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场站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45
颗粒名称: 第十章 场站公司
分类号: F327.34
页数: 2
页码: 121-123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郊区场站公司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良种繁育场、种子公司、果树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
关键词: 场站公司 长春市 农业

内容

第一节 良种繁育场
  1971年郊区建畜牧良种繁殖场,1975年改为郊区良种繁育场,占地面积8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5公顷。1988年场内有职工124人,其中干部7人。
  1975年开始良种繁育,品种有:玉米双交、单交种。1979年为全区提供良种27.5万公斤,制种亲本吉〔63〕5万公斤,繁育高粱、谷子优良品种10万公斤。
  1980年由于受隔离区面积的限制和严重的病虫害影响,停止了良种繁育,改种植粮豆为主,兼营养殖业。每年平均区财政给政策补贴13万元,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人员超编,造成连年亏损,到1983年共有内、外债22.9万元。
  1984年实行个人承包土地和养殖业,农工各得其所,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到1986年扭亏为盈。
  1988年,实行场长承包制,年总产值68498元,全年实现利润4045元。
  第二节 种子公司
  1960年建郊区种子管理站,1979年改为郊区种子公司,编制5人,到1988年编制13人。种子管理站从1960年到1979年近20年,为郊区农业生产引进、示范、推广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的优良品种和调剂区内种子余缺,还为发展全区良种做了大量的技术指导工作。
  种子公司,1980~1984年,繁育杂交和优良品种800万公斤,提供优良品种590万公斤。1985年后在承德、抚顺建立11个玉米良种繁育基地,为黑龙江省8个县代繁育良种210万公斤。
  为发展繁育蔬菜新品种,种子不断更新换代,在市内、大屯分别建立4个蔬菜种子销售门市部,经营30个品种,年销售量达6万公斤,满足了菜农的需求,几年来获得经济效益20万元。
  第三节 果树场
  郊区果树场,前身是郊区民政科福利农场。“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郊区“五七干校”,后改称东郊果园。1975年郊区果树场改由农业局领导。
  全场面积119.9公顷,其中果树占地面积74.4%,防护林带占总面积占8%,房屋、厂房等占总面积的4.6%,水利工程占总面积的3%。
  1988年全场有职工170人,其中干部14人,有固定资产120万元。
  果树场以葡萄生产为主、兼顾其它苗木的栽培。1983年总产值67万元,其中果树产值占33%,工副业产值占67%,实现利润11万多元。
  果树场为发展葡萄生产,培训果树栽培技术骨干472人次,提供各种苗木136万株,其中葡萄苗118万株。从1979~1988年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水果226万公斤。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郊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现有职工3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11人,技术员11人,工人28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技术人员5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23人,技术员26人。村有农业科技小组和农业科技示范户,形成区、乡、村、户四位一体的新的农业科技网络。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