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生产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1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生产工具
分类号:
F327.34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郊区农业生产工具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翻地整地工具、播种工具、脱粒工具、运输工具、粮食加工工具等。
关键词:
生产工具
生产条件
长春市
内容
翻地整地工具 解放前,使用传统的镐、锹、二齿子、钉耙子、拉子、铁木犁杖等。解放后,除沿用传统农具外,徐毓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于1952年开始使用马拉双轮双铧犁、双轮一铧犁、综合号铲蹚机,并逐步向全区推广。从1960年起,购进国产、进口拖拉机,到1988年基本实现了田间作业半机械化。
播种工具 继续沿用木犁、铁犁、耲耙。用点葫芦播种。用粪箕子滤粪,铁锹扬粪,用木、石滚子镇压保墒。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机械播种,到1988年全区机播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5%。水稻从1971年开始用机械插秧,到1988年,机插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19.3%。
中耕工具 沿用传统的锄头和手把锄进行除草,用木犁、铁犁进行中耕。1960年开始,部分生产队用综合号铲蹚机和悬挂七行中耕机与东方红——75、铁牛——55型配套机械及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中耕犁进行中耕。1983年以后,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行制,地块小而分散,不适于机械中耕。农民仍沿用传统的锄头和犁杖除草、中耕。
植保工具 解放前,农作物发生虫害,农民祈祷“虫王爷”保佑。解放后,有了农药,农作物发生虫害用农药扑杀。初期,将农药顺着风向撒在田间或把农药装入布袋里,用木棍敲打散落田间。1953年开始推广喷雾器和喷粉器,到1988年全面普及。
收割工具 一直沿用传统的镰刀收割。
脱粒工具 沿用传统的牲畜拉石磙子碾压。解放前有的地方还使用过“连枷”(以木棒为原料,分经纬编成拍子,着一轴与握杆平行相连,一人操作)。1960年开始,大豆、高梁、玉米、水稻用胶轮拖拉机、电动打稻机、谷物脱粒机。到1988年,全区有玉米脱粒机433台,电动打稻机174台,谷物脱粒机40台,精选机205台。场上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运输工具 解放前,用扁担、手推车、大铁车、花轱辘车,还有极少数用胶轮大车运输。解放后,以花轱辘车为主,胶轮大车不断增加。1958年,“大跃进”时期实现运输工具轴承化,所有花轱辘车全被淘汰。以后,生产队逐渐购买胶轮大车和胶轮拖拉机,使农村运输工具胶轮化。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运输工具发展很快,到1988年,全区有胶轮大车9747台。胶轮拖拉机419台,小四轮和手扶式拖拉机2040台,运输汽车246台。基本实现了运输工具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粮食加工工具 古代用石臼舂米,后用石磨、石碾子加工粮食,用木榨加工食油。自解放后的60年代开始用机械加工粮、油和饲料。到1988年,全区共有米、面、油、饲料、加工机械1439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