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旱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99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旱灾
分类号:
P426.615
页数:
1
页码:
51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8~1988年长春市郊区境内旱灾发生情况。
关键词:
旱灾
自然灾害
长春市郊区
内容
干旱是因土壤水分不足,造成芽干、缺苗、籽粒干瘪,导致产量下降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分为春旱、伏旱和秋旱3种,其中春旱危害较大,秋旱造成的损失较严重。
春旱 指4~5月份大田作物播种,出苗期出现的干旱。前一年9~10月降水量少于55毫米,当年4~5月份降水量少于40毫米,第一场接墒雨在5月底出现,凡符合上述之一者,即为春旱年,具备两个指标者,为严重春旱年。郊区自1958~1988年,30年中共发生春旱年14次,即1958、1962、1963、1964、1965、1972、1973、1975、1976、1978、1979、1982、1983、1984年,机率为46%,其中1958、1982年为严重春旱年。
伏旱 指7月中旬到8月上旬出现的干旱。此时正当盛夏,气温高,作物生长旺盛,又值抽穗开花期,对水分要求敏感,一旦少雨,影响抽穗和颖花发育,群众称为“掐脖旱”。伏旱的指标是:7月中旬到8月上旬的降水量≤100毫米,该期有半个月以上的少雨段,没有平均日雨量≥10毫米的降水过程,出现这种情况,即为伏旱。1958~1988年,郊区先后出现过4次伏旱,即1958、1965、1982和1984年,机率为13%。
秋旱 指8月下旬到9月上旬期间出现的干旱。此时大田作物正处于灌浆、乳熟阶段,干旱少雨,则影响籽粒饱满,群众称之为“秋吊”。秋旱的指标是:8月中旬到9月上旬降水量≤50毫米,有连续半个月以上的少雨段,在少雨段内,没有日平均雨量≥10毫米的降雨过程。1958~1988年,郊区先后出现5次秋旱,即:1962、1965、1975、1978和1983年,机率为16%。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