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计划生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00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计划生育
分类号:
C924.21
页数:
3
页码:
81-83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郊区人口计划生育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机构、晚婚晚育、节育晚育等。
关键词:
计划生育
长春市
人口
内容
解放前,盛行早婚多育,人口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迅速增长。1949~1971年,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1971年,推行“晚、稀、少”(晚婚、间隔时间长、少生)原则,控制了多胎生育。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由1971年的32.42‰下降到1978年的18.8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1年的23.26‰下降到1978年的16.31‰。1978年,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多两个,最好一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一次会议把计划生育载入国家根本大法,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多胎改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率不断提高,到1988年达到98.96%。区计划生育工作在1986~1988年连续3年被省、市及国家评为先进。
第一节 机构
1963年1月,成立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成员8人。当年,在全区开展节育、绝育手术。
“文化大革命”初期,组织机构瘫痪,1970年恢复。1971年改称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区17个公社相应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技术人员发展到50余人。
1983年3月,成立区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乡村服务站,技术人员增加到150余人。1984年机构改革,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改为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区10个乡(镇),92个行政村,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485个自然屯设立了服务户,统称“三站一户”。各站设有医药器械,能进行人工流产、上环、取环等简单的小手术;各“户”负责婚育知识咨询及孕情检查等,便利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乡村的开展。
第二节 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规定,按法定婚龄推迟3年以上结婚的为晚婚,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的为晚育。1963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全区开展了提倡晚婚晚育宣传活动。“文化大革命”初期,工作中断。1971年以后,进一步提倡晚婚晚育,按计划规定人口指标,晚婚晚育率逐年提高,1972年达到50%以上,1975年达到90%以上。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了《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的公开信》,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终生只要1个孩子,自觉做到晚婚晚育。全区开展了落实公开信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晚婚晚育已成为青年人的自觉行动。1982年贯彻了新婚姻法,对过去规定的晚婚年龄有所放松,晚婚晚育率较前下降,1986年为43.3%,1988年为62.4%。
第三节 节育绝育
郊区从1962年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以节育、绝育为主要措施。12月在兰家乡、大南乡进行首批男女结扎手术,至1963年底,全区做女性绝育术450例,人工流产221例,上宫内节育器762例,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的4034人。1965年,全区绝育4949例(其中女性3681例,男性1268例),上宫内节育器3337人,人工流产429例,4种手术(人流、引产、上取环、结扎)共8277例,占育龄妇女的30.72%。
1973年,全区组织了结扎手术队,有28448人落实了综合节育手术,其中绝育971例、上环14406例、服药12440人、采用其他措施的631人,节育率71%,可靠节育率66%。
1978年,节育采用“一环二扎”的办法,即1个孩的上环,2个孩以上的结扎,1胎率逐渐上升,1980年为52.39%,1985年提高到97.7%;独生子女办证率由1980年的85%提高到1985年的96.85%,到1988年底,全区育龄妇女结扎22698例,占育龄妇女总数的40.9%;采取上环和其他措施的1966例,占育龄妇女总数的48.06%,计划生育率达98.96%。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