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属工业的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73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区属工业的管理
分类号: F427.34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朝阳区区属工业的管理情况,其中包含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等。
关键词: 朝阳区 工业 工业管理

内容

一、管理机构
  1957年市人委将手工业行政管理权下放区里,9月区人民委员会成立手工业管理科,负责管理手工业。1958年区属工业企业增多,6月成立工业科,12月改为工业处,同时撤销手工业管理科。1961年区属工业企业大部分调市管理,1962年10月工业处改为手工业管理科。1965年3月区属工业企业全部调市管理,手工业管理科随之撤销。
  1968年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设生产组管理工业生产。1969年12月生产组改为生产处,下设工业组。1973年改为生产指挥部工业组。
  1976年生产指挥部工业组改为工业处,1983年改为工业局至今。
  二、管理体制
  手工业合作社时期,手工业内部由工人民主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企业。1958年企业开始实行一长制,即厂长负责制。1958年后,强调党的领导,企业逐步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61年贯彻《工业七十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进一步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恢复了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三、管理内容
  生产管理 1957~1958年手工业合作社时,企业的生产品种、数量都由企业自行决定。1959年区工业处成立后,加强了对企业生产的管理,在生产的品种、数量都编制年、季度生产计划,平衡和下达任务指标,考核企业执行情况,管理权限集中在区里。1983年后,推行经济承包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和经营管理权,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行编制生产计划,确定生产品种数量,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生产定额。1986年后又实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各企业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签订经济承包合同,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1988年有4家升为省预备级企业,6家升为市一级企业,6家升为市二级企业,占企业总数58%。
  质量管理 建国初期的产品质量管理仅限于产品本身,企业自定质量标准,只检验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产品质量管理上也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质量检查制度,配备了检质人员,增添了检质设备。使产品质量稳定提高。1978年以后,逐渐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TQC),把质量管理推到研制设计、生产准备、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使用服务等各个环节。到1988年区属企业都成立了TQC小组。有些企业还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编制总体规划、质量升级规划,完善了厂内各种考核指标和工作标准,制订奖励制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到1988年末有19种产品被评为部优、省优、市优产品。
  劳动工资管理 主要是贯彻执行政府有关劳动工资政策和安全法规,在用人制度方面,从区属工业建立到1984年,区属企业主要采用固定工人和临时工人,以及临时工转为固定工人制度,工人来源主要是录用职工家属,1973年有503名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占临时工总数86.9%,领导干部全由区里任免。从1985年开始,企业开始实行面向社会招工,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领导干部实行招聘制,打破终身制。1984年以前实行八级工资制,1985年实行记件工资和记时工资以及岗位工资等工资制度,做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
  财务管理1957年以后开始企业整顿,对企业实行财务工作业务指导,培训财会人员,审核汇总财会计划、决算表报。1979年以后,逐步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开展目标利润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1985年以来,在区属企业内又推行了厂内银行资金管理办法,利用银行进行经济核算。在经济核算方面,局里实行的是二级核算,企业实行一级或二级经济核算,车间普遍设有统计员、记录员、核算员。一部分企业实行三级核算,开展一月一次的经济活动分析,企业经济效益普遍有了提高。

知识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长春市朝阳区志》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春后,朝阳区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朝阳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军事等发展与演变。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朝阳区
相关地名