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畜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畜类
分类号: F326.3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9年~1988年长春市郊区境内家畜养殖情况。
关键词: 家畜养殖 家庭副业 长春市郊区

内容

郊区传统饲养的家畜(不包括役畜),主要有奶牛、黄牛、羊、猪、狗、兔等。家养的野生动物有貉、狐狸等。
  奶牛 郊区饲养的奶牛有黑白花和黄白花两种,以黑白花奶牛为主,其特点是体型大、健壮、结构匀称,产奶量高。1949年养奶牛104头,到1953年存栏数增加到766头。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绝大部分奶牛由集体饲养,社员个体养牛为数很少,“文化大革命”中个人养牛受到限制。1982年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奶牛也从集体的大院走入社员的家门。1983年全区个体饲养奶牛1696头。1984年底,全区养奶牛户1055户,养奶牛2798头,其中,专业户234户,养奶牛866头。1985年以后,农民商品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奶牛饲养有大幅度发展,年末存栏数3927头,向市场提供鲜奶982万公斤。1988年全区奶牛存栏4308头,比1987年增加1093头。
  养奶 牛专业户一般养2~5头,每头牛奶期产奶2500公斤左右,收入1000元左右,有些重点户,已有相当规模,收入也很高。兴隆山镇郊二社农民贾永昌,1983年养8头奶牛,年收入5000元。1984年从长春市食品厂的奶牛场买进14头奶牛,年底发展到22头,年收入1.5万元。1985年发展到27头,年末存栏25头,纯收入2.4万元。贾永昌养牛讲科学,经常更新牛的品种。挤奶、给料、供水、清粪尿都实行科学化。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期,配制全价饲料,喂牛三定:定时、定量、定温。注意牛舍卫生,经常打扫消毒,坚持防疫,有效地防止了传染性疫病。由于他用科学方法养牛,使奶牛体壮无病,产奶量高,每头牛日均产奶25公斤以上。
  菜牛 1979年郊区引进和推广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新技术,进行黄牛改良。引进的品种以“西门达尔”为主,用它与黄牛杂交繁殖的改良牛,出生体重个大,生长发育快,肉的品质好,出肉率高。首先从农林乡开始试行,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到1987年全乡有2100头母牛进行冷配,已产改良一代、二代杂交牛416头,7年共向市场提供商品牛1200头,收入55万元。
  1979年以来,先后在大南、农林、乐山等乡(镇)推广,到1982年遍及全区,并陆续出现养菜牛专业户和专业屯。
  乐山镇长兴村西绳屯农民于纯,1983年办起饲养场,饲养菜牛,最高存栏103头,到1985年底,共出售69头,获利2万余元。
  1985年全区菜牛存栏1260头。当年向市场提供菜牛近千头。1988年全区菜牛存栏9257头,80%供应市场。
  猪 养猪是农民素有的习惯,比较普遍。猪的饲料广泛,除糟糠和野菜外,还有玉米、高粱、豆粕等精饲料。猪的品种较多,有长白、哈白、吉黑、吉花、东北民猪等。郊区饲养的吉黑、吉花较多。1950年猪存栏47484头,1957年发展到52766头。1958年全区实现了公社化,受“共产风”的影响,家家杀猪,致使生猪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生猪存栏下降到44981头(包括集体饲养数)。1965年生猪生产又有回升,年末存栏60586头,1974年生猪存栏88741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猪生产持续发展到1982年生猪存栏97198头,1988年生猪存栏68571头,其中直线育肥1.3万头。
  兔 兔分肉用兔、皮用兔、皮肉兼用兔。以肉用为主的品种有:法国公羊兔、德国花巨兔;皮肉兼用的品种有:新西兰兔、丹麦白兔、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比利时兔、加利福尼亚兔;以皮毛为主的品种有:塔兔、獭兔、力克斯、安哥拉等。
  兔的饲料广泛,俗话说:“兔食百样草,到处可以找”。牧草如沙打旺、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杨树叶;多汁饲料如马铃薯、胡萝卜,粮食及农作物秸秆都是兔的较好饲料。1963年,广大农民响应区委、区政府“发展多种经营,大养家兔,支援出口,增加收入”的号召,开始饲养家兔,饲养量较多的有兰家、合心、西新、兴隆山、永春、大屯等公社。全区最高年份1972年达10876只,最低年份1975年2015只。养兔专业户一般养几十只,年收入千元左右。有的重点户,养兔几百只,收入近万元。
  1982年,大南乡加官村史淑文、史淑芹姐妹,投资3300元,以每只50元的价格,从浙江引进塔兔58只,当年繁殖到230只,以每只65元的售价,将其中一部分销售给蛟河县畜牧局,当年收入5000元,到1985年已发展到1568只,收入3万元,到1988年存栏数600多只,价值1.2万元。
  貉 1987年,三道镇、大南乡有8户农民开始养貉,种貉是从黑龙江省外贸公司引进的,雄貉每只100元,雌貉每只300元,至年底繁育到50只,到1988年发展到1130只。按当时市场每张貉皮收购价150元计算,价值1.95万元。
  狐狸 狐狸是珍贵的毛皮动物,郊区人工饲养狐狸始于1984年,第一个养殖户是大南乡榆树村农民王启亮,饲养一对蓝狐,价值4000元。到1988年郊区农林乡、大南乡有28户农民饲养狐狸,共繁育104只。
  鹿 郊区养鹿最早的是农林乡。1983年个人养鹿67只。1986年从白城购进梅花鹿70只,公鹿每只价格500元,母鹿每只100元。1987年又从公主岭购进80只公鹿,平均每只价格1300元,到1988年全区养鹿337只,分布在农林、大南、乐山、三道等乡镇。到1988年,每只公鹿2500元左右,母鹿600~700元。一等鹿茸每公斤2600元,四等鹿茸每公斤1600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