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939
颗粒名称: 杂记
分类号: K293.41
页数: 4
页码: 490-4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朝阳区志中的杂记,包含了大佛寺,杏花村和孝子坟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长春市 朝阳区 杂记

内容

一、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期大林大街南段湖滨街。据《长春县志》记载,大佛寺在本城西门外(现市人民银行处),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建大殿三楹,左右配房各五楹,东西两厢各七楹,山门三楹,1925年于山门东西各建配房两楹,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故名大佛寺。1935年被伪满“红卍字会”占用,大佛寺被迫迁到现址。
  在现址建有腰殿、大雄宝殿、山门、影壁,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6平方米。1937年日本人在附近修建“建国忠灵庙”,拟将大佛寺迁往八里堡。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迁寺之举停止。该寺因要迁移,已将腰殿、山门、影壁拆除,只剩大雄宝殿一楹,且已破旧不堪。1986年进行维修,现已修葺一新。
  二、杏花村
  据《长春县志》记载,从前在长春县城西北的乡五区,离县城约5里,黄瓜沟上游的南北两岸,有杏花村一处(今西安大路迤南、锦水路迤北、东民主大街迤东、同志街迤西一带)。原是村民刘殿臣经营的林地,村内遍植樱桃、杏、李等树,杏树最多,因此得名杏花村。
  1900年(二绪二十六年),俄兵入侵,杏花村遭到严重破坏。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王昌炽太守来长春府就任。公干之余偶游杏花村,见其败状感觉可惜,于是收买了这块土地,并补栽了榆、柳、樱桃、杏树,竖碑一座,题有“杏花村记”。建瓦舍三楹,名曰“课农山庄”。
  杏花村占地面积40余亩,地势高低不平,前有小溪,自西北流向东南,两岸平岗环绕,春夏之际,草嫩如茵,柳垂似线,蜿蜒曲折,一派自然景色。
  山庄之北,樱桃极盛,前边有一池,中植荷花,和岸边的杨柳,岗上的李、杏,红绿相映,景色宜人。在池之南,有一茅亭,设有座位供游人休息。池边有栏杆,池旁有小路两条,路边植杨柳。岗上有许多小路,依自然地势修成。山庄内几案具备,正中悬挂“课农山庄”匾额。有对联一幅:“倚云枝艳映日花娇于此间游目骋怀得少佳趣;新月镰腰斜阳笠影看遍地男耕妇馌求通民情”。
  1934年3月1日,溥仪假杏花村举行“告天礼”,当上伪满傀儡皇帝。
  解放初期,在杏花村植树、栽花,每逢阳春四月,杏花灿烂,蜂飞蝶舞。“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里逐渐修建了大量住宅,桃、杏、榆、柳等均荡然无存。美丽的杏花村只被用做路名——“杏花村路”而保存下来,以示纪念。
  杏花村记
  盛衰者时也兴废者数也而所以致此盛衰兴废者则视乎其人长春府城西北行五里有杏花村焉为灌园刘殿臣旧业其地平岗环绕中有碧水一泓栽植红藕花入夏妍于岗上杂莳榆柳樱桃之属惟杏最繁故村以是得名光绪庚子拳匪扰边衅开俄人率其甲兵距我郡治村踞城近不免为戎马所蹂躏榆柳樱杏半斧作薪水泉涸竭莲藕枯败刘殿臣一□人耳不图作修复计遂使胜境将成秽墟楚北王古愚太守来〓是邦顾而惜之捐俸购焉寻其泉源益为开浚循觅菱藕移植其中而若榆柳若樱杏栽者培之缺者补之复规度地势构茅舍三楹颜曰课农山庄每当夏秋佳日公余之暇集其宾僚藉游宴以省耕敛兼令刘殿臣司培灌扫除之役俾已兴者不致复废于是都人咸啧啧相告曰太守之为此与苏子瞻喜雨欧阳永叔之醉翁媲美千古矣呜呼此犹以浅见测太守也太守初抵郡强俄逼处剧贼内讧太守因时制宜从容布置贼有夺民一钱者戮以徇俄有占民寸土者争必力集父老询疾苦凡可以保我黎庶者无不为所当为经营载余郡以大治其杏花村之修建犹绪余耳以视喜雨醉翁实有过之无不及盖观夫课农二字太守固欲扩充其量仿行屯田以实边而弭患焉异日政成报最洊膺大任凡所设施必能转衰为盛百废俱兴有足以实吾言而副吾望者岂仅长春一府杏花一村可尽太守之经纶觇太守之抱负哉爰泚笔而为之记
