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畜牧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9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畜牧站
分类号: S8
页数: 4
页码: 162-165
摘要: 本章技术科长春市郊区畜牧站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畜牧 畜牧站

内容

第一节 区畜牧总站
  解放前,没有专门的畜牧管理机构。解放后,畜牧工作直接由农业部门管理。1952年,成立长春市家畜兽医院,1953年,成立长春市畜牧兽医总站,1956年,范家店、兴隆山、大屯、净月4个区分别成立畜牧兽医推广站。1957年,郊区人民委员会设畜牧科,1964年,改为畜牧兽医总站,内设防疫队、化验室、财会组、后勤组。总站站长1人,副站长1人,工作人员44人。1980年,成立郊区畜牧局,负责全区的畜牧工作。
  第二节 乡镇畜牧站
  解放前,境内有31名中兽医,行医方式有3种:一是坐堂行医;二是游动行医;三是卖方行医。
  解放初期,畜牧系统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境内仅有23名民间中兽医,他们有的办个人治疗点,有的游动行医。由于防治水平低,药品不全,致使畜禽疫病时有发生,死亡率高。
  1957年,先后将兴隆山、净月、大屯、城西4个站下放到所在区,4个区建立了兽医站。1961年又建立了永春、乐山、农林、大南、兰家、合心、新立城和西新8个兽医站。1969年从兴隆山站分出三道兽医站。1969年将五七、幸福、英俊、奋进公社划归郊区,全区共有17个公社兽医站,到1982年,17个公社兽医站共有职工112人。1983年又将一部今公社划归城区,郊区保留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988年共有职工96人,其中畜牧兽医师16人、助理畜牧兽医师17人、技术员14人。
  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了防疫、门诊、繁改服务、药械供应、科技咨询服务等项业务及生猪屠宰等项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大牲畜、猪及家禽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不出乡(镇),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不出村屯。
  兴隆山镇畜牧站是1956年6月1日建立的,当时由3人组成,1988年职工发展到13人,其中畜牧兽医师2人,助理畜牧兽医师3人,技术员3人,站内分设防疫队、门诊、繁改服务、生猪屠宰点、药械供应、科技咨询服务站、动物食品卫生检疫等7项业务,是乡镇综合办站较好的单位之一。防疫注射率高达90%,畜禽发病率低,死亡率低,繁殖改良效果好,培育的吉林黑猪、吉林白鸡、黄牛与奶公牛杂交的改良犊牛,曾于1958年在胜利公园科技展览会上展出。
  门诊能治疗的内科病有疝痛、牛瘤胃臌气、肺炎、破伤风等;外科有跛行外伤等,产科有难产、胎衣不下及奶牛乳房炎等。每年诊治600~700头(匹)次,治愈率为86%。畜禽各种传染病预防接种76万头(只、次),预防接种率达91~94%,活畜检疫450头(次),有效的防止了疫病发生流行,1987、1988年两年奶牛人工配种440头,受胎率达85%以上,马人工受精300匹,猪改良配种600头;全年咨询服务300多人次。1987年固定2人专职检疫员负责城镇市场、饭店的动物食品卫生检疫工作,有效地控制城乡病腐肉流入市场、1988年又设立了生猪屠宰点,一年屠宰生猪1000头,收缴屠宰税5500元。
  大屯镇畜牧站是1956年建立的,当时由3人组成。1988年职工8人,其中助理畜牧兽医师3人,技术员3人。每年诊治内外产科病畜800头(次),禽的防疫密度达97%以上。1987年成立家畜综合配种站,为猪、牛、马开展人工配种工作,到1988年共改良马87匹,奶牛53头,猪298头。1985年成立生猪固定屠宰点,年屠宰生猪1400头,代收屠宰税7000元。
  永春乡畜牧站建立于1961年,当时由5人组成。到1988年有职工7人,其中畜牧兽医师1人、助理兽医师1人、技术员1人。该站门诊全年治疗马、牛、猪500~600头(匹、次)。每年防治各种畜禽传染病80万只(次),预防注射率93%;年人工授精配马213匹,配牛132头,受胎率分别为93%、95%。
  乐山镇畜牧站是1961年6月建立的,当时由5人组成。1988年有职工7人,其中,畜牧兽医师2人、见习技术员1人。每年防治各种畜禽传染病50万头(只、次),预防注射率达95%;门诊每年治疗各种病畜1000头(匹)。1988年市场检疫马、牛各300头(匹)、白条猪2000头。3月成立生猪屠宰点,到年底屠宰生猪1500头,代收生猪屠宰税7200元。
  农林乡畜牧站建于1961年,当时由3人组成。1988年有职工6人,其中助理畜牧兽医师1人、技术员1人。该站虽然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但畜牧防疫工作搞的比较好,在防疫工作中多次被省、市、区评为先进单位。70年代到80年代该乡实现一人一头猪,受到区里的表彰和奖励。1975年成立了配种站,是郊区最早建站的乡。主要任务是黄牛配种,每年配500头以上。到1988年,奶牛人工配种200头,产良种牛犊120头。
  大南乡畜牧站建于1961年,当时由3人组成。1988年站内有职工7人,其中,畜牧兽医师1人、助理畜牧兽医师4人,技术员1人。该站人员少,但技术力量比较强,畜牧防疫和黄牛改良工作抓的实,成绩突出。从70年代开始,一直被评为先进站。1982年开始搞笼养鸡等养鸡模式,在全区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1986年开始办了饲料代销点和畜禽疫病咨询服务站,即方便了群众,又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7年成立了配种站,主要任务是改良黄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1988年人工配种黄牛400头,奶牛30头,猪100头。
  兰家乡畜牧站建于1961年,当时由2人组成。1988年有职工7人,其中,畜牧兽医师2人、助理技师2人。1975年成立了家畜配种站,建站初期以配马为主。1986年开展了牛和猪人工授精工作,共配马5000匹、奶牛1200头、黄牛350头、猪1500头。1988年猪直线育肥8000头,鹅活体拔毛7000只,星杂579祖代鸡的饲养管理及生产性能测定,饲养成功。该站在70年代建立公社、大队、生产队一条龙的三级防疫网,在全区各公社(镇)推广,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站。
  合心乡畜牧站建于1961年当时由2人组成。1988年有职工7人,其中,畜牧师1人、助理畜牧兽医师3人、见习技术员1人。1988年建立种猪场一处,养种公猪2头、母猪和肉猪50头,既便于推广新技术示范,又增加收入5000元;设立饲料供应点,年收入1.2万元;外引鸡雏6万只,自孵雏3万口
  新立城镇畜牧站建于1961年,当时由4人组成。1988年有职工9人,其中兽医师1人、助理畜牧兽医师3人、技术员2人。1986~1988年,该镇先后推广“网上育雏”、“庆大霉素滴鼻防治雏白痢”等新技术,全镇养鸡专业户育雏成活率由90%提高到93%。3年多成活2.7万只。1986年建立家畜改良配种站。到1988年共配马1035匹,产良种驹767匹,奶牛人工授精319头,产良种犊290头。为便于养鸡专业户咨询买药,扩大了门诊药房,成立畜禽咨询点。
  三道镇畜牧站建于1969年,当时由4人组成。1988年职工6人,其中,畜牧兽医师2人,该站门诊每年诊治马、牛、猪800头(匹、次),治愈率85%以上。防疫每年各项预防注射8万头(次),年检白条猪850头,收入1700元,代收生猪屠宰税4000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