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肥料、植保、农田基本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2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肥料、植保、农田基本建设
分类号: F323.3
页数: 3
页码: 110-112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郊区肥料、植保、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肥料 植保 农田基本建设 长春市

内容

第一节 肥料
  农家肥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各种农作物施农家肥,肥源较广,品种多,主要有人粪尿、过厩肥、草炭土、房框子土、扒炕土、烟囱灰、沤绿肥、草木灰等。
  施肥方法:底肥(播种前施),口肥(细肥随种下地),追肥(发酵后的人粪尿根据作物生育期追肥)。
  施肥数量:底肥,一般每公顷20吨左右;口肥,一般每公顷2~3吨。农家肥每公顷用量,50年代平均,每公顷40吨;60年代平均每公顷54吨,农家肥施用量很少。
  化学肥料 解放前使用过少量硫酸铵(肥田粉)。60年代实行科学种田,农民对化肥开始有认识,到70年代,全区施用量1.5万吨,平均每公顷200公斤。1983年后,全区年施用量为22281吨,平均每公顷500公斤。施用的化肥有:氨水、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硝酸磷、磷酸铵、磷酸二氢钾。
  氨水,旱田开沟深施肥复土,水田随水淌灌。碳酸氢氨,作底肥或追肥(10厘米左右)覆土,不能作种肥。硫酸铵,作种肥、底肥或追肥。氯化铵,作底肥、追肥,用于水田比硫酸铵效果好,不能作种肥,盐碱地不能施用。硝酸铵,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可作追肥,干旱地区可作底肥,不能作种肥,水田和盐碱地不能施用。硝酸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农作物,用于追肥效果好,不能作种肥和水田施用。硝酸铵,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农作物,不宜作种肥和水田施用。尿素,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农作物,用底肥、追肥,不宜作种肥,作根外追肥最为理想。过磷酸钙,用于中性或碱性土壤,应配有机肥料,可作底肥、种肥施用,应施于根部。硫酸钾,用于各种作物,对烟草、亚麻、葡萄、土豆,可作底肥,追肥,深施。早施集中施效果好。硝酸磷,用于底肥或追肥,水田不宜施用。磷酸铵,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可作底肥、种肥、追肥,但作种肥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磷酸二氢钾,用于根外追肥或浸种。施用化肥由单一施用氮肥,改为氮、钾混合施用,特别是当增加磷肥的配比时增产幅度在20~30%左右。
  化肥施用方法:有底肥、口肥、追肥和叶面喷洒四种。磷、钾肥多用于底肥、口肥,氮肥多用于追肥,硫酸铵、磷酸二氮钾和含硼锰等微量元素化肥用于叶面喷洒。
  底肥:在播种前,把化肥施于垄沟,复土后播种,把化肥埋入垄底或把化肥埋于土中部,利于保持肥效,使种子与化肥隔离避免烧坏种子,有利于作物增产。1980年以来,磷、钾肥全部用于施底肥,氮肥有三分之一作底肥。
  口肥:在播种时化肥与种子同时施入,多用于高粱、谷子作物。种植玉米也有施底肥和口肥的,称为“双施肥”。施口肥多用磷酸二铵和尿素等化学肥料。
  追肥: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重点是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有的追一次,有的追两次。第一次追肥,一般在铲完二遍地,促进作物生长;第二次在作物抽穗前,促进作物籽粒成熟。追肥对玉米、西瓜等株距较远的作物,进行埯追;对植株较密的高粱、谷子等作物,进行条追。肥与作物根部,保持3~6厘米距离,施深6~9厘米。
  水田追肥:采取散施法,将化肥直接施放浅水层中。
  叶面喷洒:化肥溶解于水,将溶液喷洒作物叶面,用硫酸铵、磷酸二氢钾和含硼、锰等微量元素化肥调配即可喷洒,施用化肥应按土施肥,按需施肥,按作物施肥。
  第二节 植物保护
  病害 解放前,农作物的病害有:小麦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水稻稻瘟病等,一般年份发生病害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0~30%。
  70年代以后,常见病害有:小麦叶枯病、麦散黑穗病、白粉病,谷子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玉米丝黑病、大斑病、花白苗、水稻稻温病、立枯病、绵腐病、高粱散丝黑穗病、大豆霜霉病、菌核病等十几种。最严重的是玉米丝黑病。
  虫害 解放前,农作物虫害有:黑绒金龟子,危害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粘虫危害禾本科作物;蚜虫、蝼蛄危害小麦、玉米、高粱、谷子、水稻、马铃薯。
  解放后,虫害种类增多,先后出现象鼻虫、食心虫、红蜘蛛、水稻潜叶蝇、玉米螟、二代粘虫、玉米蚜虫等。苗期虫害以金龟子、象鼻虫为主;地下虫害以蛴螬、蝼蛄为主。黑绒金龟子、象鼻虫危害面积:1957年1.6万公顷,1980年1.1万公顷,1982年520公顷。二代粘虫危害面积:1976年900公顷,1980年200公顷。草地虫危害面积:1982年1200公顷。大豆蚜虫危害面积:1979年5400公顷,1982年5300公顷。高粱蚜虫危害面积:1979年5000公顷,1982年4400公顷。玉米螟危害面积:1981年达8600公顷,1985年5700公顷。稻温病危害面积:1986年1800公顷。
  农作物病害防治 解放前,对于发生虫害,不是积极防治,有迷信思想,祈祷虫王爷,求神退虫,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解放后,发生虫害用人工捕杀,对粘虫进行捕捉,蚜虫用手撸,笤帚扫,打作物底叶,虽有一定效果,但捕杀有限,防治面积小。以后采用药物防治,效果显著。50年代用“砷酸铝”拌种,或以“666粉”做毒铒诱杀。60年代用“滴滴涕”,“1605”、“1059”、“3911”、“敌克松”“硫酸铜”、“克菌丹”、“霉素”、“黑白净”防治虫害效果显著。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农药被淘汰,开始用高效低毒农药,有“乐果油”、“氯化乐果”、“敌百虫”、“锌酸磷”、“敌敌畏”、“呋喃丹”和用赤眼蜂等生物防治,灭虫率达90%左右。禾谷类作物黑穗病,用“赛力散”、“公主岭毒素”、“萎锈灵”、“克菌丹”、“多菌灵”或用“瑞毒霉”等农药拌种,防治效果好,发病率降到2%左右。稻瘟病 使用“五赛合剂”、“代森锌”、“代森铵”、“稻瘟净”、“春雷霉素”等药物拦种,防治效果好,发病率降到3%以下。水稻立枯病用“敌克松”农药浸种或在苗床喷洒,效果最佳,基本能达到消灭枯病的作用。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改造涝洼地 乐山、新立城的五里桥、何家屯、兰家乡东道、大屯镇的红光十二马架子、兴隆山镇幸福、合心乡新凯河等涝区,面积达4500多公顷。
  以稻治涝70年代在乐山、新立城、兴隆山涝区,引伊通河水和打井种稻,以稻治涝近2500多公顷。
  修台田、条田治涝 将涝洼地土壤含水量减少,达到提高地温,防治内涝,到1980年全区修台、条田面积近1000多公顷。
  兴修水库 主要防治下游耕地内涝成灾。80年代全区共有水库、塘坝30余座。达到大雨不成灾,小雨保丰收。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