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农田防护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田防护林
分类号:
F326.2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2年至1988年长春市郊区农田防护林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长春市
内容
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营造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的决定》,长春市委农委于1953年秋,在七区、八区、九区、十区,营造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405公顷,规格为基干带、主带和副带。基干带、主带为东南西北走向,基干带的带与带距离10公里。主带则带与带距离1公里,副带为西南东北走向,带与带距离2公里。基干带宽30米,植树17行,主、副带宽各10米,植树5行,每200公顷为一个网眼。林带树种为杨树、榆树、水曲柳、山杏、紫穗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网、带、片、点有机结合,构成了紧密型、三段式屋脊型防护林带。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郊区被列入国家“三北”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于1979年按“三北”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设计要求,又重新规划了林带。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设计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护堤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成为山坡树连片,水堤树成荫,田成方、树成网,路随林带走,路路相接,渠渠相通,水流无阻。主带走向按子午(经线)方向,副带走向与主带方向垂直交叉,每25公顷土地为一个网眼,形成一个完整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第一期“三北”农田防护林建设,从1979~1984年投入劳动力28万人次,出动汽车、拖拉机、大车21400多台次,经过5年的努力,营造农田防护林7974公顷。第二期“三北”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从1985~1988年,在伊通河、新凯河和大黑山,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护渠林共2618公顷。基本实现了每25公顷为一个网眼,完成了“三北”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任务。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