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栽培技术
分类号: F323.3
页数: 2
页码: 108-10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郊区农业栽培技术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玉米、高梁、谷子、大豆、水稻等。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农业 长春市

内容

解放前,农作物沿用传统的栽培技术:清种、混种、复种。
  解放后,栽培技术不断改进,推广玉米催芽种,玉米、大豆间作,谷子宽播,玉米、水稻喷洒激素,水稻大棚育苗等新技术。
  玉米 玉米的栽培方法是:扣种、挤种、刨埯种和小面积的混种大豆、小豆和绿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期间,玉米与大豆混种,刨埯种,一埯双株,一埯三株、甚至一埯多株。1970年后,玉米种植发展为混、间、套、穿,四周大镶边。1979年推广玉米与大豆按比例间种以玉米为主,按玉米与大豆2∶2.2∶1或3∶1间种,比清种、混种增产20%~25%。小比例间种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0%左右。由于玉米单交品种不断发展,出现生育期长的无霜期短的矛盾,受低温冷害和霜冻的威胁。三道乡创造玉米催芽种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早种不粉种,晚种不晚收的效果,催芽种玉米早出苗5~7天,早成熟10天左右。全区推广了这项新技术。改变了过去刨埯种,扣种和两犁挤的作法,解决了10年9春旱,底墒不足的矛盾。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到户后,玉米大面积清种,单株密植1公顷留苗5~6万株,单产达6000~7500公斤,达到了稳产高产。
  高粱 高粱历来清种,以耲种为主。1952年学习黑龙江省肇源县丰产经验,高粱扣大垄,宽播留拐字苗,1公顷保苗10万株左右。1980年以来,推广高粱喷洒30烷醇促进了早熟。
  谷子 耲种,宽播,等距留苗。1952年,推广肇源丰产经验,改为大垄宽播,两次间苗,合理留鸡爪苗,施口肥和抽穗前追肥,低产变高产。1978年出现垧产万斤粮的地块。
  大豆 大豆以清种为主,也有大豆与玉米混种,以大豆为主,玉米在田间呈“满天星”不规则状。农业合作化后,大面积实行高矮棵作物搭配种植:混种、穿带,使农作物单一群体变为复合群体,大豆混种玉米面积不断扩大。1970年以来,小比例间种,在郊区盛行一时,大豆的比例越大,单产越高,而玉米单产相对减少,大豆和玉米2:2间种,比清种减产50%左右,4∶4间种减产30%以上,6∶6间种减产20%。
  1983年,国家调整了大豆收购价格,鼓舞了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各乡(镇)调整了农作物的布局,改变了把大豆作为玉米的“通风道”,使大豆有面积无产量的耕作制度。1985年全区清种大豆9466公顷,占粮豆播种面积近四分之一,单产2100公斤。1988年,大豆清种面积10933公顷,单产2505公斤。大豆有扣种,前茬是谷茬,实行扣种,两犁合成。先破茬后掏墒,复土后再进行镇压。一犁挤种,先把种子、肥料点在垅沟里,踩格子,破原垅、镇压。耲种,在软茬上耲种,开沟、撤种、踩格子,复土一次完成。
  水稻 解放前,以直播为主,草荒严重。解放后,小面积条播,利于田间管理,产量较高。1958年后,推广水床育苗新技术,早整地,早做床,早播种,早扣膜育苗法。移栽秧苗复壮快,产量有明显的提高。1981年,幸福公社红光生产队引进日本水稻大棚盘育苗法:播前先把子盘放在母盘里,秧盘内装好底土,土厚度为2~2.5厘米为宜,每盘浇水1.5克。每盘用0.5克1500倍敌克松药液为盘土消毒,播种后再均匀复土,0.7厘米为宜。经试验获得成功,全区普遍推广应用。大棚盘育苗法,保温性能好,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比棚外提前16天,增温13℃,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白根多,茎杆粗,成苗率高,生产成本低于习惯育苗法42%,早成熟3天,平均每公顷增产1000公斤,节约种子75~80%,节约塑料薄膜25%,节省化肥78%。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