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南部低丘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9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东南部低丘陵
分类号: P942.34
页数: 2
页码: 34-3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郊区境内东南部低丘陵地貌特点。
关键词: 东南部低丘陵 地貌 长春市郊区

内容

位于郊区南部和东南部一带的低丘陵,东与双阳县毗邻,西南与伊通县接壤,伊通河由南向北从这里流过。该区可分为两个地貌区:丘陵区和台地高地区,丘陵区可进一步划分2个小区,台地高地区可划分为5个小区。
  侵蚀剥蚀丘陵 位于东南部,伊通河东部,地处三道镇的丰产村、山河村和农林乡、大南乡。东与双阳县相连,丘群密集,地貌界线明显,地貌类型完整,海拔250~400米,起伏明显,沟谷发育,坡度一般大于15度,丘陵沟谷中分布有残积物及洪积物。地层由奥陶系、志留系、石炭二迭系、侏罗系组成。这里大部分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耕地较少,多分布在山坳里。该区风化强烈,细粒物质较少,土质瘠薄,岩石裸露,有20多处采石场、采石坑和4处采煤矿井。石碑岭山位于郊区东部,海拔320米。
  净月潭水库位于长春市东南,周围有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1988年已将净月潭列为国家风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
  微起伏隆起丘陵 位于郊区南部,围绕大半个新立城水库,包括整个乐山镇和大南乡、新立城镇的一部分。东邻双阳县,西南接伊通县,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220~340米,相对高差为120米左右。由于伊通河支流的侵蚀切割,地势起伏不平,坡度一般在8度以上。本区水源丰富,耕地连片,有部分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和10多处大小水库。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地貌小区:
  伊通河西洪积台地 位于伊通河西部,郊区和伊通县交界处一带。满语称此地为勒克山,俗称“磨石山”。海拔300~340米,坡度在10度左右,地势微倾向河床。台地由黑色干枚状板岩,青、黄灰色绢云母石英片岩组成,部分岩石裸露。
  新立城水库西部高地 位于长伊公路西线东侧,乐山镇的北半部,海拔200~260米。地形呈条状,南宽北窄,宽2~3公里,坡度一般在5度以下。阶地由下更新世灰白色粘土、细砂、砾石组成,地势略有起伏,大部分是耕地,少部分是人工林。
  新立城水库东部高阶地 地处长伊公路东线东侧,东北与侵蚀剥蚀丘陵区相连,东南与双阳、伊通两县接壤,南宽北窄,海拔200~260米,坡度一般为5度以上。新立城水库附近伊通河的两条主要支流向东南延伸,形成不少沟叉,在老大南河上游,有一座中型水库,库床附近有两米多厚的草甸土,并有几处泉眼。支流两岸的低河漫滩延伸于阶地之间。地面物质由中上更新统和黄土状亚粘土组成,黄土层下分布有砂砾石层,在高低不等的丘岗上,有部分人工林和大面积耕地,土质较肥沃。
  伊通河上游——伊丹河高河漫滩 位于两河汇流三角流域之间,南与伊通县交界,其它三面与低河漫滩相连,海拔为200~240米。地表由下更新世灰白色粘土、灰白色粉砂砾石组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汇流处有一小块沼泽地,除部分水田外,大部分是旱田。这一带林地很少,有明显水土流失现象。
  伊通河~伊丹河东部高河漫滩 位于长伊公路东线的两侧。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80米以上,南端是横子山采石场,横子山北侧大部分是水田。地表由下更新世灰白色粘土、粉砂、砾石组成。伊丹河两岸有一处淹没区,1986年大南乡西刘家屯被洪水淹没,现已迁出。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