  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夏五月中浣浙江山阴秋元朗定之撰
  三、孝子坟
  1958年以前长春有座孝子坟,位置在斯大林大街的西侧,市体育馆南二百米处,占踞着树池和慢车道的一半,面积约80平方米。此孝子坟曾经赫赫有名,东北地区远近皆知。据传说和有关资料记载,在1932年前,长春县城大西门外,有一座庙——大佛寺。庙有土地10垧做为义地用。义地东头有座坟,埋葬着王门韩氏,即孝子——王梦惺之母。王梦惺原籍辽阳(也有说是锦州人),光绪年间,其父来长为官,其母死于斯处。此时孝子尚幼,随父南归,遗母柩而去。后来父亲病故,梦惺在千山无量观出家。1910年(宣统二年)9月8日,梦惺来长欲移母骨与父墓合葬。翌日取棺时发现墓旁有榆树3株,树根紧萦尸骨,见此状则不忍再移。遂誓愿在母坟前守孝3年,以尽孝道,便就树营穴而居。并以链锁加项,脱掉鞋,合上双目,端坐在母亲墓旁,顶礼膜拜,自责先日失奉之罪。初有问者,他便以字示意,村民为其所感,前来送些衣物和食品。后来忌语、忌钱、忌熟食,仅食生米饮生水,苦修苦炼,受尽了风吹雨淋和酷暑严寒之苦。
  清朝末年,有一天,颜世清和南岭驻军的将领曹辊一同来到坟地探望孝子。颜氏赠送了头箍,曹氏立了一牌楼,并书写了“孝有可风”的匾额。从此后,来访孝子的人越来越多,送给财物和供品的也越来越多。歹徒疑孝子有巨财,一天夜里去抢劫,扒掉了孝子的衣服,由于冻饿,两日后死去(也有说因病死去)。
  孝子死后,人们怀着哀悼的心情把他埋葬在其母坟旁。翌年春,有一位卸任知县给孝子修个坐观,人们称为老道观(即孝子坟)。
  孝子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怀着崇敬的心情祈福者接踵而至。树上挂满了“有求必应”、“心诚则灵”、“神灵广大”等大小不同的各种匾额。坟下经常有人出售纸、香、供品以及孝子守孝时的照片,坟上有一道士看守香火,人来人往,香烟缭绕。
  东北沧陷时期,修筑“大同大街”(今斯大林大街)时,孝子坟被保存下来。后来又加以重修,用石块砌成高台,周围有拦杆,前面有牌坊,成了较为壮观的孝子坟。牌坊上镌刻着“孝为本”、“诚则明”、“天经地义”等文字,时常有人来此摄影留念。
  于是,便有人声言孝子能显圣,谁家有个“三灾八难”前来焚香叩拜、讨药求签,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等等。从而,在三、四十年代,孝子坟香火很盛。到了1958年春季,突然刮起迷信妖风,一时间,轰动全城,前来求神讨药之人络绎不绝,不仅影响交通,破坏社会治安,而且败坏社会风气,这时,经长春市政府决定,拆除了孝子坟。而今孝子坟不在了,但孝子坟的故事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知识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长春市朝阳区志》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春后,朝阳区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朝阳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军事等发展与演变。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