新项目。它有复式作业程度高、不破坏池埂、耕层理想、地表平整等优点,省工、省时、省水、降低生产成本;旋耕地块,秧苗反青快、分孽早、稻穗长的齐,增产幅度在3%以上。到1988年,郊区水田已实现了旋耕、整地机械化。
  第三节 菜田机械化
  1983年3月以前,全区有蔬菜社7个,62个生产大队,563个生产队,耕地面积18410公顷,其中常年菜田面积为1218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6%,蔬菜生产的耕作方式,基本是垄作和畦作,春菜栽培方式以畦作为主。
  50年代初,菜农从事生产的主要工具是旧式犁、耙、锄、镐、手推车、畜力车等。1958年以后,开始打机井,用水泵提水进行畦灌,采用新式畜力犁,少数社队用拖拉机悬挂犁、耙,进行耕整地作业,采用背负式人工喷雾喷粉机防治病虫害。
  1986年,引进工农﹣7型手扶拖拉机,带上手扶旋耕机刨池子,挂上拖斗搞运输。随着手扶拖拉机保有量的增加,郊区农机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1972~1975年期间,先后研制出两种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刨埯机,从而开始了机械代替人工刨埯。1973年从北京引进了通用机架、牵引双铧犁、平地机、园盘筑埂器等9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到1982年7个菜社共有大中型拖拉机244台、手扶拖拉机555台,配套农具1001台,各种机械作业量:耕地12411.86公顷、耙地1.589.6公顷、起垄3086.6公顷、播种134.5公顷、刨埯1759.2公顷。近郊蔬菜社队在耕地、排灌、植保、移栽、运输等方面都研制、引进、推广了不少机械化、半机械化机具。
  耕整地机械,大中型拖拉机的各种整地机具基本配套,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中耕机、开沟机、平畦筑埂机、压地磙和小型旋耕机243台。
  播种机械,研制了蔬菜专用播种机,能进行条播和点播,主要用于播种秋菜(大白菜、萝卜)、小菜(小白菜、小葱、水萝卜)和豆类等。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播种机,有蔬菜双行播种机、畦田播种机。排种器有拉式、窝眼式、槽轮式等,作业效果都比较好。这些播种机具在奋进公社的奋进、上台子、团山子大队,英俊公社、五七公社等都有应用。
  栽植机械,蔬菜栽植机械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没有在生产中应用,而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制钵机,可以完成拌料和制钵两道工序,生产率为每小时制钵3600个。
  中耕机械,有韭菜中耕机和园盘式中耕除草机等,这类机械共有81台。
  植保机械,有手动喷雾机。
  排灌机械,从1973年开始研制推广喷灌机,用手扶拖拉机做动力,进行机械喷灌,有喷灌装置726套,农用水泵539台。
  收获机械,先后研制了大白菜收获机和小菜收割机,同时从通化引进了土豆收获机。
  运输机械,有农用汽车246台,各种拖挂机械625台。
  第四节 加工机械化
  1960年以前,郊区农民普遍沿用旧式石磨、碾子等笨重的工具碾米、磨面、加工农副产品。直到1965年开始有了后勤加工机械,最先使用的是碾米机和磨面机,到1970年全区有碾米机389台、磨面机82台、米面两用机66台、大米机61台、榨油机51台,共计649台。到1988年,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已达859台,各种米面机772台、榨油机51台、淀粉机5台,共计1687台,比1970年增加近1.6倍。全区饲料生产和粮食加工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第五节 场上作业和运输机械化
  场上作业包括脱粒、扬场、清选、烘干、装运等;运输包括农业运输和非农业营业性运输。
  1965年以前,场上作业都是畜力和人工进行,脱粒方式根据农作物种类不同,采用手搓、棒打、石磙压等方式,扬场也是靠人工来完成,不但工效低,而且损失大。1965年底,引进玉米脱粒机7台。1970年又引进156台动力打稻机。1971年开展了大搞技术革新群众运动,推广了铁木结构胡轮机,效果很好。从1972年开始场上作业机械数量种类不断增加,先后引进推广了扬场机、谷物脱粒机、精选机等机具。据1978年统计,有玉米脱粒机433台、精选机205台。1988年全区有各种脱粒机647台,场上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农业运输是从木制花轱辘大车,逐步演变为胶轮大车、二马车、胶轮手推车,这些车辆均以畜力和人力为挽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胶轮拖拉机的投放,尤其是手扶式、小四轮拖拉机的投放,机械运输发展很快,到1988年末,全区在拉地、送粮、运肥等各项作业方面基本实现了运输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